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七夕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难得等到七夕她已驾着七香车。

刚刚两心相会又忧无情的晓霞。

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

清风夜静,唯有玉佩的响声,日光微弱点吧,不要晒枯了艳丽的鲜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月中的嫩桂,它把馨香传得更远更远。

星间的高榆给人间送来舒适的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她不想人间知道他们相会的事,因妒成都卜肆中有人能识别灵筏。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编著.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汇注汇校:崇文书局,2015.08:第557页 2、 郑在瀛编著.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崇文书局,2011.12:第459页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三台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李商隐梓州诗今译:.,1994年01月第1版:第47页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难得等到七夕她已驾着七香车。

刚刚两心相会又忧无情的晓霞。

七夕: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

清风夜静,唯有玉佩的响声,日光微弱点吧,不要晒枯了艳丽的鲜花。

七香车:用多种香料涂饰的车。

《太平御览·魏武帝与杨彪书》:“今赐足下画轮四望通幢七香车二乘。

”日薄:(七日)将晚时·日光渐淡。

嫣(yān):同蔫,蔫萎不鲜活。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月中的嫩桂,它把馨香传得更远更远。

星间的高榆给人间送来舒适的影斜。

桂嫩:指初七夜新月半圆。

榆:白榆。

星名。

《乐府诗集·陇西行》:“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她不想人间知道他们相会的事,因妒成都卜肆中有人能识别灵筏。

卜肆(sì):占卜的摊子。

槎(chá):木筏。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编著.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汇注汇校:崇文书局,2015.08:第557页 2、 郑在瀛编著.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崇文书局,2011.12:第459页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三台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李商隐梓州诗今译:.,1994年01月第1版:第47页

题僧壁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舍生求道有前踪,乞脑剜身结愿重。

大去便应欺粟颗, 小来兼可隐针锋。

蚌胎未满思新桂,琥珀初成忆旧松。

若信贝多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

韩翃舍人即事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绿房。

鸟应悲蜀帝,蝉是怨齐王。

通内藏珠府,应官解玉坊。

桥南荀令过,十里送衣香。

梓州罢吟寄同舍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不拣花朝与雪朝,五年从事霍嫖姚。

君缘接座交珠履, 我为分行近翠翘。

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滨卧病竟无憀. 长吟远下燕台去,惟有衣香染未销。

细雨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题二首后重有戏赠任秀才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一丈红蔷拥翠筠,罗窗不识绕街尘。

峡中寻觅长逢雨, 月里依稀更有人。

虚为错刀留远客,枉缘书札损文鳞。

适知小阁还斜照,羡杀乌龙卧锦茵。

东南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东南一望日中乌,欲逐羲和去得无。

且向秦楼棠树下,每朝先觅照罗敷。

楚宫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复壁交青琐,重帘挂紫绳。

如何一柱观,不碍九枝灯。

扇薄常规月,钗斜只镂冰。

歌成犹未唱,秦火入夷陵。

无题二首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转蓬 一作:断蓬)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昨夜的星空与昨夜的春风,在那画楼之西侧桂堂之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身虽无彩凤双翅飞到一处,心却有灵犀一点息息相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隔着座位送钩春酒多温暖,分开小组射覆蜡灯分外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转蓬 一作:断蓬)叹我听更鼓要去官署应卯,骑马去兰台心中像转飞蓬。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当年常听到人们谈论萼绿华,但总觉得她在那遥远的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可到像萧史那样参加盛宴后,没想到竟然可以偷窥宫内花。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1364页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91页 3、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李商隐诗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149-151 4、 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59-61 5、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7页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昨夜”句:《尚书·洪范》“星有好风。”此含有好会的意思。画楼:指彩绘华丽的高楼。一作“画堂”。桂堂:形容厅堂的华美。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xī)一点通。灵犀:犀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白线贯通上下,借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和暗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隔座”二句:送钩、射覆,均为古代酒席间游戏。分曹:分组。 嗟(jiē)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转蓬 一作:断蓬)嗟:叹词。余:我。鼓:报更的鼓。唐制,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响天明,即须上班。兰台:汉代藏图书秘籍的宫观,这里借指诗人供职的秘书省。类:类似。转:一作“断”。 闻道阊(chāng)门萼(è)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阊门:阊阖,传说中之天门。萼绿华:传说中之女仙名。《真诰·运象》:“萼绿华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以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于羊权家,自此往来,一月辄六过。来与权尸解药。”《零陵县志》:“秦萼绿华,女仙也,以晋穆帝升平三年,降于羊权家。自谓行道已九百年,授权道术及尸解药,亦隐影化形而去。好事者比之九疑仙人萼绿华。”抵:至,到。《广雅·释诂》:“抵至也。”《史记·秦始皇本纪》:“遂从井陉抵九原。”一作“尚”。相望:期盼伊。相,偏指一方,即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望,盼望,期待。《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考差兮谁思。”此言昔年期盼一见伊人,乃咫尺天涯,难得一见。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秦楼客:用《列仙传》萧史事。看:一作“著”。吴王苑内花:冯浩注:“暗用西施。”李商隐《寄成都高苗二从事》:“莫将越客千丝网,网得西施别赠人。”可与此同参。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1364页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91页 3、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李商隐诗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149-151 4、 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59-61 5、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7页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昨夜的星空与昨夜的春风,在那画楼之西侧桂堂之东。“昨夜”句:《尚书·洪范》“星有好风。”此含有好会的意思。画楼:指彩绘华丽的高楼。一作“画堂”。桂堂:形容厅堂的华美。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xī)一点通。身虽无彩凤双翅飞到一处,心却有灵犀一点息息相通。灵犀:犀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白线贯通上下,借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和暗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隔着座位送钩春酒多温暖,分开小组射覆蜡灯分外红。“隔座”二句:送钩、射覆,均为古代酒席间游戏。分曹:分组。 嗟(jiē)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转蓬 一作:断蓬)叹我听更鼓要去官署应卯,骑马去兰台心中像转飞蓬。嗟:叹词。余:我。鼓:报更的鼓。唐制,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响天明,即须上班。兰台:汉代藏图书秘籍的宫观,这里借指诗人供职的秘书省。类:类似。转:一作“断”。 闻道阊(chāng)门萼(è)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当年常听到人们谈论萼绿华,但总觉得她在那遥远的天涯。阊门:阊阖,传说中之天门。萼绿华:传说中之女仙名。《真诰·运象》:“萼绿华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以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于羊权家,自此往来,一月辄六过。来与权尸解药。”《零陵县志》:“秦萼绿华,女仙也,以晋穆帝升平三年,降于羊权家。自谓行道已九百年,授权道术及尸解药,亦隐影化形而去。好事者比之九疑仙人萼绿华。”抵:至,到。《广雅·释诂》:“抵至也。”《史记·秦始皇本纪》:“遂从井陉抵九原。”一作“尚”。相望:期盼伊。相,偏指一方,即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望,盼望,期待。《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考差兮谁思。”此言昔年期盼一见伊人,乃咫尺天涯,难得一见。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可到像萧史那样参加盛宴后,没想到竟然可以偷窥宫内花。 秦楼客:用《列仙传》萧史事。看:一作“著”。吴王苑内花:冯浩注:“暗用西施。”李商隐《寄成都高苗二从事》:“莫将越客千丝网,网得西施别赠人。”可与此同参。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1364页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91页 3、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李商隐诗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149-151 4、 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59-61 5、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7页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转蓬 一作:断蓬)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李商隐的爱情诗以《无题》最著名。这是两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其中第一首无题诗(“昨夜星辰昨夜风”)更是脍炙人口。     这首七律,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第一首七律确实是很出色的爱情诗,而其内容是通过第二首七绝补充说明的。第二首无题诗(“闻道阊门萼绿华”)大致意思是说:当年常常听到人们谈论阊门中有位叫萼绿华的女子长得美丽绝伦,但总是觉得在天边那么遥远,却没想到昨晚像萧史那样参加一次豪门盛宴后,竟然产生了偷窥的冲动。诗人说的是吴宫苑内花,当然不会是花园里的花卉植物,而是如花似玉的美女。秦楼客,用萧史典故,显言己之为爱婿身份。诗意中既有寓慨,又有艳情,但主要还是表达男女之间心心相印的恋情。   这组诗在艺术上有极高的价值,尤其的第一首七律,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瑶池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西王母在瑶池上把绮窗打开;

只听得黄竹歌声音动地悲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八骏神马的车子日行三万里;

周穆王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瑶(yáo)池阿母绮(qǐ)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瑶池阿母:《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黄竹歌声:《穆天子传》卷五:“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

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

” 八骏(jùn)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八骏: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可日行三万里。

《列子》、《穆天子传》等记载不一。

穆王:西周人,姓姬名满,传说他曾周游天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瑶(yáo)池阿母绮(qǐ)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西王母在瑶池上把绮窗打开;

只听得黄竹歌声音动地悲哀。

瑶池阿母:《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黄竹歌声:《穆天子传》卷五:“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

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

” 八骏(jùn)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八骏神马的车子日行三万里;

周穆王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八骏: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可日行三万里。

《列子》、《穆天子传》等记载不一。

穆王:西周人,姓姬名满,传说他曾周游天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晚唐迷信神仙之风极盛,最高统治者尤最,好几个皇帝因服丹药妄求长生而丧命。

这首诗是借周穆王西游遇仙人西王母的神话,加以生发,讥刺皇帝求仙的虚妄。

全诗虚构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来,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节,显示了求仙妄想与死亡不可避免的对立。

诗人不作正面议论,而却以西王母心中的疑问作诘。

构思巧妙,用心良苦,讽刺辛竦,韵味无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678910 共53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