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三首 文翻注译赏
踏莎行 文
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 文翻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
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
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
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东风吹柳的烂漫时节,白昼逐渐加长,外面刚刚下完小雨,芳草在斜阳下闪着流光。
杏花被东风吹散,四处飘荡,掉在屋梁的燕巢上,燕巢也芳香。
年轻女子躺罗帐,醒来发现坏了红妆。
宝篆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
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龙凤形状的篆香已经燃尽,而竖立在一边的画屏,上面绘着一幅《云锁潇湘图》。
夜深寒气袭人,无法入梦乡,只有无限思量。
参考资料: 1、 张旭泉编著.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精品词鉴赏: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110-112 2、 刘拥军选注.李清照秦观词选:巴蜀书社,2000年:139 3、 朱德才主编.增订注释秦观黄庭坚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60 4、 史杰鹏编著.秦观: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105-108
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 文翻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
月高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
月高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千里潇湘之上,渡口水色青青,屈原的兰舟曾驶过。
明月高挂中天,清风渐渐停息,玉露清莹,微波不兴,漫天星斗映寒水。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独倚高高桅杆,心中无限忧思,远远传来凄清的瑟声,低低诉说着千古幽情。
一曲终罢人不见,江上青峰孤耸。
参考资料: 1、 姚蓉,王兆鹏选注.秦观词选:中华书局,2005年:90-92 2、 张旭泉编著.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精品词鉴赏: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103-106 3、 程艳杰 靳艳萍编著.宋词三百首 精读·故事 (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317-319
满庭芳·晓色云开 文翻注译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
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
渐酒空金榷,花困蓬瀛。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
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拂晓的曙色中云雾散净,好春光随人意兴,骤雨才过天色转晴。
古老的亭台,芳美的水榭,飞燕穿花踩落了片片红英。
榆钱儿像是舞得困乏,自然地缓缓飘零,秋千摇荡的院墙外,漫涨的绿水与桥平。
融融的春风里杨柳垂荫朱门掩映,传出低低弹奏小秦筝的乐声。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
渐酒空金榷,花困蓬瀛。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回忆起往日多情人,邀游行乐的胜景。
她乘着翠羽伞盖的香车,珠玉头饰簪发顶,我骑着缰绳精美的骏马,装饰了几缕红缨。
金杯里美酒渐空,如花美人厌倦了蓬瀛仙境。
豆蔻年华的青春少女呵,往日同我有多少别恨离情,十年间浑然大梦,屈指算令人堪惊。
凭倚着栏杆久久眺望,但见烟雾稀疏,落日昏蒙,寂寞地沉入了扬州城。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卢晋主编.宋词鉴赏辞典: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46-148 2、 刘乃昌选注.宋词三百首新编:岳麓书社,1994年:119-121 3、 (清)上疆村民编.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库 珍藏版 宋词三百首: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46-47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
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晓色:拂晓时的天色。
芳榭:华丽的水边楼台。
蹴(cù):踢。
红英:此指飘落的花瓣。
榆钱:春天时榆树初生的榆荚,形状似铜钱而小,甜嫩可食,俗称榆钱。
绿水桥平:春水涨满了小河,与小河平齐。
秦筝:古代秦地所造的一种弦乐器,形似瑟,十三弦。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
渐酒空金榷,花困蓬瀛。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珠钿翠盖:形容装饰华丽的车子。
珠钿,指车上装饰有珠宝和嵌金。
翠盖,指车盖上缀有翠羽。
玉辔红缨:形容马匹装扮华贵。
玉辔,用玉装饰的马缰绳。
红缨,红色穗子。
金榷(què):金制的饮酒器。
花困蓬瀛:花指美人。
蓬瀛,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瀛州。
此指饮酒之地。
“豆蔻”句:化用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句意,写旧识的少女。
“十年”句:用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句意,抒今昔之慨。
芜城:即广陵城,今之扬州。
因鲍照作《芜城赋》讽咏扬州城的废毁荒芜,后世遂以芜城代指扬州。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卢晋主编.宋词鉴赏辞典: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46-148 2、 刘乃昌选注.宋词三百首新编:岳麓书社,1994年:119-121 3、 (清)上疆村民编.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库 珍藏版 宋词三百首: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46-47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
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拂晓的曙色中云雾散净,好春光随人意兴,骤雨才过天色转晴。
古老的亭台,芳美的水榭,飞燕穿花踩落了片片红英。
榆钱儿像是舞得困乏,自然地缓缓飘零,秋千摇荡的院墙外,漫涨的绿水与桥平。
融融的春风里杨柳垂荫朱门掩映,传出低低弹奏小秦筝的乐声。
晓色:拂晓时的天色。
芳榭:华丽的水边楼台。
蹴(cù):踢。
红英:此指飘落的花瓣。
榆钱:春天时榆树初生的榆荚,形状似铜钱而小,甜嫩可食,俗称榆钱。
绿水桥平:春水涨满了小河,与小河平齐。
秦筝:古代秦地所造的一种弦乐器,形似瑟,十三弦。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
渐酒空金榷,花困蓬瀛。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回忆起往日多情人,邀游行乐的胜景。
她乘着翠羽伞盖的香车,珠玉头饰簪发顶,我骑着缰绳精美的骏马,装饰了几缕红缨。
金杯里美酒渐空,如花美人厌倦了蓬瀛仙境。
豆蔻年华的青春少女呵,往日同我有多少别恨离情,十年间浑然大梦,屈指算令人堪惊。
凭倚着栏杆久久眺望,但见烟雾稀疏,落日昏蒙,寂寞地沉入了扬州城。
珠钿翠盖:形容装饰华丽的车子。
珠钿,指车上装饰有珠宝和嵌金。
翠盖,指车盖上缀有翠羽。
玉辔红缨:形容马匹装扮华贵。
玉辔,用玉装饰的马缰绳。
红缨,红色穗子。
金榷(què):金制的饮酒器。
花困蓬瀛:花指美人。
蓬瀛,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瀛州。
此指饮酒之地。
“豆蔻”句:化用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句意,写旧识的少女。
“十年”句:用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句意,抒今昔之慨。
芜城:即广陵城,今之扬州。
因鲍照作《芜城赋》讽咏扬州城的废毁荒芜,后世遂以芜城代指扬州。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卢晋主编.宋词鉴赏辞典: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46-148 2、 刘乃昌选注.宋词三百首新编:岳麓书社,1994年:119-121 3、 (清)上疆村民编.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文库 珍藏版 宋词三百首: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46-47
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文翻注译赏
湘天风雨破寒初。
深沈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
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旋魂孤。
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
郴阳和雁无。
湘天风雨破寒初。
深沈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
迢迢清夜徂。
湘南的天气多风多雨,风雨正在送走寒气。
深深的庭院寂寥空虚。
在彩绘小楼上吹奏着“小单于”的乐曲,漫漫的清冷的长夜,在寂寥中悄悄地退去。
乡梦断,旋魂孤。
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
郴阳和雁无。
思乡的梦断断续续在公馆中感到特别孤独,那种清凉寂寞的情怀实在无法描述;
何况这正是人们欢乐团聚的除夕。
衡阳还可以有鸿雁传书捎信。
这郴阳比衡阳还远,连鸿雁也只影皆无。
参考资料: 1、 孙崇恩编著 .北宋婉约派四大名家词 :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5年 :69-70 . 2、 徐培均 罗立纲编著 .秦观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 ,2003年 :203-207 . 3、 毕宝魁著 .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辽海出版社 ,1998年 :117-118 .
湘天风雨破寒初。
深沈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
迢迢清夜徂。
湘天:指湘江流域一带。
丽谯:城门更楼。
《庄子·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
”郭象注:“丽谯,高楼也。
”陆德明释文:“谯,本亦作蠛。
”.成玄英疏:。
言其华丽瞧蛲也。
”小单于:乐曲名。
李益‘听晓角》诗:“无限寒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乐府诗集》:“按唐大角曲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声犹有存者。
” 迢迢:漫长沉寂。
清夜:清静之夜。
徂(音cú):往,过去。
乡梦断,旋魂孤。
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
郴阳和雁无。
峥嵘:比喻岁月艰难,极不寻常。
鲍照《舞鹤赋》;
“岁峥嵘而莫愁。
除:逝去。
衡阳:古衡州治所。
相传衡阳有回雁峰,鸿雁南飞望此而止。
《舆地记胜》:“回雁峰在州城南。
或日雁不过衡阳,或日峰势如雁之回。
”陆佃《埤雅》:“南地极燠,雁望衡山而止。
”雁传书:典出《汉书.苏武传》:“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教使者谓单于。
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郴阳:今湖南郴州市,在衡阳之南。
王水照先生《元佑党人贬谪心态的缩影——论秦观(千秋岁)及苏轼等和韵词》云: “从郴州至横州,当时必须先北上至衡州,然后循湘水,入广西境,至桂州兴安,由灵渠顺漓水下梧州,复由浔江、郁水西至横州。
”由此可证,郴州在衡阳之南,道路险阻,书信难传。
和雁无,连雁也无。
《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谓“和”“犹‘连’也”,并引此句释云:“言连传书之雁亦无有也。
” 参考资料: 1、 孙崇恩编著 .北宋婉约派四大名家词 :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5年 :69-70 . 2、 徐培均 罗立纲编著 .秦观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 ,2003年 :203-207 . 3、 毕宝魁著 .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辽海出版社 ,1998年 :117-118 .
湘天风雨破寒初。
深沈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
迢迢清夜徂。
湘南的天气多风多雨,风雨正在送走寒气。
深深的庭院寂寥空虚。
在彩绘小楼上吹奏着“小单于”的乐曲,漫漫的清冷的长夜,在寂寥中悄悄地退去。
湘天:指湘江流域一带。
丽谯:城门更楼。
《庄子·徐无鬼》:“君亦必无盛鹤列于丽谯之间。
”郭象注:“丽谯,高楼也。
”陆德明释文:“谯,本亦作蠛。
”.成玄英疏:。
言其华丽瞧蛲也。
”小单于:乐曲名。
李益‘听晓角》诗:“无限寒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乐府诗集》:“按唐大角曲有《大单于》、《小单于》、《大梅花》、《小梅花》等曲,今其声犹有存者。
” 迢迢:漫长沉寂。
清夜:清静之夜。
徂(音cú):往,过去。
乡梦断,旋魂孤。
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
郴阳和雁无。
思乡的梦断断续续在公馆中感到特别孤独,那种清凉寂寞的情怀实在无法描述;
何况这正是人们欢乐团聚的除夕。
衡阳还可以有鸿雁传书捎信。
这郴阳比衡阳还远,连鸿雁也只影皆无。
峥嵘:比喻岁月艰难,极不寻常。
鲍照《舞鹤赋》;
“岁峥嵘而莫愁。
除:逝去。
衡阳:古衡州治所。
相传衡阳有回雁峰,鸿雁南飞望此而止。
《舆地记胜》:“回雁峰在州城南。
或日雁不过衡阳,或日峰势如雁之回。
”陆佃《埤雅》:“南地极燠,雁望衡山而止。
”雁传书:典出《汉书.苏武传》:“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教使者谓单于。
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郴阳:今湖南郴州市,在衡阳之南。
王水照先生《元佑党人贬谪心态的缩影——论秦观(千秋岁)及苏轼等和韵词》云: “从郴州至横州,当时必须先北上至衡州,然后循湘水,入广西境,至桂州兴安,由灵渠顺漓水下梧州,复由浔江、郁水西至横州。
”由此可证,郴州在衡阳之南,道路险阻,书信难传。
和雁无,连雁也无。
《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谓“和”“犹‘连’也”,并引此句释云:“言连传书之雁亦无有也。
” 参考资料: 1、 孙崇恩编著 .北宋婉约派四大名家词 :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5年 :69-70 . 2、 徐培均 罗立纲编著 .秦观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 ,2003年 :203-207 . 3、 毕宝魁著 .宋词三百首译注评 :辽海出版社 ,1998年 :117-118 .
湘天风雨破寒初。
深沈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
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旋魂孤。
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
郴阳和雁无。
词的上阕写除夕夜间长夜难眠的苦闷。
起首二句,以简练的笔触勾勒了一个寂静幽深的环境。
满天风雨冲破了南方的严寒,似乎呼唤着春天的到来。
然而词人枯寂的心房,却毫无复苏的希望。
环顾所居庭院的四周,深沉而又空虚,人世间除旧岁、迎新年的气象一点也看不到。
寥寥十二字,不仅点明了时间——破寒之初,点明了地点——湘南的庭院;
而且描写了一个巨大的空间:既写了湖南南部辽阔的天空,也写了蜗居一室狭小的贬所。
更堪注意的是,在凄凉孤寂的氛围中,隐然寓有他人的欢娱。
因为除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围炉守岁,乐叙天伦,个中意味,不言自明。
由此可见,词人此处用了隐寓的手法,让读者以经验和想像来补充他所描写的环境。
这就是词学家们所常说的“含蓄得妙”。
“丽谯”二句是写词人数尽更筹,等待着天明。
从字面上看,秦观的构思似乎受到《庄子》和李益诗的影响,但所写的感情,完全是词人独特的感受。
除夕之夜,人们是阉家守岁,而此刻的词人却深居孤馆,耳中听到的只是风声、雨声,以及凄楚的从城门楼上传来的画角声。
这种声音,仿佛是乱箭,不断刺激着词人的心灵,在这种情况下,词人好容易度过“一夜长如岁”的除夕。
“迢迢”二字,极言岁之长;
着一“清”字,则突出了夜之静谧,心之凄凉。
而一个“徂”字,则将时光的流逝写得很慢,很慢。
可以看出,词人的用字,是极为精审而又准确的。
整个上阕,情调是低沉的,节奏是缓慢的。
然而到了换头的地方,词人却以快速的节奏发出“乡梦断,旅魂孤”的咏叹。
自从贬谪以来,离开家乡已经三年了,这个“乡”字当是广义的,包括京都和家乡。
词人日日夜夜盼望回乡,可是如今却像游魂一样,孑然一身,漂泊在外。
当此风雨之夕,即使他想在梦中回乡,也因角声盈耳,进不了梦境。
“乡梦断,旅魂孤”这六个字,凝聚着多么深挚的感情啊!至“峥嵘岁又除”一句,词人始正面点除夕。
峥嵘,不寻常、不平凡之谓也,中寓艰难之义,杜甫诗云: “旅食岁峥嵘”,词意同此。
然而着一“又”字,却表明了其中蕴有多少次点燃了复又熄灭的希望之火,一个又一个除夕的到来了,接着又一个一个地消逝了,词人依旧流徙外地。
痛楚之情,溢于言外。
词的结尾,写离乡日远,音讯久疏,连用二事,贴切而又自然。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于《汉书·苏武传》。
衡阳有回雁峰,相传鸿雁至此而北返。
这两个故实,用得不着痕迹,表现词人音讯全无的失望心情。
明人沈际飞评此词曰“伤心”,确是表现了此篇感情的特点。
从词的内容到词的音调,无不充满了凄苦哀伤的色彩。
在宋代词坛上,以抒写凄婉情感见长的词人,独推淮海、小山。
在淮海词中,情调最为凄婉的,此阕也是其中之一。
细读全篇,浅语淡语之中蕴有深远意味。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纲编著 .秦观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 ,2003年 :203-207 .
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 文
龙井题名记 文翻译赏
兰陵王 文
雨初歇。
帘卷一钩淡月。
望河汉、几点疏星,冉冉纤云度林樾。
此景清更绝。
谁念温柔蕴结。
孤灯暗,独步华堂,蟋蟀莎阶弄时节。
沈思恨难说。
忆花底相逢,亲赠罗缬。
春鸿秋雁轻离别。
拟寻个锦鳞,寄将尺素,又恐烟波路隔越。
歌残唾壶缺。
凄咽。
意空切。
但醉损琼卮,望断蔗瑶阙。
御沟曾解流红叶。
待何日重见,霓裳听彻。
彩楼天远,夜夜襟袖染啼血。
梦扬州·晚云收 文翻译赏
晚云收。
正柳塘、烟雨初休。
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
小栏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
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长记曾陪燕游。
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
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
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
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晚云收。
正柳塘、烟雨初休。
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
小栏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
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傍晚时分,在栽满了杨柳的堤岸上,一场蒙蒙细雨刚停。
怎么去年的燕子还不见飞回来呢?
真让人心烦,正是春天,可让人已有了秋寒的感觉。
小栏外面春风轻柔,恋人尚未归来。
蜂儿经过一春的辛劳,收获甚丰,诱人的蜜香都透过绣帏浓浓地散发着。
而自己心里却没有一丝甜意,恋人只说到江南一带去了,可江南那样遥远广大,到底在何处呢?
正苦苦地想着,耳边又传来鹧鸪讨厌的啼叫声,更使人不胜忧愁。
长记曾陪燕游。
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
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
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
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我记得,曾陪你一起宴游,为了报答你优美的舞姿和清妙的歌声,我用丽锦为你缠头。
我迷恋酒色,长时间地淹留在扬州,还不是因为你吗?
在那些日子里,我经常骑马去游乐,直到天黑了,才喝得醉醺醺地回来。
可抬头望翠楼时,你每次都卷起帘子,在等待着我。
可惜现在我俩远隔千山万水,难以相会。
想你想得我心绪烦乱,只能在梦中频频地与你相会了。
参考资料: 1、 (宋)秦观著 王醒解评,.秦观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84-86 2、 徐培均,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47-51 3、 赵炯.淮海词注析.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23-25
晚云收。
正柳塘、烟雨初休。
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
小栏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
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傍晚时分,在栽满了杨柳的堤岸上,一场蒙蒙细雨刚停。
怎么去年的燕子还不见飞回来呢?
真让人心烦,正是春天,可让人已有了秋寒的感觉。
小栏外面春风轻柔,恋人尚未归来。
蜂儿经过一春的辛劳,收获甚丰,诱人的蜜香都透过绣帏浓浓地散发着。
而自己心里却没有一丝甜意,恋人只说到江南一带去了,可江南那样遥远广大,到底在何处呢?
正苦苦地想着,耳边又传来鹧鸪讨厌的啼叫声,更使人不胜忧愁。
柳塘:栽植杨柳的池边堤岸。
唐严维《酬刘员外见寄》诗:“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
”宋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烟雨:濛濛细雨。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前蜀韦庄《三堂东湖作》:“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燕子未归:言春社未到。
燕子春社来,秋社去,又称“社燕”。
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约农历二月二十左右。
恻恻(cè):寒侵肌肤的感觉。
唐韩愈《秋怀》诗:“秋气日恻恻,秋空日凌凌。
”又韩偓《寒食夜》诗:“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
”东风软:春风柔和。
唐沈亚之《春色满皇州》诗:“风软游丝重,光融瑞气浮。
”又温庭筠《郭处士击歌》:“吾闻三十六宫花离离,软风吹春星斗稀。
”花蜜香稠(chóu):《词谱》作“阴密”,《花庵词选》及毛本作“花密”。
“密”与“稠”对举,义较胜。
疑宋本有误。
鹧(zhè)鸪(gū):鸟名。
崔豹《古今注》中《鸟兽》:“南山有鸟,名鹧鸪,自呼其名,常向日而飞。
畏霜露,早晚希出。
”唐郑谷《席上贻歌者》诗:“坐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 长记曾陪燕游。
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
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
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
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我记得,曾陪你一起宴游,为了报答你优美的舞姿和清妙的歌声,我用丽锦为你缠头。
我迷恋酒色,长时间地淹留在扬州,还不是因为你吗?
在那些日子里,我经常骑马去游乐,直到天黑了,才喝得醉醺醺地回来。
可抬头望翠楼时,你每次都卷起帘子,在等待着我。
可惜现在我俩远隔千山万水,难以相会。
想你想得我心绪烦乱,只能在梦中频频地与你相会了。
缠头:唐宋时以锦彩赏赐歌女舞妓,称“缠头”。
《太平御览》卷八一五引《唐书》:“旧俗赏歌舞人,以锦彩置之头上,谓之‘缠头’。
宴飨加惠,借以为词。
”实指赏赐的酬金。
唐杜甫《即事》诗:“笑时花近眼,歌罢锦缠头。
”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销不知数。
”殢(tì)酒为花:沉溺于酒色之中。
为花,张本、毛本作“困花”。
清万树《词律》卷十四作“殢酒困花”,并云:“从‘长记’起至‘金钩’,皆追想当时游宴之乐,为酒所殢,为花所困也。
沈氏及《图谱》以困作为,全失意味。
而沈氏又注云:‘为,一作困。
’不惟平声失调,而下即有‘因谁’之因字,岂不一顾耶?
”按《玉篇》云:“殢,困极也。
”此言醉酒、病酒。
宋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悴》词:“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酒只依然。
”十载句:化用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薄幸名。
”而灭尽畦径,自喻在扬州淹留之久。
醉鞭(biān)拂面:酒醉中用马鞭在脸上轻轻拂拭。
唐白居易《晚兴》诗:“柳条春拂面,衫袖醉垂鞭。
”翠楼:华美的高楼。
《艺文类聚》六三,汉李尤《平乐观赋》:“大厦累而鳞次,承岧荛之翠楼。
”后多指女子所居。
唐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佳会:犹佳期。
指与所欢的约会。
离情正乱:离别的痛苦正使心情烦乱。
参考资料: 1、 (宋)秦观著 王醒解评,.秦观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84-86 2、 徐培均,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47-51 3、 赵炯.淮海词注析.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23-25
晚云收。
正柳塘、烟雨初休。
燕子未归,恻恻清寒如秋。
小栏外,东风软,透绣帷、花蜜香稠。
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长记曾陪燕游。
酬妙舞清歌,丽锦缠头。
殢酒为花,十载因谁淹留。
醉鞭拂面归来晚,望翠楼,帘卷金钩。
佳会阻,离情正乱,频梦扬州。
《梦扬州·晚云收》是一首咏离愁忆往事的词。
表现了主人公离别情人的愁怅和对往日生活的留恋。
词之上阕,写绣帏中人对征人的思念。
上片先写引起对情人怀念的时令节气和周围的环境气氛。
开头三句写向晚天气转晴,浓云散去,柳塘畔烟雾般的濛濛细雨刚刚停止。
所以要选择“柳塘烟雨初休"这个镜头,因为烟雨后的柳塘春意更浓。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更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因水涨秋池而动乡思,此词当亦从此得启发,以“柳塘烟雨”诱发对征人的思念。
另一方面“柳塘烟雨”画面优美别有一番风光,对全词的气氛和整个意境都起着重要的烘托渲染作用。
接下两句明确点出了节气时令。
“燕未归”自然是早春,天气“侧恻轻寒如秋”正是早春天气的特点。
云“燕子未归”,虽切时令,实则借喻人未归也。
“恻恻轻寒似秋”,写室内思妇的感觉,因是孤栖独处,故而备觉清冷。
下面四句写了环境气氛。
她走到室外,抚栏远望,顿觉一阵柔软温暖的春风,吹进绣帏。
东风还带来了浓浓的花香,熏人欲醉。
仅此数句,不仅写出了室内外的温差,而且写出了思妇感情的变化。
她凝望江南,觉得征人远去,不知此刻到了何处。
“人何处”,通常写思妇情怀。
如李清照《永遇乐》云:“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此思其夫赵明诚之语也。
这里的“人何处”,当是指身在江南的词人。
少妇孤单伥惘的情绪充分表露了出来。
正值少妇凝神思念之际,忽然传来鹧鸪的啼声,把她从沉思中唤醒。
着一“破”字,颇有如梦初醒之感。
上阕凡三个层次:一层自起句至“轻寒似秋”,写时令及思妇在室内之感受;
二层自“小栏”至“香稠”,写思妇走到室外,乍感春意如许;
三层自“江南”至“春愁”,写思妇对江南征人的怀念。
层层转折,自然而流畅。
下阕主要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借杜牧诗意表达了对“丽锦缠头”、“殢酒困花”放荡生活的智慧。
过片前三句“燕游”、“妙舞清歌”、“丽锦缠头”都是对往日欢乐生活的追忆,自然也是留在主人公印象中最深刻的东西。
下面两句明确道出了“十载淹留”的原因。
接下来三句是对自己往日形象的回忆,虽然只是生活场面,却可概括当时生活的基本状况。
宴会深夜才敖,醉中归来的主人公用马鞭拂拭着脸面,用朦胧的醉眼向楼上观望,看见“帘卷金钩”知道心爱的入儿尚在等待自己归来未寝。
最后三句是欢乐的日子中断了,分离的愁苦之情正纷乱地缠绕着自己,只有梦中才反复回到过去生活的地方,也就是梦中重温过去生活。
“频梦扬州”并非真的梦见回到扬州,而是指过去生活过的地方,所以这样写,意在点示“梦场州”。
词之下阕,抒征人之离情。
在读者面前展现的不是今日之情景,而是昔时宴游生活。
词人用“长记”二字轻轻带起,与望海潮》其三“长记误随车”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时词人漫游距离家乡仅百余里的扬州,听歌赏舞,殢酒困花,极浪漫纵恣之致。
“酬”字以下四句,把在扬州的宴游,作了高度的概括。
“十载因谁淹留”,化用小杜“十年一觉扬州梦”诗句,却无痕迹,言外之意便是“赢得青楼薄悻名”。
“因谁”二字,十分含蓄,说不清是留恋还是悔恨,因而颇值得读者回味。
“醉鞭”以下至“金钩”,写自扬州回家。
他在扬州逞足游兴,带着十分的满足,三分的醉意,垂着醉鞭,迎着拂面的春风,回到高邮。
远远望去,只见翠楼上,绣帘高挂,说明室内有人。
“帘卷金钩”,颇似《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中之“宝帘闲挂小银钩”,给人以幽闲恬静之感。
歇拍三句点题。
他现在远离家乡,后会不知何日,故而常常梦见扬州。
扬州在古人心目中总是美的象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唐徐凝《忆扬州》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苏诗集成》在《於潜僧绿筠轩》诗注中也引《殷芸小说》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扬州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已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
而秦观故乡属扬州,他对扬州的感情无怪乎更为深切了。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罗立纲.秦观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47-51 2、 赵炯.淮海词注析.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