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文翻注译赏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我本来已老大无成,不该再说什么了,可是,如今碰到了你这个如同陈登、陈遵般有着湖海侠气的臭味相投者,便忍不住“老夫聊发少年狂”了。
我正生着病,你来了,我高兴得陪你高歌痛饮,欢喜和友谊驱散了楼头上飞雪 的寒意。
可笑那些功名富贵,别人将其看得如同千钧般重,我们却把它看得如同毫毛一般轻。
可是我们当时所谈 论和阐发的那些事关国家兴亡的真知灼见又有谁听见了呢?
只有那个照人间沧桑、不关时局安危的西窗明月。
我们谈得如此投机,一次又一次地斟着酒, 更换着琴瑟音乐。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国家大事依然如故,可是人心却大为消沉,不同于过去了。
请问你们,神州大 地,究竟还要被金人割裂主宰多久呢?
汗血良马拖着笨重的盐车无人顾惜,当政者却要到千里之外用重金收买骏马的骸骨。
极目远眺,关塞河防道路阻塞,不能通行。
我最尊敬你那闻鸡起舞的壮烈情怀,你曾说过:男子汉大丈夫,抗金北伐的决心至死也会像铁一般坚定。
我等待着你大显身手,为恢复中原作出重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 :1531-1534 .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g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sè)。
老大:年纪大。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唐 白居易 《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那堪:“那”通“哪”;
堪:能,可。
堪当重任。
元龙臭味:陈登,字元龙。
《三国志》卷七《魏书·陈登传》: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
”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
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
”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
”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
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孟公瓜葛:陈遵,字孟公。
《汉书·陈遵传》:“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
虽有急,终不得去。
”瓜葛:指关系、交情。
楼头:楼上。
唐王昌龄《青楼曲》之一:“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 建章 。
” 郭沫若《前茅·暴虎辞》:“猛虎在圈中,成羣相聚处……楼头观者人如堵。
”钧:古代重量单位,合三十斤;
发:头发,指像头发一样轻。
硬语盘空:形容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
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
”西窗:思念。
进酒:斟酒劝饮;
敬酒。
鸣瑟:即瑟。
《史记·货殖列传》:“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贵富,入后宫,徧诸侯。
” 南朝梁江淹 《丽色赋》:“女乃耀邯郸之躧步,媚北里之鸣瑟。
” 南朝梁简文帝 《金錞赋》:“应南斗之鸣瑟,杂西汉之金丸。
”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nóng):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jùn)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xiāo)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渠侬:对他人的称呼,指南宋当权者。
渠︰他;
侬︰你,均系吴语方言。
神州:中原。
离合:分裂和统一。
此为偏义复词,谓分裂。
汗血盐车:汗血,汗血马。
《汉书·武帝纪》应劭说:“大宛归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髆出如血,号一日千里。
盐车,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骏马拉运盐的车子。
后以之比喻人才埋没受屈。
骏骨:典出《战国策》卷二十九〈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
战国时,燕昭王要招揽贤才,郭隗喻以“千金买骏骨”的故事。
后因以“买骏骨”指燕昭王用千金购千里马骨以求贤的故事,喻招揽人才。
目断:纵目远眺;
关河:即边塞、边防,指边疆。
怜:爱惜,尊敬;
中宵:半夜。
试手:大显身手。
补天裂:女娲氏补天。
《史记补·三皇本纪》:“女娲氏末年,诸侯有共工氏,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绝,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
……于是地平天成,不改归物。
”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 :1531-1534 .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g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sè)。
我本来已老大无成,不该再说什么了,可是,如今碰到了你这个如同陈登、陈遵般有着湖海侠气的臭味相投者,便忍不住“老夫聊发少年狂”了。
我正生着病,你来了,我高兴得陪你高歌痛饮,欢喜和友谊驱散了楼头上飞雪 的寒意。
可笑那些功名富贵,别人将其看得如同千钧般重,我们却把它看得如同毫毛一般轻。
可是我们当时所谈 论和阐发的那些事关国家兴亡的真知灼见又有谁听见了呢?
只有那个照人间沧桑、不关时局安危的西窗明月。
我们谈得如此投机,一次又一次地斟着酒, 更换着琴瑟音乐。
老大:年纪大。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唐 白居易 《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那堪:“那”通“哪”;
堪:能,可。
堪当重任。
元龙臭味:陈登,字元龙。
《三国志》卷七《魏书·陈登传》: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
”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
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
”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
”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
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孟公瓜葛:陈遵,字孟公。
《汉书·陈遵传》:“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
虽有急,终不得去。
”瓜葛:指关系、交情。
楼头:楼上。
唐王昌龄《青楼曲》之一:“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 建章 。
” 郭沫若《前茅·暴虎辞》:“猛虎在圈中,成羣相聚处……楼头观者人如堵。
”钧:古代重量单位,合三十斤;
发:头发,指像头发一样轻。
硬语盘空:形容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
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
”西窗:思念。
进酒:斟酒劝饮;
敬酒。
鸣瑟:即瑟。
《史记·货殖列传》:“女子则鼓鸣瑟,跕屣,游媚贵富,入后宫,徧诸侯。
” 南朝梁江淹 《丽色赋》:“女乃耀邯郸之躧步,媚北里之鸣瑟。
” 南朝梁简文帝 《金錞赋》:“应南斗之鸣瑟,杂西汉之金丸。
”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nóng):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jùn)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xiāo)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国家大事依然如故,可是人心却大为消沉,不同于过去了。
请问你们,神州大 地,究竟还要被金人割裂主宰多久呢?
汗血良马拖着笨重的盐车无人顾惜,当政者却要到千里之外用重金收买骏马的骸骨。
极目远眺,关塞河防道路阻塞,不能通行。
我最尊敬你那闻鸡起舞的壮烈情怀,你曾说过:男子汉大丈夫,抗金北伐的决心至死也会像铁一般坚定。
我等待着你大显身手,为恢复中原作出重大的贡献。
渠侬:对他人的称呼,指南宋当权者。
渠︰他;
侬︰你,均系吴语方言。
神州:中原。
离合:分裂和统一。
此为偏义复词,谓分裂。
汗血盐车:汗血,汗血马。
《汉书·武帝纪》应劭说:“大宛归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髆出如血,号一日千里。
盐车,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骏马拉运盐的车子。
后以之比喻人才埋没受屈。
骏骨:典出《战国策》卷二十九〈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
战国时,燕昭王要招揽贤才,郭隗喻以“千金买骏骨”的故事。
后因以“买骏骨”指燕昭王用千金购千里马骨以求贤的故事,喻招揽人才。
目断:纵目远眺;
关河:即边塞、边防,指边疆。
怜:爱惜,尊敬;
中宵:半夜。
试手:大显身手。
补天裂:女娲氏补天。
《史记补·三皇本纪》:“女娲氏末年,诸侯有共工氏,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绝,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
……于是地平天成,不改归物。
”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 :1531-1534 .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此词的突出特点在于,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壮沉雄发场奋厉的格调。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以情感人。
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作,无不充溢着激情。
该词即是如此。
作者与陈亮,都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都怀有恢复中原的大志。
但南宋统洁者不思北复中原。
因而他们的宏愿久久不得实现。
当时,词人正落职闲居上饶,陈亮特地赶来与他共商抗战恢复大计。
二人同游鹅湖,狂歌豪饮,赋词见志,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这首词,就是当时相互唱和中的一篇佳品。
词中,作者胸怀对抗战恢复大业的热情和对民族压迫者、苟安投降者的深切憎恨,饱和笔端,浸透纸背。
正如周济所云:“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介存斋论词杂著》)。
词人这种慷慨悲凉的感情,是运用健笔硬语倾泻出来的,因而英气勃郁,隽壮可喜。
周济还指出:“北宋词多就景叙情,……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介存斋论词杂著》)。
与以情为中心的就景叙情不同,即事叙景是以叙事为主干,以抒情为血脉,以写景作为叙事的烘染或铺垫。
这首词的上阕,便采用了即事叙景的艺术手法。
在追忆“鹅湖之会”高歌豪饮时,以清冷孤寂的自然景物烘染环境氛围,从而深刻地抒发了词人奔放郁怒的感情。
作者作为一名忠愤填膺的抗成志士秉笔作词,胸中沸腾的激情难以遏制,不免直泻笔端。
“老大那堪说。
”直写心怀,感情极为沉郁。
“那堪”二字,力重千钧,义蕴极为丰富。
当此之时,英雄坐老,壮志难酬,光阴虚度,还有什么可以说的!
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
以收复中原为已任的志士们,胸中的烈焰是永远也不会熄灭的。
因此,下面“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两句,抒发了作者的壮怀,并且与陈亮的“同志”之情拍合。
“元龙”、“孟公”,皆姓陈,又都是豪士,以比陈亮:“臭味”谓气味相投,“瓜葛”谓关系相连。
作者与陈亮友谊既深,爱国之志又复相同,因而引以为快事。
不久前,两人“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长歌相答,极论世事”(辛《祭陈同父文》)这是大慰平生的一次相会,故在此词中津津乐道:“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词人时在病中,一见好友到来,立即与之高歌痛饮,彻夜纵谈。
他们志在恢复中原,心无俗念,视富贵轻如毛发,正笑世人之重它如千钧。
讨论世事时硬语盘空(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足见议论有力。
这几句是他们交谈时情景的实录。
因为写在词里,故顺笔插入自然景物的描写。
积雪惊堕,状述二人谈吐的豪爽;
孤月窥窗,衬映夜色的清寂。
英雄志士一同饮酒高唱,雄壮嘹亮的歌声直冲云霄,竟惊散了楼头积雪。
这种夸张的描写,把两人的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充分表现出来。
着一“惊”字,真可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
然而,当时只有清冷的明月与两人相伴,论说国家大事的“盘空硬语”又有谁来倾听呢?
在这里,抗战志士火一样的热情和刚直狂放的性格同积雪惊堕、孤月窥窗的清寂冷寞。
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形象地写出了在苟安妥协空气笼罩南宋朝堂的情势下,个别上层抗战志士孤雁难飞的艰危处境。
这样把写景与叙事胶着一体,更能充分抒发出翻卷于词人胸中的狂努之情。
正因为二人志同道合,所以夜虽已很深,但他们仍“重进酒,换鸣瑟”,兴致不减。
如果说,词的上阕主要是作者奔放沸腾的感情融于叙事之中,那么下阕则主要是直泻胸臆的赋体,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的强烈批判和“看试手,补天裂”的壮怀。
词人尽情地驰骋笔力,敷陈其事,倾诉肺腑,写来笔飞墨舞,淋漓尽致。
“事无两样人心别。
”面对时世,山河破碎,爱国志士痛心疾首,而南宋统治者却偏安一隅,把家耻国难全都抛在了脑后。
词人用“事无两样”与“人心别”两种不同意象加以对照,极其鲜明地刻画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庸懦丑态,尽情地抒发了郁勃胸中的万千感慨。
词人义愤填膺,向统治者发出了严厉的质问:“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神州大地,山河一统,自古已然,“合”时多而“离”时少。
当政者不思恢复中原,反而以和议确定了“离”的局面,是何居心!
词语中凛然正气咄咄逼人,足以使统治者无地自容。
雄健顿挫的笔力,加重了词的感情色彩,使其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词人想到:神州大地要想得到统一,就必须重用抗战人材,可是当时社会却是“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当道诸公空说征求人材,但志士却长期受到压制,正像拉盐车的千里马困顿不堪而无人过问一样。
徒然去购置骏马的尸骨又有何用!
词人连用三个典故,非常曲折而又贴切地表达了郁勃心头而又不便明锐的不平。
一个“空”字,集中表达了词人对朝中当政者打击排斥主战派种种行为的无比怨忿。
笔力劲健,感情沉郁,意境极其雄浑博大。
“正目断关河路绝。
”词人触景生情,由大雪塞途联想到通向中原的道路久已断绝,悲怆之情油然而生。
山河分裂的惨痛局面,激起了词人收复中原的热情。
他想起了晋代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动人故事,想起了古代神话中女祸氏炼石补天的美丽传说,更加坚定了统一祖国的信念,唱出了“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这时代的最强音。
笔健境阔,格调高昂。
用典如水中着盐,浑化无迹,从而丰富了词的义蕴,加强了形象的深广度,呈现出极其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全词的意境也最后推向了高潮,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 :1531-1534 .
念奴娇·梅 文翻注译赏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梅花开枝头,枝头花影稀疏、花色浅浅,那天真自然的颜色何人能与之媲美?
东君统领下的百花颜色绚丽、身姿百态,却无一株能有梅花之神韵,实乃可笑呀!
梅花生长于水边,迎雪绽放,不借春风之力便能肆意绽放。
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其品格超凡入圣。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还记得它曾经迎寒自开,被那梦醒后的佳人隔窗轻摘,插戴鬓边,是何等的荣耀。
现在虽然飘泊天涯,形体消瘦,但风韵仍不减当年,依然冰清高洁、傲骨无双。
不管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寒月,都未能欺侮得了它。
不如远离这尘世喧嚣,归入山林,至少仙宫中还有个人在想念它。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jiǒng)然天与奇绝。
阿谁:疑问代词。
犹言谁,何人。
东君:司春之神。
尝记宝篽(yù)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làng)苑有个人忆。
篽:禁苑。
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
标格:风范,风度。
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jiǒng)然天与奇绝。
梅花开枝头,枝头花影稀疏、花色浅浅,那天真自然的颜色何人能与之媲美?
东君统领下的百花颜色绚丽、身姿百态,却无一株能有梅花之神韵,实乃可笑呀!
梅花生长于水边,迎雪绽放,不借春风之力便能肆意绽放。
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其品格超凡入圣。
阿谁:疑问代词。
犹言谁,何人。
东君:司春之神。
尝记宝篽(yù)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làng)苑有个人忆。
还记得它曾经迎寒自开,被那梦醒后的佳人隔窗轻摘,插戴鬓边,是何等的荣耀。
现在虽然飘泊天涯,形体消瘦,但风韵仍不减当年,依然冰清高洁、傲骨无双。
不管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寒月,都未能欺侮得了它。
不如远离这尘世喧嚣,归入山林,至少仙宫中还有个人在想念它。
篽:禁苑。
琐窗:为雕刻或绘有连环形花纹之窗。
标格:风范,风度。
阆苑:传说中在昆仑山之巅,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在诗词中常用来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
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
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
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
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
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这是一首咏物词,是咏梅花的。
梅花腊月发花、多白色,也有红色者,以坚贞耐寒著称,历代文人多咏之。
词的上片写梅之风韵。
开头二句写其颜色。
“疏疏淡淡”,谓其花影稀疏,花色浅淡,颜色天真自然,没有什么能与其天然的风韵相比。
“笑杀”二句紧承上文,对此做进一步描写。
在这里,作者使用映衬的手法,言在东君的管领下,有的花白,有的花红,红红白白,颜色甚多,但山下千林花太俗,都没有梅花的神韵,枉称为花,实在可笑。
“雪里”二句写其凌寒独放。
言梅花长在水边,开在雪里,一味清新,十分幽静,温柔明秀,远非桃李可比。
“骨清”二句是赞美梅花玉洁冰清、香嫩魂冷,骨格奇绝,具有超凡入圣的品格。
词的下片写梅之遭遇,映带作者身世。
“常记”三句写梅花曾一度受宠,被琐窗人“纤手轻摘”,插戴鬓边,何其荣耀。
“漂泊”二句以人拟物,言梅花虽然漂泊天涯,形体瘦削,憔悴不堪,但风韵不减当年,依然冰清玉洁,高雅不俗。
“万里”三句是说,不论是“万里风烟”还是“一溪霜月”,都无法使其屈服,表现出梅花的坚贞。
“不如”二句借花言人,表达出作者的归隐情思。
细读词之下片,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虽然是在写梅,却已将自己的身世之感打并入其中,而以感慨系之,寓意很深,耐人寻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清平乐·题上卢桥 文翻注译赏
清溪奔快。
不管青山碍。
千里盘盘平世界。
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
市朝往往耕桑。
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清溪奔快。
不管青山碍。
千里盘盘平世界。
更著溪山襟带。
清澈的溪流欢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碍。
方圆十里的一片小平原。
就坐落在青山与溪流的环抱之中。
古今陵谷茫茫。
市朝往往耕桑。
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茫茫今古,曾经发生过多少次沧桑陵谷的变迁,许多昔日繁华兴旺的都市,后来却变成种植庄稼的田野。
这个地方的山川形势不比寻常,莫非也曾经历过某种小小的盛衰兴废么!
参考资料: 1、 (宋)辛弃疾著,稼秆词注,岳麓书社,2005年01月第1版,第118页 2、 刘斯奋译著,刘斯奋诗译宋四家词选 辛弃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08,第108页
清溪奔快。
不管青山碍。
千里盘盘平世界。
更著溪山襟(jīn)带。
不管:不许。
更著:再加上。
古今陵谷茫茫。
市朝往往耕桑(sāng)。
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陵谷:高山深谷。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市朝:人口聚集的都市。
耕桑:田地。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参考资料: 1、 (宋)辛弃疾著,稼秆词注,岳麓书社,2005年01月第1版,第118页 2、 刘斯奋译著,刘斯奋诗译宋四家词选 辛弃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08,第108页
清溪奔快。
不管青山碍。
千里盘盘平世界。
更著溪山襟(jīn)带。
清澈的溪流欢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碍。
方圆十里的一片小平原。
就坐落在青山与溪流的环抱之中。
不管:不许。
更著:再加上。
古今陵谷茫茫。
市朝往往耕桑(sāng)。
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茫茫今古,曾经发生过多少次沧桑陵谷的变迁,许多昔日繁华兴旺的都市,后来却变成种植庄稼的田野。
这个地方的山川形势不比寻常,莫非也曾经历过某种小小的盛衰兴废么!
陵谷:高山深谷。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市朝:人口聚集的都市。
耕桑:田地。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参考资料: 1、 (宋)辛弃疾著,稼秆词注,岳麓书社,2005年01月第1版,第118页 2、 刘斯奋译著,刘斯奋诗译宋四家词选 辛弃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08,第108页
清溪奔快。
不管青山碍。
千里盘盘平世界。
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
市朝往往耕桑。
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上片起韵赋写泉水,这是他站在桥上观望的第一景。
他将泉水写得生气淋漓,气势不凡。
先着一“清”字状其色,再以“奔快”写其流势之急,这样,泉水的声色形态就似乎写足了。
以下在尽头处又以虚笔转出一境,以青山试图阻碍它,而它不管不顾一味奔腾向前的姿态,勾勒出了它的来处和去路,也赋予了它一种乐观、倔强的性格。
接韵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势,将一幅平常的山水画点染得清幽秀美。
上片写景的特色,在于动静交错,生气栩栩,体现了词人对于山水的清赏能力。
下片即景遐想,由对眼前山水的清赏,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沧桑的思索。
他因上卢桥一带襟山带水、十里平地的地理形势,猜想它也许是从当年的城市变迁而来。
为了证明自己猜想的可靠,他先在表明这一看法前作出铺垫,也就是用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的观点作引子。
在邈远的时间内,深谷变为山陵、山陵变为深谷的地貌迁变,在漫长的历史上,闹市变为桑田、桑田变为闹市的人间兴废,既然都是可能的,那么,作为形胜的上卢桥一带,有过小小兴亡,当然也就很可能了。
这是先立其大,再言其小,顺势而下,无可怀疑。
这样的议论,畅快无碍。
此词虽是随意点染,却也颇见理路,饶有趣味,写景兴叹,都臻上乘。
而它的因小见大的思路,也表明了作者这一时期从大处、从根本处领略人生的情思趋向。
参考资料: 1、 (南宋)辛弃疾著;朱德才选注,辛弃疾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04,第127页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文翻注译赏
别茂嘉十二弟。
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叫得凄恶,更令人悲伤不已。
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住,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悲切的号呼。
一直啼到春天归去再无寻觅处,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实在令人愁恨、痛苦。
算起来这桩桩件件也抵不上人间生离死的痛楚。
汉代王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荒野,更有陈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金阙。
春秋时卫国庄姜望着燕燕双飞,远送休弃去国的归老。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汉代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
到河边轿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远诀别。
还有荆轲冒着萧瑟秋风,慷慨悲歌无尽无歇。
啼鸟若知人间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泪,而总是悲啼着鲜血。
如今茂嘉弟远别,还有谁与我饮酒共醉赏明月?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79-280
绿树听鹈(tí)鴂(jué)。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niǎn)辞金阙(què)。
看燕燕,送归妾。
杜鹃:其声哀婉,如说“不如归去”。
未抵:比不上。
马上琵琶:用王昭君出塞事。
“更长门”句:用陈皇后失宠事。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将军:引用汉武帝时李陵。
“向河梁”句:引用李陵别苏武事。
“易水”句:引用《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事。
如许恨:像上面的许多恨。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79-280
绿树听鹈(tí)鴂(jué)。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niǎn)辞金阙(què)。
看燕燕,送归妾。
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叫得凄恶,更令人悲伤不已。
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住,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悲切的号呼。
一直啼到春天归去再无寻觅处,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实在令人愁恨、痛苦。
算起来这桩桩件件也抵不上人间生离死的痛楚。
汉代王昭君骑在马上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荒野,更有陈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金阙。
春秋时卫国庄姜望着燕燕双飞,远送休弃去国的归老。
杜鹃:其声哀婉,如说“不如归去”。
未抵:比不上。
马上琵琶:用王昭君出塞事。
“更长门”句:用陈皇后失宠事。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汉代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
到河边轿头送别苏武,回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远诀别。
还有荆轲冒着萧瑟秋风,慷慨悲歌无尽无歇。
啼鸟若知人间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泪,而总是悲啼着鲜血。
如今茂嘉弟远别,还有谁与我饮酒共醉赏明月?
将军:引用汉武帝时李陵。
“向河梁”句:引用李陵别苏武事。
“易水”句:引用《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事。
如许恨:像上面的许多恨。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79-280
别茂嘉十二弟。
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这首词的内容和作法与一般的词不同,其内容方面几乎完全与对茂嘉的送行无关,而专门罗列古代的“别恨”事例。
形式方面,它又打破上下片分层的常规,事例连贯上下片,不在分片处分层。
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作者平时胸中郁积事多,有触而发,非特定题目所能限制,故同类事件纷至涌集,而不为普通的诗文格式所束缚。
词的开头几句:“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采用了兴与赋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说它是“赋”,因为它写送别茂嘉,是在春去夏来的时候,可以同时听到三种鸟声,是写实。
鹈鴂,一说是杜鹃,一说是伯劳,辛弃疾取伯劳之说;
说它是“兴”,因为它借闻鸟声以兴起良时丧失、美人迟暮之感。
伯劳在夏至前后出鸣,故暗用《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意,以兴下文“苦恨”句。
鹧鸪鸣声像“行不得也哥哥”;
杜鹃传说为蜀王望帝失国后魂魄所化,常悲鸣出血,声像“不如归去”。
词同时用这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感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接着“算未抵、人间离别”一句,是上下文转接的关键。
它把“离别”和啼鸟的悲鸣作一比较,以抑扬的手法承上启下,为下文出的“别恨”作了铺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两句,有人认为写的是两事:其一指汉元帝宫女王昭君出嫁匈奴呼韩邪单于离开汉宫的事;
其二指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时辞别“汉阙”,幽闭长门宫。
也有认为只写一事的,谓王昭君自冷宫出而辞别汉阙。
今从多数注释本作两件事看,“看燕燕,送归妾”,写的是春秋时卫庄公之妻庄姜,“美而无子”,庄公妾戴妫生子完,庄公死后,完继立为君。
州吁作乱,完被杀,戴妫离开卫国。
《诗经·邶风》的《燕燕》诗,相传即为庄姜送别戴妫而作。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引用了汉代另一个典故。
汉李陵抗击匈奴,力战援绝,势穷投降,败其家声;
他的友人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十九年,守节不屈。
后来苏武得到归汉机会,李陵送他有“异域之人,一别长绝”之语;
又世传李陵《与苏武诗》,有“携手上河梁”、“长当从此别”等句。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写战国时燕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荆轲入秦行刺秦王政故事。
相传送行者都穿戴白衣冠,荆轲临行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以上这些事都和远适异国、不得生还,以及身受幽禁或国破家亡之事有关,都是极悲痛的“别恨”。
这些故事,写在与堂弟的一首送别词中,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当时沉重、悲壮之情。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这又是承上启下的两句。
句中说啼鸟只解春归之恨,如果也能了解人间的这些恨事,它的悲痛一定更深,随啼声眼中滴出的不是泪而是血了。
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省力的铺垫。
“谁共我,醉明月?
”承上面两句转接机势,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点破题目,结束全词,把上面大片凌空驰骋的想象和描写,一下子收拢到题中来,有此两句,词便没有脱离本题,只是显得善于大处落墨、别开生面而已。
由此可以看出,辛弃疾不愧为宋代一代文豪!
辛弃疾的这首词,之所以感人,除了其感情、气氛强烈外,还得力于它的音节。
它押入声的曷、黠、屑、叶等韵,在“切响”与“促节”中有很强的摩擦力量,声如裂帛,声情并至。
古人对此词推崇备至。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563-1565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文翻注译赏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
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抬头观看西北方向的浮云,驾驭万里长空需要长剑,人们说这个地方,深夜的时候,常常能看见斗牛星宿之间的光芒。
我觉得山高,水潭的水冰冷,月亮明亮星光惨淡,待点燃犀牛角下到水中看看,刚靠近栏杆处却害怕,风雷震怒,鱼龙凶残。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
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两边高山约束着东溪和西溪冲过来激起很高的浪花,过高楼,想飞去但还是收敛作罢,我有心像陈元龙那样但是身体精神都已老了,不妨高卧家园,凉爽的酒,凉爽的席子,一时登上双溪楼就想到了千古兴亡的事情,想到我自己的一生不过百年的悲欢离合,嬉笑怒骂。
是什么人又一次卸下了张开的白帆,在斜阳夕照中抛锚系缆?
参考资料: 1、 杨 忠 .辛弃疾词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84-188 .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xī)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西北浮云:西北的天空被浮云遮蔽,这里隐喻中原河山沦陷于金人之手。
斗牛:星名,二十八宿的斗宿与牛宿。
待:打算,想要。
鱼龙:指水中怪物,暗喻朝中阻遏抗战的小人。
惨:狠毒。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
不妨高卧,冰壶凉簟(diàn)。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束:夹峙。
欲飞还敛:形容水流奔涌直前,因受高山的阻挡而回旋激荡,渐趋平缓。
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隐居自适的生活。
百年悲笑:指人生百年中的遭遇。
卸:解落,卸下。
缆:系船用的绳子。
参考资料: 1、 杨 忠 .辛弃疾词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84-188 .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xī)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抬头观看西北方向的浮云,驾驭万里长空需要长剑,人们说这个地方,深夜的时候,常常能看见斗牛星宿之间的光芒。
我觉得山高,水潭的水冰冷,月亮明亮星光惨淡,待点燃犀牛角下到水中看看,刚靠近栏杆处却害怕,风雷震怒,鱼龙凶残。
西北浮云:西北的天空被浮云遮蔽,这里隐喻中原河山沦陷于金人之手。
斗牛:星名,二十八宿的斗宿与牛宿。
待:打算,想要。
鱼龙:指水中怪物,暗喻朝中阻遏抗战的小人。
惨:狠毒。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
不妨高卧,冰壶凉簟(diàn)。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两边高山约束着东溪和西溪冲过来激起很高的浪花,过高楼,想飞去但还是收敛作罢,我有心像陈元龙那样但是身体精神都已老了,不妨高卧家园,凉爽的酒,凉爽的席子,一时登上双溪楼就想到了千古兴亡的事情,想到我自己的一生不过百年的悲欢离合,嬉笑怒骂。
是什么人又一次卸下了张开的白帆,在斜阳夕照中抛锚系缆?
束:夹峙。
欲飞还敛:形容水流奔涌直前,因受高山的阻挡而回旋激荡,渐趋平缓。
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隐居自适的生活。
百年悲笑:指人生百年中的遭遇。
卸:解落,卸下。
缆:系船用的绳子。
参考资料: 1、 杨 忠 .辛弃疾词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84-188 .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
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祖国的壮丽河山,到处呈现着不同的面貌。
吴越的柔青软黛,自然是西子的化身;
闽粤的万峰刺天,又仿佛象森罗的武库。
古来多少诗人词客,分别为它们作了生动的写照。
辛弃疾这首《过南剑双溪楼》,就属于后一类的杰作。
宋代的南剑州,即是延平,属福建。
这里有剑溪和樵川二水,环带左右。
双溪楼正当二水交流的险绝处。
要给这样一个奇峭的名胜传神,颇非容易。
作者紧紧抓住了它具有特征性的一点,作了全力的刻画,那就是“剑”,也就是“千峰似剑铓”的山。
而剑和山,正好融和着作者的人在内。
上片一开头,就象将军从天外飞来一样,凌云健笔,把上入青冥的高楼,千丈峥嵘的奇峰,掌握在手,写得寒芒四射,凛凛逼人。
而作者生当宋室南渡,以一身支拄东南半壁进而恢复神州的怀抱,又隐然蕴藏于词句里,这是何等的笔力。
“人言此地”以下三句,从延平津双剑故事翻腾出剑气上冲斗牛的词境。
据《晋书·张华传》:晋尚书张华见斗、牛二星间有紫气,问雷焕;
曰: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后焕为丰城令,掘地,得双剑,其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焕遣使送一剑与华,一自佩。
华诛,失剑所在,焕卒,其子华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化为二龙。
作者又把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等清寒景色,汇集在一起,以“我觉”二字领起,给人以寒意搜毛发的感觉。
然后转到要“燃犀下看”(见《晋书·温峤传》),一探究竟。
“风雷怒,鱼龙惨”,一个怒字,一个惨字,紧接着上句的怕字,从静止中进入到惊心动魄的境界,字里行间,却跳跃着虎虎的生气。
换片后三句,盘空硬语,实写峡、江、楼。
词笔刚劲中带韧性,极烹炼之工。
这是以柳宗元游记散文文笔写词的神技。
从高峡的“欲飞还敛”,双关到词人从炽烈的民族斗争场合上被迫地退下来的悲凉心情。
“不妨高卧,冰壶凉簟”,以淡静之词,勉强抑遏自己飞腾的壮志。
这时作者年已在五十二岁以后,任福建提点刑狱之职,是无从施展收复中原的抱负的。
以下千古兴亡的感慨,低徊往复,表面看来,情绪似乎低沉,但隐藏在词句背后的,又正是不能忘怀国事的忧愤。
它跟江湖山林的词人们所抒写的悠闲自在心情,显然是大异其趣的。
这是一首登临之作,是辛弃疾爱国思想表现十分强烈的名作之一。
词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线索清晰,钩锁绵密。
一般登临之作,往往要发思古之幽情,而辛弃疾此词却完全摆脱了这一俗套。
作者即景生情,把全副笔墨集中用于抒写主战与主和这一现实生活的主要矛盾之点上。
全篇钩锁严密,脉络井然。
第二是因迩及远,以小见大。
作者胸怀大志,以抗金救国、恢复中原为己任。
他虽身处福建南平的一个小小双溪楼上,心里盛的却是整个中国。
所以,他一登上楼头,便“举头西北”,由翻卷的“浮云”,联想到战争,联想到大片领土的沦陷与骨肉同胞的深重灾难。
而要扫清敌人,收复失地,救民于水火,则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但作者却从一把落水的宝剑起笔,加以生发。
“长剑”,长也不过是“三尺龙泉”而已。
而作者却通过奇妙的想象,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倚天万里须长剑”这一壮观的词句。
这是词人的心声,同时也喊出了千百万人心中的共同意愿。
第三个特点是通篇暗喻,对比强烈。
这首词里也有直抒胸腺的词句,如“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但是,更多的词句,关键性的词句却是通过大量的暗喻表现出来的。
词中的暗喻可分为两组:一组是暗喻敌人和主和派的,如“西北浮云”,“风雷怒,鱼龙惨”,“峡束苍江对起”等;
一组是暗喻主战派的,如“长剑”,“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等等。
这两种不同的形象在词中形成鲜明的对照和强烈的对比。
这种强烈对比、还表现在词的前后结构上。
如开篇直写国家危急存亡的形势:“举头西北浮云”,而结尾却另是一番麻木不仁的和平景象:“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沐浴着夕阳的航船卸落白帆,在沙滩上搁浅抛锚。
这与开篇战云密布的形象极为不同。
这首词形象地说明,当时的中国大地,一面是“西北浮云”“中原膏血”;
而另一面却是“西湖歌舞”“百年酣醉”,长此以往,南宋之灭亡,势在必然了。
由于这首词通体洋溢着爱国热情,加之又具有上述几方面的艺术特点,所以很能代表辛词雄浑豪放、慷慨悲凉的风格,读之有金石之音,风云之气,令人魄动魂惊。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544-1545 .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 文翻注译
黄花谩说年年好。
也趁秋光老。
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蟠桃结子知多少。
家住三山岛。
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黄花谩说年年好。
也趁秋光老。
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菊花啊,不要说年年盛开花亦好,你也会随着秋日时光的流逝而凋谢。
少女的乌发青丝不知岁月的无情,恍若把酒小酌,人若安好花都会随之绽放笑颜。
蟠桃结子知多少。
家住三山岛。
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桃树结了多少桃子啊,长满了我家所住的三山岛。
什么时候才能跨上回归家乡的鸾凤,人世间沧海浮沉就如一粒微尘一般,都随缘起缘灭最终了结。
参考资料: 1、 (宋)辛弃疾著 .稼秆词注 :岳麓书社 ,2005年01月第1版 :220 .
黄花谩说年年好。
也趁秋光老。
绿鬓(bìn)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斗”:此处有“玩乐、受用”之意。
“尊”,酒杯。
化用杜甫《漫兴》中“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的诗句。
苏轼《沁园春》有“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句。
蟠(pán)桃结子知多少。
家住三山岛。
何日跨归鸾(luán),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山岛:指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
因缘: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
参考资料: 1、 (宋)辛弃疾著 .稼秆词注 :岳麓书社 ,2005年01月第1版 :220 .
黄花谩说年年好。
也趁秋光老。
绿鬓(bìn)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菊花啊,不要说年年盛开花亦好,你也会随着秋日时光的流逝而凋谢。
少女的乌发青丝不知岁月的无情,恍若把酒小酌,人若安好花都会随之绽放笑颜。
“斗”:此处有“玩乐、受用”之意。
“尊”,酒杯。
化用杜甫《漫兴》中“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的诗句。
苏轼《沁园春》有“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句。
蟠(pán)桃结子知多少。
家住三山岛。
何日跨归鸾(luán),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桃树结了多少桃子啊,长满了我家所住的三山岛。
什么时候才能跨上回归家乡的鸾凤,人世间沧海浮沉就如一粒微尘一般,都随缘起缘灭最终了结。
山岛:指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
因缘: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
参考资料: 1、 (宋)辛弃疾著 .稼秆词注 :岳麓书社 ,2005年01月第1版 :220 .
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 文赏
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文翻注译赏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家先辈们都是具有忠肝义胆的人物,而且他们都禀性刚直严肃,如“烈日秋霜”,令人可畏而又可敬。
我们祖上从何年获得这个姓氏?
又是怎样才得到这样的姓呢?
我来细细参详,认真品味,以博取你听后一笑吧。
我们辛家这个“辛”字,是由“艰辛”做成,含着“悲辛”滋味,而且总是与“辛酸、辛苦”的命运结成不解之缘啊!
辛者,辣也,这是我们辛家人的传统个性,而有些人不堪其辛辣,就像吃到捣碎的胡椒肉桂,却欲呕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如芳香甜美的荣华富贵,世间纵然有,但从来不到我们辛氏家门。
比不得人家子弟们,腰间挂着一串串金光灿烂的金印,何等趾高气扬!
谋取高官显爵、光宗耀祖之事,就交给你了。
从今往后,你青云直上的时候,不必回想今天咱们兄弟之间的这场对床夜语;
不过,官场有官场的一套,做大官就得扭曲辛家的刚直性格,那种逢人陪笑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呢。
希望你能够记起今天我说的这些玩笑话啊。
参考资料: 1、 郑小军编著.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01:第189页 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
杨忠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辛弃疾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46页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烈日秋霜:比喻为人刚毅正直。
家谱:这里指辛氏家谱。
细参:仔细品味。
椒桂:胡椒、肉桂。
捣残:捣碎。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儿曹:儿辈,小孩。
累累:连续成串。
组:古代佩印用的绶。
对床风雨:指深挚的手足之情。
靴纹绉面:面容褶皱就像靴子的纹络一样。
参考资料: 1、 郑小军编著.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01:第189页 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
杨忠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辛弃疾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46页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家先辈们都是具有忠肝义胆的人物,而且他们都禀性刚直严肃,如“烈日秋霜”,令人可畏而又可敬。
我们祖上从何年获得这个姓氏?
又是怎样才得到这样的姓呢?
我来细细参详,认真品味,以博取你听后一笑吧。
我们辛家这个“辛”字,是由“艰辛”做成,含着“悲辛”滋味,而且总是与“辛酸、辛苦”的命运结成不解之缘啊!
辛者,辣也,这是我们辛家人的传统个性,而有些人不堪其辛辣,就像吃到捣碎的胡椒肉桂,却欲呕吐。
烈日秋霜:比喻为人刚毅正直。
家谱:这里指辛氏家谱。
细参:仔细品味。
椒桂:胡椒、肉桂。
捣残:捣碎。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如芳香甜美的荣华富贵,世间纵然有,但从来不到我们辛氏家门。
比不得人家子弟们,腰间挂着一串串金光灿烂的金印,何等趾高气扬!
谋取高官显爵、光宗耀祖之事,就交给你了。
从今往后,你青云直上的时候,不必回想今天咱们兄弟之间的这场对床夜语;
不过,官场有官场的一套,做大官就得扭曲辛家的刚直性格,那种逢人陪笑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呢。
希望你能够记起今天我说的这些玩笑话啊。
儿曹:儿辈,小孩。
累累:连续成串。
组:古代佩印用的绶。
对床风雨:指深挚的手足之情。
靴纹绉面:面容褶皱就像靴子的纹络一样。
参考资料: 1、 郑小军编著.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01:第189页 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
杨忠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辛弃疾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46页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这首《永遇乐》是送茂嘉赴调。
起头句掷地有声,仿佛一个家族精神的宣言。
根据宋代的有关规定,地方官吏任期届满,都要进京听候调遣,如果没有特殊原因,另予调遣时,都会升官使用。
所以这是一件喜事,是一次愉快的分别。
因为这是送同族兄弟出去做官,稼轩颇有感触,便说起他们辛家门的“千载家谱”。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词的一开头就掮出家谱,说辛家门先辈们都是具有忠肝义胆的人物,而且他们都禀性刚直严肃,如“烈日秋霜”,令人可畏而又可敬。
“烈日秋霜”,比喻风节刚直,如《新唐书·段秀实传赞》:“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 词的开头三句“自报家门”,倒不是虚夸,而是有史为证的。
辛氏是一个古老家族,传说夏启封支子于莘,莘、辛声相近,后为辛氏。
商有辛甲,一代名臣,屡谏纣王,直言无畏。
辛家世代刚烈正直,忠诚不阿,如酷暑烈日、寒秋严霜,烈日、严霜与“辛”之间的共通点触发了下文。
“戏赋辛字”,从自己姓辛这一点大发感慨与议论,以妙趣横生的戏语出之,而又意味深长。
辛氏的家族史被词人以“一笑君听取”后的三句话来概括,句句不离“辛”字。
辛家人的功业都是艰辛创立的。
其间饱尝悲苦,命运总是艰苦辛酸。
在概括的基础上,稼轩又对“辛”字所包含的辛辣之意加以发挥,椒桂的辛辣让一般人不堪忍受,就像个性辛辣之人让人避而远之。
这里,与其说是对辛氏家族成员个性的一般概括,不如说是词人的夫子自道。
他才大气高、刚直不阿,容易与世龃龉,不为人所容,正是这样的个性导致了仕途坎坷、屡遭弹劾。
后句对家族历史命运的回顾自然引出下片与其他家族的比较,由其他家族的显赫引出官运、仕途的话题,进而回到词作送弟赴官的主题上。
“芳甘浓美”因上片的“辛辣”而发,这一层表面的口感比较暗示了家族命运之迥异。
看看别人世代显要、门第生辉,而这样的美事总轮不到辛家,自己就是一个仕途多舛的例证,所以希望就寄托在即将远行赴任的族弟身上了。
唐人韦应物《示全真元常》诗云:“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
”苏轼苏辙兄弟读此诗很有感触。
他们憧憬风雨夜兄弟对床而眠的生活,相约早日退隐,共享闲居之乐。
作者用“对床”之典一方面流露出依依惜别的兄弟情谊,而另一方面却以一个坚决的“休忆”否定了对退隐、闲居的向往。
光宗耀祖、改变家族命运的事业要靠远行之人来完成。
他必须勇往直前,不能回顾流连。
稼轩其他的送别之作多勉励人建功立业,匡救国家,而这一次至少从字面看是为光耀门楣。
“靴纹绉面”,典出欧阳修《归田录》:北宋田元均任三司使,请托人情者不绝于门,他深为厌恶,却又只好强装笑脸,虚与应酬。
曾对人说:“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
”茂嘉赴调,稼轩祝贺他高升,自是送别词中应有之意。
而用“靴纹绉面”之事,于祝辞里却有讽劝。
实际上是说:官场有官场的一套,做大官就得扭曲辛家的刚直性格,那种逢人陪笑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呢。
到头来也会后悔的。
全词就像在写兄弟二人在聊家常,气氛亲切、坦诚,语言风趣优美,从开头到结尾都在围绕姓氏谈天说地,把“辛”这一普通姓氏解说得淋漓尽致,寓化于谐,明显地表现出作者通过填词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的这一进步倾向,这对于传统的词作来说,有点格格不入。
但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手法,都不失为值得肯定的尝试。
参考资料: 1、 刘石主编;
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08:第1020页 2、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第1590-1591页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文翻译赏
瑞鹤仙·赋梅 文翻注译赏
雁霜寒透幕。
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
溪奁照梳掠。
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
玉肌瘦弱。
更重重、龙绡衬著。
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
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
瑶池旧约。
鳞鸿更仗谁托。
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
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雁霜寒透幕。
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
溪奁照梳掠。
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
玉肌瘦弱。
更重重、龙绡衬著。
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浓霜浸透了窗间的帷幕。
现在正是云轻月冷,层冰未消的时候。
梅花临水照镜。
有人想涂抹胭脂,却学不成半点富艳妖媚之态。
在朦胧的月色笼罩下,寒梅依然是玉洁清瘦的本色。
想像春风中的梅花,流盼一笑,百花失色。
寂寞。
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
瑶池旧约。
鳞鸿更仗谁托。
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
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寂寞。
故乡在哪里?
雪后的园林,水边的楼阁。
虽然有瑶池以前的约定,但托谁捎去书信?
粉蝶只懂得亲近桃柳,梅花开满了南枝却没有发现。
只留下梅花在黄昏中,独自冷落伤感。
参考资料: 1、 李肇翔.辛弃疾词 :万卷出版社,2009年:第96页
雁霜寒透幕。
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
溪奁照梳掠。
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
玉肌瘦弱。
更重重、龙绡衬著。
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雁霜:冬末春初月夜景象,言征雁黄昏穿云破雾而行。
韩偓《半醉》诗:“云护雁霜笼淡月,雨连莺晓落残梅。
雁霜:浓霜,严霜,雁,候鸟。
春天北翔,秋季南飞,万里长行,所以又称为征雁。
霜寒透幕:祖咏《终南望余雪》:“林表明霁色,城中增幕寒。
“幙:同“幕”,窗间帷幕。
嫩冰:薄冰。
溪奁:以溪水为镜。
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
梅花临水照镜,却学不成半点富艳妖媚之态。
言征雁临溪照影。
照:照镜。
梳掠:梳妆打扮。
艳妆:美丽的妆扮。
玉肌:谓月下寒梅如笼纱佳人依然玉洁清瘦本色。
玉肌瘦弱: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此写瘦梅。
更重重:写梅花瓣。
赵佶《宴山亭》:“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
”龙绡:即鲛绡,传说里海中鲛人所织的一种细洁名贵的纱。
倚东风:想象春风中的梅花,流盼一笑,百花失色。
嫣(yān烟)然:美丽貌。
转盼:眼波流转。
羞落:因羞惭而自落。
转盼:转眼。
言梅超凡脱俗,百花自叹不如。
万花:同百花,万,虚数,言其多而已。
羞落:因羞惭而败落。
寂寞。
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
瑶池旧约。
鳞鸿更仗谁托。
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
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寂寞:故乡何在,雪园水阁,梅花深感寂寞。
家山:家乡。
言有归隐之心。
瑶池旧约:李商隐《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 瑶池,传说为西王母居处。
稼轩《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鳞鸿:鱼雁。
古诗词常以鱼雁代指书信。
鱼,典出自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雁,典出与《汉书苏武传》。
汉昭帝时遣使匈奴,云汉天子在上林苑得雁,足系有帛书,言武所在,匈奴王不得已,将苏武放归。
仗:依仗。
“粉蝶”:粉蝶只懂亲近桃柳,哪管梅花开遍南枝,喻怀才不遇,英雄埋没。
只解:只知,只会。
开遍南枝:指梅。
陆凯《赠范晔》:“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但伤心:梅花于黄昏画角中,自伤冷落,无奈发出哀叹。
冷落黄昏,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数声画角,柳永《戚氏》:“渐呜咽,画角数声残。
” 参考资料: 1、 李肇翔.辛弃疾词 :万卷出版社,2009年:第96页
雁霜寒透幕。
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
溪奁照梳掠。
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
玉肌瘦弱。
更重重、龙绡衬著。
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浓霜浸透了窗间的帷幕。
现在正是云轻月冷,层冰未消的时候。
梅花临水照镜。
有人想涂抹胭脂,却学不成半点富艳妖媚之态。
在朦胧的月色笼罩下,寒梅依然是玉洁清瘦的本色。
想像春风中的梅花,流盼一笑,百花失色。
雁霜:冬末春初月夜景象,言征雁黄昏穿云破雾而行。
韩偓《半醉》诗:“云护雁霜笼淡月,雨连莺晓落残梅。
雁霜:浓霜,严霜,雁,候鸟。
春天北翔,秋季南飞,万里长行,所以又称为征雁。
霜寒透幕:祖咏《终南望余雪》:“林表明霁色,城中增幕寒。
“幙:同“幕”,窗间帷幕。
嫩冰:薄冰。
溪奁:以溪水为镜。
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
梅花临水照镜,却学不成半点富艳妖媚之态。
言征雁临溪照影。
照:照镜。
梳掠:梳妆打扮。
艳妆:美丽的妆扮。
玉肌:谓月下寒梅如笼纱佳人依然玉洁清瘦本色。
玉肌瘦弱: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此写瘦梅。
更重重:写梅花瓣。
赵佶《宴山亭》:“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
”龙绡:即鲛绡,传说里海中鲛人所织的一种细洁名贵的纱。
倚东风:想象春风中的梅花,流盼一笑,百花失色。
嫣(yān烟)然:美丽貌。
转盼:眼波流转。
羞落:因羞惭而自落。
转盼:转眼。
言梅超凡脱俗,百花自叹不如。
万花:同百花,万,虚数,言其多而已。
羞落:因羞惭而败落。
寂寞。
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
瑶池旧约。
鳞鸿更仗谁托。
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
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寂寞。
故乡在哪里?
雪后的园林,水边的楼阁。
虽然有瑶池以前的约定,但托谁捎去书信?
粉蝶只懂得亲近桃柳,梅花开满了南枝却没有发现。
只留下梅花在黄昏中,独自冷落伤感。
寂寞:故乡何在,雪园水阁,梅花深感寂寞。
家山:家乡。
言有归隐之心。
瑶池旧约:李商隐《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 瑶池,传说为西王母居处。
稼轩《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鳞鸿:鱼雁。
古诗词常以鱼雁代指书信。
鱼,典出自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雁,典出与《汉书苏武传》。
汉昭帝时遣使匈奴,云汉天子在上林苑得雁,足系有帛书,言武所在,匈奴王不得已,将苏武放归。
仗:依仗。
“粉蝶”:粉蝶只懂亲近桃柳,哪管梅花开遍南枝,喻怀才不遇,英雄埋没。
只解:只知,只会。
开遍南枝:指梅。
陆凯《赠范晔》:“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但伤心:梅花于黄昏画角中,自伤冷落,无奈发出哀叹。
冷落黄昏,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数声画角,柳永《戚氏》:“渐呜咽,画角数声残。
” 参考资料: 1、 李肇翔.辛弃疾词 :万卷出版社,2009年:第96页
雁霜寒透幕。
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
溪奁照梳掠。
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
玉肌瘦弱。
更重重、龙绡衬著。
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
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
瑶池旧约。
鳞鸿更仗谁托。
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
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有人认为该词作于1194年(绍熙五年),全词从梅花未开写到将落,使用了烘托手法,总体层次分明。
“霜寒透幕”借用了晚唐诗人韩偓“云护雁霜笼澹月,雨连莺晓落残梅”之意----北雁带来的霜气来,即使装有重重帘幕,也抵不住寒威的侵袭,何况兀立在荒山穷谷中的梅树,从而传达出冻梅所处的环境。
接着写“梅方含蕊”时的气候,霜寒来袭,还没到坚冰难忍的时期,天上的白云似乎对冷冷清清的明月,具有同情心而予以遮护,教她保持纯洁的心灵,前途是大有可为的。
“溪奁照梳掠”转进一层:不妨趁着这霜气还不十分严重,对着镜面般的清泉从容梳掠,作好“一笑嫣然”的准备。
“含香”二句从“梳掠”时的心境,转到“艳妆”的浓抹,照应上一句“玉肌瘦弱”,暗示内心的凄苦,且力自护持,表现出“与物为春”的冰玉精神,“龙绡衬着”有《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的芳洁之意。
静候“东风”的到来,便尔“一笑嫣然”,“转盼”间顿使“万花羞落”。
下片以“寂寞”两字点睛,不禁让人想到当年的“突骑渡江”所为何事。
梦里家山,何曾回去,即使把我移种园林楼阁间,亦只有顾影自怜、忍寒增恨而已。
“雪后”二句是借用北宋高士林逋“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的诗意,暗示“富贵非吾愿”、“栖隐亦非所期”的微旨。
紧接着“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显示隐约难达的衷情,正和《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消息相通,表现出自己是不甘寂寞的。
“粉蝶”三句宕开,从“鳞鸿”六字的反面转进一层,致慨于狂蜂浪蝶,一味追逐目前的荣华,把大好收复中原的机会全都失掉了。
“南枝向暖北枝寒”是句有名的咏梅诗句,这里借来暗示当时北方的起义军,倾心南向,时机一失,大事就不复可为的情境。
结以“冷淡黄昏,数声画角”,惋惜贞姿方茂,便尔凋零,画角吹奏着《梅花落》的凄音,传达出一种悲苦的心境。
“冷淡黄昏”四字,是从林逋的名句“暗香浮动月黄昏”七字中截取而来,与发端的“护月云轻”遥相激射。
画角声中,再一凝想南来征雁,此情此景正自难堪。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