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马如飞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马如飞。

归未归。

谁在河桥见别离。

修杨委地垂。

掩面啼。

人怎知。

桃李成阴莺哺儿。

闲行春尽时。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

斜月远堕余辉。

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

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

华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何意重红满地,遗钿不见,斜迳都迷。

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

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红满地 一作:经前地 斜迳 一作:斜径)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

斜月远堕余辉。

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

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

华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在河桥旁的亭中送别情人,久久惜别,深夜里弥漫着凉意,竟不知到了什么时分。

残月曳着余辉远远地向西斜坠,铜盘中的蜡烛也即将燃尽,清凉的露水打湿了衣襟。

临别前短暂的相聚即将散离了,探头听听随风传来的渡口鼓声,看看树梢上空参旗星的光影,已是到了黎明时分。

那花骢马仿佛会解人意,纵使我扬鞭催赶,它也只是自顾慢慢缓行。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何意重红满地,遗钿不见,斜迳都迷。

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

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红满地 一作:经前地 斜迳 一作:斜径)  送别情人,我满怀离愁孤零零地踏上了归途,渐渐听不到渡口上那嘈杂的人声。

原野上空旷清寂,归途竟是那么遥远寂静。

我没想到再次来到当初与她分别的地方时,不仅未见她的一点遗迹,连偏斜的小路也都难辨迷离。

低照的斜阳映照着兔葵、燕麦长长的影子仿佛与人相齐,我在那曾与她相偎过的草丛边徘徊往复,以酒浇地,欷不止,放眼西方,空自断魂。

参考资料: 1、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 宋词三百首 .北京 :中华书局 , 2009.7 : 第127-128页 .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11/1 :第120-121页 .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

斜月远堕余辉。

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

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

华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凉夜何其:意指夜深尚未天明。

凉也作“良”。

离会:离别前的饯行聚会。

树杪(miǎo)参(cēn)旗:树杪,树梢。

参旗,星辰名,初秋时于黎明前出现。

树杪参旗,指树梢上的夜空中散布着点点繁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何意重红满地,遗钿不见,斜迳都迷。

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

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红满地 一作:经前地 斜迳 一作:斜径)  兔葵燕麦:野葵和野麦。

班草:布草而坐。

欷歔(xū):叹息声。

酹(lèi)酒:以酒洒地面祭。

参考资料: 1、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 宋词三百首 .北京 :中华书局 , 2009.7 : 第127-128页 .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11/1 :第120-121页 .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

斜月远堕余辉。

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

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

华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在河桥旁的亭中送别情人,久久惜别,深夜里弥漫着凉意,竟不知到了什么时分。

残月曳着余辉远远地向西斜坠,铜盘中的蜡烛也即将燃尽,清凉的露水打湿了衣襟。

临别前短暂的相聚即将散离了,探头听听随风传来的渡口鼓声,看看树梢上空参旗星的光影,已是到了黎明时分。

那花骢马仿佛会解人意,纵使我扬鞭催赶,它也只是自顾慢慢缓行。

凉夜何其:意指夜深尚未天明。

凉也作“良”。

离会:离别前的饯行聚会。

树杪(miǎo)参(cēn)旗:树杪,树梢。

参旗,星辰名,初秋时于黎明前出现。

树杪参旗,指树梢上的夜空中散布着点点繁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何意重红满地,遗钿不见,斜迳都迷。

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

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红满地 一作:经前地 斜迳 一作:斜径)  送别情人,我满怀离愁孤零零地踏上了归途,渐渐听不到渡口上那嘈杂的人声。

原野上空旷清寂,归途竟是那么遥远寂静。

我没想到再次来到当初与她分别的地方时,不仅未见她的一点遗迹,连偏斜的小路也都难辨迷离。

低照的斜阳映照着兔葵、燕麦长长的影子仿佛与人相齐,我在那曾与她相偎过的草丛边徘徊往复,以酒浇地,欷不止,放眼西方,空自断魂。

兔葵燕麦:野葵和野麦。

班草:布草而坐。

欷歔(xū):叹息声。

酹(lèi)酒:以酒洒地面祭。

参考资料: 1、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 宋词三百首 .北京 :中华书局 , 2009.7 : 第127-128页 . 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11/1 :第120-121页 .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

斜月远堕余辉。

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

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

华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何意重红满地,遗钿不见,斜迳都迷。

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

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红满地 一作:经前地 斜迳 一作:斜径)   这首词调,创自清真。

写离别情景,故能随意驰骋,而又与音调协合,具声乐美。

  词上片写送别,下片写别后之思。

词中运用陪衬、反衬、熔情入景、化用前人诗文之语等多种手法,细腻曲折地写出了送别怀人的悲凄与深情。

全词所表现的惜别、怀旧之情,显得极为蕴藉,只于写景、叙事、托物上见之,而不直接流露。

  起两句“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

”写送别的地点、时间。

时间是夜里,夜是美丽的,又是温馨可念的,故曰“良”;

联系后文,地点是靠近河桥的一个旅店或驿站;

用《诗。

小雅。

庭燎》的“夜如何其”问夜到什么时分了,带出后文。

“斜月远堕余辉;

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

”夜是露凉有月的秋夜。

但送别情人;

依依不舍,故要问“夜何其”,希望这个临别温存的夜晚还未央、未艾。

可是这时候,室内铜盘上已是蜡尽烛残,室外斜月余光已渐收坠,霏霏的凉露浓到会沾人衣,居然是“夜向晨”了,即是良夜苦短、天将向晓的时候。

这三句以写景回答上文;

又从景物描写上衬托临别时人心的凄恻和留恋。

“斜、堕、余、凉”,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字:“烛泪”更是不堪。

周邦彦词喜运化唐诗。

“烛泪”句即运化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李商隐《无题》诗“蜡炬成灰泪始干”。

    “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

”收束前面描写,再伸展一层,说临别前的聚会,也到了要“散离”的时候,那就得探看树梢上星旗的光影,谛听渡口风中传来的鼓声,才不致误了行人出发的时刻。

    “参旗”,星名,它初秋黎明前出现于天东,更透露了夜的季节性。

鼓,可能指渡头的更鼓,也可能指开船鼓声,古代开船有击鼓为号的。

观察外面动静,是为了多留些时,延迟“散离”,到了非走不可的时候才走,从行动中更细腻的写出临别时的又留恋、又提心吊胆的心情。

“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写到出发。

大约从旅舍到开船的渡口,还有一段路,故送行者,又骑马送了一段。

从骑马,见出送行者是男性;

从下文“遗钿”,见出行者是女性。

这段短途送行,作者还是不忍即时与情人分别,希望马走得慢点,时间挨得久点。

词不直说自己心情,却说马儿也理解人意,纵使人要挥鞭赶它,它也不忍快走,这里用拟人手法,将离情别绪层曲婉转的道出。

    过片“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三句接写送别后归途。

情人一去,作者孤独地带着离愁而归,故顿觉野外寂寞清旷,归途遥行,对同一空间的前后不同感觉,也是细腻地反映送别的复杂心情。

“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

”这三句是一个大的转折,转得无痕,使人几乎难以辨认。

读了这几句,才了解上面所写的,全是对过去的回忆,从这里起才是当前之事,这样,才使人感到周词结构上的细微用心,时空转换上的大胆处理,感到这里真能使上片“尽化云烟”。

《海绡说词》说“河桥”句是“逆入”,“前地”句是“平出”,“逆”即逆叙以往,“平”即平叙当前。

这里的第一句领起后文。

直贯到全词结尾;

第二句情人去后,不见遗物,更无余香余泽可求;

第三句写旧时路径,已迷离难认,“兔葵燕麦,向斜阳、影与人齐。

”送别是晚上和天晓时候;

重游则傍晚,黄昏中的斜阳,照着高与人齐的兔葵、燕麦的影子。

这两句描绘“斜径都迷”之景,有意点出不同期间;

又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序“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有”的典故,表示事物变迁之大。

感慨人去物非的细腻心情,完全寄寓于景,不直接流露,故《艺蘅馆词选》载梁启超评这两句词说:“与柳屯田之‘晓风残月’,可称送别词中双绝,皆熔情入景也。

”下面三句:“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说过去列坐的草地上,徘徊酹酒,向着情人远去的西边方向,望极天边,而欷歔叹息,不能自已。

“欷歔”二字,直接摹态抒情。

  这首词写情细腻、沉着,语句起伏顿挫,结构上层层伸展,时空变幻灵动飞扬,过渡自然,风格上哀怨而浑雅,堪称送别怀人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出林杏子落金盘。

齿软怕尝酸。

可惜半残青紫,犹有小唇丹。

南陌上,落花闲。

雨斑斑。

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出林杏子落金盘。

齿软怕尝酸。

可惜半残青紫,犹有小唇丹。

新出林的杏子特点是鲜脆,逗人喜爱。

但又由于是新摘,没有完全熟透,味道是酸多甜少,颜色青紫而不太红。

而少女好奇,好新鲜,见到鲜果以先尝为快。

但乍尝之后,便觉味酸而齿软了。

青紫色的残杏上,留下少女一道小小的口红痕迹。

南陌上,落花闲。

雨斑斑。

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南边的田间小路上,满地落花狼藉,春雨斑斑,送走了春天。

少女伤春每由怀春引起,对花落春归,感岁月如流,年华逝水,少女不可透露的内心世界的秘密,所以她只能不言不语,终日攒眉。

参考资料: 1、 俞朝刚 周航.《全宋词精华 (二)》:辽宁古籍出版社,未知:第169页 2、 刘石.《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08,:第493页 3、 萧希凤.《宋词三百首简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09:第105页 4、 江文.《中国诗词曲赋精华》: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7:第307页

出林杏子落金盘。

齿软怕尝酸。

可惜半残青紫,犹有小唇丹。

新出林的杏子特点是鲜脆,逗人喜爱。

但又由于是新摘,没有完全熟透,味道是酸多甜少,颜色青紫而不太红。

而少女好奇,好新鲜,见到鲜果以先尝为快。

但乍尝之后,便觉味酸而齿软了。

青紫色的残杏上,留下少女一道小小的口红痕迹。

杏子:一种果实,圆形,未熟时为青色,成熟时为黄红色,味酸甜。

金盘:金属制成的盘子。

齿软:牙齿不坚固。

可惜:意谓应予爱惜的。

半残:指杏子被咬了一口。

青紫:此处指杠杆透出紫红的半熟青杏颜色。

唇丹:嘴唇上限量的丹砂红。

南陌上,落花闲。

雨斑斑。

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南边的田间小路上,满地落花狼藉,春雨斑斑,送走了春天。

少女伤春每由怀春引起,对花落春归,感岁月如流,年华逝水,少女不可透露的内心世界的秘密,所以她只能不言不语,终日攒眉。

陌:泛指田间道路。

落花闲:花儿安静地飘落。

闲,安静。

斑斑:颜色驳杂貌。

这两句说落花如雨,纷纷飘坠在地。

伤春:因春天的景物而引起的伤感。

参考资料: 1、 俞朝刚 周航.《全宋词精华 (二)》:辽宁古籍出版社,未知:第169页 2、 刘石.《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08,:第493页 3、 萧希凤.《宋词三百首简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09:第105页 4、 江文.《中国诗词曲赋精华》: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7:第307页

玉团儿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妍姿艳态腰如束。

笑无限、桃粗杏俗。

玉体横陈,云鬟斜坠,春睡还熟。

夕阳斗转阑干曲。

乍醉起、余霞衫肉。

搦粉搓酥,剪云裁雾,比并不足。

诉衷情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当时选舞万人长。

玉带小排方。

喧传京国声价,年少最无量。

花阁迥,酒筵香。

想难忘。

而今何事,佯向人前,不认周郎。

解语花·上元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

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

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

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

年光是也。

唯只见、旧情衰谢。

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

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

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蜡烛在风中燃烧,夜露浸湿了花灯,街市上灯光交相映射。

皎洁月光照着屋瓦,淡淡的云层散去,光彩照人的嫦娥飘然欲下。

衣裳是多么精致素雅,南国少女个个都细腰如掐。

大街小巷箫鼓喧腾,人影攒动,条条路上幽香阵阵。

因念都城放夜。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

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

年光是也。

唯只见、旧情衰谢。

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不由想起当年京城的灯夜,千家万户张灯结彩如同白昼。

姑娘们笑盈盈出门游赏,香车上不时有人丢下罗帕。

有缘相逢的地方,必是打马相随尘土飞洒。

今年的京城想必依旧,只是我旧日的情怀已全衰谢。

钟漏轻移时间不早,赶快乘车回去吧,任凭人们去尽情歌舞玩耍。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11/1 : 第127-128页 .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词三百首 .北京 : 中华书局 , 2009.7 :第132-133页 .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

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

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上元:正月十五元宵节。

绛蜡:红烛。

浥:沾湿。

红莲:指荷花灯。

欧阳修《蓦山溪·元夕》:“纤手染香罗,剪红莲满城开遍。

”桂华:代指月亮、月光。

传说月中有桂树,故有以桂代月。

素娥:嫦娥。

因念都城放夜。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

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

年光是也。

唯只见、旧情衰谢。

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放夜:古代京城禁止夜行,惟正月十五夜弛禁,市民可欢乐通宵,称作“放夜”。

千门:指皇宫深沉,千家万户。

钿车:装饰豪华的马车。

飞盖:飞车。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11/1 : 第127-128页 .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词三百首 .北京 : 中华书局 , 2009.7 :第132-133页 .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

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

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蜡烛在风中燃烧,夜露浸湿了花灯,街市上灯光交相映射。

皎洁月光照着屋瓦,淡淡的云层散去,光彩照人的嫦娥飘然欲下。

衣裳是多么精致素雅,南国少女个个都细腰如掐。

大街小巷箫鼓喧腾,人影攒动,条条路上幽香阵阵。

上元:正月十五元宵节。

绛蜡:红烛。

浥:沾湿。

红莲:指荷花灯。

欧阳修《蓦山溪·元夕》:“纤手染香罗,剪红莲满城开遍。

”桂华:代指月亮、月光。

传说月中有桂树,故有以桂代月。

素娥:嫦娥。

因念都城放夜。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

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

年光是也。

唯只见、旧情衰谢。

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不由想起当年京城的灯夜,千家万户张灯结彩如同白昼。

姑娘们笑盈盈出门游赏,香车上不时有人丢下罗帕。

有缘相逢的地方,必是打马相随尘土飞洒。

今年的京城想必依旧,只是我旧日的情怀已全衰谢。

钟漏轻移时间不早,赶快乘车回去吧,任凭人们去尽情歌舞玩耍。

放夜:古代京城禁止夜行,惟正月十五夜弛禁,市民可欢乐通宵,称作“放夜”。

千门:指皇宫深沉,千家万户。

钿车:装饰豪华的马车。

飞盖:飞车。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11/1 : 第127-128页 .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词三百首 .北京 : 中华书局 , 2009.7 :第132-133页 .

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

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

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桃溪奔流不肯从容留住,秋天的莲藕一断就没有连接之处。

回想当时互相等候在赤阑桥,今天独自一人徘徊在黄叶盖地的荒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

烟雾笼罩着排列耸立的山岫,青苍点点无法指数,归雁背着夕阳,红霞满天,时正欲暮。

人生好象随风飘入江天的白云,离别的情绪好比雨后粘满地面的花絮。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10月第一版 :128-129页 . 2、 史杰鹏 .《宋词三百首正宗》 .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14.3 :212-213 .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

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桃溪:虽说在宜兴有这地名,这里不作地名用。

周济《宋四家词选》所谓“只赋天台事,态浓意远”是也。

刘晨阮肇天台山故事,本云山上有桃树,山下有一大溪,见《幽明录》、《续齐谐记》。

韩愈《梨花发赠刘师命》:“桃溪惆怅不能过。

”魏承班《黄钟乐》词:“遥想玉人情事远,音容浑似隔桃溪。

”用法均相同。

秋藕绝来无续处:“秋藕”与“桃溪”,约略相对,不必工稳。

俗语所谓“藕断丝连”,这里说藕断而丝不连。

赤阑桥:这里似不作地名用。

顾况《题叶道士山房》:“水边垂柳赤栏桥。

”温庭筠《杨柳枝》词:“一渠春水赤栏桥。

”韩偓《重过李氏园亭有怀》:“往年同在弯桥上,见倚朱栏咏柳绵,今日独来春径里,更无人迹有苔钱。

”诗虽把“朱栏”“弯桥”分开,而本词这两句正与诗意相合,不仅关合字面。

黄叶路点名秋景,赤阑桥未言杨柳,是春景却不说破。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

列岫:陈元龙注引《文选》“窗中列远岫”,乃谢眺《郡内高斋闲望》诗。

全篇细腻,这里宕开,远景如画,亦对偶,却为流水句法。

类似这两句意境的,唐人诗中多有,如刘长卿、李商隐、马戴、温庭筠。

李商隐《与赵氏昆季燕集》“虹收青嶂雨,鸟没夕阳天”,与此更相近。

情似雨馀粘地絮:晏几道《玉楼春》词:“便教春思乱如云,莫管世情轻似絮。

”本词上句意略异,取譬同,下句所比亦同,而意却相反,疑周词从晏句变化。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10月第一版 :128-129页 . 2、 史杰鹏 .《宋词三百首正宗》 .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14.3 :212-213 .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

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桃溪奔流不肯从容留住,秋天的莲藕一断就没有连接之处。

回想当时互相等候在赤阑桥,今天独自一人徘徊在黄叶盖地的荒路。

桃溪:虽说在宜兴有这地名,这里不作地名用。

周济《宋四家词选》所谓“只赋天台事,态浓意远”是也。

刘晨阮肇天台山故事,本云山上有桃树,山下有一大溪,见《幽明录》、《续齐谐记》。

韩愈《梨花发赠刘师命》:“桃溪惆怅不能过。

”魏承班《黄钟乐》词:“遥想玉人情事远,音容浑似隔桃溪。

”用法均相同。

秋藕绝来无续处:“秋藕”与“桃溪”,约略相对,不必工稳。

俗语所谓“藕断丝连”,这里说藕断而丝不连。

赤阑桥:这里似不作地名用。

顾况《题叶道士山房》:“水边垂柳赤栏桥。

”温庭筠《杨柳枝》词:“一渠春水赤栏桥。

”韩偓《重过李氏园亭有怀》:“往年同在弯桥上,见倚朱栏咏柳绵,今日独来春径里,更无人迹有苔钱。

”诗虽把“朱栏”“弯桥”分开,而本词这两句正与诗意相合,不仅关合字面。

黄叶路点名秋景,赤阑桥未言杨柳,是春景却不说破。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

烟雾笼罩着排列耸立的山岫,青苍点点无法指数,归雁背着夕阳,红霞满天,时正欲暮。

人生好象随风飘入江天的白云,离别的情绪好比雨后粘满地面的花絮。

列岫:陈元龙注引《文选》“窗中列远岫”,乃谢眺《郡内高斋闲望》诗。

全篇细腻,这里宕开,远景如画,亦对偶,却为流水句法。

类似这两句意境的,唐人诗中多有,如刘长卿、李商隐、马戴、温庭筠。

李商隐《与赵氏昆季燕集》“虹收青嶂雨,鸟没夕阳天”,与此更相近。

情似雨馀粘地絮:晏几道《玉楼春》词:“便教春思乱如云,莫管世情轻似絮。

”本词上句意略异,取譬同,下句所比亦同,而意却相反,疑周词从晏句变化。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10月第一版 :128-129页 . 2、 史杰鹏 .《宋词三百首正宗》 .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14.3 :212-213 .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

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

  此词以一个仙凡恋爱的故事起头,写词人与情人分别之后,旧地重游而引起的怅惘之情。

整首词通篇对偶,凝重而流丽,情深而意长。

  首句“桃溪”用东汉刘、阮遇仙之事典。

传东汉时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于桃溪边遇二女子,姿容甚美,遂相慕悦,留居半年,怀乡思归,女遂相送,指示还路。

及归家,子孙已历七世。

后重访天台,不复见二女。

唐人诗文中常用遇仙、会真暗寓艳遇。

“桃溪不作从容住”,暗示词人曾有过一段刘阮入天台式的爱情遇合,但却没有从容地长久居留,很快就分别了。

这是对当时轻别意中人的情事的追忆,口吻中含有追悔意味,不过用笔较轻。

用“桃溪”典,还隐含“前度刘郎今又来”之意,切合旧地重寻的情事。

  第二句用了一个譬喻,暗示“桃溪”一别,彼此的关系就此断绝,正象秋藕(谐“偶”)断后,再也不能重新连接一起了,语调中充满沉重的惋惜悔恨情绪和欲重续旧情而不得的遗憾。

人们常用藕断丝连譬喻旧情之难忘,这里反其语而用其意,便显得意新语奇,不落俗套。

以下两句,侧重概括叙事,揭出离合之迹,遥启下文。

  “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三四两句,分承“桃溪”相遇与“绝来无续”,以“当时相候”与“今日独寻”情景作鲜明对比。

赤阑桥与黄叶路,是同地而异称。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引顾况、温庭筠、韩偓等人诗词,说明赤阑桥常与杨柳、春水相连,指出此词“黄叶路明点秋景,赤阑桥未言杨柳,是春景却不说破。

”同样,前两句“桃溪”、“秋藕”也是一暗一明,分点春、秋。

三四正与一二密合相应,以不同的时令物色,渲染欢会的喜悦与隔绝的悲伤。

朱漆栏杆的小桥,以它明丽温暖的色调,烘托往日情人相候时的温馨旖旎和浓情蜜意;

而铺满黄叶的小路,则以其萧瑟凄清的色调渲染了今日独寻时的寂寞悲凉。

由于是“独寻黄叶路”的情况下回忆过去,“当时相候赤阑桥”的情景便分外值得珍重流连,而“今日独寻黄叶路”的情景也因美好过去的对照而愈觉孤孑难堪。

今昔之间,不仅因相互对照而更见悲喜,而且因相互交融渗透而使感情内涵更加复杂。

既然“人如风后入江云”,则所谓“独寻”,实不过旧地重游,记忆中追寻往日的缱绻温柔,孤寂中重温久已失落的欢爱而已,但毕竟寂寞怅惆中还有温馨明丽的记忆,还能有心灵的一时慰藉。

今昔对比,多言物是人非,这一联却特用物非人杳之意,也显得新颖耐味。

“赤阑桥”与“黄叶路”这一对诗歌意象,内涵已经远远越出时令、物色的范围,而成为一种象征。

  换头“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两句,转笔宕开写景:这是一个晴朗的深秋的傍晚。

烟霭缭绕中,远处排立着无数青翠的山峦。

夕阳的余辉,照映空中飞雁的背上,反射出一抹就要黯淡下去的红色。

两句分别化用谢朓诗句“窗中列远岫”与温庭筠诗句“鸦背夕阳多”,但比原句更富远神。

它的妙处,主要不景物描写刻画的工丽,也不景物本身有什么象征涵义;

而于情与景之间,存着一种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联系,使人读来别具难以言传的感受。

那无数并列不语的青嶂,与“独寻”者默默相对,更显出了环境的空旷与自身的孤孑;

而雁背的一抹残红,固然显示了晚景的绚丽,可它很快就要黯淡下去,消逝一片暮霭之中了。

  结拍“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

”两句,收转抒情。

随风飘散没入江中的云彩,不但形象地显示了当日的情人倏然而逝、飘然而没、杳然无踪的情景,而且令人想见其轻灵缥缈的身姿风貌。

雨过后粘着地面的柳絮,则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感情的牢固胶着,还将那欲摆脱而不能的苦恼与纷乱心情也和盘托出。

这两个比喻,都不属那种即景取譬、自然天成的类型。

而是刻意搜求、力求创新的结果。

但由于它们生动贴切地表达了词人的感情,读来便只觉其沉厚有力,而不感到它的雕琢刻画之迹。

“情似雨馀粘地絮”,是词眼,全词所抒写的,正是这种执着胶固、无法解脱的痴顽之情。

  此词纯用对句,从而创造了一种与内容相适应的凝重风格。

整首词于排偶中,仍具动荡的笔墨,凝重之外而兼流丽风姿。

《白雨斋词话》评此词云:“美成词有似拙实工春,如玉楼春结句云:”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粘地絮。

“上言人不能留,下言情不能已。

呆作两臂,别饶姿态,都不病其板,不病其纤,此中消息难言。

”以这段话评价此词的工巧深沉和灵活轻捷,应该是精当的。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1044-1045页 .

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翠葆参差竹径成。

新荷跳雨泪珠倾。

曲阑斜转小池亭。

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

柳梢残日弄微晴。

翠葆参差竹径成。

新荷跳雨泪珠倾。

曲阑斜转小池亭。

翠葆:指草木新生枝芽。

竹径成:春笋入夏已长成竹林。

跳雨:形容雨滴打在荷叶上如蹦玉跳珠。

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

柳梢残日弄微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花犯·小石梅花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

露痕轻缀。

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

去年胜赏曾孤倚。

冰盘同宴喜。

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

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

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

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

露痕轻缀。

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

去年胜赏曾孤倚。

冰盘同宴喜。

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

铅华:搽脸的粉。

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不御。

”李善注:“铅华,粉也。

”这三句是说梅花上面留有露水痕迹,像是洗尽脂粉,显得丽质天生。

冰盘:果盘。

燕:通“宴”。

这句用韩愈“冰盘夏荐碧实脆。

”诗意,指喜得梅子以进酒。

篝:熏笼。

这句比喻梅花如篝雪如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

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

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

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悴:忧也。

这两句是指梅花似亦知恨而含愁。

旋看飞坠:屡屡看梅花飘飞坠在青苔上面。

相将:行将。

翠丸:梅子。

潇洒:凄清之意。

黄昏斜照水,用林浦“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作者: 周邦彦 朝代: 宋代

楼上晴天碧四垂。

楼前芳草接天涯。

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忍听林表杜鹃啼。

楼上晴天碧四垂。

楼前芳草接天涯。

劝君莫上最高梯。

晴空万里,我登上杨柳掩映的高楼,眺望一片芳草绿到天边。

劝你不要登上高楼的顶点,因为此时登高怀远,最是伤怀。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忍听林表杜鹃啼。

堂下的新笋已长成竹子,落花已碾成尘土作了燕子筑巢的新泥。

此时再怎忍心听那林梢上传来杜鹃的的啼叫呢?

参考资料: 1、 王克俭.周邦彦诗词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不详:第42页 2、 石延博.宋词:中国和平出版社,2004.12:第104-105页

楼上晴天碧四垂。

楼前芳草接天涯。

劝君莫上最高梯。

碧(bì)四垂:四面青天与远处绿野相接,自高而下,同一碧色。

芳草:意为芳草掩映的归途。

高梯:高楼。

暗指登高易动乡情。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忍听林表杜鹃啼。

燕巢(cháo)泥:落花化为泥土,被燕子衔去筑巢。

林表:林外。

杜鹃(juān):鸟名,其声衷苦,似“不如归去”,勾人乡思。

参考资料: 1、 王克俭.周邦彦诗词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不详:第42页 2、 石延博.宋词:中国和平出版社,2004.12:第104-105页

楼上晴天碧四垂。

楼前芳草接天涯。

劝君莫上最高梯。

晴空万里,我登上杨柳掩映的高楼,眺望一片芳草绿到天边。

劝你不要登上高楼的顶点,因为此时登高怀远,最是伤怀。

碧(bì)四垂:四面青天与远处绿野相接,自高而下,同一碧色。

芳草:意为芳草掩映的归途。

高梯:高楼。

暗指登高易动乡情。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忍听林表杜鹃啼。

堂下的新笋已长成竹子,落花已碾成尘土作了燕子筑巢的新泥。

此时再怎忍心听那林梢上传来杜鹃的的啼叫呢?

燕巢(cháo)泥:落花化为泥土,被燕子衔去筑巢。

林表:林外。

杜鹃(juān):鸟名,其声衷苦,似“不如归去”,勾人乡思。

参考资料: 1、 王克俭.周邦彦诗词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不详:第42页 2、 石延博.宋词:中国和平出版社,2004.12:第104-105页

12345 共29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