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住 文翻译
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
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
黄昏清泪阁,忍便花飘泊。
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
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
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
为了留住将逝的春天憔悴不已,黄昏,雨来催归黄昏的时候,深巷中卖着的樱桃,在雨后显得更加娇艳。
黄昏清泪阁,忍便花飘泊。
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
含着眼泪,独自看着那落花飘飘。
忽闻一声清脆莺啼自东风中传来,思绪又触摸到三月所留在心底的那一枚温暖的印记。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03,第72页
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
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
为了留住将逝的春天憔悴不已,黄昏,雨来催归黄昏的时候,深巷中卖着的樱桃,在雨后显得更加娇艳。
雨余(yú):雨后。
黄昏清泪阁,忍便花飘泊。
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
含着眼泪,独自看着那落花飘飘。
忽闻一声清脆莺啼自东风中传来,思绪又触摸到三月所留在心底的那一枚温暖的印记。
“黄昏”二句:出自宋范成大《八场坪闻猿》:“天寒林深山石恶,行人举头双泪阁。
”阁:含着。
消(xiāo)得:禁受得。
三月情:此处或谓暮春之伤情,或别有隐情,所指未详。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03,第72页
好事近·马首望青山 文翻译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
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
休寻折载话当年,只洒悲秋泪。
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
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
从马头上望去,是一片连绵不断的青山,昔日的繁华,想不到零落凋残到这个地步。
年深日久,碑石上已长满了藓苔,题字什么都要仔细地辨认。
休寻折载话当年,只洒悲秋泪。
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不要去寻找折断的剑戟去说当年的事,只不过泛起一点人皆有的悲秋情绪而已。
西斜的太阳照在十三陵下,谁敢说清王朝的新丰猎骑,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也要零落殆尽的么。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136页 2、 朱敦源著.中华古词365首精华今译:东北朝鲜民族教育,1993.10:第359页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
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
从马头上望去,是一片连绵不断的青山,昔日的繁华,想不到零落凋残到这个地步。
年深日久,碑石上已长满了藓苔,题字什么都要仔细地辨认。
“马首”二句:意思是说通过马头向前望去,眼前是一脉青山,都市的繁华不见了,这里只有萧索冷落的景象。
“认藓碑”句:此句是说可以辨认出长满苔鲜的古碑上的题字。
藓:苔鲜。
休寻折载话当年,只洒悲秋泪。
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不要去寻找折断的剑戟去说当年的事,只不过泛起一点人皆有的悲秋情绪而已。
西斜的太阳照在十三陵下,谁敢说清王朝的新丰猎骑,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也要零落殆尽的么。
“休寻”二句:意思是不要寻思那古往今来兴亡之事,就是眼前的秋色便已令人生悲添慨了。
折戟:用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诗意。
所谓“折戟”就是断戟被沉没在沙里,指惨败。
十三陵:北京市昌平天寿山一带之明陵,为十三座皇陵,清代那里有围场。
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汉初刘邦兴建,迁家乡父老于此。
猎骑:代指打猎者的坐骑,代指猎人。
此句意谓打猎的人是从京城贬来的。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136页 2、 朱敦源著.中华古词365首精华今译:东北朝鲜民族教育,1993.10:第359页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 文翻译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
多情情寄阿谁边。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
相看好处却无言。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
多情情寄阿谁边。
你像仙子一样流落世间十八年,你吹花嚼蕊,多才多艺,品性高洁,尤其擅长弹奏琵琶,寄托冰清玉洁的情怀。
现在你把多情的心灵托付给了“我”。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
相看好处却无言。
在朦胧迷离的灯影里,你头上玉钗斜横,娇美的面庞上轻施淡妆,斜倚在枕函边上。
“我”只能脉脉地欣赏着你的美丽,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刘飞注.最忆西窗同剪烛 纳兰容若词全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第40页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
多情情寄阿谁边。
你像仙子一样流落世间十八年,你吹花嚼蕊,多才多艺,品性高洁,尤其擅长弹奏琵琶,寄托冰清玉洁的情怀。
现在你把多情的心灵托付给了“我”。
十八年:结婚时候纳兰妻子卢氏刚好十八岁。
在《仙吏传》(东方朔传)中记载,东方朔未死时候,曾对周舍郎说过:“天下没有一个人能够懂得我,真正懂我的人只有太王公一个人。
”等到东方朔死后,汉武帝得知此语,马上召唤太王公询问:“你知道东方朔吗?
”太王公回答说:“不知道。
”汉武帝询问太王公才知,他很擅长星象观测。
他告诉汉武帝:“天上诸星都在,单独只有岁星十八年不见,今时才复见。
”听此,汉武帝仰天长叹:“东方朔在朕身边十八年,而朕竟不知他是岁星。
”然后,汉武帝神色凄惨,郁郁不乐。
吹花嚼蕊:反复推敲声律、词藻。
冰弦:琴弦。
据《太真外传》,拘弥国琵琶弦,为冰蚕丝所制。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
相看好处却无言。
在朦胧迷离的灯影里,你头上玉钗斜横,娇美的面庞上轻施淡妆,斜倚在枕函边上。
“我”只能脉脉地欣赏着你的美丽,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紫玉”句:紫玉钗,辞出蒋防《霍小玉传》。
灯影背,汤显祖《紫钗记》:“烛花无赖,背银缸、暗擘瑶钗。
”红棉:周邦彦《蝶恋花》词:“泪花落枕红棉冷。
”枕函:古以木或瓷制枕,中空可藏物,因称枕函。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刘飞注.最忆西窗同剪烛 纳兰容若词全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第40页
昭君怨·暮雨丝丝吹湿 文翻
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
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
未是诉愁时节。
谯鼓已三更,梦须成。
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
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傍晚细细雨丝还是将站立在风雨之中的词人打湿了,看着路边的柳树疲倦的舞动,池塘里的荷花也略显疲惫。
这些景色让我联想到了瘦骨嶙峋的自己,顿生烦恼。
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谯鼓已三更,梦须成。
别有心情,不光是因为秋风秋雨,还不到诉说愁绪的季节,不说也罢。
谯鼓已经打了三下,定要睡去了,但愿有美梦一场。
参考资料: 1、 施议对编选.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4.10:21 2、 唐译编著.图解纳兰词: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10:102
浣溪沙 文
采桑子·海天谁放冰轮满 文翻译赏
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
莫说离情,但值良宵总泪零。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
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
莫说离情,但值凉宵总泪零。
谁在海天之间放了一轮皎洁的圆月,匆匆一瞥就不禁令人惆怅起来。
不要再说什么离愁别绪,每个夜晚总是涕泪飘零。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
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只有去到另外一个世界才能重逢,可今生又到哪里去相遇呢?这无奈的今生今世,刚刚因触景而伤了情,就又在愁怀中想起了你。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
聂小晴主编.一生最爱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09:第430页
海天谁放冰轮满,惆(chóu)怅(chàng)离情。
莫说离情,但值凉宵(xiāo)总泪零。
谁在海天之间放了一轮皎洁的圆月,匆匆一瞥就不禁令人惆怅起来。
不要再说什么离愁别绪,每个夜晚总是涕泪飘零。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罗敷艳歌》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冰轮:月亮。
值:每到,正值。
凉宵:景色美好的夜晚。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
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只有去到另外一个世界才能重逢,可今生又到哪里去相遇呢?这无奈的今生今世,刚刚因触景而伤了情,就又在愁怀中想起了你。
碧落:道教语。
指青天、天空。
可奈:怎奈。
李煜《采桑子》:“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
聂小晴主编.一生最爱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09:第430页
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
莫说离情,但值凉宵总泪零。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
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
”上片前二句因离情而责怪月亮:是谁让天字中的月儿变得那么皎洁明亮。
难道他没有看到我的离情惆怅吗,词人恼月照人,又增“月圆人不圆”的怅恨,这种借月以表达怀念之情的作法与苏东坡的“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朱淑真的“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有异曲同工之妙。
“莫说离情,但值凉宵总泪零”。
接下二句,写这种离情已不堪提起,每到凉夜,总耍使人伤心落泪。
只是反反复复地说离情,而不说明是怎样的离情。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
”直至下片的“碧落重相见”,才知道先前所说之离情,并非一般之生离,而是凄然断肠的死别。
自居易《长恨歌》诗里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丽处茫茫皆不见”之语,是说贵妃死后,明皇命方士通天彻地去寻。
容若作此语。
说明爱人亡故。
然而就算碧落重逢。
也正如李商隐《马嵬》诗中所说的“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即使能够重见,已不是今生的事了。
至于今生呢,偏偏在忧愁之时总会想你。
“刚作愁时又忆卿”。
语简情深,哀婉之处动人心魄。
愁上浇愁,苦上加苦。
容若心思之凄惋低徊,由此亦可见一斑。
既然无力逃脱记忆的深渊,他也只能寻求一些希冀,今生最想实现的事情,不过是再见一面,再走一遭,却已是天上人间。
纳兰明白,只应碧落,才有重见的可能,可今生,又如何去到那里啊。
她依然消失人世,他只能遥望不舍。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鸿恩主编.纳兰词图解详析 超值全彩珍藏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10:第325页-第3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