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新平少年 文翻注赏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
寒苦坐相仍。
长风入短袂,内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摧残槛中虎,羁绁韝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韩信在淮阴的时候,有市井少年欺凌他。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他屈体而就,形若无骨,而其胸中却怀有雄心壮志。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他一遇上汉高祖这样的真龙天子后,从此叱咤风云。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后来对在淮阴接济过他的漂母报以千金,获得了被人称赞的千古美名。
而我竟何为?
寒苦坐相仍。
而我今天如何呢?
苦寒相仍,坐立不宁。
长风入短袂,内手如怀冰。
长风带着寒气吹入了短袖,袖手取暖却手冷如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故友不相体恤帮助,而新交不予怜悯同情。
摧残槛中虎,羁绁韝上鹰。
就像老虎被囚在笼子里,雄鹰被拴在臂驾上。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何时才能高飞入云,长天搏击,一申所能呢?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64-365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韩信”二句:据《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少年时贫困。
曾在淮水边向漂母乞食,曾受谁阴市井中少年胯下之辱。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屈体:犹屈膝。
指屈服、投降。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遭:遇也。
龙颜君:指汉高祖刘邦。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
啸咤(zhà):叱咤风云。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千金”句:《史记·淮阴侯列传》说,韩信封楚王后,将从前在淮水畔接济过他的漂母找来,予以千金作为报答。
而我竟何为?
寒苦坐相仍。
相仍:相续。
长风入短袂,内手如怀冰。
短袂(mèi):短袖。
内手:将手纳人袖中取暖。
一作“两手”。
内,同“纳”。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相恤(xù):相互体贴怜恤。
恤,救济。
见矜(jīn):怜悯。
摧残槛中虎,羁绁韝上鹰。
羁(jī)绁(xiè):用绳子拴住。
韝(gōu):臂上架鹰的皮套袖。
鲍照《乐府》:“昔如韝上鹰。
”刘良注:“韝,以皮蔽手而臂鹰也。
”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搏击:冲击长空或迎向风浪。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64-365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
寒苦坐相仍。
长风入短袂,内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摧残槛中虎,羁绁韝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全诗十八句,可分为前后二部分,前八句借韩信事自喻。
淮阴人韩信,开始为布衣,“贫无行,不得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人多厌之者”。
后来碰到一位“漂母”,她见韩信饥饿,就给他饭吃,一连数十日。
……当时淮阴屠中有恶少公开欺侮韩信说:你虽然个儿大,还喜欢带着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如果你有胆量不怕死,就用剑刺我,如果贪生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韩信冷冷地看了他们一下,忍受着暂时的屈辱照办了。
“众皆笑,以为怯。
”……后来韩信碰到汉高祖刘邦,得到重用,为汉朝的开国立下大功,被封为淮阴侯。
韩信出头后,“召所食漂母,赐千金。
”这个故事一直为后人传诵。
八句诗概述的就是这段史事,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李白自幼聪颖,满腹经纶,自认有韩信那样的辅国才智,自比眼前遭遇有如韩信未遇汉王前在淮阴的处境。
“少年相欺凌”句,是否李白在邠州也遭到过像淮阴屠中少年欺韩信那样的事,今无可考。
但落魄文人到处受人白眼,在李白诗中多有记载,其忍气吞声的苦状可以由此体会。
“屈体若无骨”句,原出蔺相如故事,此处承前之意仍应指韩信受辱事。
意思是说,韩信从恶少袴下钻过,是一时之辱,而心中却怀抱着自己的“壮志”。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两句是说:韩信遇到刘邦后,受到重用,从此叱咤风云,为汉朝的统一大业大大地干了一番事业,为人万古传颂。
“而我竟何为”以下,由上八句咏史转入言志。
这十句又可分为几层,前六句慨叹自己的困顿处境。
李白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去成都,下渝州;
二十五岁出三峡,过荆门,到江陵,游洞庭,登庐山,抵金陵,二十六岁往扬州,西达陈州;
二十七岁娶妻孙氏,遂家安陆,直到三十四岁西谒长安。
这期间他游历祖国名山大川,饱尝旖旎风光。
但其真正目的在于从事干谒活动,广交豪士,寻求政治出路,希望以布衣直接进入仕途。
据《与韩荆州书》所云:“十五学剑术,遍干诸侯”,他的干谒活动从十五岁就开始了。
其诗歌中明白记载的如:二十岁谒益州长史苏颋,得到称赏,说他“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上安州裴长史书》);
二十六岁由扬州谒陈州刺史李邕,《上李邕》诗:“大鹏一日同自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以大鹏比,语极狂放;
二十九岁谒安州李长史遭辱,后来连交情较深的裴长史也不理解他,一次又一次干谒失败。
三十岁已是而立之年,本望来京都能有所获,结果仍是一无所得,“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长相思》)。
李白来邠州以后的遭遇,还是一派凄寒孤寂的惨景:“长风入短袂,内手如怀冰,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这二句与前一句“寒苦坐相仍”是写气候,写环境,写愁情。
北风呼哨,客舍枯坐,两手如冰,一腔苦水,无法倾吐!
同时同地之作《邠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中有句:“哀鸿酸嘶暮声急,愁云苍惨寒气多”“寒灰寂寞凭谁暖,落叶飘扬何处归”,正好用作这几句的注释。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是写世态、写人情。
“故友”当指入长安前曾八、九次干谒过的裴长史等一班人;
“新交”或指来长安拜见的张垍、来新平后结交的同族李粲等。
投靠无门的一介书生,旧友既不能扶持救济,新知也没有谁能怜悯。
最后四句“摧残槛中虎,羁绁韝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李白以猛虎、雄鹰自比,说自己目前的处境,有如被囚的猛虎,任人“摧残”;
有如束缚着的雄鹰,不能展翅。
呼哨腾越、博击长空之宏志无法实现。
李白自少以神鸟大鹏自况,廿五岁那年在江陵遇见道士司马承祯,作有《大鹏希有鸟赋》,后改定为《大鹏赋》,希望自己能像大鹏那样展翅翱翔,为国家建立功业,对前途充满信心,他是乐观的。
这年他才三十岁,风华正茂,所以坚信“腾风云”,“申所能”的机会一定会到来。
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为榜样,以山川鱼鸟为比拟,咏史言志,赋物抒情,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一个特色。
他对光明前途的执着追求,对暂时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在这首诗中也表现得很突出。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323-325
登太白峰 文翻注赏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向西攀登太白峰,在日落时分才登上峰巅。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太白星向我问候,要为我打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我愿乘那清风而去,飞行于那浮云之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举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飞行似乎已无山峦阻碍。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一旦离别武功而远去,什么时候才能回还呢?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70-771 . 2、 何国治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27-328 .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峰:即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太一山。
在今陕西眉县、太白县、周至县交界处。
山峰极高,常有积雪。
穷:尽。
这里是到顶的意思。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太白:这里指太白星,即金星。
这里喻指仙人。
天关:古星名,又名天门。
《晋书·天文志》:”东方,角宿二星为天关,其间天门也,其内天庭也。
故黄道经其中,七曜之所行也。
“这里指想象中的天界门户。
愿乘泠(líng)风去,直出浮云间。
泠风:和风。
轻微之风。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武功:古代武功县,范围大致包括今武功全境,扶风中南部,眉县全境和岐山南部。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70-771 . 2、 何国治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27-328 .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诗的开头两句,就从侧面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耸。
李白从西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阳残照,才登上峰顶。
太白峰高矗入云,终年积雪,俗语说:“武功太白,去天三百。
”山势如此高峻,李白却要攀登到顶峰,一“穷”字,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
起句“西上太白峰”正是开门见山的手法,为下面写星写月作了准备。
登高壮观,诗人浮想联翩,仿佛听到:“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太白星对他倾诉衷情,告诉他,愿意为他打开通向天界的门户。
诗人和星星之间的友谊十分亲切动人,富有人情味。
李白一向热爱皎洁的明月和闪亮的星星,常常把它们人格化:“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把酒问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诗人好像在向明月这个知心朋友问候,共叙欢情。
而在这首诗里,太白星则主动问好,同他攀谈,并愿为之“开天关”。
诗人想象新颖活泼,富有情趣。
在这里,李白并没有直接刻画太白峰的高峻雄伟,只是写他和太白星侧耳倾谈,悄语密话的情景,就生动鲜明地表现出太白山高耸入云的雄姿。
这是一种化实为虚,以虚写实的手法。
李白另有一些诗也描绘了太白山的高峻,但却是用实写的手法,如《古风·其五》中:“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蜀道难》中,也正面形容太白山的险峻雄奇:“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虽然是同一个描写对象,李白却根据诗歌内容的不同要求而采用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使读者有新颖之感。
诗人登上太白峰,通向上天的门户又已打开,于是幻想神游天界:乘着习习和风,飘然高举,自由飞升,穿过浓密云层,直上太空,向月奔去。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泠风”就是清风的意思,这种形象自由轻快,有如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境界异常开阔。
诗人飘飘然有出世的念头。
“愿乘泠风去”化用《庄子·逍遥游》中“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语意,但这里用得灵活自然,并不显出斧凿痕迹。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这两句的意境和“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有些相似。
诗人满怀豪情逸志,飞越层峦叠嶂,举起双手,向着明月靠近飞升,幻想超离人间,摆脱尘世俗气,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到那光明理想的世界中去。
以上四句,意境高远,想象奇特,形象瑰玮,艺术构思新颖,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是全诗高潮所在。
然而,李白并不甘心情愿抛开人世,脱离现实,一去不复返,他在诗中发问:“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这两句是说,正当李白幻想乘泠风,飞离太白峰,神游月境时,他回头望见武功,心里却惦念着:“一旦离别而去,什么时候才能返回来呢?
”一种留恋人间,渴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深深地萦绕在诗人心头。
在长安,李白虽然“出入翰林中”,然而,“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
诗人并不被重用,因而郁郁不得意。
登太白峰而幻想神游,远离人世,正是这种苦闷心情的形象反映。
“何时复更还?
”细致地表达了他那种欲去还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复杂的心理状态,言有尽而意无穷,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晚唐诗人皮日休说过:“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
”这首诗就带有这种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全诗借助丰富的想象,忽而驰骋天际,忽而回首人间,结构跳跃多变,突然而起,忽然而收,大起大落,雄奇跌宕,生动曲折地反映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憧憬。
参考资料: 1、 何国治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27-328 .
西施 / 咏苎萝山 文翻注译赏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西施是越国溪边的一个女子,出身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她的魅力过去今天都在流传,荷花见了她也会害羞。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她在溪边浣纱的时候拨动绿水,自在的像清波一样悠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确实很少能见她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一直像在碧云间沉吟。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越王勾践征集全国绝色,西施扬起娥眉就到吴国去了。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她深受吴王宠爱,被安置在馆娃宫里,渺茫不可觐见。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等到吴国被打败之后,竟然千年也没有回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苎萝山:位于临浦镇东北,海拔127米,历史上曾属苎萝乡,相传为西施出生地。
山上有红粉石,相传西施妆毕将烟脂水泼于石上,天长日久,石头变成红色。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西施是越国溪边的一个女子,出身自苎萝山。
苎萝山:位于临浦镇东北,海拔127米,历史上曾属苎萝乡,相传为西施出生地。
山上有红粉石,相传西施妆毕将烟脂水泼于石上,天长日久,石头变成红色。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她的魅力过去今天都在流传,荷花见了她也会害羞。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她在溪边浣纱的时候拨动绿水,自在的像清波一样悠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确实很少能见她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一直像在碧云间沉吟。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越王勾践征集全国绝色,西施扬起娥眉就到吴国去了。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她深受吴王宠爱,被安置在馆娃宫里,渺茫不可觐见。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等到吴国被打败之后,竟然千年也没有回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李白的《咏苎萝山》,带领大家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来到远古的春秋战国时期。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艳阳天,越国大夫范蠡出访民间,来到苎萝山下的若耶溪,邂逅溪边浣纱的西施。
只见佳人顾盼生姿,超凡脱俗,天生丽质,娇媚动人。
两人一见钟情,遂以一缕浣纱,相订白首之约。
不久,吴王夫差为报杀父之仇,领兵打进了越国。
越军被打败,越王勾践作了俘虏。
范蠡作为人质,跟随越王夫妇,到了吴国做奴隶。
于是,他和西施的姻缘就被耽搁下来。
三年以后,吴王夫差放回了勾践夫妇和范蠡。
勾践回国,卧薪尝胆,准备十年生聚,力图报仇雪耻。
他采用范蠡所提出的美人计,准备用女色击垮夫差。
西施也被范蠡的爱国热情感动了,挺身而出,勇赴吴国,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终被勾践所灭。
传说吴被灭后,西施遂与范蠡,一叶扁舟,隐遁于太湖烟波之中,不知所终,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与怀念。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白头吟 文翻注译赏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
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归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
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
古来得意......更多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
锦江之水潺潺流向远方,水波荡漾,一对鸳鸯在水波荡漾处快乐相伴。
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它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一个家在长安,一个家在芳草迷漫处。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
但彼此心心相许,宁愿共死也不忍分离。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
此时阿娇失宠了,长门宫前无限凄凉,她常常愁苦地独坐到天黑。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但愿汉武帝还能够顾念往日的恩情,为了这,又岂会顾惜黄金不让司马相如为自己作赋呢?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
相如作赋得到了黄金,就喜新厌旧,对卓文君怀有异心了。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他要聘茂陵一女子为妾,卓文君十分伤心,作《白头吟》以相赠。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归故林。
从来没有见过东流之水返回西去的,凋零落败的花朵也会重返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
菟丝本就无情,任风倾倒。
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但菟丝紧紧地缠在女萝上,与它萦抱在一起。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自然界的两草尚且如此,人心却不如草那样执著坚定。
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不要把龙须席子卷起来,任它落满灰尘,生满蛛网。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
暂且留着琥珀枕头,或许彼此还会有相梦的时候。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
覆水难收,弃妾难以重回。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自古以来,至死不相负的爱情,只有青陵台的韩凭及其妻子何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yuān)鸯(yāng)。
锦水:即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南。
雄巢汉宫树,雌(cí)弄秦草芳。
汉:指长安一带。
宁同万死碎绮(qǐ)翼(yì),不忍云间两分张。
绮翼:鸳鸯美丽的翅膀。
分张:分离。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
阿娇:指汉武帝陈皇后。
陈皇后失宠,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请司马相如作了一首《长门赋》,以表自己的悲伤之情。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归故林。
东流不作西归水:用“不见东流水,何时复归西”的语意。
归故林:重返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
兔丝:即菟丝,一种寄生植物,茎细如丝,寄生缠绕在其他植物上。
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yíng)抱。
女萝:菟丝有时缠在女萝上,比喻男女的爱情。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龙须席:用龙须草编织的席子。
从他生网丝:任它生蛛网。
青陵台:战国时宋康王所筑造。
在今河南商丘。
康王的舍人韩凭的妻子何氏长得貌美出众,被康王所夺,夫妻二人先后自杀。
康王非常愤怒,把他们分开埋葬,后来两人的坟上长出连理枝,根交于下,枝错于上,人称相思树。
树上有鸳鸯一对,交颈悲鸣,声音感人。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
锦江之水潺潺流向远方,水波荡漾,一对鸳鸯在水波荡漾处快乐相伴。
锦水:即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南。
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它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一个家在长安,一个家在芳草迷漫处。
汉:指长安一带。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
但彼此心心相许,宁愿共死也不忍分离。
绮翼:鸳鸯美丽的翅膀。
分张:分离。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
此时阿娇失宠了,长门宫前无限凄凉,她常常愁苦地独坐到天黑。
阿娇:指汉武帝陈皇后。
陈皇后失宠,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请司马相如作了一首《长门赋》,以表自己的悲伤之情。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但愿汉武帝还能够顾念往日的恩情,为了这,又岂会顾惜黄金不让司马相如为自己作赋呢?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
相如作赋得到了黄金,就喜新厌旧,对卓文君怀有异心了。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他要聘茂陵一女子为妾,卓文君十分伤心,作《白头吟》以相赠。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归故林。
从来没有见过东流之水返回西去的,凋零落败的花朵也会重返故林。
东流不作西归水:用“不见东流水,何时复归西”的语意。
归故林:重返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
菟丝本就无情,任风倾倒。
兔丝:即菟丝,一种寄生植物,茎细如丝,寄生缠绕在其他植物上。
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但菟丝紧紧地缠在女萝上,与它萦抱在一起。
女萝:菟丝有时缠在女萝上,比喻男女的爱情。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自然界的两草尚且如此,人心却不如草那样执著坚定。
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不要把龙须席子卷起来,任它落满灰尘,生满蛛网。
龙须席:用龙须草编织的席子。
从他生网丝:任它生蛛网。
青陵台:战国时宋康王所筑造。
在今河南商丘。
康王的舍人韩凭的妻子何氏长得貌美出众,被康王所夺,夫妻二人先后自杀。
康王非常愤怒,把他们分开埋葬,后来两人的坟上长出连理枝,根交于下,枝错于上,人称相思树。
树上有鸳鸯一对,交颈悲鸣,声音感人。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
暂且留着琥珀枕头,或许彼此还会有相梦的时候。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
覆水难收,弃妾难以重回。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自古以来,至死不相负的爱情,只有青陵台的韩凭及其妻子何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
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归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
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白头吟》,传说最初为卓文君所作。
司马相如要娶茂陵的女子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才停止纳茂陵女为妾。
李白在这首诗里借女子的失宠来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无奈。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文翻注译
乌栖曲 文翻注赏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
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
轻歌曼舞,朱颜微酡,吴王的享乐还正处在兴奋之中,却忽然发现西边的山峰已经吞没了半轮红日,暮色就要降临了。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吴王与西施寻欢作乐已慢慢进入尾声。
铜壶漏水越来越多,银箭的刻度也随之越来越上升,一轮秋月越过长空,天色已近黎明。
参考资料: 1、 李永祥.李白诗词.济南:济南出版社,2007:45-46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乌栖曲: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调名。
姑苏台:在吴县西三十里姑苏山上,为吴王夫差所筑,上建春宵宫,为长夜之饮。
又作天池,池中造青龙舟,盛陈音乐,日与西施为水嬉(见《述异记》)。
“乌栖时”,乌鸦停宿的时候,指黄昏。
吴王:即吴王夫差。
夫差败越国,纳越国美女西施,为筑姑苏台。
姑苏台旧址在今江苏苏州,据《述异记》,台周环诘屈,横亘五里,崇饰土木,殚耗人力,三年乃成。
内充宫妓千人,又别立春宵宫,造千石酒钟,作大池,池中造青龙舟、陈妓乐,吴王日与西施为长夜欢。
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
吴歌楚舞:吴楚两国的歌舞。
“青山欲衔半边日”,写太阳将落山时的景象。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银箭金壶:指刻漏,为古代计时工具。
其制,用铜壶盛水,水下漏。
水中置刻有度数箭一枝,视水面下降情况确定时履。
秋月坠江波:黎明时的景象。
“东方渐高”,东方的太阳渐渐升起。
参考资料: 1、 李永祥.李白诗词.济南:济南出版社,2007:45-46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 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乌栖曲》是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旧题。
现存南朝梁简文帝、徐陵等人的古题,内容大都比较靡艳,形式则均为七言四句,两句换韵。
李白此篇,不但内容从旧题的歌咏艳情转为讽刺宫廷淫靡生活,形式上也作了大胆的创新。
相传吴王夫差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用三年时间,筑成横亘五里的姑苏台(旧址在今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上建春宵宫,与宠妃西施在宫中为长夜之饮。
诗的开头两句,不去具体描绘吴宫的豪华和宫廷生活的淫靡,而是以洗炼而富于含蕴的笔法,勾画出日落乌栖时分姑苏台上吴宫的轮廓和宫中美人西施醉态朦胧的剪影。
“乌栖时”,照应题面,又点明时间。
诗人将吴宫设置在昏林暮鸦的背景中,无形中使“乌栖时”带上某种象征色彩,使人们隐约感受到包围着吴宫的幽暗气氛,联想到吴国日暮黄昏的没落趋势。
而这种环境气氛,又正与“吴王宫里醉西施”的纵情享乐情景形成鲜明对照,暗含乐极悲生的意蕴。
这层象外之意,贯串全篇,但表现得非常隐微含蓄。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对吴宫歌舞,只虚提一笔,着重写宴乐过程中时间的流逝。
沉醉在狂欢极乐中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
轻歌曼舞,朱颜微酡,享乐还正处在高潮之中,却忽然意外地发现,西边的山峰已经吞没了半轮红日,暮色就要降临了。
“未”字“欲”字,紧相呼应,微妙而传神地表现出吴王那种惋惜、遗憾的心理。
而落日衔山的景象,又和第二句中的“乌栖时”一样,隐约透出时代没落的面影,使得“欢未毕”而时已暮的描写,带上了为乐难久的不祥暗示。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续写吴宫荒淫之夜。
宫体诗的作者往往热衷于展览豪华颓靡的生活,李白却巧妙地从侧面淡淡着笔。
“银箭金壶”,指宫中计时的铜壶滴漏。
铜壶漏水越来越多,银箭的刻度也随之越来越上升,暗示着漫长的秋夜渐次消逝,而这一夜间吴王、西施寻欢作乐的情景便统统隐入幕后。
一轮秋月,在时间的默默流逝中越过长空,此刻已经逐渐黯淡,坠入江波,天色已近黎明。
这里在景物描写中夹入“起看”二字,不但点醒景物所组成的环境后面有人的活动,暗示静谧皎洁的秋夜中隐藏着淫秽丑恶,而且揭示出享乐者的心理。
他们总是感到享乐的时间太短,昼则望长绳系日,夜则盼月驻中天,因此当他“起看秋月坠江波”时,内心不免浮动着难以名状的怅恨和无可奈何的悲哀。
这正是末代统治者所特具的颓废心理。
“秋月坠江波”的悲凉寂寥意象,又与上面的日落乌栖景象相应,使渗透在全诗中的悲凉气氛在回环往复中变得越来越浓重了。
诗人讽刺的笔锋并不就此停住,他有意突破《乌栖曲》旧题偶句收结的格式,变偶为奇,给这首诗安上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东方渐高奈乐何!
”“高”是“皜”的假借字。
东方已经发白,天就要亮了,寻欢作乐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这孤零零的一句,既像是恨长夜之短的吴王所发出的欢乐难继、好梦不长的叹喟,又像是诗人对沉溺不醒的吴王敲响的警钟。
诗就在这冷冷的一问中陡然收煞,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显著的特点,即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写出吴宫淫佚生活中自日至暮,又自暮达旦的过程。
诗人对这一过程中的种种场景,并不作具体描绘渲染,而是紧扣时间的推移、景物的变换,来暗示吴宫荒淫的昼夜相继,来揭示吴王的醉生梦死,并通过寒林栖鸦、落日衔山、秋月坠江等富于象征暗示色彩的景物隐寓荒淫纵欲者的悲剧结局。
通篇纯用客观叙写,不下一句贬辞,而讽刺的笔锋却尖锐、冷峻,深深刺入对象的精神与灵魂。
《唐宋诗醇》评此诗说:“乐极生悲之意写得微婉,未几而麋鹿游于姑苏矣。
全不说破,可谓寄兴深微者。
……末缀一单句,有不尽之妙。
”这是颇能抓住此篇特点的评论。
李白的七言古诗和歌行,一般都写得雄奇奔放,恣肆淋漓,这首《乌栖曲》却偏于收敛含蓄,深婉隐微,成为他七古中的别调。
前人或以为它是借吴宫荒淫来托讽唐玄宗的沉湎声色,迷恋杨妃,这是可能的。
玄宗早期励精图治,后期荒淫废政,和夫差先发愤图强,振吴败越,后沉湎声色,反致覆亡有相似之处。
据唐孟棨《本事诗》记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
”看来贺知章的“泣鬼神”之评,也不单纯是从艺术角度着眼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观猎 文翻
太守耀清威,乘闲弄晚晖。
江沙横猎骑,山火绕行围。
箭逐云鸿落,鹰随月兔飞。
不知白日暮,欢赏夜方归。
太守耀清威,乘闲弄晚晖。
太守威风凛凛,黄昏闲暇时间出来行猎。
江沙横猎骑,山火绕行围。
江边沙滩骑兵横冲直撞,行营四周灯火辉煌。
箭逐云鸿落,鹰随月兔飞。
羽箭一发,云中飞鸿落地;
猎鹰高飞,仿佛要去猎取月宫的白兔。
不知白日暮,欢赏夜方归。
激烈的游猎使人忘记时间的飞驰,一直到深夜才打道回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江夏别宋之悌 文翻注译赏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楚地之水清澈见底,似若空无,直与远处的大海相连。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你我将远别于千里之外,兴致却同在眼前的杯酒之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谷鸟天晴时不停地鸣叫,江岸之猿却向晚而哀号。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我一生从不流泪,现在却泣涕不止。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62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楚水:指汉水汇入之后的一段长江水。
将:与。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谷鸟:山间或或水间的鸟。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62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楚地之水清澈见底,似若空无,直与远处的大海相连。
楚水:指汉水汇入之后的一段长江水。
将:与。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你我将远别于千里之外,兴致却同在眼前的杯酒之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谷鸟天晴时不停地鸣叫,江岸之猿却向晚而哀号。
谷鸟:山间或或水间的鸟。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我一生从不流泪,现在却泣涕不止。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62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首联“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是说,眼前清澄的江水,遥遥地与碧海相通。
若空,极言楚水之澄澈。
李白另有“江月照还空”(《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其一)、“玉壶美酒清若空”(《前有一樽酒行》),亦是此意。
宋之悌的贬所靠近海域,故下句暗示其将往之处。
颔联“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此点题,又由对方将往之处回到眼前分别之处。
千里之别原是悲哀的,此处不言“悲”而言“兴”,并用“一杯”与“千里”相对,既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派,又含有无可奈何的情绪。
这两句与初唐庾抱“悲生万里外,恨起一杯中”(《别蔡参军》)、盛唐高适“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送李侍御赴安西》),语略同而味各异,庾抱句沉,高适句厚,而李白句逸,即所谓貌似而神异也。
不可以蹈袭论,亦不可以优劣评,盖诗人运思或偶然相似而终不能不乖异也。
人在千里之外,而情义却在这浅浅的一杯酒中,酒少,但情义丝毫不轻,下肚的不仅是酒,还有对有人浓浓的友情。
李白的诗句将这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堪称味外有味,颇耐咀嚼。
颈联“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上句点出了送别时的天气。
天气晴朗,但是作者心里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美景却衬出了作者内心的悲凉,这样更能感动读者。
下句写江猿的啸声。
江猿的啼声本来就是很悲凉的,在作者与友人离别的时刻,听见这声音,更是断人肠。
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完美地表达出自己内心对友人的不舍。
首、颔两联,先由近及远,复由远及近,均大开大阖。
颈联则写眼前景,由“晴日”到“晚风”,用景象变换暗示时间推移,也是大开大阖。
依依惜别之情不言而喻。
此即所谓言在意外。
上句写乐景,与颔联“兴”字相呼应。
下句写哀景,以引发尾联的抒情。
尾联“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真情爆发,陡起陡落,给读者留下极大的遐想余地。
诗人如此动情,可能是出于对宋之悌以垂暮之年远谪交趾的同情。
颈联中“鸟吟”与“猿啸”,似已含有宋氏仕途显达而老境悲凉的隐喻。
诗人虽然年纪尚轻,毕竟也经历了一些人生坎坷,宋氏的遭遇或许引起他自己的壮志难酬之感慨。
此诗艺术构思上有个重要特点就是跳跃性很大,从前三联的上下句之间的转折都能明显看出。
而从诗歌的感情色调上看,前三联飘洒有势,基调豪迈;
尾联顿折,其情悲怆,其调沉结。
正是这种跳跃式的跌宕,使此诗具有测之无端、玩之无尽之妙。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3-24
上三峡 文翻注译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穿过巫山,巫山夹着青天。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巴水忽然像是到了尽头,而青天依然夹在上面。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个早晨行在黄牛峡,三个晚上还在黄牛峡打转。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这样的三天三夜出不了黄牛峡。
怎能不使人愁得两鬓斑斑?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10-811 . 2、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261-263 .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巫山:在今重庆巫山县南,山势高峻,景色秀美,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
巴水:指长江三峡的流水。
重庆东面长江水曲折三回如巴字,故曰“巴江”。
传说巴子国由此得名。
古渝、涪、忠、万等州均属巴国地,故此段长江常称巴水。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黄牛:指黄牛山,又称黄牛峡,在今湖北宜昌西北。
《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10-811 . 2、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261-263 .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穿过巫山,巫山夹着青天。
巫山:在今重庆巫山县南,山势高峻,景色秀美,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
巴水:指长江三峡的流水。
重庆东面长江水曲折三回如巴字,故曰“巴江”。
传说巴子国由此得名。
古渝、涪、忠、万等州均属巴国地,故此段长江常称巴水。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巴水忽然像是到了尽头,而青天依然夹在上面。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个早晨行在黄牛峡,三个晚上还在黄牛峡打转。
黄牛:指黄牛山,又称黄牛峡,在今湖北宜昌西北。
《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径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这样的三天三夜出不了黄牛峡。
怎能不使人愁得两鬓斑斑?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10-811 . 2、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261-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