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那呆子骑着白色骏马,黄金羁马头,奔驰在辽东半岛。

我这里绣帐锦被,只有春风陪伴。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月下西山,月光透过窗户偷窥,只见蜡烛燃尽,人还未入睡。

落花乘春风飞入室内,也笑:怎么只有一个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远别离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远别离啊,古时有尧之二女娥皇、女英在洞庭湖之南、潇湘的岸边,在为与舜的远别而恸哭。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洞庭、湘水虽有万里之深,也难与此别离之苦相比。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她们只哭得白日无光,云黑雾暗,感动得猿揉在烟雾中与之悲啼!

鬼神为之哀泣,泪下如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现在我提起此事有谁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呢?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我的一片忠心恐怕就是皇天也不能鉴照啊。

我若说出来,不但此心无人能够理解,还恐怕要由此引起老天的雷霆之怒呢?

尧舜当之亦禅禹。

到了这个份上,就是尧也得让位于舜,舜也得让位于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国君若失去了贤臣的辅佐,就会像神龙化之为凡鱼;

奸臣一旦把持了大权,他们就会由老鼠变成猛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我听说,尧不是禅位于舜的,他是被舜幽囚了起来,不得已才让位于舜的。

舜也是死在荒野之外,死得不明不白。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结果,他葬在九疑山内,因山中九首皆相似。

娥皇和女英连她们丈夫的孤坟也找不到了。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于是这两个尧帝的女儿,只好在洞庭湖畔的竹林中痛哭,泪水洒到竹子上,沾上了点点斑痕。

最后她们一起投进了湖水,随着风波一去不返。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她们一边痛哭,一边遥望着南方的苍梧山,因她们与大舜再也不能见面了,这才是真正的远别离啊。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要问她们洒在竹子上的泪痕何时才能灭去,恐怕只有等到苍梧山崩、湘水绝流的时候了。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4-57 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52-155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远别离:乐府“别离”十九曲之一,多写悲伤离别之事。

皇英:指娥皇、女英,相传是尧的女儿,舜的妃子。

舜南巡,两妃随行,溺死于湘江,世称湘君。

她们的神魂游于洞庭之南,并出没于潇湘之滨。

见《列女传·母仪传》。

乃,就。

潇湘:湘水中游与潇水合流处。

见《水经注》。

这里作湘江的别称。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海水”两句意为:谁人不说这次分离的痛苦,像海水那样的深不见底!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惨惨:暗淡无光。

冥,阴晦的样子。

两句意为:日光暗淡,乌云密布;

猩猩在烟云中悲鸣,鬼怪在阴雨中长啸。

这是比喻当时政治黑暗。

我纵言之将何补?

纵:即使。

补,益处。

皇穹,天。

这里喻指唐玄宗。

窃恐,私自以为。

照,明察。

凭凭,盛大的意思。

雷凭凭,形容雷声响而又接连不断。

这三句意为:我即使向唐玄宗进谏,又有什么补益?

恐怕他不会了解我的忠诚,以至雷公也将要为我大鸣不平。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禅:禅让,以帝位让人。

这句是“尧当之亦禅舜,舜当之亦禅禹”的意思。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君失臣”两句意为:帝王失掉了贤臣,犹如龙变成鱼;

奸臣窃取了大权,就像老鼠变成猛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或云:有人说。

幽囚,囚禁。

尧幽囚,传说尧因德衰,曾被舜关押,父子不得相见。

舜野死,传说舜巡视时死在苍梧。

这两句,作者借用古代传说,暗示当时权柄下移,藩镇割据,唐王朝有覆灭的危险。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九疑:即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

因九个山峰联绵相似,不易辨别,故又称九疑山。

相传舜死后葬于此地。

重瞳,指舜。

相传舜的两眼各有两个瞳仁。

两句意为:九疑山的峰峦联绵相似,舜的坟墓究竟在哪儿呢?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帝子:指娥皇、女英。

传说舜死后,二妃相与恸哭,泪下沾竹,竹上呈现出斑纹。

见《述异记》。

这两句意为:两妃哭泣于翠竹之间,自投于湘江,随波一去不返。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恸哭”四句意为:两妃远望着苍梧山,大声痛哭,泪水不断洒落在湘竹上。

除非苍梧山崩裂,湘水断流,竹上的泪痕才会消灭。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4-57 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52-155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帝尧曾经将两个女儿(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嫁给舜。

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

二妃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

这个传说,使得潇湘洞庭一带似乎几千年来一直被悲剧气氛笼罩着,“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一提到这些诗句,人们心理上都会被唤起一种凄迷的感受。

那流不尽的清清的潇湘之水,那浩淼的洞庭,那似乎经常出没在潇湘云水间的两位帝子,那被她们眼泪所染成的斑竹,都会一一浮现在脑海里。

所以,诗人在点出潇湘、二妃之后发问:“谁人不言此离苦?

”就立即能获得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接着,承接上文渲染潇湘一带的景物:太阳惨淡无光,云天晦暗,猩猩在烟雨中啼叫,鬼魅在呼唤着风雨。

但接以“我纵言之将何补”一句,却又让人感到不是单纯写景了。

阴云蔽日,那“日惨惨兮云冥冥”,就像是说皇帝昏聩、政局阴暗。

“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正像大风暴到来之前的群魔乱舞。

而对于这一切,一个连一官半职都没有的诗人,即使说了,也无补于世,没有谁能听得进去。

既然“日惨惨”、“云冥冥”,那么朝廷就不能区分忠奸。

所以诗人接着写道:我觉得皇天恐怕不能照察我的忠心,相反,雷声殷殷,又响又密,好像正在对我发怒呢。

这雷声是指朝廷上某些有权势的人的威吓,但与上面“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相呼应,又像是仍然在写潇湘洞庭一带风雨到来前的景象,使人不觉其确指现实。

  “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这段议论性很强,很像在追述造成别离的原因:奸邪当道,国运堪忧。

君主用臣如果失当,大权旁落,就会像龙化为可怜的鱼类,而把权力窃取到手的野心家,则会像鼠一样变成吃人的猛虎。

当此之际,就是尧亦得禅舜,舜亦得禅禹。

诗人说:不要以为我的话是危言耸听、亵渎人们心目中神圣的上古三代,证之典籍,确有尧被秘密囚禁,舜野死蛮荒之说啊。

《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竹书纪年》载:尧年老德衰为舜所囚。

《国语·鲁语》:“舜勤民事而野死。

”由于忧念国事,诗人观察历史自然别具一副眼光:尧幽囚、舜野死之说,大概都与失权有关吧?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舜的眼珠有两个瞳孔,人称重华。

传说他死在湘南的九嶷山,但九座山峰联绵相似,究竟何处是重华的葬身之地呢?

称舜墓为“孤坟”,并且叹息死后连坟地都不能为后人确切知道,更显凄凉。

不是死得暧昧,不至于如此。

娥皇、女英二位帝子,在绿云般的丛竹间哭泣,哭声随风波远逝,去而无应。

“见苍梧之深山”,着一“深”字,令人可以想象群山迷茫,即使二妃远望也不知其所,这就把悲剧更加深了一步。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斑竹上的泪痕,乃二妃所洒,苍梧山应该是不会有崩倒之日,湘水也不会有涸绝之时,二妃的眼泪自然没有止期。

这个悲剧实在是太深了。

  诗所写的是二妃的别离,但“我纵言之将何补”一类话,分明显出诗人是对现实政治有所感而发的。

所谓“君失臣”、“权归臣”是天宝后期政治危机中突出的标志,并且是李白当时心中最为忧念的一端。

元代萧士赟认为玄宗晚年贪图享乐,荒废朝政,把政事交给李林甫、杨国忠,边防交给安禄山、哥舒翰,“太白熟观时事,欲言则惧祸及己,不得已而形之诗,聊以致其爱君忧国之志。

所谓皇英之事,特借指耳。

”这种说法是可信的。

李白之所以要危言尧舜之事,意思大概是要强调人君如果失权,即使是圣哲也难保社稷妻子。

后来在马嵬事变中,玄宗和杨贵妃演出一场远别离的惨剧,可以说是正好被李白言中了。

  诗写得迷离惝恍,但又不乏要把迷阵挑开一点缝隙的笔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这些话很像他在《梁甫吟》中所说的“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轰震天鼓。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不过,《梁甫吟》是直说,而《远别离》中的这几句隐隐呈现在重重迷雾之中,一方面起着点醒读者的作用,一方面又是在述及造成远别离的原因时,自然地带出的。

诗仍以叙述二妃别离之苦开始,以二妃恸哭远望终结,让悲剧故事笼括全篇,保持了艺术上的完整性。

  诗人是明明有许多话急于要讲的。

但他知道即使是把喉咙喊破了,也决不会使唐玄宗醒悟,真是“言之何补”。

况且诗人自己也心绪如麻,不想说,但又不忍不说。

因此,写诗的时候不免若断若续,似吞似吐。

范梈说:“此篇最有楚人风。

所贵乎楚言者,断如复断,乱如复乱,而辞意反复行于其间者,实未尝断而乱也;

使人一唱三叹,而有遗音。

”(据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转引)这是很精到的见解。

诗人把他的情绪,采用楚歌和骚体的手法表现出来,使得断和续、吞和吐、隐和显,消魂般的凄迷和预言式的清醒,紧紧结合在一起,构成深邃的意境和强大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12-214

东鲁见狄博通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

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

去年我们相别,有人传话说您游江东去了。

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

又说您挂帆东海,直渡沧溟,一路上平安无事,风平浪静。

参考资料: 1、 武秀主编 .李白在兖州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5年12月第1版 :143 .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334-335 .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

江东:长江流至芜湖,呈南北走向,江以东为辽东,即今安徽、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地区。

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

挂席:挂风帆。

沧海:此指东海。

却来:返回之意。

“谓言”:这两句意为:本说渡海,而今返回,当是无长风之故。

参考资料: 1、 武秀主编 .李白在兖州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5年12月第1版 :143 .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334-335 .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 苦雨思白日,浮云何由卷。稷契和天人,阴阳乃骄蹇。秋霖剧倒井,昏雾横绝巘。欲往咫尺途,遂成山川限。潈潈奔溜闻,浩浩惊波转。泥沙塞中途,牛马不可辨。饥从漂母食,闲缀羽陵简。园家逢秋蔬,藜藿不满眼。蟏蛸结思幽,蟋蟀伤褊浅。厨灶无青烟,刀......更多
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秋色阴霾,秋雨绵绵,整天独坐在玉真公主的别墅里面。 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大雨激起水雾,空蒙一片,天地都是萧瑟的景象。 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整天昏昏欲睡,时时忧恨交集。 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拿什么来排解秋雨天呢?且把手中的酒杯酌满白酒,把酒浇愁愁更愁。 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作诗吟颂古时候管仲与乐毅的故事,这已经只是故事,此辈人早已经死去,现在哪里可寻? 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独自饮酒,独自勉励,要自强不息,可是谁还会珍惜能够经营天下的优秀人才呢? 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我现在为张公子您弹着宝剑唱一首歌谣:“长剑长剑回去吧!吃饭没有鱼。长剑长剑回去吧!出门没有车。长剑长剑回去吧!没有钱养我家。”这终南山没有鱼吃啊,日子怎么过? 苦雨思白日,浮云何由卷。整天下雨,何人可将浮云席卷?何时可见阳天? 稷契和天人,阴阳乃骄蹇。庄稼应与天人和契,阴阳谐调,不应该如现在这样久阴不阳。 秋霖剧倒井,昏雾横绝巘。秋天了,秋雨还仿佛井水倒灌一样地下,满山满壑都是水雾蒙蒙。 欲往咫尺途,遂成山川限。原来是咫尺之途。现在因为川水阻隔而成天堑。 潈潈奔溜闻,浩浩惊波转。小溪汇流成大河。浪涛滚滚惊山川。 泥沙塞中途,牛马不可辨。泥石流铺天盖地。道路中断。对岸的牛马不辨形状。 饥从漂母食,闲缀羽陵简。食品基本都是邻居的洗衣的老妇女供给,闲来无事就收拾阅读书简。 园家逢秋蔬,藜藿不满眼。菜园里的蔬菜长的稀稀拉拉的。 蟏蛸结思幽,蟋蟀伤褊浅。蜘蛛到处布网,蟋蟀声声急噪憋屈。 厨灶无青烟,刀机生绿藓。厨房许久已经没有生火,砧板刀柄都长满了绿毛霉菌。 投箸解鹔鹴,换酒醉北堂。扔下筷子,解开鹔鹴拿去卖了,换酒回来北窗下痛饮大醉。 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知道丹徒的刘穆之吗?有朝一日,青云直上,不可限量。 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也许有一天,我将用黄金的果盘,盛满槟榔,让你吃个痛快。 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我现在来求官,等我功成名就,我将拂衣而去,云游五湖四海三山。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47-48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38-340
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秋:一作“愁”。金张:汉宣帝时,金日磾和张安世并为显宦,后世以“金张”喻贵族。 空烟迷雨色,萧飒(sà)望中来。 翳(yì)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翳翳:光线暗弱貌。昏垫:迷惘。 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 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管乐:管仲与乐毅的并称。两人分别为春秋时齐国名相,战国时燕国名将。 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 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弹剑”二句:用孟尝君门客冯谖弹铗事。《史记·孟尝君列传》:战国时士人冯谖闻孟尝君好客,前往见之,孟尝君置其传舍。居有顷,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手,食无鱼。”孟尝君迁之幸舍。 苦雨思白日,浮云何由卷。 稷(jì)契和天人,阴阳乃骄蹇(jiǎn)。 秋霖(lín)剧倒井,昏雾横绝巘(yǎn)。 欲往咫尺途,遂成山川限。 潈(zōng)潈奔溜闻,浩浩惊波转。 泥沙塞中途,牛马不可辨。 饥从漂母食,闲缀(zhuì)羽陵简。漂母:漂洗衣物的老妇。《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后遂用为典实。 园家逢秋蔬,藜(lí)藿(huò)不满眼。藜藿:野菜。 蟏(xiāo)蛸(shāo)结思幽,蟋蟀伤褊浅。蟏蛸:小蜘蛛。 厨灶无青烟,刀机生绿藓(xiǎn)。 投箸(zhù)解鹔(sù)鹴(shuāng),换酒醉北堂。 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丹徒布衣:指南朝宋刘穆之。《南史·刘穆之传》:穆之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世居京口(丹徒),少时家贫,常就岳家乞食。一日食饱求槟榔,其妻兄弟戏之曰:“槟榔消食,君乃常饥,何忽须此?”及穆之为丹阳尹,召妻兄弟饮,至醉饱,令厨人以金盘盛槟榔一斛进之。后以指贫困未遇之士。 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 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47-48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38-340

江行寄远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刳木出吴楚,危槎百余尺。

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

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

思君不可得,愁见江水碧。

刳木出吴楚,危槎百余尺。

高达百尺的树木,挖空为舟,乘之直航吴楚。

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

西来的疾风吹动着顺水东去的船帆,一日的航程就有千里之远。

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

昨天告别时熨在脸上的酒酡红色还没有消退,我身已经在千里之外的他乡。

思君不可得,愁见江水碧。

刚刚离别一天就想你了,只看到江水碧绿,平添愁绪。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刳木出吴楚,危槎百余尺。

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

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

思君不可得,愁见江水碧。

  此诗大约是李白出川时候写的,估计在三峡下游,已经体验到了水急浪涌的滋味。

有船行如箭的感觉,根据《秋下荆门》的描写,大约是在春天出的三峡,水流正急速的季节。

“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

”很好的诠释了快速旅程的感觉,时空感特别好。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我以前在巴东三峡之时,曾西望明月遥想家乡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遥忆家乡的峨眉山月从峨眉而出,普照沧海,长与人万里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在黄鹤楼前的月光下,我忽然遇到了您这位从家乡峨眉来的客人。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如今,峨眉山月又将随风伴送您西入长安。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长安的大道直通九天,峨眉山月也随您朗照八百里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在京师,皇帝与达官贵人们登上席次乘坐高座,手执麈尾,高谈重玄之道。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我像浮云一样在吴越游荡,而您却能遭逢圣主,一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等您一振高名,誉满帝都之时,再旧来故地,与我一起玩赏峨眉的山月吧。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08-309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巴东:即归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巴东郡。

治所在今湖北巴东县。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沧海:此泛指江湖。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黄鹤楼:原在今湖北武汉市长江南岸蛇山黄鹤矶上。

月华:即月光。

峨眉客:指蜀僧晏。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秦川:指长安附近的渭河平原,古为秦地,故称秦川。

此指长安。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黄金狮子:指当时的皇帝与王孙贵族。

麈尾:麈是似鹿而大的一种动物。

其尾可制为拂尘,魏晋以来的玄学家清谈时执之以示高雅。

重玄:“重玄”,语出《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重玄学”是中国思想史上一股重要的哲学思潮,也是隋唐之际的首都哲学体系,上承先秦魏晋玄学的发展脉络,后启宋明理学的哲学思考,在华夏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成玄英、王玄览、李荣皆因善谈重玄学而被皇帝所青睐。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吴越:此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丹阙:指皇宫。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帝都:即首都,指长安。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08-309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可以说,李白对峨眉月始终未能忘怀,就是万里远游之后,也一直既看且忆,更感觉她相伴而行。

而今在黄鹤楼前看见来自故乡的僧人,他带来了峨眉月,这明月定将伴送他到长安去。

这明月不仅照到江夏,照到长安以及周围的秦川,而且回到蜀中仍有峨眉月相伴。

其实,万里共明月,本无所谓这里明月那里明月之分。

但是,这一方面可见李白对故乡月亮情有独钟,另一方面对比自己身似浮云,滞留吴越,羡慕蜀僧归时还可见到峨眉月。

  此诗从“我”到月,从月到僧,再写到月,侃侃谈来,动感强烈,毫不气窒,充分显示出李白作为歌行高手的水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春日醉起言志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

借问此何时?

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人生在世如一场大梦,有什么必要辛劳终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所以我整天沉醉在酒里,醉倒就如一堆烂泥卧在前庭。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

醒来向庭院中看去,一只鸟儿正在花间飞鸣。

借问此何时?

春风语流莺。

请问这已是什么时候?

春风只顾与流莺细语声声。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对此我真想发一通感慨,但还是对酒自饮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高歌一曲邀请天上的明月,曲终又使我沉醉忘情。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5-866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前楹:厅前的柱子。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

眄 (miǎn):斜视。

借问此何时?

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5-866

秋夕旅怀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秋天的凉风度过秋海,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情。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回家的路上连山叠嶂遥远无际,以逝去的流水何时才能回来呢?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抬眼望去,看到浮云灰暗,明月的寒辉令人心断。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快置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常常梦到银河落了下来,醒来后,天上的星星已经稀少。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涕泣涟涟有谁能挥去呢?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李白诗选: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42页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无际:没有边界。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浮云:指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明月:指夜空明亮的月亮。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寒衣:指冬天的衣服,御寒的衣服,如棉衣、棉裤等。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银汉:即天河﹐银河。

天星:天上的星星。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旧国:指代故乡。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李白诗选: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42页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秋天的凉风度过秋海,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情。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回家的路上连山叠嶂遥远无际,以逝去的流水何时才能回来呢?

无际:没有边界。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抬眼望去,看到浮云灰暗,明月的寒辉令人心断。

浮云:指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明月:指夜空明亮的月亮。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快置寒衣。

寒衣:指冬天的衣服,御寒的衣服,如棉衣、棉裤等。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常常梦到银河落了下来,醒来后,天上的星星已经稀少。

银汉:即天河﹐银河。

天星:天上的星星。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涕泣涟涟有谁能挥去呢?

旧国:指代故乡。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李白诗选: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42页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第一联,秋天万物衰落,草木凋敝,本来就是个愁苦的季节。

而诗人独处他乡,秋风吹过海面带来的寒意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吹我乡思飞”中的“吹”字不仅吹来了秋风,也吹起了诗人的忧愁。

  第二联,诗人放目远去,却只看到了层叠的山峦,没有家乡的影子,流水不停的向远去流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就像诗人不知道何时能归家一样。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借用“连山”和“流水”两个极具内涵的意象,把诗人的愁苦具体化。

  第三联,诗人抬眼望去,只有灰色的浮云,寒冷的月光,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月光更是令作者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月晖”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目之所到,体之所感,只有深深的愁思。

  第四联,诗人直抒胸臆,白天倒还罢了,到了秋夜傍晚时候,思乡的情绪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昏暗寒冷,极其萧瑟的深秋。

借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羁旅之愁,点染衬托出诗人的浓重乡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第五联,诗人在梦中梦到银河落下,长梦过后天上星以稀少,诗人只能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没有人来为他擦拭眼泪。

“谁能挥”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孤独。

  第六联,诗人直抒胸臆,白天倒还罢了,到了秋夜傍晚时候,思乡的情绪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昏暗寒冷,极其萧瑟的深秋。

借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羁旅之愁,点染衬托出诗人的浓重乡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参考资料: 1、 黄山书社.《中国李白研究 2012年集》:黄山书社,2012:265-266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辉,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辉,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王屋山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北,自古为道教圣地,号称“清虚小有洞天”,位居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开元年间,唐玄宗在王屋山为道教上清派宗师司马承祯敕建阳台观,司马承祯是李白的诗友,可能是应他的邀请,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的冬天,李白同杜甫一起渡过黄河,去王屋山,他们本想寻访道士华盖君,但没有遇到。可能是这时他们遇到了一个叫孟大融的人,志趣相投,所以李白挥笔给他写了这首诗。   值得注意的是,李白在劳山(“崂山”在古代的另一个写法)时并没有当场吟诗,而是在离开崂山之后不久,以回忆的笔调写的。滑稽的是,唐朝的大部分皇帝都仅仅因为自认为是道教创始人李聃的后裔而把道教奉为国教,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更加滑稽的是,李白仅仅因为也姓李而去凑这个“道教至上”的热闹。他之所以去崂山,是因为唐朝另一位老道吴筠的怂恿。吴因为进士不第而学道,在744年遇到李白之前,已经去嵩山和茅山修炼过多年。李白到了崂山,印象更深的是海,而不是山,所以,他先说“东海”(东边的海,泛指,而不是现如今作为专有名词的“东海”),然后说“劳山”。   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核心部分。所以很多事物,或者说很多对事物的体验,都是用饮食来比喻。“餐紫霞”典自颜延年的诗句“本自餐霞人”。这是把紫霞比成了食物。这个比喻在西方人看来,肯定是颇为不雅。但在中国,因为饮食是文化,而且是高雅文化,什么都可以吃,意味着什么都可以文化;所以,李白在崂山上大张着嘴,做咀嚼紫霞状,不是什么刹风景的举动,反而增添了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接下来,还是写吃。李白惯用夸张法,曾经有“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样的狂譬,把枣子比成瓜虽然不是那么张狂,但也够夸大的。有人从现实主义的角度辩护说,崂山土肥水富,枣子真有鸡蛋般大的。这样的辩护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是对李白创作风格的误解。在我看来,如果是出自李白之口,那么,说“劳山枣子大如鸡”,都是可以的。   况且,这个比喻典自有关安期公的传说。据《史记》说,安期公吃的枣子大得像瓜。“安期公”本来是琅琊郡的一位隐士,在海边以卖药为生,老而不死,后来得道成仙,被称为“千岁翁”。他是传说中的人物,吃的是传说中的枣子;一个一千岁的人吃的枣子即使没有100年的生长期,恐怕也有几十年吧;几十年的枣子长得像个鸡蛋,就不足为奇了。   秦始皇分天下为36郡,其中之一为琅琊郡,那时,别说是崂山,连青岛都属于琅琊。秦始皇东巡的最后一站就是琅琊,曾经召见过这位比彭祖还寿长200年的安期公,密谈了三天三宿。安期公离开时,给秦始皇留言,“千年之后,求我于蓬莱山下。”因此,有一种传说认为,秦始皇派遣徐福等人入海去求的就是这位“千岁翁”。李白到了崂山,当然会听说或想起这位道教传说中的神仙,但说他“亲见安期公”,是绝对不可能。于是,又有人圆场说,李白所见的是另一个叫“安期公”的人。这样的解释累不累啊?李白自己说“亲见”就一定是亲眼所见了吗?未必也。《梦游天姥吟留别》曰:“空中闻天鸡。”难道天空中真地出现了一只鸡,李白真地听见了它的啼鸣?有人非得穷首皓经地去统计“李白斗酒诗三百”是哪三百首诗,或去考证“白发三千丈”中的“丈”是唐朝的计量单位从而证明“三千丈”是实指,这些都是陋儒的思维?这样的思维与诗人的思维有天壤之别。   白居易《长恨歌》起篇就是“汉皇重色思倾国”。瞧,“俺嘲讽的不是你李隆基,而是汉朝的某个昏君。你可别找我的麻烦,让我吃文字官司啊。”这等于给文字狱打了预防针。李白所拜谒的皇帝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拜见的时间是   742年,当时他已经41岁了,所以说是“中年谒汉主”。李白坚信自己是天才,而且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所以,他是抱着很大的抱负奉召入京的;但到了长安,他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唐玄宗自己此时已沉湎于声色犬马,只想让李白当词臣,给他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所以只给了一个翰林院的虚职。李白是何等人,哪受得了这等窝囊气,因此,他感觉颇为“不惬”。他在长安的酒肆、青楼赋闲、荒唐、等待了三年之后,绝望了,也厌倦了。他跟唐玄宗说,自己想还乡。唐玄宗知道他去意已决,同时知道他未必真想回老家,而是想纵情山水,所以给他写的手谕是“恩准赐金还山”。纵情山水的人是把山水当成家的,所以“还山”就是“归家”。   眼看自己年纪大了,仕途不再有望;于是,李白的济世之志转为出世之思。《抱朴子》说,人服了金液就可以成仙,就可以腾云驾雾。在上古,就有神仙以云为车的传说。诗写到这里,李白已经沉醉于自己的想象,连车子都为自己准备好了,连在天上的工作都为自己找好了——跟仙人们一起扫扫落花而已。多么轻松、惬意、逍遥。   唐玄宗是李白诗歌的“粉丝”(fans),李白离开了长安,但他的诗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地传到皇帝的耳朵里。这首崂山诗激发了唐玄宗对崂山的浓厚兴趣,4年之后,他派遣几名道士前往崂山采药,并将崂山命名为“辅唐山”,简直把崂山视若左臂右膀了。上行下效,崂山因此而出了名。这不能不归功于李白的诗篇。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君马黄

作者: 李白 朝代: 唐代

君马黄,我马白。

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

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

长剑既照曜,高冠何赩赫。

各有千金裘,俱为五侯客。

猛虎落陷阱,壮夫时屈厄。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君马黄,我马白。

你的马是黄色的,我的马是白色的。

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

马的颜色虽然不同,但人心本是没有什么相隔的。

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

我们一起来游乐玩耍,双双行驰在洛阳的街头巷陌。

长剑既照曜,高冠何赩赫。

我们都腰挎明闪闪的宝剑,戴着修饰鲜丽的高高的帽子。

各有千金裘,俱为五侯客。

都各自拥有千金裘,都是五侯的门客。

猛虎落陷阱,壮夫时屈厄。

即使是猛虎,有时候也会不小心落在陷阱里面,壮士有时也会陷于危难之中。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兄弟之间的情谊只有在急难中才能深厚,才能成为相知,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又有什么好处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君马黄,我马白。

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

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

盘:游乐。

长剑既照曜,高冠何赩赫。

各有千金裘,俱为五侯客。

五侯:河平二年,汉成帝同日封其舅王谭、王商等五位为侯,世称五侯。

猛虎落陷阱,壮夫时屈厄。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急难:指兄弟相救于危难之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2122232425 共81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