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文翻译
鞭影落春堤,绿锦鄣泥卷。
脉脉逗菱丝,嫩水吴姬眼。
啮膝带香归,谁整樱桃宴。
蜡泪恼东风,旧垒眠新燕。
鞭影落春堤,绿锦鄣泥卷。
脉脉逗菱丝,嫩水吴姬眼。
骑一匹骏马,驰过长堤,步步催马,鞭影横飞,我要看尽这春色的美。
骏马飞奔,马鞍两边垂障上的轻尘腾飞。
路旁女子含情脉脉,目光炯炯有神,好比吴地佳丽的眼渡。
啮膝带香归,谁整樱桃宴。
蜡泪恼东风,旧垒眠新燕。
我游遍全城,骑马归来,带回一缕春的芬芳。
是谁主持了一场樱桃宴会,要来庆贺新科进士们。
东风徐徐,蜡烛被吹得跳跃起来,弄得它“泪流满面”。
去年的燕巢中钻进了新来的燕子,一切似乎如此春风得意。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编著.纳兰词全编笺注典评: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5:第135页 2、 (清)纳兰性德著.一生最爱纳兰词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0:第115页
鞭影落春堤,绿锦鄣泥卷。
脉脉逗菱丝,嫩水吴姬眼。
骑一匹骏马,驰过长堤,步步催马,鞭影横飞,我要看尽这春色的美。
骏马飞奔,马鞍两边垂障上的轻尘腾飞。
路旁女子含情脉脉,目光炯炯有神,好比吴地佳丽的眼渡。
鞭影:马鞭的影子。
鄣:同“障”。
阻塞,阻隔。
鄣泥:即马鞯。
垂于马腹两侧,用于遮挡泥土的东西。
嫩水:指春水。
吴姬:指吴地的美女。
啮膝带香归,谁整樱桃宴。
蜡泪恼东风,旧垒眠新燕。
我游遍全城,骑马归来,带回一缕春的芬芳。
是谁主持了一场樱桃宴会,要来庆贺新科进士们。
东风徐徐,蜡烛被吹得跳跃起来,弄得它“泪流满面”。
去年的燕巢中钻进了新来的燕子,一切似乎如此春风得意。
啮(niè)膝:良马名。
樱桃宴:科举时代庆贺新进士及第的宴席。
始于唐僖宗时期。
后来也指文人雅会。
旧垒:旧时的堡垒、营垒。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编著.纳兰词全编笺注典评: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5:第135页 2、 (清)纳兰性德著.一生最爱纳兰词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0:第115页
青衫湿遍·悼亡 文翻译赏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
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
忆生来、小胆怯空房。
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
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
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
怕幽泉、还为我神伤。
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
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
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
忆生来、小胆怯空房。
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
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想到你,泪水就将我的青衫衣襟打湿!
你对我的真情和关慰,点点滴滴我又怎能忘记呢?
半个月前你还带病而强打着精神做事,当时你剪灯花的声音现在还仿佛留在银灯边。
回想起来,你生性胆小,连一个人在房子里都害怕,可如今你却在那冷冷的幽暗的灵柩里,独自伴着梨花影,受尽了凄凉。
我愿意为你的灵魂指路,让你的魂魄再一次到这回廊里来。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
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
怕幽泉、还为我神伤。
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
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你我近在咫尺,正一样地消受着这夕阳晚照下的荒原凄景。
我愿用我的热泪和着祭祀的酒浆把你滴醒,让你又活转过来,可又怕你醒来后继续为我伤神,你定然会说:你书生命太薄,应该多多保重,不要再耽于儿女情了!
但我却记得你我曾有过的密誓,现在想来那誓言真的难以实现了,想到这一切又怎能不叫人肝肠寸断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
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
忆生来、小胆怯空房。
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
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想到你,泪水就将我的青衫衣襟打湿!
你对我的真情和关慰,点点滴滴我又怎能忘记呢?
半个月前你还带病而强打着精神做事,当时你剪灯花的声音现在还仿佛留在银灯边。
回想起来,你生性胆小,连一个人在房子里都害怕,可如今你却在那冷冷的幽暗的灵柩里,独自伴着梨花影,受尽了凄凉。
我愿意为你的灵魂指路,让你的魂魄再一次到这回廊里来。
扶病:带着病而行动做事。
银釭:银灯。
古代以油灯照明,贵族大家多用银制灯台,故称银釭。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
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
怕幽泉、还为我神伤。
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
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你我近在咫尺,正一样地消受着这夕阳晚照下的荒原凄景。
我愿用我的热泪和着祭祀的酒浆把你滴醒,让你又活转过来,可又怕你醒来后继续为我伤神,你定然会说:你书生命太薄,应该多多保重,不要再耽于儿女情了!
但我却记得你我曾有过的密誓,现在想来那誓言真的难以实现了,想到这一切又怎能不叫人肝肠寸断呢?
玉钩斜:随代葬埋宫女的墓地。
《陈无己诗话》:“广陵亦有戏马台下路号玉钩斜。
”这里是指亡妻的灵寝所在地。
判:同“拚”。
此处甘愿之意。
周邦彦《解连环》:“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椒浆:即椒酒,以椒实浸制之酒,多于元旦饮用。
这里是指祭奠之酒浆。
幽泉:墓穴,代指亡妻。
将息:保重、调养之意。
怨粉愁香:粉香,代指女人。
怨粉愁香是喻指男女间的恩怨私情,这里借指与妻往日的浓情密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
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
忆生来、小胆怯空房。
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
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
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
怕幽泉、还为我神伤。
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
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这首词,是纳兰容若的第一首悼亡词。
上片“青衫湿遍”第一句就表明了词人悲痛的程度。
眼泪把他的衣服都浸的湿透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悲痛,又是怎样的一种凄凉,才能把衣服都湿透。
“凭伊慰我,忍便相忘。
”凭你对我的一片真情和安慰,我又怎能忍心把你忘记呢。
这开头的两句就把全词的那种哀伤的基调奠定了。
“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妻子逝世的时间才只有半个月。
半个月前,她还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眼前,带着病在灯下,强打着精神做事。
而今却是阴阳两隔,空留自己独自在回想。
“忆生来、小胆怯空房。
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
”回忆起你从前生性胆小,连一个人在房间都害怕,可如今你却在那冰冷幽暗的灵柩里,独自伴着梨花影,受尽凄凉。
这几句体现了词人对亡妻的挚爱以及对其浓烈的思念之情,于是词人把自己满腔的愁怀,全部都寄托在梦幻中,希望亡妻能认识回家的路,到梦中与自己相聚。
下片仍是抒发了词人的哀婉深情。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这里作者猜想,此时的你,一定也和我一样,“一般消受”这肝肠寸断之苦了。
“咫尺”两字有“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之意,似有东坡“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之态,然而后者还能“相顾”,前者却是天人永隔了。
至此词人对其妻子的思念达到了高潮,可以看出他是如何疯狂的思念着亡妻,竟然幻想着用眼泪去唤醒她和自己相见。
“怕幽泉、还为我神伤。
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
”在这里词人的笔锋一转,站在妻子的角度想,又怕长眠地府的妻子还在为自己神伤。
定会说,书生你太命薄,应该自己多多保重,不要再耽误于儿女情长了!
最后一句“料得重圆密誓,难尽寸裂柔肠。
”词人记得夫妻俩所有的密誓,但是那些誓言已经不能够实现,想到这真是令人肝肠寸断。
这整首词里字字句句都渗透了词人对亡妻刻骨铭心的思念,也看出了词人那种凄楚的心境。
而纳兰的词风的婉丽凄清也正是来自于他们夫妻二人的情深意长。
“青衫”、“银釭”、“梨花影”、“回廊”、“玉钩斜路”、“蔓草残阳”、“清泪”、“椒浆”等凄淡无聊的意象,在诗里组接成一幅完整的艺术画面,读来更是让人令人荡气回肠。
这些意象大都是一种忧伤的感觉,透出一些悲凉的气氛,单看这些词,一种凄清感就扑面而来。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全编全赏.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320-322页
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 文翻注译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
采得石榴双叶子,欲贻谁?
便是有情当落日,只应无伴送斜晖。
寄语东风休著力,不禁吹。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
采得石榴双叶子,欲贻谁?
依立在垂柳飘飘的红桥上,罗裳轻舞随风飘。
摘下两片石榴叶,想要留给谁?
便是有情当落日,只应无伴送斜晖。
寄语东风休著力,不禁吹。
如果说有情的话,也只有明月了,只有他孤独地送走夕阳。
希望借助东风(春风)的力量讲心中话给你听,无奈东风劲,尽吹散。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
采得石榴双叶子,欲贻谁?
越罗句:谓其衣着华美。
越罗,越地所产之丝织物,轻柔而精美。
缕金衣,绣有金丝的衣服。
石榴:石榴树。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石榴,一名丹若。
梁大同中东州后堂石榴皆生双子。
南诏石榴子大,皮薄如藤纸,味绝于洛中。
” 便是有情当落日,只应无伴送斜晖。
寄语东风休著力,不禁吹。
著力:用力、尽力。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
采得石榴双叶子,欲贻谁?
依立在垂柳飘飘的红桥上,罗裳轻舞随风飘。
摘下两片石榴叶,想要留给谁?
越罗句:谓其衣着华美。
越罗,越地所产之丝织物,轻柔而精美。
缕金衣,绣有金丝的衣服。
石榴:石榴树。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木篇》:“石榴,一名丹若。
梁大同中东州后堂石榴皆生双子。
南诏石榴子大,皮薄如藤纸,味绝于洛中。
” 便是有情当落日,只应无伴送斜晖。
寄语东风休著力,不禁吹。
如果说有情的话,也只有明月了,只有他孤独地送走夕阳。
希望借助东风(春风)的力量讲心中话给你听,无奈东风劲,尽吹散。
著力:用力、尽力。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鬓云松令·咏浴 文注
鬓云松,红玉莹。
早月多情,送过梨花影。
半饷斜钗慵未整,晕入轻潮,刚爱微风醒。
露华清,人语静。
怕被郎窥,移却青鸾镜。
罗袜凌波波不定,小扇单衣,可耐星前冷。
鬓云松,红玉莹。
早月多情,送过梨花影。
半饷斜钗慵未整,晕入轻潮,刚爱微风醒。
红玉:红色宝石,比喻女子红润之肌肤。
晕入句:意谓微微泛起红润的肤色。
露华清,人语静。
怕被郎窥,移却青鸾镜。
罗袜凌波波不定,小扇单衣,可耐星前冷。
露华:清冷的月光。
唐杜牧《寝夜》:“露华惊敝褐,灯影挂尘冠。
”青莺镜:《鸳鸟诗序》云即镜子。
《艺文类聚》卷九十引南朝梁范泰《鸾鸟诗序》云:宾王于峻祁之山,获一鸾鸟,饰以金樊,食以珍羞,但三年不鸣。
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
王从其意,鸾睹形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
后以青鸾代指为镜。
罗袜:此为描绘女子沐浴的情景。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 罗袜,丝罗所制之袜。
此处代指女人之足。
凌波,比喻女子步履轻盈,行于水上。
此处谓拨动所沐浴之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文翻译
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
楚天魂梦与香消,青山暮暮朝朝。
断续凉云来一缕,飘堕几丝灵雨。
今夜冷红浦溆,鸳鸯栖向何处?
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
楚天魂梦与香消,青山暮暮朝朝。
秋风萧瑟,卷起漫天落叶,大雁向着南方高飞。
我们的爱情匆匆开始,又匆匆结束,徒然留下无尽的相思。
断续凉云来一缕,飘堕几丝灵雨。
今夜冷红浦溆,鸳鸯栖向何处?
偶然飘来一朵凉云,洒下几点雨,不由令人记挂起那生着红草的水滨,鸳鸯今夜该向哪里栖宿?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110页 2、 (清)纳兰性德著.侯清恒,李少辉注评,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373页
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
楚天魂梦与香消,青山暮暮朝朝。
秋风萧瑟,卷起漫天落叶,大雁向着南方高飞。
我们的爱情匆匆开始,又匆匆结束,徒然留下无尽的相思。
无边:此处用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典。
这里是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景色。
楚天:《文选·宋玉高唐赋序》云:“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
王问玉曰:‘此何气也?
’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
’王曰:‘何谓朝云?
’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
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
”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
’”后来在诗文中便以此作为男女情事的常用之典。
断续凉云来一缕,飘堕几丝灵雨。
今夜冷红浦溆,鸳鸯栖向何处?
偶然飘来一朵凉云,洒下几点雨,不由令人记挂起那生着红草的水滨,鸳鸯今夜该向哪里栖宿?
堕(duò):落下。
灵雨:好雨。
《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命彼信人。
”笺:“灵,善也。
”红:水草,又称水荭。
浦溆(pǔ xù):水畔,水边。
唐杨炯《青苔赋》:“桂舟横兮兰触,浦溆回兮心断续。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110页 2、 (清)纳兰性德著.侯清恒,李少辉注评,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373页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 文翻注译赏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
倚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人羞涩却回头。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
倚阑无绪不能愁。
黄昏时分,夕阳依依,暮掩小楼,朱帘斜斜垂挂在软金钩上。
依靠着栏杆,看那残阳斜晖,心中难掩愁绪。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人羞涩却回头。
那位盈盈动人的女子骑马而过,她略施薄妆,浅描眉黛,却也别有一番妩媚风流。
她见到有陌生人就脸生红晕,神情羞涩却又回头顾盼。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133-134 2、 汪政,陈如江编注.谁念西风独自凉 纳兰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08:40-41 3、 孟斜阳.忆来何事最销魂 纳兰容若的词与情.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2.05:11-12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
倚阑无绪不能愁。
斜控:斜斜地垂挂。
控,下垂、弯曲貌。
阑(lán):同“栏”,栏杆。
无绪:指没有心情,百无聊赖。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人羞涩却回头。
盈盈:谓仪态美好。
此处代指仪态美好之人。
盈,与“赢”同,容貌之意。
《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薄妆浅黛(dài):指妆容淡雅。
浅黛:谓眉画的浅淡。
风流:指动人的风韵。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133-134 2、 汪政,陈如江编注.谁念西风独自凉 纳兰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08:40-41 3、 孟斜阳.忆来何事最销魂 纳兰容若的词与情.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2.05:11-12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
倚阑无绪不能愁。
黄昏时分,夕阳依依,暮掩小楼,朱帘斜斜垂挂在软金钩上。
依靠着栏杆,看那残阳斜晖,心中难掩愁绪。
斜控:斜斜地垂挂。
控,下垂、弯曲貌。
阑(lán):同“栏”,栏杆。
无绪:指没有心情,百无聊赖。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人羞涩却回头。
那位盈盈动人的女子骑马而过,她略施薄妆,浅描眉黛,却也别有一番妩媚风流。
她见到有陌生人就脸生红晕,神情羞涩却又回头顾盼。
盈盈:谓仪态美好。
此处代指仪态美好之人。
盈,与“赢”同,容貌之意。
《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薄妆浅黛(dài):指妆容淡雅。
浅黛:谓眉画的浅淡。
风流:指动人的风韵。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133-134 2、 汪政,陈如江编注.谁念西风独自凉 纳兰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08:40-41 3、 孟斜阳.忆来何事最销魂 纳兰容若的词与情.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2.05:11-12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
倚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人羞涩却回头。
该篇采用叙事的手法,正所谓“词宜抒情,或直发胸臆,或假以兴象,而叙事者少见”。
所以显得更为奇妙。
上片情语出之于景语,写女子意兴阑珊之貌。
首句点明时间是黄昏,正是夕阳西下时分,朱帘斜斜地垂挂在软软的金钩上,一副颇无心情的懒散样子。
“倚阑无绪不能愁”是说这位女子倚靠着阑杆,心绪无聊,而又不能控制心中的忧愁。
此三句以简洁省净之笔墨描摹了一幅傍晚时分深闺女子倚栏怀远图,为下阕骑马出游做好铺垫。
下片亦刻画了一个小的场景,但同时描绘了一个细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这位闺中女子怀春又羞怯的形象。
“有个盈盈骑马过”一句,清新可喜,与李清照“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有异曲同工之妙。
特别是“盈盈”一词,形容女子,有说不出的熨帖生动。
“薄妆浅黛亦风流”一句则凸现了她的风情万种,“薄”、“浅”形容她的容貌,“亦”字说她稍加打扮就很漂亮。
末句言,“见人羞涩却回头”。
这只是少女一个极细微的,几乎叫人难以察觉的动作,词人却捕捉到了,轻轻一笔,就活灵活现地勾画出闺中女子怀春又娇羞的复杂心情。
可以说骑马少女薄妆浅黛羞涩回头的神态,把原本显得低沉的夕阳、小楼、斜挂的朱帘、软垂的金钩及无聊的心绪衬托为一幅情景交融、极具美感的画卷,读来口角生香,有意犹未尽之感。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年3月:217-218
眼儿媚·咏红姑娘 文翻注译赏
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
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
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
玉墀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间。
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
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
秋风瑟瑟,给夜晚带来些微寒意,红始娘花的绿叶被风吹得斜倚着栏杆,好似少女般温婉可爱红姑娘的花冠好像丝织品一样,花朵微微绽放了些,殷红的颜色好像玛瑙一样好看。
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
玉墀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间。
当年宫殿里的往事还能向谁询问呢,只有这红姑娘花还依稀尚存。
记得当年元代至正年间,宫殿前的红姑娘花争相斗艳,宫女们争相采摘插戴,而如今,花还在,采花人已经不在了。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263页-第264页 2、 闵译平编.纳兰词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崇文书局,2015.07:第17页 3、 (清)纳兰性德著;
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71页
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
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
骚屑:风声。
霞绡(xiāo):谓美艳轻柔的丝织物,此处形容红姑娘的花冠。
靺鞨(mò lè):形容红姑娘殷红的颜色,好像是红色的宝石(红玛瑙)一样。
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
玉墀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间。
玉墀(chí):女子的头饰,玉制之钗,由三股合成,燕形。
至正:元顺帝年号(1341—1370)。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263页-第264页 2、 闵译平编.纳兰词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崇文书局,2015.07:第17页 3、 (清)纳兰性德著;
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71页
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
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
秋风瑟瑟,给夜晚带来些微寒意,红始娘花的绿叶被风吹得斜倚着栏杆,好似少女般温婉可爱红姑娘的花冠好像丝织品一样,花朵微微绽放了些,殷红的颜色好像玛瑙一样好看。
骚屑:风声。
霞绡(xiāo):谓美艳轻柔的丝织物,此处形容红姑娘的花冠。
靺鞨(mò lè):形容红姑娘殷红的颜色,好像是红色的宝石(红玛瑙)一样。
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
玉墀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间。
当年宫殿里的往事还能向谁询问呢,只有这红姑娘花还依稀尚存。
记得当年元代至正年间,宫殿前的红姑娘花争相斗艳,宫女们争相采摘插戴,而如今,花还在,采花人已经不在了。
玉墀(chí):女子的头饰,玉制之钗,由三股合成,燕形。
至正:元顺帝年号(1341—1370)。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263页-第264页 2、 闵译平编.纳兰词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崇文书局,2015.07:第17页 3、 (清)纳兰性德著;
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71页
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
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
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
玉墀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间。
纳兰之心,细致到微小的野果亦能勾起忧虑重重。
《元故宫记》中有对红姑娘描述道: “金殿前有野果,名红姑娘,外垂绛囊,中空有子,如丹珠,味酸甜可食,盈盈绕砌,与翠草同芳,亦自可爱。
”西风瑟瑟惹得些微寒意,翠袖斜倚阑干,清清朗朗的,红姑娘好似少女般温婉可爱。
花冠似有丝织之感,美艳轻柔,殷红之色视同红玛瑙,红姑娘形色甚是好看。
首句“骚屑”,意为风声,汉时刘向《九议·思古》中有“风骚屑以摇木兮,雪吸吸以湫戾”。
行文至此皆是刻画红姑娘之态,读来惹人喜爱,可以想象一片葱郁之景,引得人心随它沉醉在一片风情之中。
故前半部分基调积极,呈现的多是欢愉。
但至下片语意顿转,质问“故宫事往凭谁问”,霎时转为沉重的历史之思,洋溢的许是悲苦之意。
朱颜无恙,过往何存,野果如今还依稀尚存,葱葱郁郁美好地保留着,点缀着这个世间,当年王朝却早已沦为陈迹。
依稀只记得当年元代至正年问,宫殿前的红姑娘争相娇艳,宫中女子争相采摘插戴,一派活泼场面。
而今只留萧条旧宫,美景依旧,对比之下更显得寥落。
至正年间用作背景,自有深意。
至正即元惠宗顺帝第三个年号,故时值元末。
顺帝昏庸,不谙权术,有一年元朝境内发生通货膨胀,加之为治水加重徭役,以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其后各地义军蜂拥而起。
最终,元朝灭亡,政权为朱元璋所夺。
故至正年间这一时代背景隐藏些耐人寻味的意味。
纳兰借用此典,表达的或许是今昔之叹,又或许有对时下的深深忧虑。
再细究“无恙是朱颜”,又要联想纳兰对后主词的偏爱。
这朱颜一词,正是因李后主的绝笔《虞美人》而出名。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每每轻诵此句,都是满怀的怅惘无奈。
“欲语泪先流”的凄婉动人,都寄附于犹在的雕栏玉砌上,偏是为了那不再的朱颜。
传达之意,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百般无奈,与纳兰的“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一句,可谓异曲同工。
纳兰迷后主之词,确实得其精髓而不失纳兰之风。
后主句中的“朱颜”单从释义上看, “朱颜,即红颜,少女的代称”,表义上看应指南唐旧日的宫女,当然后人也有理解其还应包括旧日南唐的青山、碧水、明月等一切美好的事物。
当年李后主被押到东京,从一个尽享君主之乐的国君沦为亡国之俘,辛酸不已,每日以泪洗面,故感叹,当初“物是”,如今“人非”。
纳兰深得后主词义,物是人非的今昔之叹,叹得沉郁内敛,自有精魂。
花草之趣,植株争艳之景,人处虽小,小中见大。
历史遗恨,不用说尽往昔风华绝代,只需轻轻勾勒当下的细枝末节,就足够令怀史之人,流尽含恨之泪。
深感今昔之别,变迁之苦,而今之世,也不知能否安定。
扼腕之痛,忧心之苦,郁结之人,轻轻问道: “故宫事往凭谁问”就足够引人哀愁万分。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菁菁主编.纳兰词全编全赏: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350页-第351页
菩萨蛮·隔花才歇帘纤雨 文
一丛花·咏并蒂莲 文翻注译赏
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绾红妆。
藕丝风送凌波去,又低头、软语商量。
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
色香空尽转生香,明月小银塘。
桃根桃叶终相守,伴殷勤、双宿鸳鸯。
菰米漂残,沈云乍黑,同梦寄潇湘。
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绾红妆。
藕丝风送凌波去,又低头、软语商量。
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
那并蒂莲好像歪斜带着玉佩的美女刚刚跳完霓裳羽衣舞,相对而视,各自梳妆。
一阵微风吹过,它们又低下头来,好像在柔声地商量着什么。
它们有一样的忧伤和思念,舍情脉脉,背对着夕阳。
色香空尽转生香,明月小银塘。
桃根桃叶终相守,伴殷勤、双宿鸳鸯。
菰米漂残,沈云乍黑,同梦寄潇湘。
花朵娇艳的色泽褪去,但香味却更加浓郁。
在银色月光的照耀下,池塘里的并蒂莲如同桃根、桃叶姐妹一样相依相守,陪伴着双宿双栖的鸳鸯。
残余的菰米漂在水中,低沉的乌云渐浓,它们把同样的情寄托在一个人身上。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180页 2、 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著,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第274页
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绾红妆。
藕丝风送凌波去,又低头、软语商量。
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
阑珊:零乱、歪斜之意。
李贺《李夫人歌》:“红璧阑珊悬佩挡,歌台小妓遥相望”。
霓裳(ní cháng):指唐代的霓裳羽衣舞。
绾(wǎn)红妆:谓两朵莲花盘绕连结在一起。
凌波:本指女子步履轻盈,若行水面,后代指美女,这里借指并蒂莲。
软语:柔和而委婉的话语。
宋史达祖《双双燕》:“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 色香空尽转生香,明月小银塘。
桃根桃叶终相守,伴殷勤、双宿鸳鸯。
菰米漂残,沈云乍黑,同梦寄潇湘。
桃根桃叶:晋王献之爱妾姐妹二人。
菰(gū)米:一名“雕胡米”。
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二·菰米》引苏烦曰:“菰生水中,叶如蒲苇,至秋结实,乃雕胡米也,古人以为美馔。
今饥岁,人犹采以当粮。
”沈(chén)云:即“沉云”,浓云、阴云。
潇湘(xiāo xiāng):指湘江。
相传舜之二妃娥皇、女英随之南巡不返,死于湘水。
明徐祯卿《古意》:“帝子葬何处?
潇湘云正深。
”这里借二妃代指并蒂莲。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180页 2、 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著,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第274页
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绾红妆。
藕丝风送凌波去,又低头、软语商量。
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
那并蒂莲好像歪斜带着玉佩的美女刚刚跳完霓裳羽衣舞,相对而视,各自梳妆。
一阵微风吹过,它们又低下头来,好像在柔声地商量着什么。
它们有一样的忧伤和思念,舍情脉脉,背对着夕阳。
阑珊:零乱、歪斜之意。
李贺《李夫人歌》:“红璧阑珊悬佩挡,歌台小妓遥相望”。
霓裳(ní cháng):指唐代的霓裳羽衣舞。
绾(wǎn)红妆:谓两朵莲花盘绕连结在一起。
凌波:本指女子步履轻盈,若行水面,后代指美女,这里借指并蒂莲。
软语:柔和而委婉的话语。
宋史达祖《双双燕》:“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 色香空尽转生香,明月小银塘。
桃根桃叶终相守,伴殷勤、双宿鸳鸯。
菰米漂残,沈云乍黑,同梦寄潇湘。
花朵娇艳的色泽褪去,但香味却更加浓郁。
在银色月光的照耀下,池塘里的并蒂莲如同桃根、桃叶姐妹一样相依相守,陪伴着双宿双栖的鸳鸯。
残余的菰米漂在水中,低沉的乌云渐浓,它们把同样的情寄托在一个人身上。
桃根桃叶:晋王献之爱妾姐妹二人。
菰(gū)米:一名“雕胡米”。
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二·菰米》引苏烦曰:“菰生水中,叶如蒲苇,至秋结实,乃雕胡米也,古人以为美馔。
今饥岁,人犹采以当粮。
”沈(chén)云:即“沉云”,浓云、阴云。
潇湘(xiāo xiāng):指湘江。
相传舜之二妃娥皇、女英随之南巡不返,死于湘水。
明徐祯卿《古意》:“帝子葬何处?
潇湘云正深。
”这里借二妃代指并蒂莲。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180页 2、 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著,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第274页
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绾红妆。
藕丝风送凌波去,又低头、软语商量。
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
色香空尽转生香,明月小银塘。
桃根桃叶终相守,伴殷勤、双宿鸳鸯。
菰米漂残,沈云乍黑,同梦寄潇湘。
这是一首咏物词,歌咏对象是并蒂莲。
上片描绘物形。
谓茎杆一枝,花开两朵,花盘连结在一起。
好像是舞罢霓裳、玉佩阑珊的仙子。
这时候,正面对着面,梳理红妆。
荷花香里,藕丝飘风。
仿佛处身干水晶宫殿。
微风过处,花枝有如仙子,步履轻盈,踏水而来。
间或低下头,则喃喃细语,好像正商量些什么。
一种情深,十分心苦。
荷花的根长在水底,藕丝漫长;
花里的莲心却将所有的苦深深蕴藏,脉脉不语,背向着斜阳。
下片揭示物理。
谓蓬生并蒂,尽管也将叶残、香销,但她的姿态却永远令人难忘。
明月东升,小荷塘披上银装。
阵阵清香,仍旧在月色中弥漫。
并蒂莲花,既是桃根、桃叶,姊妹双双,又像是桃树的根和叶,连在一起,终生相守。
而月色之下,殷勤相伴的,还有双宿鸳鸯。
这时候,夜已深,阴云忽然聚拢,月儿如同残留水中的菰米一般,时隐时现。
多么希望能够像娥皇、女英,追随舜帝,寄梦潇湘。
歌词咏物。
物形和物理,其相互间的关联,借重于一个“并”字,并蒂莲的“并”。
《说文》称:并,从二立。
金文字形,为二人并立之状。
本义为并行,并列。
并蒂莲,并排地长在同一茎上的两朵莲花。
掌握好这一个“并”字,物形和物理,乃至物与我也就融合在一起。
解读此词,不能忽略这一关键字眼。
全篇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等,不唯勾画出并蒂莲之神韵,并使诗人之性情深蕴其中,意含要眇,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施议对编选.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1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