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仙引·才过笄年 文翻注译赏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
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
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
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
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
永弃却、烟花伴侣。
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
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
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
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
新近才满十五岁,刚刚开始梳绾发髻时,我就学习歌舞了。
酒宴席上酒杯前,曲意迎奉王孙公子。
要是平平常常给我一个笑容,便是千金我也懒得看上一眼。
我常常只是害怕,韶华易逝,虚度了青春时光。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
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
永弃却、烟花伴侣。
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如今已受恩宠眷顾,要好好为花做主。
万里晴空,何不一同牵手归去呢。
永远抛弃那些烟花伴侣。
免得叫人见了我,早上行云晚上行雨。
参考资料: 1、 杜兴海 .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精品评注 :线装书局 ,2011年 :226-227页 . 2、 思履 .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祥注 .北京市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年 :89页 .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
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
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
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
笄(jī)年:十五岁。
笄:簪子。
古代女子十五岁举行戴笄的成年礼。
绾(wǎn):把头发盘旋起来打成结。
云鬟(huán):高耸入云的发髻。
女子成年后发式由下垂改为绾结耸立。
随分:随便、随意。
等闲:平常。
“酬一笑”两句,即一笑千金,也懒得再看。
慵觑(yōng qù):懒得看,不屑一顾。
蕣(shùn)华:指朝开暮落的木槿花,借指美好而易失的年华或容颜。
“华”,通“花”。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
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
永弃却、烟花伴侣。
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君:指这位歌妓恩遇的倾吐对象。
花:喻青春貌美的歌妓。
丹霄:布满红霞的天空。
烟花伴侣:青楼卖唱生涯。
朝云暮雨:语出宋玉《高唐赋》巫山神女典故,这里比喻歌妓爱情不久长的卖唱生涯。
参考资料: 1、 杜兴海 .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精品评注 :线装书局 ,2011年 :226-227页 . 2、 思履 .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祥注 .北京市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年 :89页 .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
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
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
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
新近才满十五岁,刚刚开始梳绾发髻时,我就学习歌舞了。
酒宴席上酒杯前,曲意迎奉王孙公子。
要是平平常常给我一个笑容,便是千金我也懒得看上一眼。
我常常只是害怕,韶华易逝,虚度了青春时光。
笄(jī)年:十五岁。
笄:簪子。
古代女子十五岁举行戴笄的成年礼。
绾(wǎn):把头发盘旋起来打成结。
云鬟(huán):高耸入云的发髻。
女子成年后发式由下垂改为绾结耸立。
随分:随便、随意。
等闲:平常。
“酬一笑”两句,即一笑千金,也懒得再看。
慵觑(yōng qù):懒得看,不屑一顾。
蕣(shùn)华:指朝开暮落的木槿花,借指美好而易失的年华或容颜。
“华”,通“花”。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
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
永弃却、烟花伴侣。
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如今已受恩宠眷顾,要好好为花做主。
万里晴空,何不一同牵手归去呢。
永远抛弃那些烟花伴侣。
免得叫人见了我,早上行云晚上行雨。
君:指这位歌妓恩遇的倾吐对象。
花:喻青春貌美的歌妓。
丹霄:布满红霞的天空。
烟花伴侣:青楼卖唱生涯。
朝云暮雨:语出宋玉《高唐赋》巫山神女典故,这里比喻歌妓爱情不久长的卖唱生涯。
参考资料: 1、 杜兴海 .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精品评注 :线装书局 ,2011年 :226-227页 . 2、 思履 .宋词三百首彩图全解祥注 .北京市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年 :89页 .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
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
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
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
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
永弃却、烟花伴侣。
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柳永是第一个敢于把生活社会最底层的歌妓们真、善、美的心灵写进词中的人,词境的开拓上有重要贡献。
此词描写的就是一位身陷污泥而心向自由、光明、高洁的不幸歌妓的典型形象。
词的上片从以往的无情现实落笔铺写,展现这位歌妓厌倦风尘的心理活动,下片由未来的强烈愿望发挥开去,写她对自由生活和美好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全词通过一位歌妓的自述,表现她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她刚成长为少女时便学习歌舞了。
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开始梳绾发髻,插上簪子,称为“及笄”,标志成年。
由于她身隶娼籍,学习伎艺是为了歌筵舞席之上“娱宾”,以成为娼家牟利的工具。
她华灯盛筵之前为王孙公子们歌舞侑觞,由于她年轻,色艺都好,席上尊前,随处博得王孙公子的称赞,对她的一笑(随)地便以千金相酬。
可是她意不此,“慵觑”是懒于一顾。
可见,她与一般安于庸俗生活、贪得缠头的歌妓们,意趣相异。
作者于此婉曲地表现了这一歌妓轻视千金而要求人们的尊重和理解的独特品橡。
她风尘中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渴望着有一个正常的人生归宿。
歌舞场中的女子青春易逝,有如“蕣华”的命运一样。
“华”古通花,蕣华即木槿花。
《诗·郑风·有女同车》“颜如蕣华”朱熹注:“蕣,木槿也,树如李,其华朝生暮落。
”郭璞《游仙诗》:“蕣荣不终朝。
”古人多用蕣华以喻女子青春,虽美艳而难久驻,有似朝开暮落一般。
这位歌妓清楚地知道,她的美妙青春也将象蕣华会暗中很快变灭的。
“光阴虚度”之后的结局就是常常使她感到困扰和耽忧的问题。
她终于赏识者中寻觅到一位可以信任和依托的男子,便以弱者的身份和坚决的态度,恳求救其脱离火坑。
他的同情、怜爱和赏识,她看来已是“恩顾”了。
歌妓犹命薄如花的女子,求他作主,求他庇护,以期改变自己的命运。
“万里丹霄”意即广阔的晴空。
而此时她有了可信任的男子,祈求着“何妨携手同归去”,共同缔造正常的家庭生活。
从良之后,便表示永远抛弃旧日的生活和那些烟花伴侣,以此来洗刷世俗对她的不良印象。
“朝云暮雨”,典出自宋玉《高唐赋》。
歌妓由于特殊的职业,送往迎来,相识者甚多,给人以感情不专、反复无常的印象。
所以,这位歌妓她恳求、发誓,言辞已尽,愿望热切,力图证明自己非轻浮的女人向社会发出求救的呼声。
然而当时的歌妓者要想象正常人一样过着温暖的家庭生活总是难以如愿的,词中女子的愿望恐难实现。
这首词摹拟一个妙龄歌妓的口吻,道出她厌倦风尘、追求爱情的心灵世界。
作者似乎只是客观如实道来,字里行间却流露出对备受凌辱的妓女渴望跳出火炕、获得自由的深切同情。
全词纯用白描,全以歌妓之口出之,读来情真意切,真挚动人,干净利落,通俗易懂,是柳词中的上乘之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倾杯·鹜落霜洲 文翻译赏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
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
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
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望京国。
空目断、远峰凝碧。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
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
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
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野鸭飞落在霜露覆盖的小洲,大雁横越于雾霭笼罩的小渚。
清楚地勾画出一幅秋色图。
傍晚的雨刚刚停歇。
天黑了,一叶小舟靠岸停泊,寄宿在荒村驿店。
何人迎风站在月光下?
一阵阵的羌笛声与河岸草丛里切切的蟋蟀声交织一起,引起离愁万绪!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望京国。
空目断、远峰凝碧。
只为思恋。
与佳人别后,山水相隔,相距遥远,靠什么来传递书信呢?
想来绣阁深枕中的佳人,怎么也不会知道浪迹天涯的游子如今已是身心俱损、憔悴不堪!
巫峡幽会已逝,高阳酒徒已散,只有身心的寂寞孤独、行为的放荡不羁。
眺望京都,徒然望断远方浓绿的山峰。
参考资料: 1、 薛瑞生 .柳永词选 .北京市 :中华书局 ,2005年1月第1版 :92-94 .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
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
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
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野鸭飞落在霜露覆盖的小洲,大雁横越于雾霭笼罩的小渚。
清楚地勾画出一幅秋色图。
傍晚的雨刚刚停歇。
天黑了,一叶小舟靠岸停泊,寄宿在荒村驿店。
何人迎风站在月光下?
一阵阵的羌笛声与河岸草丛里切切的蟋蟀声交织一起,引起离愁万绪!
鹜(wù):野鸭。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烟渚:雾气笼罩的水中小洲。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小楫:小船。
楫,船桨,此处代指船。
苇村山驿:指僻野的村驿。
苇、山为互文,指僻野。
离愁万绪:离愁别绪千般万种。
切切:拟声词,蟋蟀的鸣叫声。
蛩(qióng):蝗虫、蟋蟀的别名。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望京国。
空目断、远峰凝碧。
只为思恋。
与佳人别后,山水相隔,相距遥远,靠什么来传递书信呢?
想来绣阁深枕中的佳人,怎么也不会知道浪迹天涯的游子如今已是身心俱损、憔悴不堪!
巫峡幽会已逝,高阳酒徒已散,只有身心的寂寞孤独、行为的放荡不羁。
眺望京都,徒然望断远方浓绿的山峰。
鳞翼:鱼雁,古人以为鱼雁能为人传递书信。
争知:怎知。
损:表程度,意为极。
楚峡:巫峡。
高阳:指“高阳酒徒”。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郦食其陈留高阳人,沛公领兵过陈留,郦食其到军门求见。
沛公见说其人状类大儒,使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
’郦生嗔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后用以指代酒徒。
京国:京城。
目断:望尽,望到看不见为止。
参考资料: 1、 薛瑞生 .柳永词选 .北京市 :中华书局 ,2005年1月第1版 :92-94 .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
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
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
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望京国。
空目断、远峰凝碧。
此词用曲折多变的笔法描绘了清寂的山光水影,寄寓着词人落拓江湖的身世之感,构成一幅游子秋日行吟的连环画卷。
词人在旅行途中言情,扩大了人物情感活动的空间,并且充实了言情的社会内容,将词的创作引向广阔的天地,在词史上乃是创举。
词的上片写景,点染出雨后夜泊的情状。
起首两句描绘洲渚宿鸟,对偶工整,“落”字、“横”字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灵动感;
而“霜”字与“烟”字又使得这幅画面水雾弥漫,多了几分迷蒙之感,虽为景语,但其愁情,已隐然言外。
“分明画出秋色”一语,不仅音节响亮,读来铿锵有力,更使读者有一种如置身画中之感。
“暮雨”三句,以小舟晚泊江边作为背景来衬托词人出场。
“夜泊”指出停舟的时间,“苇村山驿”点明投宿之处乃荒村驿店。
暮雨无论绵密或者稀疏,皆可拟为离愁之情,而雨后秋月夜则以其凄清寥廓,显示出了词人的孤寂冷落。
“何人”二句以设问提起,借笛声以抒旅怀。
羌笛之声使词人思远之情油然而出,一泄无余。
一个“起”字强调了声音突兀传来的响亮与气势,而“何人月下临风处”一语又带着一种遗世独立的孤傲与悲凉的味道。
虽写愁,却写得画面清旷而气象高远,此境可谓婉约豪放,兼而有之,相辅相成,正如《乐府余论》所言:“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恒流。
”“离愁万绪”四字点题,揭出词人内心活动。
接着“闲岸草”一句,以“蛩吟似织”喻离愁之密集、深广,与迷离的雾气相应相衬,更可见愁情的难解与无奈。
词人这里借蟋蟀声托出怨情,触发起无限愁绪,由此引出下文。
整个上片层层深入,细致入微地勾画了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为忆”之句,触景而生情,抒写别后思念。
“忆”字写思恋之情。
以下再诉关山阻隔,鱼雁难通,从而反映出内心的焦虑。
“想绣阁”三句,为对方设想,伊人深居闺房,怎能体会出行客漂流天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处。
这里委婉曲折,设想奇景比女子自诉衷肠更为感人。
“楚峡”句用宋玉之典,暗指自己旧日的欢爱已散,接着转笔归到目前境遇,说明往昔“暮宴朝欢”都已烟消云散,而此时孤村独坐,惟有对月自伤。
末尾两句,以景结情,遥望京华,杳不可见,但见远峰清苦,像是聚结着万千愁恨,“目断”与“立尽”都是加强语气,这幅秋景中注入强烈的感情色彩,相思之意,怅惘之情不绝如缕。
这首词上、下片一气贯通,浑然一体,感情起伏跌宕,把离情别苦渲染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佳作。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 .柳永词新释辑评 .北京市 :中华书局 ,2005年1月第1版 :543-546 . 2、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市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8月第1版 :372-372.
采莲令·月华收 文翻注译赏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月亮已收起了光华,云淡淡的,地上有霜。
天色已黎明。
将远行西去的人,此时心情最苦。
美人儿紧握着我的手,为了送我上分别的岔路,她把朱红的大门轧轧地打开。
千娇百媚的脸庞、婀娜轻盈的身姿,她久久地站着,没有话,只流泪。
我肠都要痛断了,又怎么忍心回头再看她一眼呢?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我乘坐的一叶扁舟,便如此急急地随着水波去了。
临去前,我只顾准备走,行色匆匆,哪知离别的心绪,会万般千种地袭来心头呢!
我只得心怀怨恨,含情脉脉,这满腹的话又能对谁去说呢?
待到我再回过头去时,重城已看不到了。
寒飕飕的秋江上,唯见天外隐隐约约地有两三株烟蒙蒙的远树而已。
参考资料: 1、 罗立刚 .多情自古伤离别: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51-52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月华收:指月亮落下,天气将晓。
临歧:岔路口。
此指临别。
轧轧:象声词,门轴转动的声音。
争忍:怎忍。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方寸:指心绪,心情。
脉脉:含情貌。
参考资料: 1、 罗立刚 .多情自古伤离别: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51-52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月亮已收起了光华,云淡淡的,地上有霜。
天色已黎明。
将远行西去的人,此时心情最苦。
美人儿紧握着我的手,为了送我上分别的岔路,她把朱红的大门轧轧地打开。
千娇百媚的脸庞、婀娜轻盈的身姿,她久久地站着,没有话,只流泪。
我肠都要痛断了,又怎么忍心回头再看她一眼呢?
月华收:指月亮落下,天气将晓。
临歧:岔路口。
此指临别。
轧轧:象声词,门轴转动的声音。
争忍:怎忍。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我乘坐的一叶扁舟,便如此急急地随着水波去了。
临去前,我只顾准备走,行色匆匆,哪知离别的心绪,会万般千种地袭来心头呢!
我只得心怀怨恨,含情脉脉,这满腹的话又能对谁去说呢?
待到我再回过头去时,重城已看不到了。
寒飕飕的秋江上,唯见天外隐隐约约地有两三株烟蒙蒙的远树而已。
方寸:指心绪,心情。
脉脉:含情貌。
参考资料: 1、 罗立刚 .多情自古伤离别: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51-52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此词描写一对恋人的离别之情。
由于作者是一位善于铺叙的高手,所以把女主人公的千娇百媚,自己的满腹离愁都写得十分细致。
上阕着意刻画的是主人公的情态,“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这十一个字,把一个美丽多情的女子的形象描写得十分可人怜惜。
为了烘托离别的凄苦,作者在描写这位纯情女子之先,特地把呀呀的开门声写出来,起到增加气氛的作用。
开门有“轧轧”之声,而女子的送行却“无言有泪”,有声与无声前后照应,构成了一种更加令人断肠的凄惨画面。
下阙写自己的落寞情绪,与心爱的女子分别,这是多么令人难以接受的现实,如果一切静止该多好啊,那样自己和心爱的人就不会分离了,爱就能永恒。
可惜那不解人意的扁舟匆匆前行,不长时间,心上人所居的城市就不能再见了。
全词写到这里,作者已经把离别之苦倾诉殆尽了,为了更强调凄苦悲切的气氛,作者用写景作为结束语:清寒的江流那边,只剩下烟云笼罩的两三棵树!
这种以景言情的写法在古词曲中并不少见,但此词把景致的描写放在全词的末尾,这就好比古歌曲中的“乱”,把前此所铺排的种种情绪推向了最高潮。
斜月西沉,霜天破晓,执手相送,情何以堪!
这首送别词,既表现了送行者的无限依恋,也抒写了行人的感怀。
把送别和别后相思的情景,层层铺开。
深刻细致地写出了人物的感受。
最后以景结情,倍觉有情。
全词铺叙展衍,层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转。
不仅情景“妙合”,而且写景、抒情、叙事自然融合,完美一致。
体现了柳词的特色。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文翻注译赏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
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
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
片帆高举。
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
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
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
叹后约丁宁竟何据。
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
断鸿声远长天暮。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
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
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
片帆高举。
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寒云笼罩,天色暗淡,我乘一叶小舟,兴致勃勃地离开江渚。
越过千山万水,进入了若耶溪的深处。
狂怒的波涛渐渐平息,山风突然间刮起,又听到商贾们相互打招呼。
一片片风帆高高挂起,一条条画船轻快地驰过南浦。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
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
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看岸上酒旗随风飘舞,一座山村烟云迷蒙,村边还有几行经霜的树。
夕阳下,打鱼人敲着木榔归去。
残败的荷花零零落落,池边掩映一排排光秃的杨柳。
岸边三三两两的,是一群浣纱的少女,她们躲避着行人,害羞地含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
叹后约丁宁竟何据。
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
断鸿声远长天暮。
行到此处,我勾起了思念,悔不该轻率地抛开闺中女子,像水中浮萍漂流难驻。
唉,与她的约定不知何时才能兑现?
别离的情怀凄凉,只空恨年终岁晚,归期受阻。
泪水涟涟,凝望遥遥京城路,听那孤鸿声声回荡在悠远的暮天中。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352-355 . 2、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19 . 3、 李 华 .宋词三百首详注 .南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3(第3版) :17-18 .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
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
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
片帆高举。
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冻云:冬天浓重聚积的云。
扁舟:小船。
乘兴离江渚:自己乘兴离开了江边。
江渚:江边。
渚:水中沙洲,此指水边。
万壑千岩:出自《世说新语·言语》:顾恺之自会稽归来,盛赞那里的山川之美,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这里指千山万水。
越溪:泛指越地的溪流。
樵风:指顺风。
乍起:指山风突然的吹起来。
商旅:行商之旅客,这里泛指旅客。
画鹢(yì):船其首画鹢鸟者,以图吉利。
鹢是古书上说的一种水鸟,不怕风暴,善于飞翔。
这里以“画鹢”代指舟船。
翩翩:形容穿行轻快的样子。
南浦:南岸的水边,泛指水滨。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
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
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望中:在视野里。
酒旆:酒店用来招引顾客的旗幌。
一簇烟村:一处冒着炊烟的村庄。
鸣榔:用木长棒敲击船舷。
渔人有时用他敲船,使鱼受惊入网;
有时用它敲船以为唱歌的节拍,这里用后者,即渔人唱着渔歌回家。
浣纱游女:水边洗衣劳作的农家女子。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
叹后约丁宁竟何据。
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
断鸿声远长天暮。
因:这里是”于是“,”就“的意思。
绣阁轻抛:轻易抛弃了偎红倚翠的生活。
浪萍难驻:漂泊漫游如浪中浮萍一样行踪无定。
后约:约定以后相见的日期。
丁宁:同“叮咛”,临别郑重嘱咐。
何据:有什么根据,是说临别时相互的约定、嘱咐都不可靠,都无法实现。
空恨:徒恨。
杳杳:遥远的意思。
神京:指都城汴京。
断鸿:失群的孤雁。
长天暮:远天出现茫茫暮色。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352-355 . 2、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19 . 3、 李 华 .宋词三百首详注 .南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3(第3版) :17-18 .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
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
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
片帆高举。
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寒云笼罩,天色暗淡,我乘一叶小舟,兴致勃勃地离开江渚。
越过千山万水,进入了若耶溪的深处。
狂怒的波涛渐渐平息,山风突然间刮起,又听到商贾们相互打招呼。
一片片风帆高高挂起,一条条画船轻快地驰过南浦。
冻云:冬天浓重聚积的云。
扁舟:小船。
乘兴离江渚:自己乘兴离开了江边。
江渚:江边。
渚:水中沙洲,此指水边。
万壑千岩:出自《世说新语·言语》:顾恺之自会稽归来,盛赞那里的山川之美,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这里指千山万水。
越溪:泛指越地的溪流。
樵风:指顺风。
乍起:指山风突然的吹起来。
商旅:行商之旅客,这里泛指旅客。
画鹢(yì):船其首画鹢鸟者,以图吉利。
鹢是古书上说的一种水鸟,不怕风暴,善于飞翔。
这里以“画鹢”代指舟船。
翩翩:形容穿行轻快的样子。
南浦:南岸的水边,泛指水滨。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
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
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看岸上酒旗随风飘舞,一座山村烟云迷蒙,村边还有几行经霜的树。
夕阳下,打鱼人敲着木榔归去。
残败的荷花零零落落,池边掩映一排排光秃的杨柳。
岸边三三两两的,是一群浣纱的少女,她们躲避着行人,害羞地含笑相语。
望中:在视野里。
酒旆:酒店用来招引顾客的旗幌。
一簇烟村:一处冒着炊烟的村庄。
鸣榔:用木长棒敲击船舷。
渔人有时用他敲船,使鱼受惊入网;
有时用它敲船以为唱歌的节拍,这里用后者,即渔人唱着渔歌回家。
浣纱游女:水边洗衣劳作的农家女子。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
叹后约丁宁竟何据。
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
断鸿声远长天暮。
行到此处,我勾起了思念,悔不该轻率地抛开闺中女子,像水中浮萍漂流难驻。
唉,与她的约定不知何时才能兑现?
别离的情怀凄凉,只空恨年终岁晚,归期受阻。
泪水涟涟,凝望遥遥京城路,听那孤鸿声声回荡在悠远的暮天中。
因:这里是”于是“,”就“的意思。
绣阁轻抛:轻易抛弃了偎红倚翠的生活。
浪萍难驻:漂泊漫游如浪中浮萍一样行踪无定。
后约:约定以后相见的日期。
丁宁:同“叮咛”,临别郑重嘱咐。
何据:有什么根据,是说临别时相互的约定、嘱咐都不可靠,都无法实现。
空恨:徒恨。
杳杳:遥远的意思。
神京:指都城汴京。
断鸿:失群的孤雁。
长天暮:远天出现茫茫暮色。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352-355 . 2、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19 . 3、 李 华 .宋词三百首详注 .南昌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13(第3版) :17-18 .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
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
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
片帆高举。
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
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
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
叹后约丁宁竟何据。
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
断鸿声远长天暮。
上片首句点明时令,交待出发时的天气。
“冻云”句说明已届初冬,天公似酿雪,显得天色黯淡。
“扁舟”二句写到自身,以“黯淡”的背景,反衬自己乘一叶扁舟驶离江渚时极高的兴致。
“乘兴”二字是首叠的主眼,从“离江渚”开始,直到“过南浦”,词人一直保持着饱满的游兴。
“渡万壑”二句,概括交待了很长的一段路程,给人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快感觉。
“怒涛”四句,写扁舟继续前行时的所见所闻。
此时已从万壑千岩的深处出来,到了比较热闹的开阔江面上,浪头渐小,吹起顺风,听见过往经商办事的船客彼此高兴地打招呼,船只高高地扯起了风帆。
“片帆高举”是写实,也可想象出词人顺风扬帆时独立船头、怡然自乐的情状。
“泛画鹢”的“鹢”,是一种水鸟,古代常画鹢于船头,这里以“画鹢”代指舟船。
“翩翩”,轻快的样子。
“南浦”,南岸的水边。
“翩翩”遥应“乘兴”,既写舟行的轻快,也是心情轻快的写照。
从整个上片来看,柳永当时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
中片写舟中所见,所有景物都“望中”生发,时间是“过南浦”以后,已届傍晚,地点从溪山深处转到了南浦以下的江村。
词人乘兴扬帆翩翩而行,饶有兴味地观赏着展现眼前的风光。
“望中”三句写岸上,只见高挑的酒帘风中闪动,烟霭朦胧中隐约可见有一处村落,其间点缀着几排霜树。
“残日”句转写江中,渔人用木棒敲击船舷的声音把词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发现残日映照的江面上,渔人“鸣榔归去”。
接下来却见,浅水滩头,芰荷零落;
临水岸边,杨柳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条;
透过掩映的柳枝,看得见岸边一小群浣纱归来的女子。
“浣纱游女”是词人描写的重点,他工笔细描她们“避行客、含羞笑相语”的神情举止。
眼前这三三两两浣纱游女,触动并唤醒了词人沉埋心底的种种思绪,顿生羁旅行役的感慨,真所谓因触目而惊心。
整个中片承上启下,与下片存着内的有机联系。
下片由景入情,写的是去国离乡的感慨,用“到此因念”四个字展开。
“此”字直承二叠末的写景,“念”字引出此叠的离愁别恨。
“绣阁轻抛”,后悔当初轻率离家:“浪萍难驻”,慨叹此时浪迹他乡。
将离家称为“抛”,更“抛”前着一“轻”字,后悔之意溢于言表;
自比浮萍,又“萍”前安一“浪”字,对于眼下行踪不定的生活,不满之情见于字间。
最使词人感到凄楚的是后会难期。
“叹后约”四句,便是从不同的角度抒写难以与亲人团聚的感慨。
“叹后约”句遥当年别离时分,妻子殷勤叮咛,约定归期,而此时难以兑现。
“惨离怀”二句一叹现时至岁暮,但还不能回家,因而只能空自遗憾;
再叹目前自己离妻子寄身的京城汴梁,路途遥远,不易到达,只得“凝泪眼”而长望。
结语“断鸿”句,重又由情回到景上,望神京而不见,映入眼帘的,唯有空阔长天,苍茫暮色,听到耳中的只有离群的孤雁渐去渐远的叫声。
这一景色,境界浑涵,所显示的氛围,与词人的感情十分合拍。
“断鸿”句所写的是情中之景,着重表现的是寄寓景物中的主观感受。
下片把去国离乡的离愁和羁旅行役的苦况写得令人读来心神惨然。
柳永词善于铺叙,上、中片写景,感情悠游不迫,笔调舒徐从容,由叙述转为描绘。
描叙内容也从自然现象转到社会人事,整体上层次分明,铺排有序。
末片抒情,感情汪洋恣肆,一发难收,笔调也变得急促起来,抒写了悔当初、恨现的感情;
接着的几句,围绕着“别易会难”这一中心,作多角度的反复抒写。
音韵上,从“叹后约”句开始,用韵转密,如促节繁弦,正好适应了硬咽语塞、一吐为快的抒情需要。
写景,为抒情铺垫;
徐缓,为急骤蓄势。
通篇转承自然、浑若天成,体现了柳永长调的突出优点。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352-355 .
秋夜月·当初聚散 文翻
当初聚散。
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
惹起旧愁无限。
盈盈泪眼。
漫向我耳边,作万般幽怨。
奈你自家心下,有事难见。
待信真个,恁别无萦绊。
不免收心,共伊长远。
当初聚散。
便唤作、无由再逢伊面。
近日来、不期而会重欢宴。
向尊前、闲暇里,敛著眉儿长叹。
惹起旧愁无限。
当时离开的时候,就说了,没有机会再和你见面。
最近呢,没有想到我们却再次相遇。
闲暇的时候,喝着酒,你皱着眉头叹气。
又想起旧时的无限忧愁。
盈盈泪眼。
漫向我耳边,作万般幽怨。
奈你自家心下,有事难见。
待信真个,恁别无萦绊。
不免收心,共伊长远。
你眼睛里闪着泪光,在我耳边说着你的万种怨恨。
但是我也许多的无可奈何,不可能这样永远陪你。
等我没有什么牵绊的时候,我就会和你永远在一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文翻
吹破残烟入夜风。
一轩明月上帘栊。
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
碧云归去认无踪。
只应会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吹破残烟入夜风。
一轩明月上帘栊。
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夜幕降临,倏忽间清风吹散了薄烟,在窗棂竹帘之外,渐渐升起了一轮明月。
因畏路途杳杳更忧人心未合,即使能结同心,恐不能同处一地。
情脉脉,意忡忡。
碧云归去认无踪。
只应会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情义绵绵,思绪翩翩。
剪不断,理还乱。
云儿啊,再回去只怕了无踪迹(认不得归路)。
这样的事、情思应该只有在前世里显现,总是喜欢将两地鸳鸯放一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凤归云·向深秋 文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
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
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隔林梢。
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
抛掷云泉,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
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彩云归·蘅皋向晚舣轻航 文翻
蘅皋向晚舣轻航。
卸云帆、水驿鱼乡。
当暮天、霁色如晴昼,江练静、皎月飞光。
那堪听、远村羌管,引离人断肠。
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
堪伤。
朝欢暮散,被多情、赋与凄凉。
别来最苦,襟袖依约,尚有余香。
算得伊、鸳衾凤枕,夜永争不思量。
牵情处,惟有临歧,一句难忘。
蘅皋向晚舣轻航。
卸云帆、水驿鱼乡。
当暮天、霁色如晴昼,江练静、皎月飞光。
那堪听、远村羌管,引离人断肠。
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
天色已晚,整理轻舟向长满杜衡的岸边靠拢。
在盛产鱼米的水路驿站,放下白色的船帆。
面对傍晚的天空,明朗的天色如同晴朗的白昼,江水澄静,皎月耀光。
怎堪听从那遥远的村落传来的悠悠羌笛声,引起离开家园和亲人的离人无限悲伤。
此时,感到自己就如同水中之萍、风中之梗,过着漂荡不定的生活,马上要过年了,思绪却纷繁复杂。
堪伤。
朝欢暮散,被多情、赋与凄凉。
别来最苦,襟袖依约,尚有余香。
算得伊、鸳衾凤枕,夜永争不思量。
牵情处,惟有临歧,一句难忘。
怎能忍受朝欢暮散的伤悲,多情给自己带来了无限的孤寂冷落。
离别以来痛苦之极,衣襟衣袖隐约还有残余的芳香。
料想你此时一定坐在我们同床共枕的床头上,面对漫漫长夜,怎能不如同我一样的思念。
动情处,惟有赠别之辞,一句也难以忘记。
参考资料: 1、 (宋)柳永 著,薛瑞生校注 .乐章集校注 .北京市 :中华书局 ,2005年1月第1版 :151 . 2、 叶嘉莹 等 .柳永词新释辑评 .北京市 :中华书局 ,2005年1月第1版 :334-337 .
安公子·梦觉清宵半 文翻赏
梦觉清宵半。
悄然屈指听银箭。
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
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
从卧来、展转千馀遍。
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
堪恨还堪叹。
当初不合轻分散。
及至厌厌独自个,却眼穿肠断。
似恁地、深情密意如何拚。
虽后约、的有于飞愿。
奈片时难过,怎得如今便见。
梦觉清宵半。
悄然屈指听银箭。
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
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
从卧来、展转千馀遍。
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
半夜从梦中惊醒。
静静地一边细听一边屈指数着漏滴声。
床前只有将要燃尽的流泪红烛相伴。
暗自引发我无限的离别之情。
独自躺在床上到现在已辗转反侧了千馀遍也无法入睡。
怎奈独自而眠,任凭数重鸳鸯被也无法感到温暖。
堪恨还堪叹。
当初不合轻分散。
及至厌厌独自个,却眼穿肠断。
似恁地、深情密意如何拚。
虽后约、的有于飞愿。
奈片时难过,怎得如今便见。
可悔又可叹的是,当初不该轻易分离。
到如今独自无聊,正望眼欲穿愁断肠。
如此情深意浓如何才能和好如初?
纵然确有日后相聚和美的愿望,奈何这片刻的难过,怎么才能够得以马上相见?
参考资料: 1、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37-38
梦觉清宵半。
悄然屈指听银箭。
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
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
从卧来、展转千馀遍。
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
堪恨还堪叹。
当初不合轻分散。
及至厌厌独自个,却眼穿肠断。
似恁地、深情密意如何拚。
虽后约、的有于飞愿。
奈片时难过,怎得如今便见。
这是一首以近于俚俗的语言写成的相思之作。
与同类题材不同的是,这首词中词人与恋人可能是因了一点小事呕了气,于是二人“轻分手”了。
如今,他深悔自己当初的轻率,独自度着难捱的长夜,内心涌起一浪一浪的情感波澜。
柳永抒情往往上片铺叙景物,下片为内心独白。
而这首词景语仅“床前残泪烛”一句,余皆情语,则所抒之情倍觉突出、充盈,亦可见此情非由外物触起,实是无时不萦系心中。
上片以“梦觉清宵半”开头,先点明时间乃“夜半”,主人公的情状难以再眠。
于是以下借“银箭”、“残沿烛”、“鸳被”三种意象写事叙情,三种意象与主人公的行动紧紧联在一起,“银箭”在这里代指古代计时漏壶滴漏的声音,它表示时光在一秒一秒地缓慢行进,此刻,词中的主人公正屈着指头细数这单调的滴滴答答的声音,从而表现出主人公深夜无眠的寂寞无聊。
蜡烛已将燃尽,烛泪将残,表示夜已深,只有烛泪“啼红”相伴主人,进一步写出主人公的孤单。
“鸳被”本象征男欢女爱,而今,主人公却是“孤眠”,昔日的欢爱自是不堪回首,所以一人在被中“展转千余遍”,任凭它是“数重”,仍觉“不暖”,再次写出词人内心的凄凉。
三种意象成为叙事叙情的关键物。
在上片中,三种意象又以直接写情写事的句子相串联。
首句直写主人公夜半即醒,难以再眠,引出第一个听觉的意象“银箭";
长夜不眠再出现第二个视觉意象“残泪烛”,视觉听觉的双重意象引出“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的情语,直抒旧日欢情带来而今无限的愁恨。
从旧日欢情联及“鸳被”这一意象,于是“展转千余遍”,“孤眠不暖",写尽孤独寂寞的难耐。
下片直抒其情,先以“堪恨还堪叹”一句总写这一段不了情缘引发的种种情味,然后分写内心的层层情感波澜。
后悔“当初不合轻分散”是为一层,此句化用许岷《木兰花·小庭日晚花零落》:“当初不合尽饶伊,赢得如今长恨别。
”虽用典,亦写实;
“厌厌独自”一人,盼伊人盼得“眼穿肠断”是为二层,前一层不过后悔而已,此时却已经相思成病;
由于“眼穿肠断”而想到昔日的“深情蜜意如何拚”是为转折后的一层;
再想及当日虽有重聚的“后约”,但毕竟而今“片时难过”,是为再转折后的一层;
直至“怎得如今便见”是最后深悔当初又盼今后的最后一层。
一层进一层,一浪高一浪,把内心的百转千折细细密密地铺展开来。
这种相思虽然说不上有什么价值,但在词中表现得自然真切,很富有生活气息 。
生活中,一对相恋的人因为偶然的小事而分手,分手后又后悔当初决定的草率者,并不少见。
抛开词中男女主人公的身份地位,词中抒发的情感还是能引起人共鸣的。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53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