盩厔县郑礒宅送钱大(一作送别钱起,又作送 文
鹊桥仙·怀人意思 文
【大石调】青杏子_骋怀 文
得家嫂书 文
九日蓝田崔氏庄 文翻注译赏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
醉把茱萸仔细看。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人老了,又面对着悲凉萧瑟的秋色,只好勉强宽慰自己了。
今日恰逢重阳佳节,我也来了兴致,和大家在一起尽情欢乐。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惭愧的是,我的头发稀稀落落,因担心帽子被风吹走,笑请旁人把我的帽子扶正。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蓝溪的水远远地从千条溪涧中流过来,玉山高耸冷峻,两峰并峙,千古不变。
明年此会知谁健?
醉把茱萸仔细看。
明年我们再相聚时,谁还健在呢?
不如多饮几杯酒,拿起茱萸好好看看,期望明年再相会。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45 2、 徐永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73-474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强:勉强。
今:一作“终”。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吹帽:此处用“孟嘉落帽”的典故。
倩:请。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蓝水:即蓝溪,在蓝田山下。
玉山:即蓝田山。
明年此会知谁健?
醉把茱萸仔细看。
健:一作“在”。
醉:一作“再”。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45 2、 徐永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73-474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人老了,又面对着悲凉萧瑟的秋色,只好勉强宽慰自己了。
今日恰逢重阳佳节,我也来了兴致,和大家在一起尽情欢乐。
强:勉强。
今:一作“终”。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惭愧的是,我的头发稀稀落落,因担心帽子被风吹走,笑请旁人把我的帽子扶正。
吹帽:此处用“孟嘉落帽”的典故。
倩:请。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蓝溪的水远远地从千条溪涧中流过来,玉山高耸冷峻,两峰并峙,千古不变。
蓝水:即蓝溪,在蓝田山下。
玉山:即蓝田山。
明年此会知谁健?
醉把茱萸仔细看。
明年我们再相聚时,谁还健在呢?
不如多饮几杯酒,拿起茱萸好好看看,期望明年再相会。
健:一作“在”。
醉:一作“再”。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45 2、 徐永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73-474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
醉把茱萸仔细看。
此为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
此诗首联就用对仗,诗句宛转自如。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老去”停顿,为一层,“悲秋”停顿,为一层,“强自宽”又停顿,又为一层;
“兴来”停顿,为一层,“今日”停顿,为一层,“尽君欢”又停顿,又为一层。
诗意层层变化,错落有致。
颔联用“孟嘉落帽”的典故,把诗人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心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人老了,怕帽一落,显露出他的萧萧短发,作者以此为“羞”,所以风吹帽子时,笑着请旁人帮他正一正。
这里用“孟嘉落帽”的典故。
王隐《晋书》:“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
”杜甫曾授率府参军,此处以孟嘉自比,合乎身份。
然而孟嘉落帽显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而杜甫此时心境不同,他怕落帽,反让人正冠,显出别是一番滋味。
说是“笑倩”,实是强颜欢笑,骨子里透出一缕伤感、悲凉的意绪。
这一联用典入化,传神地写出杜甫那几分醉态。
宋代杨万里说:“孟嘉以落帽为风流,此以不落帽为风流,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
”(《诚斋诗话》) 颈联更是不同凡响,笔力挺峻。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按照一般写法,颈联多半是顺承前二联而下,那此诗就仍应写叹老悲秋。
诗人却猛然推开一层,笔势陡起,以壮语唤起一篇精神。
这两句描山绘水,气象峥嵘。
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
山高水险,令诗人只能仰视,让他感到振奋。
用“蓝水”、“玉山”相对,色泽淡雅;
用“远”、“高”拉出开阔的空间;
用“落”、“寒”稍事点染,既标出深秋的时令,又令读者有高危萧瑟之感。
诗句豪壮中带几分悲凉,雄杰挺峻,笔力拔山。
尾联看似平淡,实则饱含深意。
“明年此会知谁健?
醉把茱萸仔细看。
”当诗人抬头仰望秋山秋水,如此壮观,低头再一想,山水无恙,人事难料,他自己已这样衰老,不能生活得长久。
所以他趁着几分醉意,手把着茱萸仔细端详:“茱萸呀茱萸,明年此际,还有几人健在,佩带着你再来聚会呢?
”上句一个问句,表现出诗人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含有无限悲天悯人之意。
下句用一“醉”字,妙绝。
若用“手把”,则嫌笨拙,而“醉”字却将全篇精神收拢,鲜明地刻画出诗人此时的情态:虽已醉眼蒙眬,却仍盯住手中茱萸细看,不置一言,却胜过万语千言。
这首诗跌宕腾挪,酣畅淋漓,前人评价说:“字字亮,笔笔高。
”(《读杜心解》)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写出,诗句显得慷慨旷放,凄楚悲凉。
参考资料: 1、 徐永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73-474
好事近·马首望青山 文翻译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
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
休寻折载话当年,只洒悲秋泪。
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
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
从马头上望去,是一片连绵不断的青山,昔日的繁华,想不到零落凋残到这个地步。
年深日久,碑石上已长满了藓苔,题字什么都要仔细地辨认。
休寻折载话当年,只洒悲秋泪。
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不要去寻找折断的剑戟去说当年的事,只不过泛起一点人皆有的悲秋情绪而已。
西斜的太阳照在十三陵下,谁敢说清王朝的新丰猎骑,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也要零落殆尽的么。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136页 2、 朱敦源著.中华古词365首精华今译:东北朝鲜民族教育,1993.10:第359页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
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
从马头上望去,是一片连绵不断的青山,昔日的繁华,想不到零落凋残到这个地步。
年深日久,碑石上已长满了藓苔,题字什么都要仔细地辨认。
“马首”二句:意思是说通过马头向前望去,眼前是一脉青山,都市的繁华不见了,这里只有萧索冷落的景象。
“认藓碑”句:此句是说可以辨认出长满苔鲜的古碑上的题字。
藓:苔鲜。
休寻折载话当年,只洒悲秋泪。
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不要去寻找折断的剑戟去说当年的事,只不过泛起一点人皆有的悲秋情绪而已。
西斜的太阳照在十三陵下,谁敢说清王朝的新丰猎骑,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也要零落殆尽的么。
“休寻”二句:意思是不要寻思那古往今来兴亡之事,就是眼前的秋色便已令人生悲添慨了。
折戟:用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诗意。
所谓“折戟”就是断戟被沉没在沙里,指惨败。
十三陵:北京市昌平天寿山一带之明陵,为十三座皇陵,清代那里有围场。
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汉初刘邦兴建,迁家乡父老于此。
猎骑:代指打猎者的坐骑,代指猎人。
此句意谓打猎的人是从京城贬来的。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136页 2、 朱敦源著.中华古词365首精华今译:东北朝鲜民族教育,1993.10:第359页
乌夜啼(醉枕不能寐) 文
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文翻注译赏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夕阳已落下楚地的山丘。
猿在洞庭湖畔树上啼叫,人乘木兰舟在湖中泛游。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明月从广漠的湖上升起,两岸青山夹着滔滔乱流。
云中仙君怎么都不见了?
我竟通宵达旦独自悲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微阳:微弱的阳光。
楚丘:楚地的山丘。
洞庭:洞庭湖。
木兰舟:木兰树所制的舟船,此因楚江而用《楚辞》中的木兰舟。
木兰舟本典出《迷异记》:“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
”木兰:小乔木。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广泽:广阔的大水面。
云中君:本《楚辞·九歌》篇名,为祭祀云神之作,此也因楚江而想到《九歌》。
竟夕:整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夕阳已落下楚地的山丘。
猿在洞庭湖畔树上啼叫,人乘木兰舟在湖中泛游。
微阳:微弱的阳光。
楚丘:楚地的山丘。
洞庭:洞庭湖。
木兰舟:木兰树所制的舟船,此因楚江而用《楚辞》中的木兰舟。
木兰舟本典出《迷异记》:“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
”木兰:小乔木。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明月从广漠的湖上升起,两岸青山夹着滔滔乱流。
云中仙君怎么都不见了?
我竟通宵达旦独自悲秋。
广泽:广阔的大水面。
云中君:本《楚辞·九歌》篇名,为祭祀云神之作,此也因楚江而想到《九歌》。
竟夕:整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
被贬为龙阳尉,自江北来江南,行于洞庭湖畔,触景生情,追慕先贤,感伤身世,而写下了《楚江怀古》五津三章,这是第一首。
第一首虽题“怀古”,却泛咏洞庭景致。
诗人履楚江而临晚秋,时值晚唐,不免“发思古之幽情”,感伤自身不遇。
首联先点明薄暮时分;
颔联上句承接“暮”字,下句才点出人来,颈联就山水两方面写夜景,“夹”字犹见凝练;
尾联才写出“怀古”的主旨,为后两首开题,而以悲愁作结。
全诗风格清丽婉约,感情细腻低徊。
李元洛评曰:“在艺术上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含蓄蕴籍而不直露奔迸。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古兴 文
十五小家女,双鬟人不如。
蛾眉暂一见,可直千金馀。
自从得向蓬莱里,出入金舆乘玉趾。
梧桐树上春鸦鸣, 晓伴君王犹未起。
莫道君恩长不休,婕妤团扇苦悲秋。
君看魏帝邺都里,惟有铜台漳水流。
高阳台 文
红入桃腮,青回柳眼,韶华已破三分。
人不归来,空教草怨王孙。
平明几点催花雨,梦半阑、欹枕初闻。
问东君,因甚将春,老了闲人。
东郊十里香尘满,旋安排玉勒,整顿雕轮。
趁取芳时,共寻岛上红云。
朱衣引马黄金带,算到头、总是虚名。
莫闲愁,一半悲秋,一半伤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