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 文翻译
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
月明谁起笛中哀。
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
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
凭陵急桨两相催。
相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
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
月明谁起笛中哀。
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
昨夜度过扬子江寻找住宿的地方时,远望中疑似来到秦淮河畔。
明月夜里,谁在吹笛,笛声竟是这么悲哀?那富深情的高贵歌妓和侍女,竞相跟随过到江北来。
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
凭陵急桨两相催。
相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
情爱,尚未成真而今又要分离了,好事难得如愿啊!
驾船人要急于开船,催促歌妓与侍女回江南去,他们不得不分离。
我预计她们回去以后的心情,也当同我的心情一样悲伤。
参考资料: 1、 王水照 王宜瑷.苏轼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41 2、 孔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245
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
月明谁起笛中哀。
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
昨夜度过扬子江寻找住宿的地方时,远望中疑似来到秦淮河畔。
明月夜里,谁在吹笛,笛声竟是这么悲哀?那富深情的高贵歌妓和侍女,竞相跟随过到江北来。
渡江:渡过扬子江。
秦淮:秦淮河。
传说秦始皇南巡会稽时,为疏导淮水而掘,故名。
发源于江苏省溧水县东北,流向西北,横贯南京市,流入扬子江。
王谢女:这里指高贵之歌妓与侍女。
王、谢,六朝两个大家族。
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
凭陵急桨两相催。
相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
情爱,尚未成真而今又要分离了,好事难得如愿啊!
驾船人要急于开船,催促歌妓与侍女回江南去,他们不得不分离。
我预计她们回去以后的心情,也当同我的心情一样悲伤。
凭陵:逼迫,依势而凌人,指情势不允许。
急桨:快速开船。
催:催促。
伊:她。
参考资料: 1、 王水照 王宜瑷.苏轼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41 2、 孔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245
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 文翻注译
梧桐叶上三更雨。
惊破梦魂无觅处。
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
犹在江亭醉歌舞。
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梧桐叶上三更雨。
惊破梦魂无觅处。
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三更时分,雨打梧桐。
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将我从好梦中惊醒,我怀着无限惆怅想再找梦境,在梦中与亲人重逢,只可惜再也找不到了。
睡在竹席上,感受到夜的微凉知道秋天已经来到,更是听到寒蛩不停地叫着,似乎在催促妇人快纺布。
梦中历历来时路。
犹在江亭醉歌舞。
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还记得梦中来时的路是那么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我似乎还沉醉在江亭的歌舞之中。
长辈面前一定有询问你的人,是为了诉说离别之后的心绪。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梧桐叶上三更雨。
惊破梦魂无觅处。
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魂:古人认为人有灵魂,在睡梦中可以离开肉体,称为梦魂。
这两句的意思是:梧桐叶上滴落着三更的雨,惊跑了好梦没处找寻。
梦中历历来时路。
犹在江亭醉歌舞。
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梧桐叶上三更雨。
惊破梦魂无觅处。
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三更时分,雨打梧桐。
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将我从好梦中惊醒,我怀着无限惆怅想再找梦境,在梦中与亲人重逢,只可惜再也找不到了。
睡在竹席上,感受到夜的微凉知道秋天已经来到,更是听到寒蛩不停地叫着,似乎在催促妇人快纺布。
梦魂:古人认为人有灵魂,在睡梦中可以离开肉体,称为梦魂。
这两句的意思是:梧桐叶上滴落着三更的雨,惊跑了好梦没处找寻。
梦中历历来时路。
犹在江亭醉歌舞。
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还记得梦中来时的路是那么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我似乎还沉醉在江亭的歌舞之中。
长辈面前一定有询问你的人,是为了诉说离别之后的心绪。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画堂春·寄子由 文注译赏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鉴新磨:像新磨的铜镜。
采菱歌:乐府曲名,梁武帝《江南弄》七曲之五《采菱曲》,此指陈州女子所唱。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溶漾:波光浮动的样子。
暮云:杜甫《春日怀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后以“暮云春树”比喻对友人的思念,这里指暮云遮住望眼,看不见济南。
归去:指苏辙任满,将召还。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苏轼诗词选注.上海远东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5月:120 2、 任乐乐.带着孩子,跟着宋词去旅行.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4年5月1日:170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陈州城内美景多,柳花纷飞的地方,麦子随风摇摆,如金色的波浪一般。
风平浪静之后,夜晚的大明湖犹如新磨的镜子一般明亮照人。
湖上的小舟双棹齐飞,就好比织衣服的梭子那般在湖面上飞快来去。
船上的采菱女们一齐唱着采菱歌,歌声悦耳动听。
鉴新磨:像新磨的铜镜。
采菱歌:乐府曲名,梁武帝《江南弄》七曲之五《采菱曲》,此指陈州女子所唱。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平原之上,水云相接之处,水天一色,碧波荡漾。
小楼之外,风和日丽,天气晴好。
济南风光如此大好,但依然难解心中的相思之情。
归去,为何就这般难呢?
溶漾:波光浮动的样子。
暮云:杜甫《春日怀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后以“暮云春树”比喻对友人的思念,这里指暮云遮住望眼,看不见济南。
归去:指苏辙任满,将召还。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苏轼诗词选注.上海远东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年5月:120 2、 任乐乐.带着孩子,跟着宋词去旅行.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4年5月1日:170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上片追叙宋神宗熙宁四年秋,苏轼与苏辙同游陈州(今河南淮阳)柳湖的情景。
当时,苏辙在陈州任学官,苏轼由汴京赴杭州通判任,途经陈州,二人相晤甚欢。
词中以柳湖为中心描写景物,展开了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
柳湖以“柳”取胜,开头“柳花飞处”四字便是着力的一笔。
对于湖面,苏轼着重写出它的明净,用刚刚打磨过的镜子(“鉴新磨”)来形容。
苏轼笔下的景物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如“花飞”、“麦摇波”、“飞棹”等都富有动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自在、轻盈的美的境界,烘托出苏轼、苏辙二人游湖时欢快、悠闲的心情。
下片写当前景物,并抒写了苏轼、苏辙二人离合的情思。
开头两句用对仗描写眼前景物,在平坦、广阔的原野上,水天连成一片,波光粼粼,小楼上风和日丽。
一切平静,安适,隐含着传告平安的意思。
然而一想到远在济南的弟弟苏辙,苏轼心中便波澜突起。
最后两句情、景兼到,抒写离愁曲折有致,而又深切动人。
“暮云多”,既是楼头远眺所及的实景,因而成了苏轼远望济南的障碍物。
篇末提到“归去”,是因为苏轼、苏辙二人早年曾有,早日隐退而为“夜雨对床”之乐的约定(参见苏轼《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再祭亡兄端明文》),即使日后能如愿以偿,与当前的别离仍有巨大的“时间差”,因而深感痛苦和无奈,可见离愁的深重。
全词,表达了苏轼对苏辙的思念之情。
上片、下片之间的虚实变化用了“暗转”的写法。
上片是由苏轼的回忆所构成的虚境,下片头两句则转换成眼前的实境,而其间未用任何字面加以提示,前后的联络与变化形成了一种“暗转”。
这是写作艺术浓缩的结果。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2007年1月:中国书店出版社,北京:379-381
黠鼠赋 文翻注译赏
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 文翻注
腻红匀脸衬檀唇。
晚妆新。
暗伤春。
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
连理带头双□□,留待与、个中人。
淡烟笼月绣帘阴。
画堂深。
夜沈沈、谁道□□,□系得人心。
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
腻红匀脸衬檀唇。
晚妆新,暗伤春。
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
连理带头双口口,留待与,个中人。
油腻红粉均匀地抹在脸上衬托着香唇,晚上的新妆刚打扮成,便暗暗去献春心。
用手指搓转花枝,哪个能理解她为什么皱着眉头?
绣有连理植物图的衣带,头缓着双口口,等待留给心上人。
淡烟笼月绣帘阴。
画堂深,夜沉沉。
谁道口口,口系得人心。
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
淡色的烟雾笼翠着月色,使得绣帘阴暗起来,只见殿堂进层很深,夜色也很深。
哪个说口口,口系入心上人的心中?
自从那一天绿窗暗暗地会面后,就烦恼起来。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17-19
腻红匀脸衬檀唇。
晚妆新,暗伤春。
手捻花枝,谁会两眉颦。
连理带头双口口,留待与,个中人。
檀唇:檀香脂涂的嘴唇。
会:理解。
两眉颦(pín):皱眉。
连理:异根草木,枝干连生或两树枝条相连,俗称吉祥之兆,比喻恩爱夫妻或象征坚贞爱情。
连理带:绣有连理植物的衣带。
头双口口(口口疑为“飞燕”之脱漏):头上缀有双飞燕图案。
留待与:等待留给。
淡烟笼月绣帘阴。
画堂深,夜沉沉。
谁道口口,口系得人心。
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
画堂:古代宫中彩绘的殿堂。
口口:疑为“连理”之脱漏。
口:疑为“能”之脱漏。
绿窗:绿色的窗子,这里指女子居室。
憔悴:烦恼,困顿,黄瘦。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17-19
沁园春·情若连环 文翻
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
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
总是难禁,许多魔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
空追想,念前欢杳杳,后会悠悠。
凝眸,悔上层楼,谩惹起、新愁压旧愁。
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
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
须知道,口这般病染,两处心头。
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
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
总是难禁,许多魔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
空追想,念前欢杳杳,后会悠悠。
感情就像成串的玉珠,悔恨如同流水,严重时是休。
不必诧异,沈郎易瘦;
也不必大惊小怪,白发先愁。
总是很难禁止,许多魔难,你喜欢事教人不自由。
空追想,想想前欢杳杳,后来悠悠。
凝眸,悔上层楼,谩惹起、新愁压旧愁。
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
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
须知道,口这般病染,两处心头。
目不转睛的凝望。
后悔上层楼。
只是引起惆怅,新愁压住旧愁。
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封卷,密寄书信。
考虑到他走,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眼泪收。
要知道,这般的心病,两人心头。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52-753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文翻译
霜余已失长淮阔。
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
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霜余已失长淮阔。
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秋霜降后,长淮失去了往日壮阔的气势。
只听见颍水潺潺,像是在代我哭泣伤逝。
河上传来歌声悠扬,佳人还唱着醉翁的曲词。
四十三年匆匆流去,如同飞电一闪即驰。
草头秋露流珠滑。
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生命像草上秋露晶莹圆润,遗落消失却不过一瞬。
十五的月轮多么皓洁完满,第二天就会渐渐缺损。
和我一样同醉翁相识,如今还剩有几人?
唯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经把所有的人照临。
参考资料: 1、 王秋生 .《欧阳修、苏轼颍州诗词详注辑评》 .合肥 :黄山书社 ,2004 :496 . 2、 曾凡礼 .《苏东坡词选释》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1 :73 . 3、 梁洪俊 .《八年级现代文与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详讲精练》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 :115 . 4、 沙灵娜 .《宋词三百首全译》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 :125-126 .
霜余已失长淮阔。
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秋霜降后,长淮失去了往日壮阔的气势。
只听见颍水潺潺,像是在代我哭泣伤逝。
河上传来歌声悠扬,佳人还唱着醉翁的曲词。
四十三年匆匆流去,如同飞电一闪即驰。
长淮:淮河。
刘长卿《送沈少府之任淮南》:“一鸟飞长淮,百花满云梦。
”清颍:指颍河,颍水,为淮河重要支流。
苏辙《鲜于子骏谏议哀辞》:“登嵩高兮扪天,涉清颖兮波澜。
”咽:读“yè”。
佳人:颍州地区的歌女。
醉翁词:指欧阳修在颖州做太守时,所写的歌咏颖州西湖的一些词。
四十三年:欧阳修皇祐元年(1049)知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词,到苏东坡次韵作此篇时正好四十三年。
电抹:如一抹闪电,形容时光流逝之快.吴潜《满江红》:“便使积官居鼎鼐,假饶累官堆金玉,似浮埃,抹电转头空,休迷局。
” 草头秋露流珠滑。
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生命像草上秋露晶莹圆润,遗落消失却不过一瞬。
十五的月轮多么皓洁完满,第二天就会渐渐缺损。
和我一样同醉翁相识,如今还剩有几人?
唯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经把所有的人照临。
三五:十五日。
李益《溪中月下寄扬子尉封亮》:“团团山中月,三五离夕同。
”盈盈:美好的样子。
二八:十六日。
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 参考资料: 1、 王秋生 .《欧阳修、苏轼颍州诗词详注辑评》 .合肥 :黄山书社 ,2004 :496 . 2、 曾凡礼 .《苏东坡词选释》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1 :73 . 3、 梁洪俊 .《八年级现代文与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详讲精练》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 :115 . 4、 沙灵娜 .《宋词三百首全译》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 :125-126 .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文翻译赏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初春的严寒里,十天来我未曾走出家门,不知道江边柳丝,已摇曳着新的青春。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渐渐听到山谷中流冰融化的声音,原野上一望无际的新草,遮没了烧过野火的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几亩荒僻的田园留我在这儿居住,半瓶浑浊的老酒等待友人来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去年今日我走在关山道路,细雨中梅花开放正暗自断魂。
参考资料: 1、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15-116 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0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初春的严寒里,十天来我未曾走出家门,不知道江边柳丝,已摇曳着新的青春。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渐渐听到山谷中流冰融化的声音,原野上一望无际的新草,遮没了烧过野火的旧痕。
稍:犹“渐”。
决决,水流貌。
冰谷:尚有薄冰的溪谷。
青青:指新生的野草。
烧痕:旧草为野火所烧,唯余痕迹。
烧,指野火。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几亩荒僻的田园留我在这儿居住,半瓶浑浊的老酒等待友人来温。
数亩荒园:指女王城东禅庄院。
温:稍微加热。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去年今日我走在关山道路,细雨中梅花开放正暗自断魂。
断魂:形容情深或哀伤。
参考资料: 1、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15-116 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0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首联写春天来得很快,因“春寒”,仅仅十天不出门,而江边柳树已一片嫩绿。
“江柳已摇村”的“摇”字很形象,活画出春风荡漾、江柳轻拂的神态。
颔联进一步描写春景。
关于决决,卢纶《山店》有“决决溪泉到处闻”之句。
关于冰谷,柳宗元《晋问》:“雪山冰谷之积,观者胆掉。
”谷中尚有冰,说明是早春。
早春溪流甚细,故冠以“稍闻”二字,用词精确。
青青,新生野草的颜色。
后句说青青新草覆盖了旧有烧痕。
冠以“尽放”二字,更显得春意盎然。
颈联写潘、古、郭三人为他饯行。
“数亩荒园”,点明了饯行的地点。
“留我住”,“待君温”,写出了三人对苏轼的深厚情谊。
而这个地方正是他一年前赴黄州所经之地,此时友人的情谊,使他回想起一年以前的孤独和凄凉。
因此,尾联转以回忆作结。
前一年苏轼赴黄州途中所作的《梅花二首》,写得非常凄苦,催人泪下。
其一说:“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的皪的梅花生于草棘,已令人心寒,又被“东风”吹落殆尽。
其二说:“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梅花开于草棘中,无人欣赏,已够无聊了;
而又为“东风”摧落,或随飞雪度关山,或随清溪流黄州,更令人愁苦。
所谓“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即指此。
末句化用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他此时也是“路上行人”,尾联不止是回忆“去年今日”,也是在写“今年今日”,汪师韩评价说:“含蕴无穷。
”(《苏诗选评笺释》) 这首诗前四句写“往岐亭”途中所见,五六句写女王城饯别,末二句因饯别而联想到前一年无人“把酒慰深幽”。
表面上看,全诗“于题不甚顾”(冯班语,见《纪批瀛奎律髓》),实际是紧扣题意。
写初春之景,景色如画;
写友人之情,情意深厚。
全诗一气贯注,看似信笔挥洒,实则勾勒甚密,有天机自得之妙。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07-408 2、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15-116
减字木兰花·花 文翻
玉房金蕊。
宜在玉人纤手里。
淡月朦胧。
更有微微弄袖风。
温香熟美。
醉慢云鬟垂两耳。
多谢春工。
不是花红是玉红。
玉房金蕊。
宜在玉人纤手里。
淡月朦胧。
更有微微弄袖风。
黄金的花蕊开绽在红色如玉的花房,恰好放在美人的柔细的手里。
朦胧的月亮月光淡淡,时不时吹起微风来卷起美人的衣袖。
温香熟美。
醉慢云鬟垂两耳。
多谢春工。
不是花红是玉红。
柔和清淡的风中,美女似有醉意般酣然入睡,很熟很香,悄悄的,高耸的发髻垂到两只耳朵下了。
谢谢春姑娘的巧夺天工,不像是花般的红艳,更像是美人肌肤透出的红。
参考资料: 1、 (宋)苏轼著;
石声淮,唐玲玲笺注 .《东坡乐府编年笺注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4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