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离别(一作古别离) 文
人生天地间,瞥若六辔驰。
夭寿既常数,奈何生别离。
迹当中人域,正性日已衰。
是非千万境,杳霭情尘滋。
出门事何常,暂别亦难期。
冉冉叹流景,悠悠限山陂。
尽此一夕欢,华樽会前墀。
鸡鸣东方曙,夙驾临通逵。
欲出强移步,欲留难致辞。
两情不得已,念此留何为。
天明去已远,寂默居人归。
入门复上堂,怳怳生惊疑。
经履同游处,犹言常相随。
览物或临盘,翻怪来何迟。
乃知前日欢,本为今日悲。
特此别后心,......更多
古离别 文
杂曲歌辞。古离别 文
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 文翻译赏
离别吟 文
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文翻注译赏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俱莫 一作:俱暮)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俱莫 一作:俱暮)行遍天涯,看尽人情。
想不到重回故地时,故人已如花飘零。
忆当时与她花下别离,相对无言,只有离愁别绪噎胸间,现在只剩绿窗青天如故,却已非当时风景了。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想在这萤萤孤灯下细诉相思,新人如玉好,旧人无奈向谁边?
早知道这世间美丽的东西都不长久,都难长留,明镜空在,何处得照玉颜,恰似花儿飘落,只余空枝残干,显我孤清。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王国维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7-1:第217-219页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俱莫 一作:俱暮)阅:经历。
不道:不料。
如许:像这样。
绿窗:绿色的纱窗,指女子居所。
韦庄《菩萨蛮》:“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lǚ)。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朱颜:青春年少的容颜。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辞镜花辞树。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王国维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7-1:第217-219页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俱莫 一作:俱暮)行遍天涯,看尽人情。
想不到重回故地时,故人已如花飘零。
忆当时与她花下别离,相对无言,只有离愁别绪噎胸间,现在只剩绿窗青天如故,却已非当时风景了。
阅:经历。
不道:不料。
如许:像这样。
绿窗:绿色的纱窗,指女子居所。
韦庄《菩萨蛮》:“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lǚ)。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想在这萤萤孤灯下细诉相思,新人如玉好,旧人无奈向谁边?
早知道这世间美丽的东西都不长久,都难长留,明镜空在,何处得照玉颜,恰似花儿飘落,只余空枝残干,显我孤清。
朱颜:青春年少的容颜。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辞镜花辞树。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王国维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7-1:第217-219页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俱莫 一作:俱暮)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阅尽”三句:我早已历尽天涯离别的痛苦,想不到归来时,却看到百花如此零落的情景。
三句甚好。
天涯离别之苦,不抵时光流逝之悲。
加倍写来,意尤深厚。
“花底”二句:我跟她,在花底黯然相看,都无一语。
绿窗下的芳春,也与天时同样地迟暮了。
“无一语”,益觉悲凉。
春暮,日暮,象征着情人们年华迟暮。
“待把”三句:本来准备在夜阑灯下,细诉别后的相思。
可是,一点点新的欢娱,又勾起了无穷的旧恨。
三句更着力写迟暮的悲感。
当日的别离,辜负了大好芳春,这千丝万缕的怨恨是无法消除的。
最 是”二句:在人世间最留不住的是:那在镜中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和离树飘零的落花。
“辞镜”二字新,有点铁成金之妙。
两“辞”字重用亦佳。
参考资料: 1、 王国维.《人间词 人间词话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11-30:卷上第121-122页 2、 王国维.《王国维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7-1:第217-219页
离别难 文
宝马晓鞴雕鞍,罗帏乍别情难。
那堪春景媚,送君千万里。
半妆珠翠落,露华寒。
红蜡烛,青丝曲,偏能钩引泪阑干¤ 良夜促,香尘绿,魂欲迷,檀眉半敛愁低。
未别心先咽, 欲语情难说。
出芳草,路东西,摇袖立。
春风急, 樱花杨柳雨凄凄。
离苦海 景金本注云,一首本名离别难赠西虢 文
离别难·宝马晓鞴雕鞍 文
宝马晓鞴雕鞍,罗帏乍别情难。
那堪春景媚,送君千万里。
半妆珠翠落,露华寒。
红蜡烛,青丝曲,偏能钩引泪阑干。
良夜促,香尘绿,魂欲迷,檀眉半敛愁低。
未别心先咽,欲语情难说。
出芳草,路东西,摇袖立。
春风急,樱花杨柳雨凄凄。
啰唝曲·那年离别日 文赏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据晚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述,刘采春是中唐时的一位女伶,擅长演唐代流行的参军戏。
元稹曾有一首《赠刘采春》诗,赞美她“言词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徊秀媚多”,“选词能唱《望夫歌》”。
《望夫歌》就是《啰唝曲》。
方以智《通雅》卷二十九《乐曲》云:“啰唝犹来罗。
”“来罗”有盼望远行人回来之意。
据说,“采春一唱是曲,闺妇、行人莫不涟泣”,可见当时此曲歌唱和流行的情况。
《全唐诗》录《啰唝曲六首》,以刘采春为作者。
此曲在佳作如林的唐代诗坛上赢得了诗评家的推重。
管世铭在《读雪山房唐诗钞》中说:“司空曙之‘知有前期在’、金昌绪之‘打起黄莺儿’……刘采春所歌之‘不喜秦淮水’、盖嘉运所进之‘北斗七星高’,或天真烂漫,或寄意深微,虽使王维、李白为之,未能远过。
”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更称此曲为“天下之奇作”。
这类当时民间流行的小唱,在文人诗篇之外,确实另有风貌,一帜别树,以浓厚的民间气息,给人以新奇之感。
其写作特色是:直叙其事,直表其意,直抒其情,在语言上脱口而出,不事雕琢,在手法上纯用白描,全无烘托,而自饶姿韵,风味可掬,有司空图《诗品》所说的“不取诸邻”、“着手成春”之妙。
“那年离别日”是这组诗的第四首。
这首诗写夫婿逐利而去,行踪无定。
张潮有首《江南行》:“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
”所写情事,与这首诗所写有相似之处。
“朝朝江口望”,一心望夫婿归来,而不料愈行愈远。
这正是望而终于失望的原因,正是每次盼到船来以为是夫婿的归船、却总是空欢喜一场的原因。
正如李鍈在《诗法易简录》中所分析:“桐庐已无归期。
今在广州,去家益远,归期益无日矣。
只淡淡叙事,而深情无尽。
”长期分离,已经够痛苦了;
加上归期难卜,就更痛苦;
再加以行踪无定,愈行愈远,是痛苦上又加痛苦。
在这情况下,诗中人只有空闺长守,一任流年似水,青春空负,因而接着在下一首诗中不禁发出“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的近乎绝望的悲叹了。
随着唐代商业的发达,嫁作商人妇的少女越来越多,因而有《啰唝曲》之类的作品出现,而闺妇、行人之所以听到此曲“莫不涟泣”,正因为它写的是一个有社会意义的题材,写出了商人家庭的矛盾和苦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