破阵乐·露花倒影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

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

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

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

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时见。

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

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

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

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

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

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

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

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

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带着露的花在水中映出了倒影,笼罩在一片淡淡雾中的青草,挨着池中的碧水。

金明池的水波荡漾出淡淡的暖意。

垂柳呈现出一片金黄色,在风中摇曳,远远望去,对岸系着供皇帝乘坐的龙舟与准备供戏游的彩船。

长长的虹桥,其台阶高低排列如雁齿般整齐,一直延伸到水殿。

在柳树之堤旁,鱼龙曼衍嬉闹。

那里聚集着一群穿着娇艳来闹春的美女,音乐声喧天。

天气晴朗,花木沐浴在春风中,光泽鲜亮;

一眼望去,金明池好象唐代的蓬莱池水一般清澈。

时见。

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

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

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

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

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偶然看见皇帝出游于此,举杯与群臣共饮禊宴酒。

在清莹的池水畔,开设御宴。

数叶扁舟如在画楫上游荡,夺锦橱之戏的场面,就像彩霞般烂漫。

游人尽情欢娱,歌颂《鱼藻》佳曲,乐声婉转动听。

时有轻盈女子,每个人都佩垂着明珠,争着去拾河岸边的翠羽,渐渐走远。

高远空阔的天空渐渐昏暗起来,就像夜晚的洞天之地。

参考资料: 1、 中华书局编辑部.《柳永词》:中华书局,2013:第107-110页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

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

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

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

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露花倒影:谓带露的花在水中映出倒影。

烟芜(wú)蘸(zhàn)碧:笼罩在一片淡淡雾中的青草,挨着池中的碧水。

灵沼:此指宋琼林苑中之金明池,池在顺天门街北,周围约九里三十步。

金柳:垂柳呈现出一片金黄色,在风中摇曳。

系彩舫龙舟遥岸:远远望去,对岸系着供皇帝乘坐的龙舟与准备供戏游的彩船。

千步虹桥:长长的虹桥。

古人以步为度量单位,一步为五尺。

虹桥,拱桥。

参差雁齿:虹桥上的台阶高低排列如雁齿般整齐。

雁齿,喻排列整齐之物。

水殿:营建于水上之亭殿,金明池有水殿。

金堤:旁植柳树之堤。

簇娇春:聚集着一群穿着娇艳来闹春的美女。

罗绮:指丝绸衣裳。

喧天丝管:音乐声喧天。

霁(jì)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天气晴朗,花木沐浴在春风中,光泽鲜亮;

一眼望去,金明池好象唐代的蓬莱池水一般清澈。

荣光,花木的光泽。

蓬莱,指蓬莱池,在陕西长安县东蓬莱宫附近。

蓬莱宫,唐宫名,原名大明宫,高宗时改为蓬莱宫。

清浅,清澈而不深。

此处为偏义,指清澈。

时见。

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

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

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

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

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时见:意谓突然看见,不期然而看见。

凤辇(niǎn)宸(chén)游:谓皇帝出游。

凤辇,皇帝所乘之车。

宸(chin),北极星所在为宸,皇帝如北极之尊,故后借用为皇帝所居,又引申为皇帝的代称。

鸾觞禊饮(luán shāng xì yǐn):举杯与群臣共饮禊宴酒。

鸾觞,刻有聋鸟花纹的酒杯。

禊饮,祓禊之后的饮宴。

翠水:清莹的水。

镐(gǎo)宴:即天下太平,君臣同乐戢(jí)御宴。

《诗经·小雅·鱼藻》:“王在镐,其乐饮酒。

”郑杰笺:“天下平安,万物得其性。

武王何所处乎?

处于镐京,乐八音之乐,与群臣饮酒而已。

”后以“镐宴”、“镐饮”代指天下太平,君臣同乐。

此指皇帝宴群僚的禊宴。

舠(dāo):形如刀之小船。

竞夺锦标霞烂:夺锦橱之戏的场面,就像彩霞般烂漫。

罄(qìng)欢娱:尽情欢娱。

《鱼藻》:《诗经》中歌颂武王的诗篇。

《诗序》曰:“王居镐京,特不能以自乐,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

”各委明珠,争收翠羽:每个人都佩垂着明珠,争着去拾河岸边的翠羽。

委,委佩,委垂。

翠羽,翠鸟的羽毛,可作饰物。

云海沉沉:谓高远空阔的天空渐渐昏暗起来。

云海,指高远空阔的天空。

洞天:道教称神仙居处,意谓洞中别有天地。

后泛指风景胜地。

参考资料: 1、 中华书局编辑部.《柳永词》:中华书局,2013:第107-110页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

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

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

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

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时见。

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

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

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

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

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词的开头,以三个四字句“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真切地描写了金明池的优美景色——含露的鲜花池中显出清晰的倒影,烟霭笼罩的草地一直延伸到碧绿的池边,池水暖洋洋的。

由“露花”、“烟芜”和“波暖”可知是春日温煦的早晨,而“倒影”、“蘸碧”和“灵沼”则点出了池水的清澈明净和广阔,这三句不仅写景如画,而且使人感到有一股春晨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充满着美感和活力,为全词奠定了明丽热烈的基调。

“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这是苏轼的赞语(叶梦得《避暑录话》),可见此词的开头何等地脍炙人口。

  “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继续写池了景象——岸边垂柳飘拂的树上系有许多争奇斗丽的彩舟龙船,煞是好看。

接着写金明池上的仙桥:“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

”《东京梦华录》载:“仙桥,南北约数百步,桥面三虹,朱溱阑楯,下排雁柱,中央隆起,谓之骆驼虹,若飞虹之状。

桥尽处,五殿正池之中心。

”词句所云,亦几乎写实,而又有文采,把仙桥凌波而起,雄跨池上,直通水殿的气势写活了。

“绕金堤”四句,着重描写金明池上游乐场面。

“曼衍鱼龙戏”,叙写上演的百戏花样繁多,变化莫测:“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突出乐部歌舞妓人罗绮成群,弹奏起急管繁弦、声腾云霄。

这几句渲染金明池上花光满路,乐声喧空的繁华热闹景象,虽为实写,却也写得绘声绘影,历历目。

上片结语说:“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是此前现实描写的升华葛洪《神仙传》记麻姑语云:“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

”词语本此。

词人运用丰富想象而进入仙境,但见景色晴明,云气泛彩,好似海中的蓬莱仙山。

  下片以“时见”二字突兀而起。

“凤辇宸游”四句描写皇帝临幸金明池并赐宴群臣的景况。

接着铺叙君臣观看龙舟竞渡夺标。

词中“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两句,生动地再现了龙舟双桨飞举,奋力夺标的情形。

这里笔法自然鲜活,词意显露,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罄欢娱”三句,极写宴会上群臣咏唱赞美天子的诗歌的盛况,带有一定的颂圣味道。

  “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四句,由写皇帝临幸而转入叙士庶游赏情景。

其中“各委”二句,化用曹植《洛神赋》之典,言游女各自争着以明珠为信物遗赠所欢,以翠鸟的羽毛作为自己的修饰,形容其游春情态十分传神。

“相将归远”,相偕兴尽而散。

这一层描叙,使词的意味更加浓郁,使词的铺陈更见深厚。

“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以想象中的仙境结束下片:傍晚白云弥漫空际,广阔深邃,池上巍峨精巧的殿台楼阁渐渐笼罩一片昏暗的暮色之中,仿佛如同神仙所居的洞府,从而把汴京金明池上繁华景色的赞颂推到了顶点。

  此词为篇幅达一百三十余字的慢词长调,作者十分注意篇章的组织安排,层次分明,结构严密。

上片泛写池上景象,先叙金明池的水色风光,后写游乐的热闹景况。

下片重点描绘赐宴和争标的场面,先写皇帝临幸情景,后叙士庶游赏情况。

全词条理井然,眉目清晰。

“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两句,不只写出了池边垂柳飘拂,彩舟争艳的美景,也为后面写“曼衍鱼龙戏”和“竞夺锦标霞烂”等作了伏笔。

下片以仙境作结,和上片结尾写蓬莱神仙世界遥相呼应。

  全词由晨景始,以晚景终,叙写了池上一天的游况,其间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前后连贯,首尾照应,充分体现了柳词“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夏敬观《手评乐章集》)和“音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直斋书录解题》)的特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临江仙引·画舸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画舸、荡桨,随浪前,隔岸虹。

□荷点断秋容。

疑水仙游泳,向别浦相逢。

鲛丝雾吐渐收,细腰无力转娇慵。

罗袜凌波成旧恨,有谁更赋惊鸿。

想媚魂杳信,算密锁瑶宫。

游人漫劳倦□,奈何不逐东风。

西江月(中吕宫)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凤额绣帘高卷,兽钚朱户频摇。

两竿红日上花梢。

春睡厌厌难觉。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

不成雨暮与云朝。

又是韶光过了。

满朝欢·花隔铜壶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

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

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

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

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

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

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

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

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

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

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

宫门前,铜人托盘以乘天露,皇宫里风光烂漫,我偏爱春分,轻烟在漫长的白天飘动着,引得黄莺在皇家园林婉转歌鸣,鱼儿在皇家内池中游荡。

街巷天气初晴,尘土沾染着芬芳,街巷两旁垂杨芳草。

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

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

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

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

看到这样的景致,我因而思念起秦楼楚馆里那些美丽的姑娘(歌妓),想起以前的美好岁月,我曾与她们相聚,我曾迷恋她们的歌声和笑语。

然而我离别京城已经这么多年,如今偶然想起当年欢爱时的山盟海誓,重新回到这里。

当年那些人呀,已经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只看见半掩的红色门扉。

面对这一切,我只有伫立在那里默默无言,现在只剩下我独自一人凄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

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

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

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

春杪:春末。

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

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

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

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

欢盟:和好结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

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

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

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

宫门前,铜人托盘以乘天露,皇宫里风光烂漫,我偏爱春分,轻烟在漫长的白天飘动着,引得黄莺在皇家园林婉转歌鸣,鱼儿在皇家内池中游荡。

街巷天气初晴,尘土沾染着芬芳,街巷两旁垂杨芳草。

春杪:春末。

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

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

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

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

看到这样的景致,我因而思念起秦楼楚馆里那些美丽的姑娘(歌妓),想起以前的美好岁月,我曾与她们相聚,我曾迷恋她们的歌声和笑语。

然而我离别京城已经这么多年,如今偶然想起当年欢爱时的山盟海誓,重新回到这里。

当年那些人呀,已经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只看见半掩的红色门扉。

面对这一切,我只有伫立在那里默默无言,现在只剩下我独自一人凄凉。

欢盟:和好结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红窗迥·小园东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小园东,花共柳。

红紫又一齐开了。

引将蜂蝶燕和莺,成阵价、忙忙走。

花心偏向蜂儿有。

莺共燕、吃他拖逗。

蜂儿却入、花里藏身,胡蝶儿、你且退后。

小园东,花共柳。

红紫又一齐开了。

引将蜂蝶燕和莺,成阵价、忙忙走。

成阵价:成群成片地。

忙忙走:飞来飞去。

花心偏向蜂儿有。

莺共燕、吃他拖逗。

蜂儿却入、花里藏身,胡蝶儿、你且退后。

拖逗:宋元时口语,惹引、勾引。

吃:被。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小园东,花共柳。

红紫又一齐开了。

引将蜂蝶燕和莺,成阵价、忙忙走。

花心偏向蜂儿有。

莺共燕、吃他拖逗。

蜂儿却入、花里藏身,胡蝶儿、你且退后。

  这首词写春景。

上阕第一句“小园东”起笔就直接点出地点,紧接着“花共柳,红紫又一齐开了”两句写树木花卉,展示一片浓郁春意。

“引将蜂蝶燕和莺,成阵价,忙忙走”这三句借蜂、蝶、燕、莺,渲染出了春景之绚丽。

  这首词的下阕起首一句“花心偏向蜂儿有”具体描写了蝶戏花。

“花心”两句赋生物以人的情态,生动有趣,“拖逗”两句,活画出莺、燕为花吸引却又无可奈何的神态。

“蜂儿却入,花里藏身”这两句写蜜蜂采蜜,“藏身”二字,活灵活现。

最后两句以蜜蜂口吻写,更有妙趣。

  上阕从蜂蝶莺燕绕花飞舞落笔,热闹生动、充满情趣;

用口语、俗语入词,在以雅为主的词坛上别具一格,表现出另一种美学趣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临江仙引·渡口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渡口、向晚,乘瘦马、陟平冈。

西郊又送秋光。

对暮山横翠,衫残叶飘黄。

凭高念远,素景楚天,无处不凄凉。

香闺别来无信息,云愁雨恨难忘。

指帝城归路,但烟水茫茫。

凝情望断泪眼,尽日独立斜阳。

渡口、向晚,乘瘦马、陟平冈。

西郊又送秋光。

对暮山横翠,衫残叶飘黄。

凭高念远,素景楚天,无处不凄凉。

香闺别来无信息,云愁雨恨难忘。

指帝城归路,但烟水茫茫。

凝情望断泪眼,尽日独立斜阳。

  柳永择取向晚、渡口、瘦马、平冈、秋光、暮山、横翠、残叶、飘黄、烟水、泪眼、斜阳……等等的一组组描写暮色秋景的双音词,在词中呈现出“素景楚天”的凄凉之景,传达出“云愁雨恨”的离别之情,倾泻出“烟水茫茫”的思念之苦。

柳永挥动其铺陈之妙笔,抒发其宦游之忧郁。

  柳永的铺陈悲秋,承上启下。

上承宋玉,下启后代诸多大家,其中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也是用一组组的双音词来描写暮色秋景,尤其是“古道西风瘦马”,可与“平冈秋光瘦马”对应,似有柳永遗风。

  傍晚离开渡口,乘瘦马登上山岗平坦路。

西郊又送来了秋日的凤光景色。

暮色中,山上呈现的翠绿色,衬托着纷纷飘落的黄叶。

登高思远,南国的秋景,无处不凄凉。

  自从和她离别以来彼此便杳无音信,难忘那云愁雨恨的离别之情。

指着回归京城的道路,但见雾霭笼罩着广阔无际的茫茫水面。

泪眼情意专注,向远处望去,直到看不见,终日就这样独自伫立,直到夕阳西沉。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临江仙引·渡口

征部乐·雅欢幽会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雅欢幽会,良辰可惜虚抛掷。

每追念、狂踪旧迹。

长祗恁、愁闷朝夕。

凭谁去、花衢觅。

细说此中端的。

道向我、转觉厌厌,役梦劳魂苦相忆。

须知最有,风前月下,心事始终难得。

但愿我、虫虫心下,把人看待,长似初相识。

况渐逢春色。

便是有,举场消息。

待这回、好好怜伊,更不轻离拆。

雅欢幽会,良辰可惜虚抛掷。

每追念、狂踪旧迹。

长只恁、愁闷朝夕。

凭谁去、花衢觅。

细说此中端的。

道向我、转觉厌厌,役梦劳魂苦相忆。

她的美好的青春年华就这样白白的浪费在饮酒作乐之中,太可惜了!

每当追忆起过去放荡不羁的生活,只觉得这样的漫长,朝夕忧虑烦闷。

谁能去花街柳巷找到她,细细诉说我这里的情况,让她知道,我因为对她魂牵梦绕、苦苦想念,渐渐觉得精神萎靡不振。

须知最有,风前月下,心事始终难得。

但愿我、虫虫心下,把人看待,长以初相识。

况渐逢春色。

便是有、举场消息。

待这回、好好怜伊,更不轻离拆。

要知道,良辰美景和心中所思念的事是最不易得到的。

只愿我的虫虫姑虫心里明白,在接待客人时,始终要像是初次相识一样,不要陷得太深。

何况正逢容颜娇艳的青春年华,更要好好珍重。

要是有京试考场消息,即刻返回,这次我将好好的爱你,更不轻易分开了。

参考资料: 1、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6-7 2、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126-129

婆罗门令·昨宵里恁和衣睡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

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

中夜后、何事还惊起?

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攲枕难继。

寸心万绪,咫尺千里。

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

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

中夜后、何事还惊起?

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

昨夜穿着衣服裹着被子睡了,今夜又是如此。

睡前独自饮酒,一直到初更时分才醉醺醺地归来。

刚过中夜,又被惊醒,是为什么事呢?

寒冷的天气,微风细细,吹动花格窗子,灯火摇曳不定。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攲枕难继。

寸心万绪,咫尺千里。

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深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想要重温旧梦,却难以继续。

心中无限情绪,情人却在万里之遥。

这良辰美景,空有相思的情意,却没有相见的办法。

参考资料: 1、 《读点经典》编委会.婉约词圣柳永·李清照名词名句:凤凰出版社,2012年6月:31-34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

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

中夜后、何事还惊起?

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

恁:如此,这样。

和衣睡:穿着衣服裹着被子睡觉。

足见寂寞无聊之极。

疏窗:雕有花格的窗子。

宋·黄裳《渔家傲》:“衣未剪,疏窗空引相思怨。

”摇曳:来回晃荡的样子。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攲枕难继。

寸心万绪,咫尺千里。

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展转:即“辗转”。

云雨:指男女欢合,出自宋玉《高唐赋》。

攲(yi)枕:斜倚枕头。

攲,依靠。

咫尺千里:比喻距离虽然很近,但很难相见,好像是远在千里之外一样。

咫,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参考资料: 1、 《读点经典》编委会.婉约词圣柳永·李清照名词名句:凤凰出版社,2012年6月:31-34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

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

中夜后、何事还惊起?

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

昨夜穿着衣服裹着被子睡了,今夜又是如此。

睡前独自饮酒,一直到初更时分才醉醺醺地归来。

刚过中夜,又被惊醒,是为什么事呢?

寒冷的天气,微风细细,吹动花格窗子,灯火摇曳不定。

恁:如此,这样。

和衣睡:穿着衣服裹着被子睡觉。

足见寂寞无聊之极。

疏窗:雕有花格的窗子。

宋·黄裳《渔家傲》:“衣未剪,疏窗空引相思怨。

”摇曳:来回晃荡的样子。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攲枕难继。

寸心万绪,咫尺千里。

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深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想要重温旧梦,却难以继续。

心中无限情绪,情人却在万里之遥。

这良辰美景,空有相思的情意,却没有相见的办法。

展转:即“辗转”。

云雨:指男女欢合,出自宋玉《高唐赋》。

攲(yi)枕:斜倚枕头。

攲,依靠。

咫尺千里:比喻距离虽然很近,但很难相见,好像是远在千里之外一样。

咫,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参考资料: 1、 《读点经典》编委会.婉约词圣柳永·李清照名词名句:凤凰出版社,2012年6月:31-34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

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

中夜后、何事还惊起?

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攲枕难继。

寸心万绪,咫尺千里。

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本词通过描写羁旅者中宵酒醒的情景,抒写了词人的离愁和他对情人的相思。

  上片写孤眠惊梦的情事,语极浑成,造境凄清。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

”开头二句从“今宵”联系到“昨宵”,说前一个夜里是这样和衣而睡,当天夜里又这样和衣而睡。

连写两夜,而景况如一,从羁旅生活中选择“和衣睡”这样一个典型的细节,写尽了游子苦辛和孤眠滋味。

两句纯用口语,几乎逐字重复,于次句着一“又”字,传达出一种因生活单调腻味而极不耐烦的情绪。

  “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

”三句倒插,写入睡之前,先喝过一阵闷酒。

“小饮”,可见未尽兴,因为客中独酌毫无意趣可言。

但一饮饮到“初更过”,又可见有许多愁闷待酒消遣,独饮虽无意兴,仍是醉醺醺归来。

“醺醺醉”三字,既承上说明了何以和衣而睡的原因,又为下面写追寻梦境伏笔。

  “中夜后、何事还惊起?

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

”用设问的语气,便加强了表情作用,使读者感到梦醒人的满腔幽怨。

“霜天冷,风细细”是其肤觉感受;

“闪闪灯摇曳”则是其视觉感受。

  过片撇开景语,继惊梦写孤眠寂寞的心情。

  “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攲枕难继。

”主人公此时展转反侧不能成眠,想要重温旧梦,而不复可得。

“重追想”三字对上片所略过的情事作了补充,原来醉归后短暂的一觉中,他曾做上一个好梦,与情人同衾共枕、备极欢洽。

此处作者用反衬手法,梦越好,越显得梦醒后的可悲。

相思情切与好梦难继成了尖锐的矛盾。

  “寸心万绪,咫尺千里。

”紧接两个对句就极写这种复杂的心绪,每一句中又有强烈对比:“寸心”对“万绪”写出其感情负荷之沉重难堪:“咫尺”对“千里”则表现出梦见而醒失之的无限惆怅。

  “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此处一气蝉联,谓彼此天各一方,空怀相思之情而无计相就,辜负如此良宵。

所谓“好景良天”,也就是“良辰美景虚设”之省言。

“彼此”二字读断,更能产生“人成各,今非昨”的意味。

全词至此,由写一已的相思而牵连到对方同样难堪的处境,意蕴便更深入一层。

“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两句意思对照,但只更换首尾二字,且于尾字用韵。

由于数字相同,则更换的字特别是作韵脚的末一字大为突出,“有意”、“无计”的内心矛盾由此得到强调。

结尾巧用重复修辞的手法,前后照应,层次丰富,而意境浑然,颇耐人寻味。

  全词通篇从睡前、睡梦、醒后几方面描述,有倒插、有伏笔、有补笔,前后照应;

从一已相思写起,以彼此相思作结,飞扬灵动,层次清晰,清新质朴,凝炼生动。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327页 2、 桃花潭水著.柳永 情到真时自为词:哈尔滨出版社,2012.04:第82页 3、 王孝付著.白衣卿相 柳永: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12,:第95页 4、 曾大兴著.柳永和他的词: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03:第80页

满江红·暮雨初收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傍晚的落雨刚刚停止,桐江一片寂静,远征的航船在夜幕中靠岸停泊。

对面的岛屿上,水蓼稀疏雾霭寒凉,秋风吹拂芦苇萧索作响。

多少渔人行驶着小船,却只见船上的灯火飞快地回归村落。

对此令我思念起回归的路程,对漂泊生活产生了厌倦而忧伤的情绪。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桐江景色美丽,雾霭漠漠密布,好似浸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白鹭和鱼儿围绕严陵濑飞翔和跳跃。

游宦生涯跋涉辛苦一事无成,何况早就有归隐云山泉石的心愿。

回归吧,羡慕渊明的躬耕田园,厌倦仲宣的从军艰苦。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长川静:长河一片平静。

川,指江河。

征帆:远行船上之帆。

蓼烟:笼罩着蓼草的烟雾。

蓼,水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苇风:吹拂芦苇的风。

萧索:象声词,形容风声。

元稹《酬乐天雪中见寄》:“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

”几许:有几个。

短艇:轻快的小艇。

遣:使,令。

行客:词人自谓。

回程:回家的路程。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桐江:在今浙江桐庐县北,即钱塘江中游自严州至桐庐一段的别称。

又名富春江。

漠漠:弥漫的样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严陵滩:又名严滩、严陵濑。

在桐江畔。

游宦: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离开本国至他国谋求官职,谓之游宦,后泛指为当官而到处飘荡。

底事:何事,为了什么事呢?

云泉约:与美丽的景色相约,引申为归隐山林之意。

云泉,泛指美丽的景色。

归去来:赶紧回去吧。

陶潜著《归去来兮辞》以抒归隐之志,故后用“归去来”为归隐之典。

仲宣:三国时王粲的字,王粲初依荆州刘表,未被重用,作《登楼赋》,以抒归土怀乡之情。

后为曹操所重,从曹操西征张鲁。

从军乐:即《从军行》。

王粲曾作《从军行》五首,主要抒发行役之苦和思妇之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傍晚的落雨刚刚停止,桐江一片寂静,远征的航船在夜幕中靠岸停泊。

对面的岛屿上,水蓼稀疏雾霭寒凉,秋风吹拂芦苇萧索作响。

多少渔人行驶着小船,却只见船上的灯火飞快地回归村落。

对此令我思念起回归的路程,对漂泊生活产生了厌倦而忧伤的情绪。

长川静:长河一片平静。

川,指江河。

征帆:远行船上之帆。

蓼烟:笼罩着蓼草的烟雾。

蓼,水蓼,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苇风:吹拂芦苇的风。

萧索:象声词,形容风声。

元稹《酬乐天雪中见寄》:“知君夜听风萧索,晓望林亭雪半糊。

”几许:有几个。

短艇:轻快的小艇。

遣:使,令。

行客:词人自谓。

回程:回家的路程。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桐江景色美丽,雾霭漠漠密布,好似浸入了水波之中,山峰如刀削一般,白鹭和鱼儿围绕严陵濑飞翔和跳跃。

游宦生涯跋涉辛苦一事无成,何况早就有归隐云山泉石的心愿。

回归吧,羡慕渊明的躬耕田园,厌倦仲宣的从军艰苦。

桐江:在今浙江桐庐县北,即钱塘江中游自严州至桐庐一段的别称。

又名富春江。

漠漠:弥漫的样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严陵滩:又名严滩、严陵濑。

在桐江畔。

游宦: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离开本国至他国谋求官职,谓之游宦,后泛指为当官而到处飘荡。

底事:何事,为了什么事呢?

云泉约:与美丽的景色相约,引申为归隐山林之意。

云泉,泛指美丽的景色。

归去来:赶紧回去吧。

陶潜著《归去来兮辞》以抒归隐之志,故后用“归去来”为归隐之典。

仲宣:三国时王粲的字,王粲初依荆州刘表,未被重用,作《登楼赋》,以抒归土怀乡之情。

后为曹操所重,从曹操西征张鲁。

从军乐:即《从军行》。

王粲曾作《从军行》五首,主要抒发行役之苦和思妇之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柳永仕途蹭蹬,年届五十,方才及第,游宦已倦,由此产生了归隐思想。

这首词就是归隐思想的流露,抒发了词人对游宦生涯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词一开始,“暮雨”三句,雨歇川静,日暮舟泊,即以凄清的气氛笼罩全篇。

水蓼和芦苇都是于秋天繁盛开花,可见时间是萧瑟的秋天;

雨后的秋夜,更使人感到清冷。

“临岛屿”二句,写船傍岛而停,岸上蓼苇,清烟疏淡,秋风瑟瑟。

景色的凄凉与词人心境的凄凉是统一的,含有无限哀情。

这几句写傍晚泊船情景,以静态描写为主。

至“几许”以下,词人笔调突然一扬,由静态变为动态,写渔人飞艇,灯火归林,一幅动态的画面呈现在眼前,日暮归家,温暖、动人的生机腾然而起。

这里以动景反衬上面的静景,反使词人所处的环境显得更加静寂。

一个“飞”字和一个“尽”字,把渔人归家的喜悦表现得极具神韵,又同时从反面引出“遣行客”、“伤漂泊”二句,渔人双桨如飞,回家团聚,而词人却远行在外,单栖独宿,触动归思。

整个上片分为两段,前半段写景,后半段抒情,情景之间融合无隙,境界浑然。

  词的上片明确点出了“伤漂泊”的感情基调,下片则具体的写出了“伤漂泊”的具体内涵。

换头再以景起,上片是夜泊,下片是早行。

“桐江好”六句,句短调促,对仗工整,语意连贯,一气呵成,先写江山之美。

美好的河山扫尽了昨夜的忧愁,桐江上空,晨雾浓密,碧波似染,峰峦如削,白鹭飞翔,鱼虾跳跃,生动美丽的景色使词人心情欢娱。

从感情线索上看,这里又是一扬。

但因为词人情绪总的基调是愁苦的,欢娱极为短暂,又很快进入低谷,“严陵滩”三字已埋下伏笔,这里以乐景写哀,江山美好,鱼鸟自由,渔人团聚,而词人一年到头都是四海为家,宦游成羁旅,于是“游宦区区成底事”之叹自然从肺腑流出,词人得出的结论是不值得,不如及早归隐,享受大自然和家庭的天伦之乐。

“云泉约”三字收缴上文,同时也启发下文,具有开合之力,所以结语痛快地说“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用王粲《从军乐》曲意,表明自己再不想忍受行役之苦了。

  柳永的这首词抑扬有致的节奏中表现出激越的情绪,从泊舟写到当时的心绪,再从忆舟行写到日后的打算,情景兼融,脉络清晰多变,感情愈演愈烈,读来倍觉委婉曲折、荡气回肠。

可见柳永不愧是一位书写羁旅行役之苦的词中高手。

  这首词当时在睦州民间广为流传,深受百姓喜爱。

据北宋僧人文莹的《湘山野录》记载“范文正公谪睦州,过严陵祠下。

会吴俗岁祀,里巫迎神,但歌《满江红》,有‘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之句。

公曰:‘吾不善音律,撰一绝送神。

’曰:‘汉包六合网英豪,一个冥鸿惜羽毛。

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钓台高?

’吴俗至今歌之。

”可见这首词当时在睦州民间广为流传,深受百姓喜爱。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359-360

引驾行·红尘紫陌

作者: 柳永 朝代: 宋代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

断魂处,迢迢匹马西征。

新晴。

韶光明媚,轻烟淡薄和气暖,望花村。

路隐映,摇鞭时过长亭。

愁生。

伤凤城仙子,别来千里重行行。

又记得、临歧泪眼,湿莲脸盈盈。

消凝。

花朝月夕,最苦冷落银屏。

想媚容、耿耿无眠,屈指已算回程。

相萦。

空万般思忆,争如归去睹倾城。

向绣帏、深处并枕,说如此牵情。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

断魂处,迢迢匹马西征。

新晴。

韶光明媚,轻烟淡薄和气暖,望花村。

路隐映,摇鞭时过长亭。

愁生。

伤凤城仙子,别来千里重行行。

又记得、临歧泪眼,湿莲脸盈盈。

消凝。

花朝月夕,最苦冷落银屏。

想媚容、耿耿无眠,屈指已算回程。

相萦。

空万般思忆,争如归去睹倾城。

向绣帏、深处并枕,说如此牵情。

  这首《引驾行》是柳永创长调慢词的一个范例。

  全词共一百二十五字,以平叙为主,层次多变化,注重从不同角度展现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对后世创作长调慢词者有很大的启发。

  上片极尽铺叙之能事,先以一组排句对旅途中的客观物景,大肆进行铺写涂抹。

这组排句均以一个三字句托上两个四字对句,着意加以渲染。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描绘当时的长安道说的是场所。

  “韶光明媚,轻烟淡薄”,描绘当时的天气氛围。

接着,人物登场,“迢迢匹马西征”、“摇鞭时过长亭”,谓主人公正旅行,“离人”、“匹马”,“断魂”、“迢迢”,都带感情色彩,让人觉得主人公的这次旅行,并不那么愉快,再与此时此地的大好时光相对照,则更加烘托出这次旅行,是多么令人难堪,使人生愁。

于是,抒情主人公很自然地兴起对于“凤城仙子”的思忆。

“别来千里重行行”说的是漫长的旅行途中,有万千情事可以思忆,但令人难忘的还是即将踏上征途的那一时刻,俩人执手相看,那脸上水盈盈的双眼,永远印脑际。

头一组排句与以下的思忆,布局巧妙,写的是现的景况,铺叙中穿插回忆,已将主人公旅途中的愁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下片转换角度,述说对方的相思苦情,并且进一步设想将来相见的情景。

“花朝回夕,最苦冷落银屏。

”几句说的是主人公设想:离别之后,每逢花朝月夕,她必定分外感到冷落,夜夜无眠,说不定她已经算好了我回归的日程。

对方的相思苦情,这是想象中的事,但写得十分逼真,虚实难辨。

这时候,仿佛她就自己的眼前。

接着,主人公转而想到:这千万般的思忆,不管是我想念她,还是她想念我,全都是空的,怎比得上及早返回,与她相见,那才是实的。

“争”,同“怎”。

那时候,“向绣帏、深处并枕,说如此牵情。

”抒情主人公将向她从头细细述说,离别之后,他是如何如何地思念着她。

幻想中,作者既描绘了她的相思苦情,又写出彼此述说相思的情景,深切而生动。

  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忆起“凤城仙子”,实景实情实写;

下片描写对方的相思,虚者实写。

上下片合起来,说的就是“相思”二字。

全词铺叙、言情,有时间的推移,也有场景的变换,所抒之情饱满生动。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361

678910 共27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