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碧水惊秋

作者: 秦观 朝代: 宋代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

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碧清的水面放出冷冷的秋光使人心惊,黄云在暮色中凝聚,台阶上到处是零乱破败的落叶。

室内悄无人声,月光斜斜地照进来,照着他独自徘徊。

又一个重阳节临近了,到处是催人的砧杵声。

西窗下,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

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宦海的风波,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非常脆弱;

而仕途上的是非往往是无事生非,谁又能说得清楚。

问问篱边的黄菊,不知是为谁而开?

不要随便说什么愁总是跟酒在一起,酒能留住愁;

其实,酒还没有醒,愁就已经先回来了。

凭栏沉思了很久,月亮渐渐西沉,苍苔上已生出点点白露。

参考资料: 1、 刘尊明编选,秦观集,凤凰出版社,2007.10,第208页 2、 罗漫主编,宋词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6,第485页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洞房:深邃的内室。

砧杵(zhēn chǔ):古代捣衣工具。

砧为捣衣石,杆为捣衣棒。

南朝宋谢惠连《捣衣》诗:“搁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

”《子夜四时歌·秋歌》:“佳人理寒服,万结砧杵劳。

”西窗三句:西窗,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疑是故人来,唐代诗人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 伤怀。

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问篱边二句:思念故乡。

语本晋陶渊明《饮酒》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唐杜甫《秋兴八首》:“丛菊两开他日泪,扁舟一系故园心。

”殢酒(tì):病酒,为酒所困。

此为以酒浇愁之意。

作者《梦扬州》词云:“滞酒困花,十载因谁淹留。

”金波二句:金波,月光。

《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

” 参考资料: 1、 刘尊明编选,秦观集,凤凰出版社,2007.10,第208页 2、 罗漫主编,宋词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6,第485页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碧清的水面放出冷冷的秋光使人心惊,黄云在暮色中凝聚,台阶上到处是零乱破败的落叶。

室内悄无人声,月光斜斜地照进来,照着他独自徘徊。

又一个重阳节临近了,到处是催人的砧杵声。

西窗下,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

洞房:深邃的内室。

砧杵(zhēn chǔ):古代捣衣工具。

砧为捣衣石,杆为捣衣棒。

南朝宋谢惠连《捣衣》诗:“搁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

”《子夜四时歌·秋歌》:“佳人理寒服,万结砧杵劳。

”西窗三句:西窗,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疑是故人来,唐代诗人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 伤怀。

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宦海的风波,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非常脆弱;

而仕途上的是非往往是无事生非,谁又能说得清楚。

问问篱边的黄菊,不知是为谁而开?

不要随便说什么愁总是跟酒在一起,酒能留住愁;

其实,酒还没有醒,愁就已经先回来了。

凭栏沉思了很久,月亮渐渐西沉,苍苔上已生出点点白露。

问篱边二句:思念故乡。

语本晋陶渊明《饮酒》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唐杜甫《秋兴八首》:“丛菊两开他日泪,扁舟一系故园心。

”殢酒(tì):病酒,为酒所困。

此为以酒浇愁之意。

作者《梦扬州》词云:“滞酒困花,十载因谁淹留。

”金波二句:金波,月光。

《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

” 参考资料: 1、 刘尊明编选,秦观集,凤凰出版社,2007.10,第208页 2、 罗漫主编,宋词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6,第485页

古大梁行

作者: 高适 朝代: 唐代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

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

全盛须臾哪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

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侠客犹传朱亥名,行人尚识夷门道。

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古城长满了荆棘杂草,笼罩在一片苍茫的气象之中。

我骑马来到这古城前,目睹荒芜的景象,不由愁思满怀,难以自已。

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

魏王的宫室、庙观都长满了禾黍,信陵君和他的宾客们都随着灰尘一去了无痕迹。

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

想当年在雄伟的都城的朝市上,华贵的车骑华光四射,高雅的乐声悠扬此起彼伏。

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

精锐的军队,规模达三十万之多,国土上营寨连绵,相接千里之遥。

全盛须臾哪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

全盛的那段时光对于永恒的历史来说不过的短暂的一瞬,哪里可以言说,连当年那些楼台、湖池都早已不复存在了。

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

断壁残垣间只有狐狸跑过的痕迹,古旧的土地上只留下几许昔日草木的枯根。

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天色已晚,草木凋零,目睹此情此景,不由手把长剑,悲极而歌。

侠客犹传朱亥名,行人尚识夷门道。

侠客朱亥的威名至今为人所传颂,路过的行人都还能认出经过夷门的道路。

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那些身佩白璧腰缠黄金食封万户的侯爵,以及手持宝刀跨着骏马的战将,早已埋葬在了山丘之中。

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

当年发生在古大梁城里的凄凉旧事已随着时间流逝渐渐湮没无闻了,谁还能深究个中缘由呢?

往来其中的人们也只能看见那流水从容东流而去,也许它就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古城长满了荆棘杂草,笼罩在一片苍茫的气象之中。

我骑马来到这古城前,目睹荒芜的景象,不由愁思满怀,难以自已。

莽苍:一作“苍茫”。

饶:多。

荆榛:泛指丛生的荆棘杂草。

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

魏王的宫室、庙观都长满了禾黍,信陵君和他的宾客们都随着灰尘一去了无痕迹。

魏王宫观:古大梁在战国时是魏国都城。

观:一作“馆”,一作“殿”。

禾黍:语见《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信陵:战国时魏国公子无忌,封号信陵君。

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

想当年在雄伟的都城的朝市上,华贵的车骑华光四射,高雅的乐声悠扬此起彼伏。

朝市:朝廷街市。

轩车:有帷幕且前顶较高的车。

歌钟:富贵人家的音乐歌舞。

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

精锐的军队,规模达三十万之多,国土上营寨连绵,相接千里之遥。

军容:军队的规模装备。

国步:指国土面积。

营:一作“衡”。

一:一作“五”。

全盛须臾哪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

全盛的那段时光对于永恒的历史来说不过的短暂的一瞬,哪里可以言说,连当年那些楼台、湖池都早已不复存在了。

论:言说。

高台曲池:泛指楼台湖池。

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

断壁残垣间只有狐狸跑过的痕迹,古旧的土地上只留下几许昔日草木的枯根。

遗墟:荒废的城市建筑。

迹:一作“窟”。

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天色已晚,草木凋零,目睹此情此景,不由手把长剑,悲极而歌。

摇落:凋零。

侠客犹传朱亥名,行人尚识夷门道。

侠客朱亥的威名至今为人所传颂,路过的行人都还能认出经过夷门的道路。

朱亥: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载,朱亥本为屠夫,后为信陵君击杀晋鄙,夺兵抗秦救赵,是战国时著名的侠士。

夷门:魏大梁城东门。

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那些身佩白璧腰缠黄金食封万户的侯爵,以及手持宝刀跨着骏马的战将,早已埋葬在了山丘之中。

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

当年发生在古大梁城里的凄凉旧事已随着时间流逝渐渐湮没无闻了,谁还能深究个中缘由呢?

往来其中的人们也只能看见那流水从容东流而去,也许它就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

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

全盛须臾哪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

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侠客犹传朱亥名,行人尚识夷门道。

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

  全诗二十句,四句一转韵,分为五个自然段落。

全诗的重点是在写当时古都的荒凉,因此第一段就着力描写了作者驱马荒城所见的景象:在缓辔徐行中,只见满城一片荆棘,莽莽苍苍,昔日巍峨壮丽的魏王宫观如今长满了禾黍,曾经威震诸侯的信陵君和他的三千食客,也已烟消云散,化作满地灰尘。

这一段起得苍劲有力,它以形象的笔墨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荒城图,首先给读者以满目凄凉的强烈印象,起了笼罩全篇、奠定基调的作用。

这一段虽然是描绘驱马所见,是在说“今”,但其中的“魏王宫观”“信陵宾客”已暗中寓“昔”,在今昔对比中,眼前的所见更为突出。

第二段是对往昔的追忆,与第一段形成对比:在雄都朝市中,轩车驰骤,歌钟四起,一片繁华景象;

而军队有三十万之众,国家方圆千里,国势堪称强盛。

这一对比,使第一段的形象有了深厚的背景,并且格外鲜明。

第三段一方面反接第二段,同时回应第一段,从对往昔的追忆,又回到眼前的景象:那高敞的舞榭歌台和曲折的池沼,已荡然无存,在断壁颓垣中,只见狐狸奔窜,草木黄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

这与第二段的热闹繁华恰成对比,而且“高台曲池”,自身也有对比。

第四段紧承第三段,同时也以“摇落”“秋草”等字面遥接第一段,好像是在写此时情况:游侠之士口里,还在传说着信陵君窃符救赵时壮士朱亥的大名;

路上的行人,还可辨认出向信陵君荐举朱亥的老者侯嬴居住过的大梁东门的道路。

实际上,这也是对往昔的追忆,形成物是人非的对比。

最后一段,作者从朱亥、侯嬴联想到曾经得到赵王赏赐白璧黄金,骑骏马、佩宝刀,后来终于困于大梁的虞卿,如今也已成为难以追思的过客了,只有汴水一直在默默地向东流去。

这些从前的人事,与此时古城的颓败荒凉,也形成强烈对比。

全诗的今昔对比,在章法上,曲折而有变化,但又井井有条,一脉贯通,通过这种反复交错的对比,使无限兴亡之感,从字里行间沛然涌出,震动着读者的心灵。

  诗人善于寓感慨于写景之中,情景高度融合,使兴亡之叹和身世之感,从鲜明的形象中自然流出。

第一段用“驱马荒城愁杀人”来抒发自己初进大梁时的惊愕、感叹之情,而景物方面则以满城的“荆榛”“禾黍”“灰尘”来烘托,使感叹显得极为自然。

“愁杀人”三字,既体现出诗人无限慨然之思,又使古城倍显荒凉,情景相生,收到了强烈的效果,全篇的怅惘凄凉之情,也由此衍生而出。

第三段中“全盛须臾哪可论”一句,前有“忆昨”一段作铺垫,后有“遗墟”“古地”作反衬,情感就自然跳脱而出。

而第四段“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二句,则是全诗感情的高峰突起之处。

诗人面对荒城,在暮天摇落之际,顿生宋玉之悲,兼感朱亥、侯嬴之豪情壮举,一腔无可寄托的豪荡、愤懑之情,不能自制,于是“抚剑悲歌”,那悲壮苍凉的歌声,在古城中回荡,愈发显得悲凉感人。

特别是末段最后两句,“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有总结全篇的作用,感情极为广远、深沉。

作者伫立在秋水漫漫的汴河之滨,眼见“逝者如斯”,各种愁思;

一起涌至。

这其中,有对往古的怀想和凭吊,也有对自己年华逝去而一事无成的嗟叹,更有对于国家局势的深情的关切。

诗人将难以诉述的复杂情怀,都倾注在一江流水之中,使得感慨更为深沉,意味更为悠长,而在质实的描写之中,最后宕开一笔,也显得极为空灵。

那激荡胸怀的感情,与景物相融合,收到了十分强烈的艺术效果。

  此外,在音韵对偶上,全诗四句一转韵,第一、三、五段为平声韵,第二、四段为仄声韵,平仄相间,形成起伏跌宕,顿挫回环之感。

句子以散行为主,但除第五段外,其余每段都是散偶相间,即每段开始二句为散行,后两句为对偶。

这样,“隔联间以对仗,壁垒森严”(《唐贤三昧集笺注》卷下,黄培芳评),“按节安歌,步武严整,无一往奔轶之习”(《唐风定》卷九,邢昉批)。

这些都更有利于表现诗中那种豪健挺举、深沉悲凉的兴亡之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登百丈峰二首

作者: 高适 朝代: 唐代
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 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豺狼塞瀍洛,胡羯争乾坤。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而今白庭路,犹对青阳门。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
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早上登上百丈峰,远眺那燕支山道。 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高山上,汉兵遗留下来的堡垒高耸入云天;胡地的天空旷远苍茫。 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遥想当年霍将军,连年在此征讨匈奴。 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匈奴终究没能灭绝,这孤寒的高山空自承受着这些纷乱的事实。 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如今只见大雁高飞而过,此情此景更令人感慨伤怀。 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晋武帝轻忽继承人的培养和选拔之事,没有废除惠帝;惠帝登基后,晋朝终于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豺狼塞瀍洛,胡羯争乾坤。中原地区豺狼当道,胡人常常南下入侵。 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全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胡人们妄自称尊。 而今白庭路,犹对青阳门。现在白庭地区还冲着青阳门的方向。 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 名利之场的事是不值得去追问的,且看那晋朝的君臣,无非都与草根同朽罢了。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98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08-109
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早上登上百丈峰,远眺那燕支山道。百丈峰:山名,在今甘肃武威。燕支:山名,亦名焉支山,古时在匈奴境内,位于今甘肃山丹东。唐李白《王昭君》诗之一:“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王琦注引《元和郡县志》:“燕支山,一名删丹山,在丹州删丹县南五十里。东西百馀里,南北二十里,水草茂美,与祁连同。” 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高山上,汉兵遗留下来的堡垒高耸入云天;胡地的天空旷远苍茫。汉垒:汉军营垒。青冥:形容青苍幽远。指青天。《楚辞·九章·悲回风》:“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倏忽而扪天。”王逸注:“上至玄冥,舒光耀也。所至高眇不可逮也。”胡天:指胡人地域的天空;亦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遥想当年霍将军,连年在此征讨匈奴。霍将军:指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霍去病。此:一作“北”。 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匈奴终究没能灭绝,这孤寒的高山空自承受着这些纷乱的事实。匈奴: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此代指唐时突厥等北方民族。草草:骚扰不安的样子。《魏书·外戚传上·贺泥》:“太祖崩,京师草草。” 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如今只见大雁高飞而过,此情此景更令人感慨伤怀。唯见:一作“唯有”。 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晋武帝轻忽继承人的培养和选拔之事,没有废除惠帝;惠帝登基后,晋朝终于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晋武轻后事:晋武,即晋武帝司马炎。《晋书》卷三《世祖武帝纪》制曰:武皇承基,诞膺天命,握图御宇,敷化导民,以佚代劳,以治易乱。绝缣纶之贡,去雕琢之饰,制奢俗以变俭约,止浇风而反淳朴。……况以新集易动之基,而无久安难拔之虑,故贾充凶竖,怀奸志以拥权;……惠帝可废而不废,终使倾覆洪基。惠皇:晋惠帝司马衷,司马炎之子。他即位后,贾后乱政,导致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之祸。《晋书》卷四《孝惠帝纪》:帝又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豺狼塞瀍洛,胡羯争乾坤。中原地区豺狼当道,胡人常常南下入侵。瀍(chán)洛:瀍水和洛水的并称。洛阳为东周、东汉、魏、晋等朝都城(今河南省洛阳市,地处瀍水两岸、洛水之北)。故多以二水连称谓其地。此指中原地区。胡羯(jié):指北方少数民族。 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全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胡人们妄自称尊。五原:关塞名。即汉五原郡之榆柳塞。又作“五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 而今白庭路,犹对青阳门。现在白庭地区还冲着青阳门的方向。白庭:匈奴单于之庭。在今甘肃民勤北。青阳门:晋宫门名。 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 名利之场的事是不值得去追问的,且看那晋朝的君臣,无非都与草根同朽罢了。朝市:朝廷与市肆,泛指名利之场。晋陶潜《感士不遇赋》:“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于朝市。”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98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08-109

朝中措

作者: 赵长卿 朝代: 宋代

于壁。

坐前数妓乞词而歌,以劝大白。

因有所感,再和前韵。

秋景 柳林幂幂暮烟斜。

秋水浅平沙。

楼外碧天无际,紫山断处横霞。

星稀渐觉,东檐隐月,凉到窗纱。

多少伤怀往事,隔溪灯火人家。

孤雁儿

作者: 程垓 朝代: 宋代

在家不觉穷冬好。

向客里、方知道。

故园梅花正开时,记得清尊频倒。

高烧红蜡,暖熏罗幌,一任花枝恼。

如今客里伤怀抱。

忍双鬓、随花老。

小窗独自对黄昏,只有月华飞到。

假饶真个,雁书频寄,何以归来早。

渔家傲

作者: 朱敦儒 朝代: 宋代

谁转琵琶弹侧调。

征尘万里伤怀抱。

客散黄昏庭院悄。

灯相照。

春寒燕子归来早。

可惜韶光虚过了。

多情人已非年少。

只恐莺啼春又老。

知音少。

人间何处寻芳草。

连山王开诗试子午花四首

作者: 陈著 朝代: 宋代

赤日黄尘任涨浮,直茎疏叶里垂头。

金心不逐时妆褪,赭面应为世态羞。

分昼夜閒开落准,备离坎气品题优。

倚栏感物伤怀处,何日崔卢入此瓯。

梁甫吟

作者: 曹勋 朝代: 宋代

晨行泰山下,兴怀念梁甫。

欲往失所从,荒途亘今古。

却立空踟蹰,忧来与谁语。

日暮遵归途,冥冥暗风雨。

错漠伤怀抱,仅得依门户。

幡然赓长谣,培塿隘齐鲁。

何当执策从銮旗,翼赞登封继三五。

【双调】沉醉东风_琼花蝶粉霜

作者: 张可久 朝代: 元代

琼花蝶粉霜匀玉蕊,鹅黄雪点冰肌。

衣冠后土祠,璎珞神仙珮,倚阑人且赏芳菲,炀帝骄奢自丧了国,休对我花前叹息。

春晚酬史楚甫锦被堆春宽梦窄,画楼空燕去愁来。

芳草边,夕阳外。

怕清明几度伤怀,关节得荼老且慢开,春已听榆钱断买。

胡容斋使君寿仙客舞玄裳缟衣,小蛮歌翠袖峨眉。

戏彩堂,蟠桃会。

锦云深月明风细,桂子香中品玉笛,人醉倚蓬瀛画里。

眉寿楼春夜狂客簪花起舞,佳人秉烛摴蒱。

小树风,香阶露。

醉乡中不知春去,更尽荼......更多

【中吕】卖花声

作者: 张可久 朝代: 元代

席上半泓秋水金星砚,一幅寒云玉版笺,美人索赋《鹧鸪天》。

琼杯争劝,珠帘高卷,燕归来海棠庭院。

偶题落花露冷苍苔径,纤手风生白玉筝,夜香谁立紫云亭?

知音谁听?

雕阑独凭,柳阴中月明人静。

怀古二首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春冬冬箫鼓东风暖,是处园林景物妍,一春常费买......更多

12345 共11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