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陆机 朝代: 魏晋

石龟尚怀海。

我宁忘故乡。

饮酒乐

作者: 陆机 朝代: 魏晋

蒲萄四时芳醇,瑠璃千钟旧宾。

夜饮舞迟销烛,朝醒弦促催人。

从军诗

作者: 王粲 朝代: 魏晋

凉风厉秋节。

司典告详刑。

我君顺时发。

桓桓东南征。

泛舟盖长川。

陈卒被隰埛。

征夫怀亲戚。

谁能无恋情。

拊衿倚舟樯。

眷眷思邺城。

哀彼东山人。

喟然感鹤鸣。

日月不安处。

人谁获恒宁。

昔人从公旦。

一徂辄三龄。

今我神武师。

暂往必速平。

弃余亲睦恩。

输力竭忠贞。

惧无一夫用。

报我素餐诚。

夙夜自恲性。

思逝若抽萦。

将秉先登羽。

岂敢听金声。

归园田居·其二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墟曲中 一作:墟曲人)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墟曲中 一作:墟曲人)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guǎ)轮鞅(yāng)。

野外:郊野。

罕:少。

人事: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

陶渊明诗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贬义,“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尘世”。

这句是说住在田野很少和世俗交往。

穷巷:偏僻的里巷。

鞅: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

轮鞅:指车马。

这句是说处于陋巷,车马稀少。

白日掩荆(jīnɡ)扉(fēi),虚室绝尘想。

白日:白天。

荆扉:柴门。

尘想:世俗的观念。

这两句是说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

时复墟(xū)曲中,披草共来往。

(墟曲中 一作:墟曲人)时复:有时又。

曲:隐僻的地方。

墟曲:乡野。

披:拨开。

这两句是说有时拨开草莱去和村里人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

但道:只说。

这句和下句是说和村里人见面时不谈官场的事,只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xiàn)至,零落同草莽(mǎng)。

霰:小雪粒。

莽:草。

这两句是说经常担心霜雪来临,使桑麻如同草莽一样凋零。

其中也应该含有在屡经战乱的柴桑农村还可能有风险。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guǎ)轮鞅(yāng)。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野外:郊野。

罕:少。

人事: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

陶渊明诗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贬义,“人事”即“俗事”,“人境”即“尘世”。

这句是说住在田野很少和世俗交往。

穷巷:偏僻的里巷。

鞅: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

轮鞅:指车马。

这句是说处于陋巷,车马稀少。

白日掩荆(jīnɡ)扉(fēi),虚室绝尘想。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白日:白天。

荆扉:柴门。

尘想:世俗的观念。

这两句是说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

时复墟(xū)曲中,披草共来往。

(墟曲中 一作:墟曲人)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时复:有时又。

曲:隐僻的地方。

墟曲:乡野。

披:拨开。

这两句是说有时拨开草莱去和村里人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

但道:只说。

这句和下句是说和村里人见面时不谈官场的事,只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常恐霜霰(xiàn)至,零落同草莽(mǎng)。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霰:小雪粒。

莽:草。

这两句是说经常担心霜雪来临,使桑麻如同草莽一样凋零。

其中也应该含有在屡经战乱的柴桑农村还可能有风险。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墟曲中 一作:墟曲人)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陶渊明“性本爱丘山”,这不仅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田园之中,炊烟缭绕的村落,幽深的小巷中传来的鸡鸣狗吠,都会唤起他无限亲切的感情;

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目中,恬美宁静的乡村是与趋膻逐臭的官场相对立的一个理想天地,这里没有暴力、虚假,有的只是淳朴天真、和谐自然。

因此,他总是借田园之景寄托胸中之“意”,挖掘田园生活内在的本质的美。

《归园田居》组诗是诗人在归隐初期的作品,第一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这一首则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

  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

诗人摆脱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之后,回到了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官场中人造访,所以他非常轻松地说:“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

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的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

——诗人的身心俱静。

在这四句中,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不过,虚掩的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他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

诗人也并非总是独坐“虚室”之中,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桑麻。

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人披草来往,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不是他所厌恶的“人事”;

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绝对不同于计较官场浮沉,不是他所厌恶的“杂言”。

所以,不管是“披草共来往”,还是“但话桑麻长”,诗人与乡邻的关系显得那么友好淳厚。

与充满了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清澄明净的。

——这是以外在的“动”来写出乡居生活内在的“静”。

  当然,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惧。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庄稼一天天生长,开辟的荒土越来越多,令人喜悦;

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毁于一旦,心怀恐惧。

然而,这里的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

相反,这单纯的喜惧,正反映着经历过乡居劳作的洗涤,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

——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及自己心境的恬静。

而在这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

”诗人在这里描绘的正是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526-527页

归园田居·其五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独自怅然拄杖还家,道路平荆榛遍地。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山涧流水清澈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怅(chàng)恨独策还,崎(qí)岖(qū)历榛(zhēn)曲。

怅恨:失意的样子。

策:指策杖、扶杖。

还:指耕作完毕回家。

曲:隐僻的道路。

这两句是说怀着失意的心情独自扶杖经过草木丛生的崎岖隐僻的山路回家了。

山涧(jiàn)清且浅,可以濯(zhuó)吾足。

濯:洗。

濯足:指去尘世的污垢。

漉(lù)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漉:滤、渗。

新熟酒:新酿的酒。

近局:近邻、邻居。

这两句是说漉酒杀鸡,招呼近邻同饮。

日入室中暗,荆薪(xīn)代明烛。

暗:昏暗。

这句和下句是说日落屋里即昏暗,点一把荆柴代替蜡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天旭:天明。

这句和上句是说欢娱之间天又亮了,深感夜晚时间之短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怅(chàng)恨独策还,崎(qí)岖(qū)历榛(zhēn)曲。

独自怅然拄杖还家,道路平荆榛遍地。

怅恨:失意的样子。

策:指策杖、扶杖。

还:指耕作完毕回家。

曲:隐僻的道路。

这两句是说怀着失意的心情独自扶杖经过草木丛生的崎岖隐僻的山路回家了。

山涧(jiàn)清且浅,可以濯(zhuó)吾足。

山涧流水清澈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

濯:洗。

濯足:指去尘世的污垢。

漉(lù)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

漉:滤、渗。

新熟酒:新酿的酒。

近局:近邻、邻居。

这两句是说漉酒杀鸡,招呼近邻同饮。

日入室中暗,荆薪(xīn)代明烛。

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

暗:昏暗。

这句和下句是说日落屋里即昏暗,点一把荆柴代替蜡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

天旭:天明。

这句和上句是说欢娱之间天又亮了,深感夜晚时间之短促。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这首诗是陶渊明组诗《归园田居》五首的最后一首。

对此诗的首句“怅恨独策还”,有两种解说:一说认为这首诗是紧承第四首《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而作,例如方东树说,“怅恨”二字,承上昔人死无余意来”(《昭昧詹言》卷四),黄文焕也说,“昔人多不存,独策所以生恨也”(《陶诗析义》卷二);

另一说认为这一句所写的“还”,是“耕种而还”(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中语)。

这两说都嫌依据不足。

如果作者所写是还自“荒墟”的心情,则组诗第四首《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之“披榛步荒墟”为“携子侄辈”同往,应该不会“独策还”。

如果作者是耕种归来,则所携应为农具,应如这组诗的第三首《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写,“荷锄”而归,似不应策杖而还。

联系下三句看,此句所写,似不如视作“性本爱丘山”的作者在一次独游的归途中生发的“怅恨”。

其“怅恨”,可以与此句中的“还”字有关,是因游兴未尽而日色将暮,不得不还;

也可以与此句中的“独”字有关,是因独游而产生的孤寂之感。

这种孤寂感,既是这次游而无伴的孤寂感,也是作者隐藏于内心的“举世皆浊我独清”(《楚辞·渔父》)的时代孤寂感。

次句“崎岖历榛曲”,写的应是真景实事,但倘若驰骋联想,从象喻意义去理解,则当时的世途确是布满荆榛,而作者的生活道路也是崎岖不平的。

联系其在《感士不遇赋序》中所说的“夷皓有安归之叹,三闾发已矣之哀”,不妨设想:其在独游之际,所感原非一事,怅恨决非一端。

  此诗的三、四两句“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则化用《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永浊兮,可以濯我足”句意,显示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委身自然、与自然相得相洽的质性。

人多称渊明冲淡静穆,但他的心中并非一潭止水,更非思想单纯、无忧无虑。

生活、世事的忧虑固经常往来于其胸中,只是他能随时从对人生的领悟、与自然的契合中使烦恼得到解脱、苦乐得到平衡,从而使心灵归于和谐。

合一、二两句来看这首诗的前四句,正是作者的内心由怅恨而归于和谐的如实表述。

  这首诗写的是两段时间、两个空间。

前四句,时间是日暮之前,空间是山路之上;

后六句,则在时间上从日暮写到“天旭”,在空间上从“近局”写到“室中”。

如果就作者的心情而言,则前四句以“怅恨”发端,而后六句以“欢来”收结。

作者尝自称“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序》),其“归田园居”的主要原因,如这组诗的首篇《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所说,为的是“复得返自然”,以求得本性的回归,保全心灵的真淳。

这首诗所写的始则“怅恨”,终则“欢来”,当忧则忧,可乐则乐,正是其脱离尘网后一任自然的真情流露。

  后六句的“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四句,写作者还家后的实事实景,如其《杂诗十二首》之一所说,“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从这四句诗可以想见:酒为新熟,菜仅只鸡,草屋昏暗,以薪代烛,宛然一幅田家作乐图。

这样的饮酒场面,其实很寒酸,但作者写来丝毫不觉其寒酸,令人读者看来也不会嫌其寒酸,而只会欣赏其景真情真,趣味盎然。

篇末“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二句,即张华《情诗》“居欢惜夜促”意,也寓有《古辞·西门行》“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而夜长,何不秉烛游”几句中所抒发的人生短促、光阴易逝的感慨。

而为了进一步理解、领会这两句诗的内涵,还可以参读作者的另一些诗句,如《游斜川》诗所说的“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又如《己酉岁九月九日》诗所说的“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从这些诗来看作者的这次欢饮,有聊以忘忧的成分,在“欢”的背后其实闪现着“忧”的影子。

同时,作者之饮酒也是他的逃世的手段,是为了坚定其归田的决心,如其《饮酒二十首》诗所说,“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饮酒·秋菊有佳色》),“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清晨闻扣门》)。

当然,他的饮酒更是与其旷达的心性相表里的;

这就是他在《饮酒》诗的首章所说的“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

”   朱光潜在《论诗》第十三章《陶渊明》中谈到渊明的情感生活时指出,他“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人。

他和一般人一样,有许多矛盾和冲突;

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他终于达到调和静穆。

”对于这首诗所写的“怅恨”、“欢来”以及“苦”时间之短促,是应从多方面去理解、领会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停云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停云,思亲友也。罇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陆成江。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怡余情。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停云,思亲友也。罇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停云》这首诗,是为思念亲友而作。酒樽里盛满了澄清的新酒,后园内排列着初绽的鲜花,可是我美好的愿望不能实现,叹息无奈,忧愁充满我的胸怀。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阴云密密布空中,春雨绵绵意迷蒙。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举目四顾昏沉色,路途阻断水纵横。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东轩寂寞独自坐,春酒一杯还自奉。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良朋好友在远方,翘首久候心落空。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空中阴云聚不散,春雨迷蒙似云烟。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举目四顾昏沉色,水阻途断客不前。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幸赖家中有新酒,自饮东窗聊慰闲。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思念好友在远方,舟车不通难相见。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东园之内树成行,枝繁叶茂花纷芳。 竞用新好,以怡余情。春树春花展新姿,使我神情顿清朗。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平时常听人们言,日月如梭走时光。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安得好友促膝谈,共诉平生情意长。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鸟儿轻轻展翅飞,落我庭前树梢头。 敛翮闲止,好声相和。收敛翅膀悠闲态,呜声婉转相唱酬。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世上岂无他人伴,与君情意实难丢。 愿言不获,抱恨如何!思念良朋不得见,无可奈何恨悠悠。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二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92 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
停云,思亲友也。罇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停云:凝聚不散的云。罇(zūn):同“樽”,酒杯。湛(chén):没,有盈满之意。醪(láo):汁滓混合的酒,即浊酒,今称甜酒或醒糟。这一句说酒罇之中斟满新酿之醪。列:排列。初荣:新开的花。愿:思念。言:语助词,无意义。从:顺。不从:不顺心,不如愿。弥(mí):满。襟:指胸怀。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霭(ǎi)霭:云密集貌。濛(méng)濛:微雨绵绵的样子。时雨:季节雨。这里指春雨。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八表:八方以外极远的地方。泛指天地之间。伊:语助词。阻:阻塞不通。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寄:居处(chū),托身。轩: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抚:持。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悠邈:遥远。搔首:用手搔头,形容等待良朋的焦急情状。延伫(zhù):长时间地站立等待。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平陆:平地。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靡(mǐ):无,不能。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载:始。荣:茂盛。 竞用新好,以怡余情。新好:新的美好景色,指春树。怡:一作“招”。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于:语助词。征:行,这里指时光流逝。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促席:彼此坐得很近。促:迫近。席:坐席。说:同“悦”。彼:语助词。平生:平时,这里指平生的志趣、素志。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翩翩:形容飞鸟轻快飞舞的样子。柯:树枝。 敛翮闲止,好声相和。翮(hé):鸟的翅膀。敛翩:收敛翅膀。止:停留。相和(hè):互相唱和。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子:您,古代男子的尊称,这里指朋友。 愿言不获,抱恨如何!如何:意为无可奈何。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二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92 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
停云,思亲友也。罇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停云》这首诗,是为思念亲友而作。酒樽里盛满了澄清的新酒,后园内排列着初绽的鲜花,可是我美好的愿望不能实现,叹息无奈,忧愁充满我的胸怀。停云:凝聚不散的云。罇(zūn):同“樽”,酒杯。湛(chén):没,有盈满之意。醪(láo):汁滓混合的酒,即浊酒,今称甜酒或醒糟。这一句说酒罇之中斟满新酿之醪。列:排列。初荣:新开的花。愿:思念。言:语助词,无意义。从:顺。不从:不顺心,不如愿。弥(mí):满。襟:指胸怀。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阴云密密布空中,春雨绵绵意迷蒙。霭(ǎi)霭:云密集貌。濛(méng)濛:微雨绵绵的样子。时雨:季节雨。这里指春雨。 八表同昏,平路伊阻。举目四顾昏沉色,路途阻断水纵横。八表:八方以外极远的地方。泛指天地之间。伊:语助词。阻:阻塞不通。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东轩寂寞独自坐,春酒一杯还自奉。寄:居处(chū),托身。轩: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抚:持。 良朋悠邈,搔首延伫。良朋好友在远方,翘首久候心落空。悠邈:遥远。搔首:用手搔头,形容等待良朋的焦急情状。延伫(zhù):长时间地站立等待。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空中阴云聚不散,春雨迷蒙似云烟。 八表同昏,平陆成江。举目四顾昏沉色,水阻途断客不前。平陆:平地。 有酒有酒,闲饮东窗。幸赖家中有新酒,自饮东窗聊慰闲。 愿言怀人,舟车靡从。思念好友在远方,舟车不通难相见。靡(mǐ):无,不能。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东园之内树成行,枝繁叶茂花纷芳。载:始。荣:茂盛。 竞用新好,以怡余情。春树春花展新姿,使我神情顿清朗。新好:新的美好景色,指春树。怡:一作“招”。 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平时常听人们言,日月如梭走时光。于:语助词。征:行,这里指时光流逝。 安得促席,说彼平生。安得好友促膝谈,共诉平生情意长。促席:彼此坐得很近。促:迫近。席:坐席。说:同“悦”。彼:语助词。平生:平时,这里指平生的志趣、素志。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鸟儿轻轻展翅飞,落我庭前树梢头。翩翩:形容飞鸟轻快飞舞的样子。柯:树枝。 敛翮闲止,好声相和。收敛翅膀悠闲态,呜声婉转相唱酬。翮(hé):鸟的翅膀。敛翩:收敛翅膀。止:停留。相和(hè):互相唱和。 岂无他人,念子实多。世上岂无他人伴,与君情意实难丢。子:您,古代男子的尊称,这里指朋友。 愿言不获,抱恨如何!思念良朋不得见,无可奈何恨悠悠。如何:意为无可奈何。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二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92 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
停云,思亲友也。罇湛新醪,园列初荣,愿言不从,叹息弥襟。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陆成江。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怡余情。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此诗从首句中摘取二字为题,题目与诗的内容无关。这首诗的内容,就是序中所说“思亲友也”。诗中运用比兴的手法和复沓的章法,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烘托描写,和不能与好友饮酒畅谈的感慨,充分抒发了诗人对好友的深切思念之情。   诗歌全篇贯穿了陶渊明因不能和友人共享美好的抱恨之意,这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热肠,和希望与友人共享美好的深情。无论是“良朋悠邈,搔首延儜”的烦急,还是“愿言怀人,舟车靡从”的无奈,无论是“安得促席,说彼平生”的愿望,还是 “岂无他人,念子寔多”的担忧,无不尽显诗人的火热心肠和深情厚意。   正因为对友人的一片热肠和一往情深,而使诗人陷入寂寞孤独:“竞用新好,以怡余情。”—— 始发新芽的东园之树,都竞相用发着嫩芽的枝叶让我快慰,这正是因寂寞孤独而生幻觉,或聊以自慰。因为寂寞孤独,诗人才羡慕那“翩翩飞鸟”的“好声相和”,而益发“抱恨”了。   诗中“八表同昏”等诗句,表面看是写天气,而用夏天雷雨前或冬天雪前的景象来形容春季的天色,似乎形容过量,显然,这里是暗喻国政时局被封建贵族、军阀争夺中央政权而搞得天昏地暗,暗寓着诗人关怀世难的忧心。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

饮酒 十四

作者: 陶渊明 朝代: 魏晋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老友赏识我志趣,相约携酒到一起。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荆柴铺地松下坐,酒过数巡已酣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父老相杂乱言语,行杯饮酒失次第。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不觉世上有我在,身外之物何足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神志恍惚在酒中,酒中自有深意味。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赠秀才入军

作者: 嵇康 朝代: 魏晋
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 鸳鸯于飞,啸侣命俦。朝游高原,夕宿中洲。交颈振翼,容与清流。咀嚼兰蕙,俛仰优游。 泳彼长川,言息其浒。陟彼高冈,言刈其楚。嗟我征迈,独行踽踽。仰彼凯风,涕泣如雨。 泳彼长川,言息其沚。陟彼高冈,言刈其杞。嗟我独征,靡瞻靡恃。仰彼凯风,载坐载起。 穆穆惠风,扇彼轻尘。奕奕素波,转此游鳞。伊我之劳,有怀遐人。寤言永思,寔......更多

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作者: 嵇康 朝代: 魏晋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我们的部队于兰圃休息,在青草丰茂的山坡喂马。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在水边的原野用石弹(磻)打鸟,在长河里钓鱼。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一边目送着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挥弹五弦琴。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一举一动都悠然自得。

对大自然的奥妙之道能够心领神会,十分快乐!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不禁赞赏《庄子》中那位渔翁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捕鱼工具)的风神。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同心同德的郢人已经死了,这些话跟谁多说了都没用。

(作者担心嵇喜与他志趣相异,难以接受其劝谕,表示惋惜。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息徒兰圃(pǔ),秣(mò)马华山。

兰圃:有兰草的野地。

秣马:饲马。

流磻(bō)平皋(gāo),垂纶(lún)长川。

磻:用生丝做绳系在箭上射鸟叫做弋,在系箭的丝绳上加系石块叫做磻。

皋:水边地。

这句是说在皋泽之地弋鸟。

纶:指钓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五弦:乐器名,似琵琶而略小。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太玄:就是大道。

“游心太玄”,是说心中对于道有所领会,也就是上句“自得”的意思。

嘉彼钓叟(sǒu),得鱼忘筌(quán)。

筌:捕鱼竹器名。

《庄子·外物》道:“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又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得鱼忘筌”是“得意忘言”的比喻,说明言论是表达玄理的手段,目的既达,手段就不需要了。

郢(yǐng)人逝矣,谁与尽言?

郢:古地名,春秋楚国的都城。

《庄子·徐无鬼》有一段寓言说曾有郢人将白土在鼻上涂了薄薄一层,像苍蝇翅似的,叫匠石用斧子削去它。

匠石挥斧成风,眼睛看都不看一下,把白土削干净了。

郢人的鼻子毫无损伤,他的面色也丝毫没有改变。

郢人死后,匠石的这种绝技也不能再表演,因为再也找不到同样的对手了。

这个寓言是庄子在惠施墓前对人说的,表示惠施死后再没有可以谈论的对手。

这二句的意思是:像郢人死后,匠石再也找不到与他配合默契的人一样,嵇喜如对自然大道有所领会,在军中也难得解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息徒兰圃(pǔ),秣(mò)马华山。

我们的部队于兰圃休息,在青草丰茂的山坡喂马。

兰圃:有兰草的野地。

秣马:饲马。

流磻(bō)平皋(gāo),垂纶(lún)长川。

在水边的原野用石弹(磻)打鸟,在长河里钓鱼。

磻:用生丝做绳系在箭上射鸟叫做弋,在系箭的丝绳上加系石块叫做磻。

皋:水边地。

这句是说在皋泽之地弋鸟。

纶:指钓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一边目送着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挥弹五弦琴。

五弦:乐器名,似琵琶而略小。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一举一动都悠然自得。

对大自然的奥妙之道能够心领神会,十分快乐!

太玄:就是大道。

“游心太玄”,是说心中对于道有所领会,也就是上句“自得”的意思。

嘉彼钓叟(sǒu),得鱼忘筌(quán)。

不禁赞赏《庄子》中那位渔翁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捕鱼工具)的风神。

筌:捕鱼竹器名。

《庄子·外物》道:“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又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得鱼忘筌”是“得意忘言”的比喻,说明言论是表达玄理的手段,目的既达,手段就不需要了。

郢(yǐng)人逝矣,谁与尽言?

同心同德的郢人已经死了,这些话跟谁多说了都没用。

(作者担心嵇喜与他志趣相异,难以接受其劝谕,表示惋惜。

)郢:古地名,春秋楚国的都城。

《庄子·徐无鬼》有一段寓言说曾有郢人将白土在鼻上涂了薄薄一层,像苍蝇翅似的,叫匠石用斧子削去它。

匠石挥斧成风,眼睛看都不看一下,把白土削干净了。

郢人的鼻子毫无损伤,他的面色也丝毫没有改变。

郢人死后,匠石的这种绝技也不能再表演,因为再也找不到同样的对手了。

这个寓言是庄子在惠施墓前对人说的,表示惠施死后再没有可以谈论的对手。

这二句的意思是:像郢人死后,匠石再也找不到与他配合默契的人一样,嵇喜如对自然大道有所领会,在军中也难得解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本篇原列第十四首,诗人想象嵇喜行军之暇领略山水乐趣的情景。

他将在长满兰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鲜花盛开的山坡上喂马,在草地上弋鸟,在长河里钓鱼。

一边若有所思地目送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抚弹五弦琴。

他的心神游于天地自然之中,随时随地都对自然之道有所领悟。

显然这里所写的与其说是征人生活,不如说是抒写诗人自己纵心自然的情趣。

最后诗人用《庄子》中“匠石斫垩”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嵇喜从军远去的惋惜心情。

此诗中“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二句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妙句。

它以凝练的语言传写出高士飘然出世、心游物外的风神,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与造化相侔的哲理境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拟今日良宴会诗

作者: 陆机 朝代: 魏晋

闲夜命欢友。

置酒迎风馆。

齐僮梁甫吟。

秦娥张女弹。

哀音绕栋宇。

遗响入云汉。

四座咸同志。

羽觞不可算。

高谈一何绮。

蔚若朝霞烂。

人生无几何。

为乐常苦晏。

譬彼伺晨鸟。

扬声当及旦。

曷为恒忧苦。

守此贫与贱。

12345 共71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