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文翻注译
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桂花它那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其“风度精神”就像晋代名士王衍和乐广一样风流飘逸,名重于时。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就像一个只会矫妆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气。
丁香花簇簇拥结在一起显的太小气,一点也不舒展。
桂花的浓香把我从怀念故人和过去的梦中熏醒,不让我怀念过去这是不是太无情了?
参考资料: 1、 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 杨合林.李清照集[M].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社,1999.
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揉破黄金万点轻:形容桂花色彩的星星点点。
轻:四印斋本《漱玉词》作“明”,注“一作‘轻’”。
按上半阕末句已押“明”字,此句不应重押,应该是“轻”字是。
剪成碧玉叶层层:桂叶层层有如用碧玉载制而成。
“剪成”化用唐贺知章《咏柳》诗意。
彦辅:《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大:四印斋本《漱玉词》作“太”,注“一作‘大’”。
太鲜明:《花草粹编》卷四作“大鲜明”。
在古代“大”通“太”、“泰”。
《说文释例》日:“古代只作‘大’,不作‘太’,亦不作‘泰’……”比如《易》之“大极”、《春秋》之“大子”,后人皆读为“太”。
在此词中,作者或缘此古例,故“太”、“大”相通。
此句是此词的难点之一,也是现存整个《漱玉词》的难点之一,或因此故,竟有不少选注本、乃至辑注本不予收录,即使收录,则极少为此句作注,而关于此句的罕见之注释或析文,又不无可议之点:比如“太”字不宜训为“过分”,而宜作“很”、“极”讲,意谓桂花的“风度精神”与乐彦辅极为相像。
鲜明:此处宜训作分明确定之义。
“鲜”字,《世说新语·品藻》作“解”、《晋书·刘魄传》作“鲜”,宜从《晋书》。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何俗甚:俗不可耐。
丁香千结:语出毛文锡《更漏子》词:“庭下丁香千结”。
苦(读作古)麄(“粗”之古体)生: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谓:“苦粗生,犹云太粗生,亦甚辞。
”苦粗:当作不舒展、低俗而不可爱的意思。
苦:有嫌弃之意。
透:醒。
熏透:即被桂花香熏醒。
参考资料: 1、 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 杨合林.李清照集[M].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社,1999.
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桂花它那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其“风度精神”就像晋代名士王衍和乐广一样风流飘逸,名重于时。
揉破黄金万点轻:形容桂花色彩的星星点点。
轻:四印斋本《漱玉词》作“明”,注“一作‘轻’”。
按上半阕末句已押“明”字,此句不应重押,应该是“轻”字是。
剪成碧玉叶层层:桂叶层层有如用碧玉载制而成。
“剪成”化用唐贺知章《咏柳》诗意。
彦辅:《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大:四印斋本《漱玉词》作“太”,注“一作‘大’”。
太鲜明:《花草粹编》卷四作“大鲜明”。
在古代“大”通“太”、“泰”。
《说文释例》日:“古代只作‘大’,不作‘太’,亦不作‘泰’……”比如《易》之“大极”、《春秋》之“大子”,后人皆读为“太”。
在此词中,作者或缘此古例,故“太”、“大”相通。
此句是此词的难点之一,也是现存整个《漱玉词》的难点之一,或因此故,竟有不少选注本、乃至辑注本不予收录,即使收录,则极少为此句作注,而关于此句的罕见之注释或析文,又不无可议之点:比如“太”字不宜训为“过分”,而宜作“很”、“极”讲,意谓桂花的“风度精神”与乐彦辅极为相像。
鲜明:此处宜训作分明确定之义。
“鲜”字,《世说新语·品藻》作“解”、《晋书·刘魄传》作“鲜”,宜从《晋书》。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梅花只注重外形,它那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就像一个只会矫妆打扮的女子使人感到很俗气。
丁香花簇簇拥结在一起显的太小气,一点也不舒展。
桂花的浓香把我从怀念故人和过去的梦中熏醒,不让我怀念过去这是不是太无情了?
何俗甚:俗不可耐。
丁香千结:语出毛文锡《更漏子》词:“庭下丁香千结”。
苦(读作古)麄(“粗”之古体)生: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谓:“苦粗生,犹云太粗生,亦甚辞。
”苦粗:当作不舒展、低俗而不可爱的意思。
苦:有嫌弃之意。
透:醒。
熏透:即被桂花香熏醒。
参考资料: 1、 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 杨合林.李清照集[M].湖南:岳麓书社出版社,1999.
晓梦 文注赏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疏钟:稀疏的钟声。
蹑:踩,踏。
一作“跻”。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因缘:依仗,凭借。
安期生:秦时仙人。
《列仙传》:“安期先生者,琅琊阜乡人也。
卖药于东海边,时人皆言千岁翁。
秦始皇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
出于阜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鸟一双为报,曰:后数年,求我于蓬莱山。
始皇即遣徐市、卢生等数百人入海。
未至蓬莱山,辄逢风浪而还。
立祠阜乡亭海边十数处云。
”邂逅:不期而遇。
萼绿华:古代传说中的得道仙女。
《真诰》卷一:“萼绿华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何山也。
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
以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羊权家。
自此往来,一月之中,辄六来过耳。
云本姓罗。
赠权诗一篇,并致火浣布手巾一方,金石条脱各一枚。
”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无赖:没有道理,不凑趣,恶作剧。
玉井花:传说中神奇的莲花。
韩愈诗《古意》:“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食枣如瓜:《史记·封禅书》:“李少君曰:君尝游海上,见安期生。
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
安期生仙者,居蓬莱,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翩翩:风度潇洒。
意妙:一作“貌妍”。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嘲辞:嘲谑之辞。
斗:竞争。
诡辩:言语奇特机智。
活火:火之焰。
《因话录》卷二:“茶须缓火炙,活火煎。
”分新茶:用新茶作分茶之戏。
一作“烹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帝:天帝。
一说皇帝,亦通。
莫可涯:无涯,无穷尽。
一作“何莫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敛衣:敛掩衣襟,即整装以示肃敬。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咨嗟:叹息。
参考资料: 1、 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9月版:第171-176页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这是一首记梦诗,李清照的记梦诗仅此一首。
下面是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诗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蔡义江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五言古体诗以不换韵为正格,此诗便是一韵到底的。
但它在内容安排上,却有点像那种四句一换韵的诗:每四句各成一小段落。
诗题即首句起头二字,这是风谣乐府传统中之通例,诗中亦常有。
此诗写作者某天早晨睡起前梦幻中的一番游仙经历以及醒来后的感慨。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先叙入梦遇仙。
拂晓前作者一度醒来,又随着钟声进入梦境,“疏”字形容钟声缓而轻,这恰好能起催眠作用。
飘忽身轻,跻入云霞。
从飘飘欲仙,到梦见仙人,就十分自然。
在仙人中,作者举了人们熟知的安期生和萼绿华。
可能同是女性的缘故,作者似乎对遇到萼绿华显得特别高兴。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据韩愈描写,玉井莲开花高达十丈,它的根藕当然也会大得像条船了;
由藕说到枣,按比例扩大,天衣无缝地将李少君说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的话用上了。
与仙人们在一起,其兴奋愉悦之情洋溢纸上。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这四句写人物志趣风貌,叙写诸仙座中以嘲谑取乐、分茶为戏情状。
意妙、语佳、思捷、手巧,加之风度翩翩,真是无一不好。
虽说只是梦中幻境,实际上却完全是作者自己生活理想的反映。
所以,叙来也充满热情。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写自己对神仙生活的羡慕和感慨。
这样的意识通常总是在梦回清醒之后才会产生的。
这里作者正是以感想来代替叙述,略去如何从梦中惊醒过来的描写,使诗意更为紧凑,过渡了无痕迹,又简省了很多笔墨。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最后补明醒来以后,尚对梦境无限留恋。
醒来后作者陷入了沉思。
“喧哗”包含着现实生活中人们为名利得失纷争不已的意思,对此梦中所见,更觉得可“厌”。
这是从对梦境和现实的相反感受写。
明知是幻梦而犹念念不已,则是从理智和感情的矛盾状态写。
这样来写内心的强烈感受,是深刻而真实的。
此诗借美好的梦境来寄托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同时反衬出现实生活之可“厌”。
构思命意上,也许受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一些影响。
不过,李白诗在卒章显志时,能昂首扬眉,表现得傲骨嶙峋;
而李清照这首诗,却只是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息。
参考资料: 1、 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9月版:第171-176页
一剪梅/一翦梅 文
行香子·草际鸣蛩 文
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文
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 文
三年复六月,天子视朝久。
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
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
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
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
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
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
谁当可将命,币厚辞益卑。
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
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
嘉祐与建中,为政有臬夔。
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
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
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
曰臣敢辞难,此亦......更多
长寿乐·微寒应候[2] 文
微寒应候[2],望日边,六叶阶蓂[3]初秀。
爱景[4]欲挂扶桑,漏残银箭[5],杓回摇斗[6]。
庆高闳[7]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
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
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
更值棠棣[8]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
看彩衣争献,兰羞[9]玉酎[10]。
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浣溪沙 文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文
多丽·小楼寒 文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1]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2],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3],不减酴釄[4]。
渐秋阑[5],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臯解佩[6],似泪洒纨扇题诗[7]。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8]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