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六和塔前江亭小憩

作者: 陆游 朝代: 宋代

断岸孤亭日暮时,栏边聊试葛巾欹。

偶观挂席乘潮快,便觉悬车纳禄迟。

痛饮相如无奈渴,清言叔宝不胜羸。

年来亲友凋零尽,惟有江山是旧知。

送韦侍御先归京(得宽字)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闻欲朝龙阙,应须拂豸冠。

风霜随马去,炎暑为君寒。

客泪题书落,乡愁对酒宽。

先凭报亲友,后月到长安。

答长安丞裴说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代

出身忝时士,于世本无机。

爰以林壑趣,遂成顽钝姿。

临流意已凄,采菊露未稀。

举头见秋山,万事都若遗。

独践幽人踪,邈将亲友违。

髦士佐京邑,怀念枉贞词。

久雨积幽抱,清樽宴良知。

从容操剧务,文翰方见推。

安能戢羽翼,顾此林栖时。

洛都游寓

作者: 韦应物 朝代: 唐代

东风日已和,元化亮无私。

草木同时植,生条有高卑。

罢官守园庐,岂不怀渴饥。

穷通非所干,跼促当何为。

佳辰幸可游,亲友亦相追。

朝从华林宴,暮返东城期。

掇英出兰皋,玩月步川坻。

轩冕诚可慕,所忧在絷维。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连江 一作:连天)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连江 一作:连天)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参考资料: 1、 中山大学网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连江 一作:连天)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平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有“心若怀冰”句,比喻心地纯洁。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也是以“玉壶冰”比喻清白的操守。唐人有时也以此比喻为官廉洁,如姚崇《冰壶诫》序云“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高楼:指芙蓉楼。 参考资料: 1、 中山大学网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连江 一作:连天)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平明:天亮的时候。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楚山: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有“心若怀冰”句,比喻心地纯洁。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也是以“玉壶冰”比喻清白的操守。唐人有时也以此比喻为官廉洁,如姚崇《冰壶诫》序云“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高楼:指芙蓉楼。 参考资料: 1、 中山大学网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连江 一作:连天)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这两首诗所记送别的时间和情景是“倒叙”。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第二首写第一天晚上在芙蓉楼为友人饯行之事。   第一首写平明送客,临别托意。”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江宁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正好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清晨,天色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 然而王昌龄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因为友人回到洛阳,即可与亲友相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像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在江畔空望着流水逝去。一个”孤”字如同感情的引线,自然而然牵出了后两句临别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此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第二首说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先从“秋海阴”、“楚雪深”写起,以景起兴。第三句是点题:高楼送客,依依惜别,心情悲愁,酒不尽兴。末句以景结情:寒江寂寂,惆怅如不尽之江水;明月高照,友情像明月一样地纯真。全诗融情入景,以景结情,主要还是抒情,堪称一绝。 参考资料: 1、 中国文学网 陈祖美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

作者: 王昌龄 朝代: 唐代

白露伤草木,山风吹夜寒。

遥林梦亲友,高兴发云端。

郭外秋声急,城边月色残。

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

洞仙歌·世间何处

作者: 蒋捷 朝代: 宋代

世间何处,最难忘杯酒。

惟是停云想亲友。

此时无一盏,千种离愁,西风外,长伴枯荷衰柳。

去年深夜语,倾倒书□,窗烛心悬小红豆。

记得到门时,雨正萧萧,嗟今雨、此情非旧。

待与子、相期采黄花,又未卜重阳,果能晴否。

赴太子洗马时作诗

作者: 陆机 朝代: 魏晋

希世无高符。

营道无烈心。

靖端肃有命。

假檝越江潭。

亲友赠予迈。

挥泪广川阴。

抚膺解携手。

永叹结遗音。

无迹有所匿。

寂寞声必沈。

肆目眇不及。

缅然若双潜。

南望泣玄渚。

北迈涉长林。

谷风拂修薄。

油云翳高岑。

亹亹孤兽骋。

嘤嘤思鸟吟。

感物恋堂室。

离思一何深。

伫立慨我叹。

寤寐涕盈衿。

惜无怀归志。

辛苦谁为心。

三谣·朱藤谣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朱藤朱藤,温如红玉,直如朱绳。

自我得尔以为杖,大有裨于股肱。

前年左选,东南万里。

交游别我于国门,亲友送我于浐水。

登高山兮车倒轮摧,渡汉水兮马跙蹄开。

中途不进,部曲多回。

唯此朱藤,实随我来。

瘴疠之乡,无人之地。

扶卫衰病,驱诃魑魅。

吾独一身,赖尔为二。

或水或陆,自北徂南。

泥黏雪滑,足力不堪。

吾本两足,得尔为三。

紫霄峰头,黄石岩下。

松门石磴,不通舆马。

吾与尔披云拨水,环山绕野。

二年蹋遍匡庐间,未尝一步而......更多

对酒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代

人生一百岁,通计三万日。

何况百岁人,人间百无一。

贤愚共零落,贵贱同埋没。

东岱前后魂,北邙新旧骨。

复闻药误者,为爱延年术。

又有忧死者,为贪政事笔。

药误不得老,忧死非因疾。

谁言人最灵,知得不知失。

何如会亲友,饮此杯中物。

能沃烦虑消,能陶真性出。

所以刘阮辈,终年醉兀兀。

678910 共16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