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高(一作沈佺期诗)

作者: 宋之问 朝代: 唐代

巫山峰十二,环合象昭回。

俯听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落,瀑水日边来。

何忍猿啼夜,荆王枕席开。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二首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巫山峰十二,环合隐昭回。

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

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巫山高二首(一作宋之问诗)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巫山峰十二,合沓隐昭回。

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

何忍猿啼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二首

作者: 沈佺期 朝代: 唐代

巫山峰十二,环合隐昭回。

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

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

何忽啼猿夜,荆王枕席开。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三都赋

作者: 左思 朝代: 魏晋
总序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地淇澳之产;见“在其版屋”,则知秦野西戎之宅。故能居然而辨八方。  然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杨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班固赋西都而叹以出比目,张衡赋西京而述以游海若。假称珍怪,以为润色,若斯之类,匪啻于兹。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于辞......更多

八砺三首

作者: 郑思肖 朝代: 宋代

生得贞心铁石坚,肯将识见与时迁。

泪如江水流成海,恨似山峰插入天。

慷慨歌声闻屋外,婆娑剑影落灯前,篇篇字字皆盟誓,莫作空言只浪传。

次韵介甫怀舒州山水见示之什

作者: 王令 朝代: 宋代

皖上相逢昔少留,登楼隐几听鸣鸠。

山峰行处今何在,溪水流乘此有不。

就食四方甘不系,为生一世信长浮。

共知局促京沙里,回首当时始觉羞。

杂剧·程咬金斧劈老君堂

作者: 郑光祖 朝代: 元代
楔子(冲末扮刘文静引卒子上,云)昼夜忧心辅国朝,开基创业建功劳。太平时序风光盛,腰挂金鱼着锦袍。小官刘文静是也。自从随侍大唐,数载之间,三锁晋阳,得归帝业。谢圣人可怜,加小宫为大司马之职。昨日行文颁行天下,自俺大唐建国以来,各处都归伏了,惟有洛阳王世充,杀了俺大唐使命,点聚雄兵,虎视咸阳,要与俺征战。今日早朝,御笔点差秦王唐元帅为挂印总兵,袁天罡、李淳风为谏议大夫,马三宝、段志玄为前部先锋,择日长......更多

子肃示九日山谷间怀兄弟三诗因怀子进子仪次

作者: 赵蕃 朝代: 宋代

我为怀玉人,不踏怀玉路。

非因访仙懒,自畏触嶮去。

闻君兄弟往,勇决不少顾。

念将摄衣从,欲行却回虑。

人云山峰高,白日蔽烟雾。

况方迫穷冬,我褐犹未具。

虽欣陟幽遐,政恐成疾痼。

以兹不暇游,心与飞云溯。

君还得新作,快读喜莫喻。

上言道傍见,次及岩下趣。

恨无龙眠手,按此摅毫素。

昔君家兴公,曾为海山赋。

至今斯文名,殆将压彪固。

凄凉禅月踪,牢落高人住。

得君为著眼,草木应亦豫。

好事俨上人,方集山中故。

庐山歌

作者: 解缙 朝代: 明代

昔年拄玉杖,去看庐山峰。

远山如游龙,半入青天中。

四顾无人独青秀,五老与我同舂容。

手弄石上琴,目送天边鸿。

二仪自高下,吴楚分西东。

洪涛巨浪拍崖下,波光上与银河通。

吸涧玄猿弄晴影,长松舞鹤号天风。

天风吹我不能立,便欲起把十二青芙蓉。

弱流万里可飞越,因之献纳蓬莱宫。

羲娥倏忽遂成晚,往往梦里寻仙踪。

如今不知何人采此景,树下一老与我襟裾同。

披图题诗要相赠,气腾香露秋。

子归烦语谢五老,几时白酒再熟来相从。

1234 共3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