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登多景楼

作者: 陈亮 朝代: 宋代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强对 一作:疆场)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登楼极目四望,不觉百感交集,可叹自己的这番心意,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理解呢?

镇江一带的山川形势极其险要,简直是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致。

然而这样险要的江山却不被当作进取的凭藉,而是都看成了天设的南疆北界。

镇江北面横贯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起伏的山岗。

这样的地理形势,正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

六朝的旧事,原来全不过是为少数私家大族的狭隘利益打算!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强对 一作:疆场) 于是笑王谢等人,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

他们依仗着长江天险,自以为可以长保偏安,哪里管得到广大的中原地区,长久为异族势力所盘踞,广大人民呻吟辗转于铁蹄之下呢?

凭借这样有利的江山形势,正可长驱北伐,无须前怕狼,后怕虎,应该象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

南方并不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也不乏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猛将,完全应该象往日的谢安一样,对打败北方强敌具有充分信心,一旦有利之形势已成,便当长驱千里,扫清河洛,收复国土,何须顾虑对方的强大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zhū)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xīnɡ)膻(shān)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强对 一作:疆场) 王谢诸人:泛指当时有声望地位的士大夫。

小儿破贼:《通鉴》记淝水之战、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破,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围棋如故。

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

”当时率军作战的是其弟侄,故称“小儿辈”。

强对:强敌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登楼极目四望,不觉百感交集,可叹自己的这番心意,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理解呢?

镇江一带的山川形势极其险要,简直是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致。

然而这样险要的江山却不被当作进取的凭藉,而是都看成了天设的南疆北界。

镇江北面横贯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起伏的山岗。

这样的地理形势,正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

六朝的旧事,原来全不过是为少数私家大族的狭隘利益打算!

因笑王谢诸(zhū)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xīnɡ)膻(shān)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强对 一作:疆场) 于是笑王谢等人,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

他们依仗着长江天险,自以为可以长保偏安,哪里管得到广大的中原地区,长久为异族势力所盘踞,广大人民呻吟辗转于铁蹄之下呢?

凭借这样有利的江山形势,正可长驱北伐,无须前怕狼,后怕虎,应该象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

南方并不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也不乏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猛将,完全应该象往日的谢安一样,对打败北方强敌具有充分信心,一旦有利之形势已成,便当长驱千里,扫清河洛,收复国土,何须顾虑对方的强大呢?

王谢诸人:泛指当时有声望地位的士大夫。

小儿破贼:《通鉴》记淝水之战、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破,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围棋如故。

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

”当时率军作战的是其弟侄,故称“小儿辈”。

强对:强敌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强对 一作:疆场)   这是一首借古论今之作。

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北临长江。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孝宗淳熙十五年春天,陈亮到建康和镇江考察形势,准备向朝廷陈述北伐的策略。

词的内容以议论形势、陈述政见为主,正是与此行目的息息相通的。

  开头两句,凌空而起。

撇开登临感怀之作先写望中景物的俗套,大笔挥洒,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登楼极目四望,不觉百感交集,可叹自己的这番心意,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理解呢?

因为所感不止一端,先将“此意”虚提,总摄下文。

南宋乾道年间镇江知府陈天麟《多景楼记》说:“至天清日明,一目万里,神州赤县,未归舆地,使人慨然有恢复意。

”对于以经济之略自负的词人来说,“恢复意”正是这首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围绕这个主题思想的还有对南北形势及整个抗金局势的看法。

以下抒写作者认为“今古几人曾会”的登临意。

“今古”一语,暗示了此词是借古论今。

  接下来两句,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出对“天限南疆北界”主张的抨击。

“鬼设神施”,是形容镇江一带的山川形势极其险要,简直是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致。

然而这样险要的江山却不被当作进取的凭藉,而是都看成了天设的南疆北界。

当时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将长江作为拒守金人南犯的天限,作者所抨击的,正是这种藉天险以求苟安的主张。

“浑认作”三字,亦讽亦慨,笔端带有强烈感情。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镇江北面横贯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起伏的山岗。

这样的地理形势,正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

“做出”一语,表达了词人目击山川形势时兴会淋漓的感受。

在词人眼中,山川仿佛有了灵气和生命,活动起来了。

  他在《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中写道:“京口连岗三面,而大江横陈,江旁极目千里,其势大略如虎之出穴,而非若穴之藏虎也。

”所谓“虎之出穴”,也正是“做出争雄势”的一种形象化说明。

这里对镇江山川形势的描绘,本身便是对“天限南疆北界”这种苟安论调的否定。

在作者看来,山川形势足以北向争雄,问题在于统治者缺乏争雄的远大抱负与勇气。

因此,下面紧接着就借批判六朝统治者,来揭示现实中当权者苟安论调的思想实质:“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前一句是愤慨的斥责与质问,后一句则是对统治者划江自守的苟安政策的揭露批判,——原来这一切全不过是为少数私家大族的狭隘利益打算!

词锋犀利,入木三分。

  换头“因笑”二字,承上片结尾对六朝统治者的批判,顺势而下,使上下片成为浑然一体。

前三句用新亭对泣故事,“王谢诸人”概括东晋世家大族的上层人物,说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借以讽刺南宋上层统治集团中有些人空有慷慨激昂的言辞,而无北伐的行动。

“也学英雄涕”,讽刺尖刻辛辣,鞭辟入里。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他们依仗着长江天险,自以为可以长保偏安,哪里管得到广大的中原地区,长久为异族势力所盘踞,广大人民呻吟辗转于铁蹄之下呢?

这是对统治者“只成门户私计”的进一步批判。

“管不到”三字,可谓诛心之笔。

到这里,由江山形势引出的对当权者的揭露批判已达极致,下面转面承上“争雄”,进一步正面发挥登临意。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中流誓,用祖逖统兵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故实。

在词人看来,凭借这样有利的江山形势,正可长驱北伐,无须前怕狼,后怕虎,应该象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

这几句词情由前面的愤郁转向豪放,意气风发,辞采飞扬,充分显示出词人豪迈朗爽的胸襟气度。

  歇拍二句,承上“长驱”,进一步抒写必胜的乐观信念。

“小儿破贼”见《世说新语·雅量》。

淝水之战,谢安之侄谢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达,谢安方与客围棋,看书毕,缄默无语,依旧对局。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强对”,强大的对手,即强敌。

《三国志·陆逊传》:“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

”作者认为,南方并不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也不乏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猛将,完全应该象往日的谢安一样,对打败北方强敌具有充分信心,一旦有利之形势已成,便当长驱千里,扫清河洛,收复国土,何须顾虑对方的强大呢?

作者《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中曾言:“常以江淮之师为虏人侵轶之备,而精择一人之沈鸷有谋、开豁无他者,委以荆襄之任,宽其文法,听其废置,抚摩振厉于三数年之间,则国家之势成矣。

”词中之“势成”亦同此意。

作者的主张在当时能否实现,可以置而不论,但这几句豪言壮语,是可以“起顽立懦”的。

到这里,一开头提出的“今古几人曾会”的“此意”已经尽情发挥,全词也就在破竹之势中收笔。

  同样是登临抒慨之作,陈亮的这首《念奴娇·登多景楼》和他的挚友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便显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辛词也深慨于“无人会登临意”,但通篇于豪迈雄放之中深寓沉郁盘结之情,读来别具一种回肠荡气、抑塞低回之感;

而陈词则纵论时弊,痛快淋漓,充分显示其词人兼政论家的性格。

从艺术的含蕴、情味的深厚来说,陈词自然不如辛词,但这种大气磅礴、开拓万古心胸的强音,是足以振奋人心的。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641-1643页

渔父歌

作者: 张志和 朝代: 唐代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 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谿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

江上雪,浦边风, 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乾, 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

钓车子,橛头船, 乐在风波不用仙。

海门斜照

作者: 韩元吉 朝代: 宋代

云梦悬知八九吞,银山万叠涨天门。

长江日落鱼龙舞,古寺烟深鸟雀喧。

送少卿张学士知洪州

作者: 梅尧臣 朝代: 宋代

朱旗画舸一百尺,五月长江水拍天。

稳去先应望庐岳,暂来谁复见龙泉。

阁经吏部重为记,山识吴天旧铸钱。

往迹可寻军事少,剩书遗逸附青编。

贺新郎(次刘后村)

作者: 赵以夫 朝代: 宋代

葵扇秋来贱。

阿谁知、初回轻暑,又教题遍。

不是琵琶知音少,无限如簧巧啭。

倩说似、长门休怨。

莫把蛾眉与人妒,但疏梅、淡月深深院。

临宝鉴,欲妆懒。

少时声价倾梁苑。

到中年、也曾落魄,雾收云卷。

待入汉庭金马去,洒笔长江衮衮。

好留取、才名久远。

过眼荣华俱尘土,听关睢、盈耳离骚婉。

歌不足,为嗟叹。

忆秦娥

作者: 汪元量 朝代: 宋代

水悠悠。

长江望断无归舟。

无归舟。

欲携斗酒,怕上高楼。

当年出塞拥貂裘。

更听马上弹箜篌。

弹箜篌。

万般哀怨,一种离愁。

忆秦娥·水悠悠

作者: 汪元量 朝代: 宋代

水悠悠。

长江望断无归舟。

无归舟。

欲携斗酒,怕上高楼。

当年出塞拥貂裘。

更听马上弹箜篌。

弹箜篌。

万般哀怨,一种离愁。

圣节日望拜黄牛祠前退读众碑感而有作

作者: 洪咨夔 朝代: 宋代

蜀在八极间,卦位西南坤。

万里泝天险,三峡为坤门。

巨灵擘太华,飞出黄河源。

余刃落巴山,巉绝雷斧痕。

众崖束长江,水石相吐吞。

轰豗九鳌战,汹涌万马奔。

高低建瓴峻,上下竹节繁。

操舟失毫厘,虀粉千丈浑。

滩名鼎无义,造物疑少恩。

黄牛压其漘,坐睨惊涛翻。

入门两石马,耳缺蹄噭存。

行人纷乞灵,熏燎迷旗旛。

摩挲几丰碑,飒沓篪应埙。

醉翁事已怪,无尽语不根。

黄能羽渊魄,苍牛离堆魂。

逞奇角异说,终莫探厥原。

或指峡名揭,或取......更多

古思

作者: 司马扎 朝代: 唐代

春华惜妾态,秋草念妾心。

始知井边桐,不如堂上琴。

月落却羡镜,花飞犹委苔。

门前长江水,一去终不回。

【双调】寿阳曲_银台烛,金

作者: 卢挚 朝代: 元代

银台烛,金兽烟,夜方阑画堂开宴。

管弦停玉杯斟较浅,听春风遏云歌遍。

金蕉叶,银萼花,卷长江酒杯低亚。

醉书生且休扶上马,听春风玉箫吹罢。

诗难咏,画怎描,欠渔翁玉蓑独钓。

低唱浅斟金帐晓,胜烹茶党家风调。

攒江酒,味转佳,刻春宵古今无价。

约寻盟绿杨中闲系马,醉春风碧纱窗下。

别珠帘秀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

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夜忆窗间月,檐外铁,这凄凉对谁分说?

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把......更多

678910 共55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