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独立寒阶望月华 文
河满子·正是破瓜年纪 文注
正是破瓜年纪,含情惯得人饶。
桃李精神鹦鹉舌,可堪虚度良宵。
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
正是破瓜年纪,含情惯得人饶。
桃李精神鹦鹉舌,可堪虚度良宵。
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
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
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惯:纵容。
得:语助辞。
人饶:要人相让,宽恕。
饶:饶恕。
这里有怜爱之意。
桃李精神鹦鹉舌:伶牙俐齿,美丽多姿。
可堪:哪堪。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虞美人·深闺春色劳思想 文
渔歌子·柳垂丝 文翻译赏
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
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
罢垂纶,还酌醑,孤村遥指云遮处。
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
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
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
杨柳低垂着细长如丝的枝条,树上开满了鲜花,楚江两岸黄莺啼呜,春山笼罩在暮色中。
划起一叶轻舟,驶出深深的水浦,缓缓唱着渔歌悠悠去。
罢垂纶,还酌醑,孤村遥指云遮处。
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
放下垂钓的丝线,斟满一杯美酒,遥望白云尽处的孤村。
划过长长的沙汀,停泊在浅浅的渡口,惊起了一行栖息的沙鹭。
参考资料: 1、 李建龙.中国金榜百家经典·第5卷: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2年:170-171页 2、 赵崇祚.《花间集》:花卷出版公司,2012:300页
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
棹(zhào)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
杨柳低垂着细长如丝的枝条,树上开满了鲜花,楚江两岸黄莺啼呜,春山笼罩在暮色中。
划起一叶轻舟,驶出深深的水浦,缓缓唱着渔歌悠悠去。
渔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楚岸:楚江之岸。
长江濡须口以上至西陵峡,古城楚江。
棹:动词,犹言以棹划舟。
罢垂纶(lún),还酌醑(xǔ),孤村遥指云遮处。
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lù)。
放下垂钓的丝线,斟满一杯美酒,遥望白云尽处的孤村。
划过长长的沙汀,停泊在浅浅的渡口,惊起了一行栖息的沙鹭。
垂纶:钓丝。
醑:美酒。
李白《送别》:“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汀:水中之洲。
沙鹭:栖息在沙滩或沙洲上的鹭鸶(lù sī)。
参考资料: 1、 李建龙.中国金榜百家经典·第5卷: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2年:170-171页 2、 赵崇祚.《花间集》:花卷出版公司,2012:300页
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
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
罢垂纶,还酌醑,孤村遥指云遮处。
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
上片前三句,用“柳垂丝”、“花满树”,描绘出开阔秀丽的背景,暮春天气,楚江两岸,垂柳轻拂,袅娜多姿,一树树鲜花,姹紫艳红,芳香四溢,沁人肺腑,更有莺歌燕舞,生机盎然,好一派明媚春光。
这为作者春游渲染出欢快明朗的气氛。
上片后三句,用“棹轻舟”、“出深浦”,写词人初游,他乘坐一叶扁舟,轻轻荡着船桨,悠闲自得地从一条小河上出发,刚刚漂入开阔的楚江之时,便听到悠扬的歌声,那歌声起处,但见早出的打鱼人,已经满载着鱼儿,穿梭似地往来于江上,各自回家,他们看着丰硕的收获,喜出望外,欣然而歌,吸引了游客。
这里有渔船、渔人、游人、滔滔江水伴着高亢的渔歌,沓杂纷繁,热闹异常。
下片前三句,描绘出一船船鲜嫩的鱼虾鳖蟹,令人垂涎。
游兴正浓的词人,不肯作罢。
过片“罢垂纶”之句,正是说他为渔郎之获吸引而垂钓长川,且喜有了可足美餐的收获,方才作罢。
旋即以此嘉肴佐美酒,呼朋啸侣相斟酌,亦即词中所云“还酌醑”。
这是一次饶有兴味的野餐,人们早自忘却了时光的流逝,直到酒足兴尽才准备回家。
“孤村遥指云遮处”一句,即是准备返航时的一幅画面:已是暮云西遮,同伴们相邀返回,他们遥望着远方,相互指指点点,那天边依稀可辨的孤村,即是下榻的去处。
下片后三句,则是写从沙洲返回的情景。
用“深”字才形象性极强,暗示出已是夜幕降临时分,船儿在水上摸黑行进,难辨深浅,人们小心翼翼屏息而行的情状,可以想见。
忽然间,“惊起一行沙鹭”,打破了万簌俱寂的江空。
这一句以动写静,与上文明媚春光下的莺啼燕鸣、渔郎引吭以及鸣俦啸侣形成鲜明对比。
该词写渔父生活之乐,抒避俗隐逸之思。
全篇写景指事,宛转自如,犹如连载之湖山渔隐画轴,幅幅俱精,美不胜收。
参考资料: 1、 陈绪万,李德身.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华岳文艺出版社,1990年:114页 2、 曹余章.编,历代文学名篇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321页
南乡子·烟漠漠 文翻注译赏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烟雾苍茫,风雨凄迷。
岸边的花儿已凋谢,只听得鹧鸪声声啼。
远方的来客乘着一叶扁舟靠近荒野渡口。
这种地方最容易引发阵阵乡愁。
看江上潮水已退水面平静,时间已到暮春时候。
参考资料: 1、 (后蜀)赵崇祚.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76-177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zhè)鸪(gū)啼。
远客扁(piān)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南乡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
漠漠:烟雾迷蒙的样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凄凄:寒凉貌。
《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鹧鸪:鸟名。
形似雌雉,头如鹑,胸前有白圆点,如珍珠。
背毛有紫赤浪纹。
足黄褐色。
以谷粒、豆类和其他植物种子为主食,兼食昆虫。
为中国南方留鸟。
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乡。
扁舟:小船。
临野渡:靠近荒野渡口处。
水平:水面平静。
参考资料: 1、 (后蜀)赵崇祚.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76-177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zhè)鸪(gū)啼。
远客扁(piān)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烟雾苍茫,风雨凄迷。
岸边的花儿已凋谢,只听得鹧鸪声声啼。
远方的来客乘着一叶扁舟靠近荒野渡口。
这种地方最容易引发阵阵乡愁。
看江上潮水已退水面平静,时间已到暮春时候。
南乡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
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
漠漠:烟雾迷蒙的样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凄凄:寒凉貌。
《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鹧鸪:鸟名。
形似雌雉,头如鹑,胸前有白圆点,如珍珠。
背毛有紫赤浪纹。
足黄褐色。
以谷粒、豆类和其他植物种子为主食,兼食昆虫。
为中国南方留鸟。
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乡。
扁舟:小船。
临野渡:靠近荒野渡口处。
水平:水面平静。
参考资料: 1、 (后蜀)赵崇祚.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76-177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这首《南乡子》,是一幅着墨不多的水墨画,一片江乡暮春景色,却被作者弄得满纸春愁。
说起来,烟当然漠漠,而雨却未见得人人都觉得凄凄。
以愁眼看世界,雨不免凄凄。
至于岸花零落,当然是自然现象,但斯时也故有斯落也。
它自落它的,根本不买任何人的账,看落花泛乡愁的人,即使给他看花开,他也只会看到“愁”。
有人说,这是点明时间,却没有想到乡愁与时间全不相干,没有任何人可以证明,乡愁只能在某个时间段才会产生。
作者只是把他无处发泄的思乡之情,像喷泉一样喷射,谁碰上也免不了变成“愁根恨苗”。
作者的感情,使这些烟枝雨叶改变了它们的本来面目。
只有这样,才能从这些被扭曲了的事物身上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感情。
此词给读者的是“愁云恨雨,满目凄清”的感觉,而拆碎下来,却是烟、雨、落花与鹧鸪的叫声而已。
但就在开头这十三个字里,却使人觉得这些碎玉零珠滚滚而来,既是互相连贯,又能互相配合。
说到底,这都是作者那条感情丝线上悬挂的琼瑶,它们是由感情组织在一起的。
这首词属于“单调小令”,但它有个特色,那就是前十三字用平韵,后十七字换仄韵。
从韵脚的改变,使人产生一种分了上下片的错觉。
实际上这首词在行文方面也的确如此。
前十三字,以比兴见作者情思;
后十七字,用叙述方式说明上文的情思是自己的乡愁。
在韵脚上似断,而在文字和内容上却一气呵成。
野渡扁舟,水平潮退,是不得不思乡处,客路风雨,又值春意阑珊,又是不得不思乡之时。
野渡凄寂无人,不堪鹧鸪之啼也。
前后照应,结构完整,字少思深,平易感人。
参考资料: 1、 孙艺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22-223
女冠子·星冠霞帔 文
浣溪沙·庭菊飘黄玉露浓 文翻注译
庭菊飘黄玉露浓,冷莎偎砌隐鸣蛩,何期良夜得相逢?
背帐凤摇红蜡滴,惹香暖梦绣衾重,觉来枕上怯晨钟。
庭菊飘黄玉露浓,冷莎偎砌隐鸣蛩,何期良夜得相逢?
庭中的菊花舞弄着它的金黄,滴滴露水如玉珠在花瓣上滚动,清凉的莎草偎依着清凉的石阶,隐住了蟋蟀高歌求欢的身影。
不知今夜是什么吉祥的时辰?
想不到在这美景中与你相逢!
背帐凤摇红蜡滴,惹香暖梦绣衾重,觉来枕上怯晨钟。
帐后的红烛滴下鲜红的蜡泪,闪烁的光焰摇动着夜的清风,暖暖的熏香暖暖的绣被,温暖着甜蜜的合欢之梦。
醒来在枕上回味梦里的欢愉,怕听那一声又一声的晨钟。
参考资料: 1、 (后蜀)赵崇祚编选.《花间集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5:第189~190页 2、 房开江注.《花间集全译 (下集)》: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9:第384~385页
庭菊飘黄玉露浓,冷莎(suō)偎砌隐鸣蛩(qióng),何期良夜得相逢?
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
菊飘黄:指菊花开放。
冷莎偎砌:指莎草沿着庭前台阶生长。
蛩:蟋蟀。
期:料想。
良夜相逢:指梦中相见。
背帐凤摇红蜡滴,惹香暖梦绣衾重,觉来枕上怯晨钟。
“觉来”句:谓晨钟催晓,好梦难长,故而言怯。
参考资料: 1、 (后蜀)赵崇祚编选.《花间集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5:第189~190页 2、 房开江注.《花间集全译 (下集)》: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9:第384~385页
庭菊飘黄玉露浓,冷莎(suō)偎砌隐鸣蛩(qióng),何期良夜得相逢?
庭中的菊花舞弄着它的金黄,滴滴露水如玉珠在花瓣上滚动,清凉的莎草偎依着清凉的石阶,隐住了蟋蟀高歌求欢的身影。
不知今夜是什么吉祥的时辰?
想不到在这美景中与你相逢!
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
菊飘黄:指菊花开放。
冷莎偎砌:指莎草沿着庭前台阶生长。
蛩:蟋蟀。
期:料想。
良夜相逢:指梦中相见。
背帐凤摇红蜡滴,惹香暖梦绣衾重,觉来枕上怯晨钟。
帐后的红烛滴下鲜红的蜡泪,闪烁的光焰摇动着夜的清风,暖暖的熏香暖暖的绣被,温暖着甜蜜的合欢之梦。
醒来在枕上回味梦里的欢愉,怕听那一声又一声的晨钟。
“觉来”句:谓晨钟催晓,好梦难长,故而言怯。
参考资料: 1、 (后蜀)赵崇祚编选.《花间集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5:第189~190页 2、 房开江注.《花间集全译 (下集)》: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9:第384~385页
浣溪沙·露白蟾明又到秋 文注
露白蟾明又到秋,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
记得泥人微敛黛,无言斜倚小书搂,暗思前事不胜愁!
露白蟾明又到秋,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
蟾:月亮。
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代月。
佳期句:佳期已逝,幽会难逢,二者均茫然无望。
悠悠:漫长,这里指欲相见而遥遥无期。
记得泥人微敛黛,无言斜倚小书搂,暗思前事不胜愁!
泥:怜爱、留恋,作动词用。
敛黛:皱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荷叶杯·弱柳好花尽拆 文注赏
弱柳好花尽拆,晴陌。
陌上少年郎,满身兰麝扑人香。
狂么狂,狂么狂?
弱柳好花尽拆,晴陌。
陌上少年郎,满身兰麝扑人香。
狂么狂,狂么狂?
尽拆:全都开放了。
拆:同“坼”,裂开。
晴陌:阳光照着的道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弱柳好花尽拆,晴陌。
陌上少年郎,满身兰麝扑人香。
狂么狂,狂么狂?
顾敻九首《荷叶杯》,很像是写的一个女子的相思全过程。
《栩庄漫记》评曰:“顾敻以艳词擅长,有浓有淡,均极形容之妙。
其淋漓真率处,前无古人。
如《荷叶杯》九首,已为后代曲中一半儿张本。
” 这首词写女子的春情。
首二句写柳绿花红,正是艳阳好天,女子在赏春。
“陌上”二句写她看见了路上有个少年,很逗人爱,她仿佛嗅到了少年身上的香味。
后用叠句,表现她的感情在激荡,春情欲狂。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