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洲 文翻注译赏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曾经来到吴江的岸边,江中的小洲传着鹦鹉的美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鹦鹉已向西而飞回到陇山,鹦鹉洲上花香四溢草木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春风和暖烟云缭绕飘来阵阵兰香,两岸桃花落入江中形成层层锦浪。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被迁谪的旅人此时只有徒然远望,长洲上孤月朗照究竟是为谁而明?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86-787
鹦(yīng)鹉(wǔ)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吴江:指流经武昌一带的长江。
因三国时属吴国,故称吴江。
鹦鹉西飞陇(lǒng)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陇山:又名陇坻,山名,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相传鹦鹉出产在这里。
芳洲:香草丛生的水中陆地。
这里指鹦鹉洲。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锦浪:形容江浪像锦绣一样美丽。
两句意为:春风吹开了烟雾,送来浓郁的兰香;
两岸桃花盛开,映照得江浪绚丽如锦。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迁客:指被流放过的人。
这里是诗人自称。
长洲:指鹦鹉洲。
向谁明:意即照何人。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86-787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曾经来到吴江的岸边,江中的小洲传着鹦鹉的美名。
吴江:指流经武昌一带的长江。
因三国时属吴国,故称吴江。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鹦鹉已向西而飞回到陇山,鹦鹉洲上花香四溢草木青青。
陇山:又名陇坻,山名,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相传鹦鹉出产在这里。
芳洲:香草丛生的水中陆地。
这里指鹦鹉洲。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春风和暖烟云缭绕飘来阵阵兰香,两岸桃花落入江中形成层层锦浪。
锦浪:形容江浪像锦绣一样美丽。
两句意为:春风吹开了烟雾,送来浓郁的兰香;
两岸桃花盛开,映照得江浪绚丽如锦。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被迁谪的旅人此时只有徒然远望,长洲上孤月朗照究竟是为谁而明?
迁客:指被流放过的人。
这里是诗人自称。
长洲:指鹦鹉洲。
向谁明:意即照何人。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86-787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诗写鹦鹉洲,开篇便从鹦鹉入手,“鹦鹉”二字一出,便顿觉颇难收束,只好一气贯注,旋转而下,到了第四句才略略顿住,然而诗已过了半篇。
鹦鹉洲是江夏的名胜,原在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外江中。
相传由东汉末年祢衡在黄祖的长子黄射大会宾客时,即席挥笔写就一篇“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李白《望鹦鹉洲怀祢衡》)的《鹦鹉赋》而得名。
后祢衡被黄祖杀害,亦葬于洲上。
历代诗人临江夏,大都描写鹦鹉洲。
此洲在明朝末年逐渐沉没。
现在汉阳拦江堤外的鹦鹉洲,系清乾隆年间新淤的一洲,曾名“补得洲”,嘉庆年间改名鹦鹉洲。
这鹦鹉洲是因为祢衡的一篇《鹦鹉赋》而得名,并不是因鹦鹉来过而得名。
那么李白诗开篇的“鹦鹉”看似实写,其实乃是代指祢衡,“江上洲传鹦鹉名”,主要是指《鹦鹉赋》,而不是专指这里来过鹦鹉,至少是一语双关,虚实并用。
接下第三句还是一语双关,它化用祢衡《鹦鹉赋》中“命虞人于陇坻,诏伯益于流沙。
跨昆仑而播弋,冠云霓而张罗”的句子,说鹦鹉已西飞而去。
相传鹦鹉生长于陕西、甘肃两省交界处的陇山一带,如今,洲上已不见鹦鹉,那么,定是飞回陇山去了。
言外之意是说祢衡在这里被杀。
因此,诗人感到非常的惋惜:鹦鹉曾来过这里,为此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名字,然而又西飞而去。
鹦鹉飞走了,不在了,可那芳洲之上还碧树青青。
情韵幽深,余味无穷,表现了诗人对祢衡的无限怀念。
这四句诗气势流转自如,而又一唱三叹,绝不是对崔颢《黄鹤楼》的简单摹仿,它是诗人的艺术创造。
其中字面的点染,双关语的运用,词语的重叠出现,设问的语重心长,同崔诗比较,既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有别具匠心之处。
五六两句诗意开始转折,转的过程中,又同第四句藕断丝连,接“何青青”三字,生动地描绘了鹦鹉洲上明媚的春光:远远望去,鹦鹉洲上,花团锦簇,水气缭绕,花之浓艳似云蒸霞蔚,轻烟笼罩;
水之蒸腾成雾气上升,迷濛缥缈。
烟花水雾,似花似雾,即花即雾,彼此迷离一片。
一阵春风拂过,鹦鹉洲上如帷幕轻轻拉开,淡烟薄雾逐渐散去,可见洲上那嫩绿的兰叶、葳蕤纷披,在微风中摇曳生姿,融融丽日、阵阵馨香,令人陶醉而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正是阳春三月的季节,江洲两岸的树树桃花临水盛开,如同朵朵红云,互相簇拥着、升腾着,像是被江岸和洲岸夹束在一起似的。
微风中,桃花落英缤纷。
飘荡在倒映着枝枝繁花的水面上。
水中的,水上的,倒映的,飘落的,艳丽的桃花将晶莹明澈的江水染得像一匹绚烂夺目的锦缎,随着江波的起伏,一浪一浪地涌向岸边。
然而,景色尽管明丽,却丝毫撩拨不起诗人的欢快之情,他依然沉浸在孤寂和悲苦之中。
此时,诗人毕竟还是一位被流放过的“迁客”,眼前这一切生机勃勃的良辰美景跟他内心的索寞痛苦恰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大好时光,烟花美景,都只是徒有。
自己一生流离困顿,晚年蒙冤遭流放,更趋穷困,尽管内心还存在一种奋起搏击的暮年壮志,但终不免落花流水,悲愁难驱。
面对如此芳洲,此时此地只不过是徒然纵目而已。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的景色并没有引起他的注意,他所注望的仍是“鹦鹉”,是那位和自己有着相似遭遇的祢衡。
据陆游《入蜀记》载:“鹦鹉洲上有茂林神祠,远望如小山,洲盖祢正平被杀处。
”诗人问道:如今,祢衡长眠地下,而长洲之上那一轮徘徊的孤月,又将清辉投射给谁呢?
诗写鹦鹉洲,实际上是在吊古伤今,怀祢衡而抒发自己的沉痛感慨。
诗人晚年的不幸遭遇和处境,会使他自然地将自己和祢衡联系起来,况且他平生倾慕祢衡,常以祢衡自比:“误学书剑,薄游人间。
紫薇九重,碧山万里。
有才无命,甘于后时。
刘表不用于祢衡,暂来江夏;
贺循喜逢于张翰,且乐船中。
”(《暮春江夏送张祖监丞之东都序》)好友杜甫也曾以“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的诗句来称美他的才华。
他在诗中也曾多次写到祢衡:“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场。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并有一首《望鹦鹉洲怀祢衡》。
《望鹦鹉洲怀祢衡》与《鹦鹉洲》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
而《望鹦鹉洲怀祢衡》表现得比较平直、明朗;
《鹦鹉洲》则深沉、含蓄。
前人评诗认为李白这首诗同另一首《登金陵凤凰台》是与崔颢《黄鹤楼》争高下的。
清人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曾对此说过这样一段话:崔颢《黄鹤楼》,千古擅名之作。
只是以文笔行之,一气转折。
五六虽断写景,而气亦直下喷溢。
收亦然,所以奇贵。
太白《鹦鹉洲》格律工力悉敌,风格逼肖。
未尝有意学之而自似。
方氏所论还是比较切合实际。
艺术不乏相互影响,但无论如何,像《鹦鹉洲》这样感情深沉,意境浑融的作品断不会是摹仿所能得到的。
李白这首诗属于拗体七律,它前两联不合律,后两联合律。
汪师韩在《诗学纂闻》中曾说:李白《鹦鹉洲》一章乃庚韵而押青字,此诗《文粹》编入七古,后人编入七律,其体亦可古可今,要皆出韵也。
正是它未完全合律,前人曾将此诗看作七古:“李白《鹦鹉洲》诗,调既急迅,而多复字,兼离唐韵,当是七言古风耳。
”(毛先舒《辩坻诗》)李白现存七律共十二首,且大都如此,同整个创作比较,七律诗比较少。
关于这个问题的原因,前人多有论述,或认为李白不善和不愿作七律:“李太白不作七言律……古人立名之意甚坚,每不肯以其拙示人。
”(贺贻孙《诗筏》)“他所以只有很少几首律诗,不是不善写,而是不愿写。
”(王运熙、李宝均《李白》)“他是不耐烦在形式上和字句上下推敲工夫的。
”(王瑶《李白》)或认为李白反对作七律:“太白之论曰:‘寄兴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所谓七言之靡,殆专指七律言耳。
故其七律不工。
”(翁方纲《石洲诗话》)这种种评价都缺乏公允,实际情况应该说是当时七律的发展现状决定的。
李白所处的时代,七律尚未定型,因此创作难免不合律且数量少,不仅李白,其他人也多是如此。
赵翼在《瓯北诗话》中对此曾有一段中肯的论述: 就有唐而论,其始也,尚多习用古诗,不乐束缚于规行矩步中,即用律亦多五言,而七言犹少,七言亦多绝句,而律诗犹少。
故李太白集七律仅三首,孟浩然集七律仅二首,尚不专以此见长也。
自高、岑、王、杜等《早朝》诸作,敲金戛玉,研练精切。
杜寄高、岑诗,所谓“遥知属对忙”,可见是时求工律体也。
格式既定,更如一朝令甲,莫不就其范围。
然犹多写景,而未及于指事言情,引用典故。
少陵以穷愁寂寞之身,藉诗遣日,于是七律益尽其变,不惟写景,兼复言情,不惟言情,兼复使典,七律之蹊径,至是益大开。
其后刘长卿、李义山、温飞卿诸人,愈工雕琢,尽其才于五十六字中,而七律遂为高下通行之具,如日用饮食之不可离矣。
由此可知,七律的成熟是在李白之后。
这样,《鹦鹉洲》诸作不合律也就很自然了。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86-787 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89-292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文翻注译赏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
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昨天夜里吴中下了一场大雪,你像王子猷一样兴致勃发。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浮云万里环绕着青山,天空的正中游动着一轮孤月。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
孤月沧凉清冷,银河清朗澄澈。
太白星晶莹明亮,北斗星错落纵横。
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
白霜洒地的夜晚你对酒思念起我,金雕玉塑的井台上冰冻峥嵘。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人生百年不过是飘忽瞬间,要痛饮美酒来渲泄万古的愁情。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狸膏金距效法斗鸡之徒,因谄谤获宠,鼻孔出气吹到天上的霓虹。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君不能学习那陇右武夫哥舒翰,跨马持刀,横行青海,血洗石堡,换了个紫袍英雄。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你只能在北窗下面吟诗作赋,纵有万言不如杯水顶用。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今世人听到诗赋皆掉头而去,就好像马耳边吹过一阵东风。
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
鱼目混珠之辈居然也来嘲笑我,夸说他们的才能与明月宝珠相同。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千里马屈身弓背不能饮食,却在春风里得意长鸣。
《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
《折杨》和《黄华》这样的曲子才合流俗的口味,像《清角》这样的琴曲,晋平公怎配去听?
《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
唱惯《巴人》曲的人怎肯应和《阳春》雅曲?
楚国人从来就轻视珍奇的玉石。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黄金散尽却没交到知音,白发飘飘的读书人还是被人看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一谈一笑之间想不到就变了脸色,接着就有苍蝇一样的小人罗织罪名。
曾参岂是杀人者?
谗言三及慈母惊。
曾参怎么会是杀人犯?
可是三进逸言还是使他的母亲震惊。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握住你的手告诉你心里话,对我来说,荣与辱早已是身外之物。
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
听说孔圣人还感伤过凤凰和麒麟,董龙这小子又是什么鸡和狗!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一生傲岸难与权贵相处,皇帝疏远,举荐徒劳,壮志难酬。
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
严子陵长揖不拜汉家天子,我又何必长剑拄着下巴去把皇帝侍候!
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
显达也不足贵,穷困也不足愁。
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
当年韩信羞与周勃、灌婴为伍,祢衡耻于交往屠沽小儿。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在何处?
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
君不见裴尚书,三尺土坟上长满了蒿草荆棘!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年轻时我就想学习范蠡漫游五湖,看到这些更想远离富贵功名。
参考资料: 1、 张燕瑾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17-320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91-695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子猷:即王子猷。
《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此以子猷拟王十二。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中道:中间。
流孤月:月亮在空中运行。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
沧浪:王琦注:“沧浪,犹沧凉,寒冷之意。
”这里有清凉的意思。
河汉:银河。
长庚:星名,即太白金星。
《诗经·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古时把黄昏时分出现于西方的金星称为长庚星。
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
玉床:此指井上的装饰华丽的栏杆。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狸膏:用狐狸肉炼成的油脂,斗鸡时涂在鸡头上,对方的鸡闻到气味就畏惧后退。
金距:套在鸡爪上的金属品,使鸡爪更锋利。
“坐令”句:王琦注:“玄宗好斗鸡,时以斗鸡供奉者,若王准、贾昌之流,皆赫奕可畏”。
李白《古风·大车扬飞尘》:“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哥舒:即哥舒翰,唐朝大将,突厥族哥舒部人。
曾任陇右、河西节度使。
《太平广记》卷四九五《杂录》:“天宝中,哥舒翰为安西节度使,控地数千里,甚著威令,故西鄙人歌之曰:‘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吐蕃总杀尽,更筑两重濠。
’”西屠石堡:指天宝八载哥舒翰率大军强攻吐蕃的石堡城。
《旧唐书·哥舒翰传》:“吐蕃保石堡城,路远而险,久不拔。
八载,以朔方、河东群牧十万众委翰总统攻石堡城。
翰使麾下将高秀岩、张守瑜进攻,不旬日而拔之。
上录其功,拜特进,鸿胪员外卿,与一子五品官,赐物千匹,庄宅各一所,加摄御史大夫。
”紫袍:唐朝三品以上大官所穿的服装。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不直:不值得。
“直”通“值”。
宋黄昇《酹江月》词:“作赋吟诗空自好,不直一杯秋露。
”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
明月:一种名贵的珍珠。
《文选》卷二九张协《杂诗十首》之五:“鱼目笑明月”。
张铣注:“鱼目,鱼之目精白者也。
明月,宝珠也。
”此以鱼目混为明月珠而喻朝廷小人当道。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骅骝(huáliú):骏马,此喻贤才。
蹇(jiǎn)驴:跛足之驴,此喻奸佞。
《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
折扬、黄华:古代俗曲。
黄华又作皇华、黄花。
《庄子·天地》:“大声不入于里耳,《折杨》、《皇华》则嗑然而笑。
”成玄英疏:“《折杨》、《皇华》,盖古之俗中小曲也,玩狎鄙野,故嗑然动容”。
清角:曲调名。
传说这个曲调有德之君才能听,否则会引起灾祸。
据《韩非子·十过》载:春秋时晋平公强迫师旷替他演奏《清角》,结果晋国大旱三年,平公也得了病。
《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
巴人:即《下里巴人》,古代一种比较通俗的曲调。
阳春:即《阳春白雪》,古代一种比较高雅的曲调。
奇璞(pú):珍奇的美玉。
“璞”是内藏美玉的石头。
《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遂名曰和氏之璧”。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苍蝇:比喻进谗言的人。
《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贝锦:有花纹的贝壳,这里比喻谗言。
《诗经·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
彼谮人者,亦已太甚。
”两句意为:谈笑之间稍有不慎,就会被进谗的人作为罪过进行诽谤。
曾参岂是杀人者?
谗言三及慈母惊。
曾参: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门徒。
《战国策·秦策二》:“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姓者而杀人。
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
’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
’织自若。
有顷焉,一人又曰:‘曾参杀人。
’其母尚织自若也。
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
’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
伤凤鳞:《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史记·孔子世家》:“鲁哀公十四年春,叔孙氏车子鉏商获兽,以为不祥。
仲尼视之曰:‘麟也。
’叹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
’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
’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
’”董龙:《资治通鉴》卷一OO晋纪穆帝永和十二年:“秦司空王堕性刚毅。
右仆射董荣,侍中强国皆以佞幸进,堕疾之如仇。
每朝见,荣未尝与之言。
或谓堕曰:‘董君贵幸如此,公宜小降意接之。
’堕曰:‘董龙是何鸡狗?
而今国士与之言乎!
’”胡三省注:“龙,董荣小字。
”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不谐:不能随俗。
恩疏:这里指君恩疏远。
媒劳:指引荐的人徒费苦心。
乖:事与愿违。
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
严陵:即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曾与光武帝刘秀同学。
刘秀做皇帝后,严光隐居。
帝亲访之,严终不受命(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
长剑拄颐:长剑顶到面颊。
形容剑长。
《战国策·齐策六》:“大冠若箕,修剑拄颐。
”事玉阶:在皇宫的玉阶下侍候皇帝。
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
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
韩信:汉初大将,淮阴人。
楚汉战争期间,曾被封为齐王。
汉王朝建立后,改封楚王,后降为淮阴侯。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降为淮阴侯后,常称病不朝,羞与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并列。
祢衡:汉末辞赋家。
《后汉书》卷一一〇《祢衡传》:“祢衡……少有才辩,而气尚刚毅,矫时慢物……是时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
或问衡曰:‘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
’对曰:‘吾焉能从屠沽儿耶!
’”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李北海:即李邕。
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
裴尚书:即裴敦复,唐玄宗时任刑部尚书。
李、裴皆当时才俊之士,同时被李林甫杀害。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五湖:太湖及其周围的四个湖。
五湖去,是借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身退,隐居五湖的故事(见《史记·货殖列传》),说明自己自少年时代就有隐居之志。
弥:更加。
钟鼎,鸣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人家的排场。
这里代指富贵。
参考资料: 1、 张燕瑾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17-320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91-695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昨天夜里吴中下了一场大雪,你像王子猷一样兴致勃发。
子猷:即王子猷。
《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此以子猷拟王十二。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浮云万里环绕着青山,天空的正中游动着一轮孤月。
中道:中间。
流孤月:月亮在空中运行。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
孤月沧凉清冷,银河清朗澄澈。
太白星晶莹明亮,北斗星错落纵横。
沧浪:王琦注:“沧浪,犹沧凉,寒冷之意。
”这里有清凉的意思。
河汉:银河。
长庚:星名,即太白金星。
《诗经·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古时把黄昏时分出现于西方的金星称为长庚星。
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
白霜洒地的夜晚你对酒思念起我,金雕玉塑的井台上冰冻峥嵘。
玉床:此指井上的装饰华丽的栏杆。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人生百年不过是飘忽瞬间,要痛饮美酒来渲泄万古的愁情。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狸膏金距效法斗鸡之徒,因谄谤获宠,鼻孔出气吹到天上的霓虹。
狸膏:用狐狸肉炼成的油脂,斗鸡时涂在鸡头上,对方的鸡闻到气味就畏惧后退。
金距:套在鸡爪上的金属品,使鸡爪更锋利。
“坐令”句:王琦注:“玄宗好斗鸡,时以斗鸡供奉者,若王准、贾昌之流,皆赫奕可畏”。
李白《古风·大车扬飞尘》:“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君不能学习那陇右武夫哥舒翰,跨马持刀,横行青海,血洗石堡,换了个紫袍英雄。
哥舒:即哥舒翰,唐朝大将,突厥族哥舒部人。
曾任陇右、河西节度使。
《太平广记》卷四九五《杂录》:“天宝中,哥舒翰为安西节度使,控地数千里,甚著威令,故西鄙人歌之曰:‘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吐蕃总杀尽,更筑两重濠。
’”西屠石堡:指天宝八载哥舒翰率大军强攻吐蕃的石堡城。
《旧唐书·哥舒翰传》:“吐蕃保石堡城,路远而险,久不拔。
八载,以朔方、河东群牧十万众委翰总统攻石堡城。
翰使麾下将高秀岩、张守瑜进攻,不旬日而拔之。
上录其功,拜特进,鸿胪员外卿,与一子五品官,赐物千匹,庄宅各一所,加摄御史大夫。
”紫袍:唐朝三品以上大官所穿的服装。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你只能在北窗下面吟诗作赋,纵有万言不如杯水顶用。
不直:不值得。
“直”通“值”。
宋黄昇《酹江月》词:“作赋吟诗空自好,不直一杯秋露。
”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今世人听到诗赋皆掉头而去,就好像马耳边吹过一阵东风。
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
鱼目混珠之辈居然也来嘲笑我,夸说他们的才能与明月宝珠相同。
明月:一种名贵的珍珠。
《文选》卷二九张协《杂诗十首》之五:“鱼目笑明月”。
张铣注:“鱼目,鱼之目精白者也。
明月,宝珠也。
”此以鱼目混为明月珠而喻朝廷小人当道。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千里马屈身弓背不能饮食,却在春风里得意长鸣。
骅骝(huáliú):骏马,此喻贤才。
蹇(jiǎn)驴:跛足之驴,此喻奸佞。
《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
《折杨》和《黄华》这样的曲子才合流俗的口味,像《清角》这样的琴曲,晋平公怎配去听?
折扬、黄华:古代俗曲。
黄华又作皇华、黄花。
《庄子·天地》:“大声不入于里耳,《折杨》、《皇华》则嗑然而笑。
”成玄英疏:“《折杨》、《皇华》,盖古之俗中小曲也,玩狎鄙野,故嗑然动容”。
清角:曲调名。
传说这个曲调有德之君才能听,否则会引起灾祸。
据《韩非子·十过》载:春秋时晋平公强迫师旷替他演奏《清角》,结果晋国大旱三年,平公也得了病。
《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
唱惯《巴人》曲的人怎肯应和《阳春》雅曲?
楚国人从来就轻视珍奇的玉石。
巴人:即《下里巴人》,古代一种比较通俗的曲调。
阳春:即《阳春白雪》,古代一种比较高雅的曲调。
奇璞(pú):珍奇的美玉。
“璞”是内藏美玉的石头。
《韩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
遂名曰和氏之璧”。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黄金散尽却没交到知音,白发飘飘的读书人还是被人看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一谈一笑之间想不到就变了脸色,接着就有苍蝇一样的小人罗织罪名。
苍蝇:比喻进谗言的人。
《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贝锦:有花纹的贝壳,这里比喻谗言。
《诗经·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
彼谮人者,亦已太甚。
”两句意为:谈笑之间稍有不慎,就会被进谗的人作为罪过进行诽谤。
曾参岂是杀人者?
谗言三及慈母惊。
曾参怎么会是杀人犯?
可是三进逸言还是使他的母亲震惊。
曾参: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门徒。
《战国策·秦策二》:“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姓者而杀人。
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
’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
’织自若。
有顷焉,一人又曰:‘曾参杀人。
’其母尚织自若也。
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
’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握住你的手告诉你心里话,对我来说,荣与辱早已是身外之物。
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
听说孔圣人还感伤过凤凰和麒麟,董龙这小子又是什么鸡和狗!
伤凤鳞:《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史记·孔子世家》:“鲁哀公十四年春,叔孙氏车子鉏商获兽,以为不祥。
仲尼视之曰:‘麟也。
’叹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
’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
’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
’”董龙:《资治通鉴》卷一OO晋纪穆帝永和十二年:“秦司空王堕性刚毅。
右仆射董荣,侍中强国皆以佞幸进,堕疾之如仇。
每朝见,荣未尝与之言。
或谓堕曰:‘董君贵幸如此,公宜小降意接之。
’堕曰:‘董龙是何鸡狗?
而今国士与之言乎!
’”胡三省注:“龙,董荣小字。
”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一生傲岸难与权贵相处,皇帝疏远,举荐徒劳,壮志难酬。
不谐:不能随俗。
恩疏:这里指君恩疏远。
媒劳:指引荐的人徒费苦心。
乖:事与愿违。
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
严子陵长揖不拜汉家天子,我又何必长剑拄着下巴去把皇帝侍候!
严陵:即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曾与光武帝刘秀同学。
刘秀做皇帝后,严光隐居。
帝亲访之,严终不受命(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
长剑拄颐:长剑顶到面颊。
形容剑长。
《战国策·齐策六》:“大冠若箕,修剑拄颐。
”事玉阶:在皇宫的玉阶下侍候皇帝。
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
显达也不足贵,穷困也不足愁。
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
当年韩信羞与周勃、灌婴为伍,祢衡耻于交往屠沽小儿。
韩信:汉初大将,淮阴人。
楚汉战争期间,曾被封为齐王。
汉王朝建立后,改封楚王,后降为淮阴侯。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降为淮阴侯后,常称病不朝,羞与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并列。
祢衡:汉末辞赋家。
《后汉书》卷一一〇《祢衡传》:“祢衡……少有才辩,而气尚刚毅,矫时慢物……是时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
或问衡曰:‘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
’对曰:‘吾焉能从屠沽儿耶!
’”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在何处?
李北海:即李邕。
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
君不见裴尚书,三尺土坟上长满了蒿草荆棘!
裴尚书:即裴敦复,唐玄宗时任刑部尚书。
李、裴皆当时才俊之士,同时被李林甫杀害。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年轻时我就想学习范蠡漫游五湖,看到这些更想远离富贵功名。
五湖:太湖及其周围的四个湖。
五湖去,是借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功成身退,隐居五湖的故事(见《史记·货殖列传》),说明自己自少年时代就有隐居之志。
弥:更加。
钟鼎,鸣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人家的排场。
这里代指富贵。
参考资料: 1、 张燕瑾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17-320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91-695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
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
《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曾参岂是杀人者?
谗言三及慈母惊。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
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
韩信羞将绛灌比,祢衡耻逐屠沽儿。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
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
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这首诗突出反映了李白反权贵精神。
诗长、典故多,不太好懂,但要读懂。
王十二:是李白的朋友,他有一首《寒夜独酌有怀》的诗赠李白,李白这首诗是答诗,大约写于天宝八载,这已是李白二入长婆以后的事。
全诗可分四段:第一段:“昨夜吴中雪一一且须酣畅万古情”。
主要写想象中王十二寒夜独自饮酒怀念自己的情景。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开头两句用王子猷雪夜访戴逵的典故。
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王子猷住在吴地山阴,雪夜乘舟去访问好友戴逵,到了门前却不入而返,说是乘兴而去。
到了那里潜发了怀念之情,兴尽而返,何必非要去见戴逵呢?
王十二与王子猷同姓,前者寒夜怀友,后者雪夜访友,情境相同。
这是用王子猷来比喻王十二,比喻这是一个有着美好兴趣的朋友。
他忽然美好兴趣大发,一是看到了美景,一是怀念这位老朋友。
这句意是,你像王子猷雪夜访好友戴逵那样想念着我,赠给我热情的诗篇。
接下去六句是写王十二寒夜独自喝酒的夜景,环境写得很美。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是说淡淡的云彩从青绿的山峰中飘过,一轮孤单的明月在碧蓝的中天运转。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
”说孤月是那样凄冷,银河是那样清朗,北斗星交错闪烁,金星显得分外明亮。
这四句是形容寒夜情况:天上万里无云,不仅有月亮、有天河,而且还有北斗星错落有致、长庚星很亮,这是指天上的愚斗。
“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蝾。
”床指井架栏杆。
“玉、金”修饰性说法。
这两句说,王十二怀念自己在寒夜里独自喝酒,屋外满地白霜,借着月色可以看到美丽光洁的井架栏杆周围已结下了厚厚的冰层。
这段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飘忽”,非常快、迅速。
是说人活在世间,很快就会度过自己有限的—生,姑且以畅饮来寄托万古不灭的情怀吧!
这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这段属叙事,指出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同时表明李白的态度。
之后便是诗人自己抒情了。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一—有如东风射马耳。
”为第二段:写王十二的操行和在社会上所受的冷遇。
抨击宠臣、权贵们斗鸡邀宠,杀戮邀功。
“君不见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斗鸡”是盛唐时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唐玄宗时宫廷内盛行斗鸡,比胜负。
由于宫中盛行这种东西,所以在王宫、贵族、达官贵人家里也相当盛行。
由于斗鸡能升官发财,有些人就以斗鸡为业,甚至因善驯养斗鸡而能进皇宫取得荣华富贵。
唐传奇中有篇《东城老夫传》,写的就是唐玄宗时斗鸡童贾昌的事(后世又出现斗“促织”的情景)。
“狸膏”,狐狸油,鸡怕狐狸,斗鸡时用狐狸油涂在鸡的头上,对方鸡一嗅到气味就逃之夭夭。
“金距”,指装在鸡爪上的芒刺,用来刺伤对方的鸡。
这两句说,你不会学习那些专门钻营斗鸡耍弄小计的人,他们因斗鸡而得宠,气焰嚣张,飞扬跋扈。
这是“一不学”。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哥舒”指哥舒翰,他挎刀横行青海一带,因血洗石堡而晋升高位。
哥舒翰唐玄宗时著名将领。
天宝八年与土伯族作战,攻打石堡城时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死的人很多,哥舒翰因此而升官。
“紫袍”,唐三品官以上的穿紫色袍。
民歌有“哥舒夜带刀”。
这句说,你不要靠着战争去厮杀而夺取个人的富贵。
这是二不能学哥舒翰。
以上四句一方面称赞了王十二的操守,一方面讽刺抨击了斗鸡与哥舒翰之辈,并且指责了宠信他们的唐玄宗。
李白这样公开指责哥舒翰,认为他牺牲几万人的性命,夺取石堡城;
与斗鸡邀宠一样,都是奉承统治者,以换取欢心的卑鄙勾当。
这在当时是没有人敢做的。
这两个“不能学”,都是用不正当途径来求取个人功名:一个纯粹是供皇上享乐;
一个是穷兵黩武,戍边不止。
这在李白看来都是不走正道,都是通过邪恶的途径来求取功名,所以不能走这样的路。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吟诗作赋”,作文。
写了千言万语在这世上不值一杯淡淡的清水。
世人听说你吟诗作赋,把头就转过去了。
前四句写王十二不能取宠皇上,这四句说他连应有的社会地位也没有,成天关在屋里吟诗作赋,其实写的再多,也不值分文,因为世人根本不理踩他,就像是东风吹马耳,怎么吹也无动于衷。
李白借写王十二,写了自己以及其它有志之士大致相同的性格、遭遇。
“鱼目亦笑我——谗言三及慈母惊”为第三段:是揭露黑白不分,贤愚不辨的社会,暗示朝廷的不明,并抒发自己在遭受排挤、迫害的愤闷。
“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明月”,指月明珠。
这两句用“鱼目混珠”这一成语,说那些鱼目般的世俗小人来讥笑我,还夸他们的贤能像夜明珠似的在世上是稀有的。
“骅骝拳踞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骅骝”赤色的骏马,比喻贤能。
“拳踞”不得伸展的样子。
“蹇驴”瘸腿驴,比喻世俗小人。
这两句是,在当今世上,良马般的贤能被压抑得不到温饱,而跛驴般的小人却一个个世运亨通。
“《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
《折杨》《黄华》是古代流行的两首通俗歌曲。
“晋君”,春秋时代的晋文公。
“清角”相传皇帝所作歌曲,只能演奏给有才能的人听,《韩非子十过》篇说,晋平公德薄,却强迫师旷为他演奏《清角》,招致了风雨大作,晋国大旱三年。
这两句说,像《折杨》、《黄华》一类低级普通的歌曲,合乎世俗之人的胃口;
晋平公竟然想欣赏高级、高尚的《清角》其不枉然。
像晋君那样的人根本无法理解高尚、高级的乐曲。
这里借晋君暗喻玄宗的无德,不任用贤德之士。
这话说的比较激烈了。
“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
”“巴人”,指喜欢唱通俗歌曲的士人,《阳春》,阳春白雪,是高雅歌曲的名字。
“奇璞”珍奇的玉璞。
“璞”是内藏美玉的石头,这是用和氏献璞之事,讽刺玄宗不识人才。
这两句说,世俗之人谁肯去唱和曲调高雅的〈阳春白雪〉,听说楚地从来就不识美玉。
到这里李白写了两种情况:一个高尚的人、高尚的品格、高尚的才能,在这世上不被承认、不被肯定、不被理解,而那些低下的、卑贱的、不成其才的小人,反而被承认、被肯定、被容纳。
他说这些话时那义愤不平之气相当强烈。
所以有的地方等于冷嘲热骂。
如“骅骝”两句,好马吃不饱不能有所作为,而那瘸腿驴却春风得意。
以上八句侧重写贤愚不分的情事,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以下六句侧重写黑白不分的情事,朋友交道沦丧,毁谤横行,谗毁之风盛行而抒发自己遭谗谏谤的感慨。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散尽了黄金也不得与世人相交,身为儒生—辈子都被世俗社会所轻视。
“一说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苍蝇”比喻谗人,“贝锦”比喻花言巧语。
这都是用《诗经》典故,指小人毁谤之声非常喧闹。
这两句说,到处都是世俗小人的谗谤声,谈笑间闻之令人失色。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这—典故出自刘向的《新序·杂事》篇,曾参是孔子的门生,也是有名的孝子。
他在郑国时有个同姓的人杀了人,消息传到他母亲的耳朵里,她前两次都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去杀人,于是流言越来越多,最后她竟然信以为真,被吓的连忙扔下手中的织布梭,翻墙逃跑了。
这里指谗言可畏。
这两句说古代贤人曾参怎么会是杀人犯呢?接连三次的谣言,竟然让最信任他的母亲也受到惊吓。
以上集中对世风进行批判,揭露世间贤愚不分,贤者遭诽谤,小人得志猖狂。
“与君论心握君手”—一结尾,为第四段:是表明谢决官场和仕途。
“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君”指王十二。
这两句说,握着你的手,说句心里话吧,光荣和耻辱对于我来说又算了什么?“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
“凤麟”指凤凰,麒麟,古时认为是祥瑞之物,孔子曾为凤鸟不至,麒麟被获而伤感,以为自己是生逢乱世,理想落空;
董龙是前秦右仆射董荣(小半龙)以谄媚皇上而得宠,这里指玄宗的宠臣李林甫、杨国忠之流。
这两句说孔圣人尚且因生不逢时理想难成而忧伤,何况自己呢?最可恨董龙之辈靠媚上而得宠,真是令人不耻的鸡狗。
这句谈的是社会权要人物,下边又把自己的念头转到皇帝那里。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谐”谐调,“恩疏媒劳”借《楚辞·九歌·湘君》“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媒劳”,引荐我的人是徒劳。
把我向朝廷、皇帝引荐的人白费了力气。
说自己虽被荐举入都,却渐疏于玄宗。
“乖”不顺利。
“志多乖”,自己志愿不能实现。
这两句说,自己生性高傲苦于和世俗不谐调,身被举荐又不被皇上赏识,使胸怀大志无法实现。
“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
“严陵”严子陵的简称。
严子陵青年时与后汉光武帝刘秀是同学,光武帝继位后,他不愿称臣,仍以朋友之礼相见,长揖而不肯下拜。
这两句说,当年严子陵既然可以和汉天子平礼相处,我们何必—定要插配佩剑站在玉阶前侍奉皇帝呢?
对皇帝虽说的不那么暴怒、十分尖刻,可这话里却委婉表示出对皇帝的不满。
那骨子里的傲气,表现得很充分。
作者以严子陵自喻,表明无心于朝政,“达也不足贵,穷亦不足悲”,照映了“荣辱于余亦何有”一句,说,自然做官不见得高贵,做不得官也就不值得忧伤了,为什么?
“韩信羞将绛灌比,弥衡耻逐屠沽儿”,“韩信”,汉初诸侯王。
“绛灌”,汉初淮阴侯周勃和颖阴侯灌婴。
刘邦先封韩信为齐王,后又封楚王,有人告韩信谋反,被降为淮阴侯,与周勃、灌婴同爵,韩信不服,羞于灌、绛同列。
“祢衡”东汉末人,有人问他与陈长文等人的交往情况,他轻蔑地说,我哪里肯轻意尾随屠沽儿呢?
屠沽儿指杀猪、卖酒的人,封建士大夫以为下贱的人。
这两句说,韩信因与绛灌同列而感到羞惭,祢衡以追随下贱的人为耻辱。
这里李白自比韩信、祢衡,表示不愿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
“君不见李北海,英雄豪气今仍在?
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
“李北海”指玄宗时北海太守李邕。
裴尚书,指曾任刑部尚书的裴敦复。
他们都被忌贤妒能的李林甫所杀,作者十分感慨地说:你不见在李林甫的屠刀下,李北海当年杰出的作风和豪爽的气度已荡然无存;
裴尚书的土坟上已长满了高高的青蒿和荆棘。
作者对李林甫之流迫害贤能进行了愤怒的控诉。
同时紧承上两句,欲感到自己不肯同流合污的后果,引出了最后两句对生活道路的选择,“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五湖”指太湖、兆湖、鄱阳湖、青草湖、洞庭湖。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打败吴国,退隐五湖。
李白用这典故,说明自己无心仕途。
“钟鼎”指代高官厚禄。
这最后两句表明自己决心说:我早年早有浪迹江湖之意,见到李北海、裴尚书的悲惨遭遇,更加坚定了辞绝宦途的决心。
在这一段里李白从多方面揭示了辞绝宦途的原因,如对荣辱穷达的看法,傲岸不屈的性格,生不逢时,免遭迫害等等,其中核心是对腐败政治的不满,不甘作权贵的奴仆,与他们同流合污。
李白的傲岸正是表现对当时权贵的蔑视,他揭露了权贵们肮脏的灵魂和血腥罪行,怒骂他们是鸡狗。
诗人这种襟怀磊落,放荡无羁的精神,给这首诗披上一层夺目的光彩。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古风五十九首 文翻
赠新平少年 文翻注赏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
寒苦坐相仍。
长风入短袂,内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摧残槛中虎,羁绁韝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韩信在淮阴的时候,有市井少年欺凌他。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他屈体而就,形若无骨,而其胸中却怀有雄心壮志。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他一遇上汉高祖这样的真龙天子后,从此叱咤风云。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后来对在淮阴接济过他的漂母报以千金,获得了被人称赞的千古美名。
而我竟何为?
寒苦坐相仍。
而我今天如何呢?
苦寒相仍,坐立不宁。
长风入短袂,内手如怀冰。
长风带着寒气吹入了短袖,袖手取暖却手冷如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故友不相体恤帮助,而新交不予怜悯同情。
摧残槛中虎,羁绁韝上鹰。
就像老虎被囚在笼子里,雄鹰被拴在臂驾上。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何时才能高飞入云,长天搏击,一申所能呢?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64-365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韩信”二句:据《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少年时贫困。
曾在淮水边向漂母乞食,曾受谁阴市井中少年胯下之辱。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屈体:犹屈膝。
指屈服、投降。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遭:遇也。
龙颜君:指汉高祖刘邦。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
啸咤(zhà):叱咤风云。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千金”句:《史记·淮阴侯列传》说,韩信封楚王后,将从前在淮水畔接济过他的漂母找来,予以千金作为报答。
而我竟何为?
寒苦坐相仍。
相仍:相续。
长风入短袂,内手如怀冰。
短袂(mèi):短袖。
内手:将手纳人袖中取暖。
一作“两手”。
内,同“纳”。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相恤(xù):相互体贴怜恤。
恤,救济。
见矜(jīn):怜悯。
摧残槛中虎,羁绁韝上鹰。
羁(jī)绁(xiè):用绳子拴住。
韝(gōu):臂上架鹰的皮套袖。
鲍照《乐府》:“昔如韝上鹰。
”刘良注:“韝,以皮蔽手而臂鹰也。
”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搏击:冲击长空或迎向风浪。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64-365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
寒苦坐相仍。
长风入短袂,内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摧残槛中虎,羁绁韝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全诗十八句,可分为前后二部分,前八句借韩信事自喻。
淮阴人韩信,开始为布衣,“贫无行,不得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人多厌之者”。
后来碰到一位“漂母”,她见韩信饥饿,就给他饭吃,一连数十日。
……当时淮阴屠中有恶少公开欺侮韩信说:你虽然个儿大,还喜欢带着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如果你有胆量不怕死,就用剑刺我,如果贪生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韩信冷冷地看了他们一下,忍受着暂时的屈辱照办了。
“众皆笑,以为怯。
”……后来韩信碰到汉高祖刘邦,得到重用,为汉朝的开国立下大功,被封为淮阴侯。
韩信出头后,“召所食漂母,赐千金。
”这个故事一直为后人传诵。
八句诗概述的就是这段史事,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
李白自幼聪颖,满腹经纶,自认有韩信那样的辅国才智,自比眼前遭遇有如韩信未遇汉王前在淮阴的处境。
“少年相欺凌”句,是否李白在邠州也遭到过像淮阴屠中少年欺韩信那样的事,今无可考。
但落魄文人到处受人白眼,在李白诗中多有记载,其忍气吞声的苦状可以由此体会。
“屈体若无骨”句,原出蔺相如故事,此处承前之意仍应指韩信受辱事。
意思是说,韩信从恶少袴下钻过,是一时之辱,而心中却怀抱着自己的“壮志”。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两句是说:韩信遇到刘邦后,受到重用,从此叱咤风云,为汉朝的统一大业大大地干了一番事业,为人万古传颂。
“而我竟何为”以下,由上八句咏史转入言志。
这十句又可分为几层,前六句慨叹自己的困顿处境。
李白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去成都,下渝州;
二十五岁出三峡,过荆门,到江陵,游洞庭,登庐山,抵金陵,二十六岁往扬州,西达陈州;
二十七岁娶妻孙氏,遂家安陆,直到三十四岁西谒长安。
这期间他游历祖国名山大川,饱尝旖旎风光。
但其真正目的在于从事干谒活动,广交豪士,寻求政治出路,希望以布衣直接进入仕途。
据《与韩荆州书》所云:“十五学剑术,遍干诸侯”,他的干谒活动从十五岁就开始了。
其诗歌中明白记载的如:二十岁谒益州长史苏颋,得到称赏,说他“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上安州裴长史书》);
二十六岁由扬州谒陈州刺史李邕,《上李邕》诗:“大鹏一日同自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以大鹏比,语极狂放;
二十九岁谒安州李长史遭辱,后来连交情较深的裴长史也不理解他,一次又一次干谒失败。
三十岁已是而立之年,本望来京都能有所获,结果仍是一无所得,“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长相思》)。
李白来邠州以后的遭遇,还是一派凄寒孤寂的惨景:“长风入短袂,内手如怀冰,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这二句与前一句“寒苦坐相仍”是写气候,写环境,写愁情。
北风呼哨,客舍枯坐,两手如冰,一腔苦水,无法倾吐!
同时同地之作《邠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中有句:“哀鸿酸嘶暮声急,愁云苍惨寒气多”“寒灰寂寞凭谁暖,落叶飘扬何处归”,正好用作这几句的注释。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是写世态、写人情。
“故友”当指入长安前曾八、九次干谒过的裴长史等一班人;
“新交”或指来长安拜见的张垍、来新平后结交的同族李粲等。
投靠无门的一介书生,旧友既不能扶持救济,新知也没有谁能怜悯。
最后四句“摧残槛中虎,羁绁韝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李白以猛虎、雄鹰自比,说自己目前的处境,有如被囚的猛虎,任人“摧残”;
有如束缚着的雄鹰,不能展翅。
呼哨腾越、博击长空之宏志无法实现。
李白自少以神鸟大鹏自况,廿五岁那年在江陵遇见道士司马承祯,作有《大鹏希有鸟赋》,后改定为《大鹏赋》,希望自己能像大鹏那样展翅翱翔,为国家建立功业,对前途充满信心,他是乐观的。
这年他才三十岁,风华正茂,所以坚信“腾风云”,“申所能”的机会一定会到来。
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为榜样,以山川鱼鸟为比拟,咏史言志,赋物抒情,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一个特色。
他对光明前途的执着追求,对暂时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在这首诗中也表现得很突出。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323-325
登太白峰 文翻注赏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向西攀登太白峰,在日落时分才登上峰巅。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太白星向我问候,要为我打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我愿乘那清风而去,飞行于那浮云之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举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飞行似乎已无山峦阻碍。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一旦离别武功而远去,什么时候才能回还呢?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70-771 . 2、 何国治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27-328 .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峰:即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太一山。
在今陕西眉县、太白县、周至县交界处。
山峰极高,常有积雪。
穷:尽。
这里是到顶的意思。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太白:这里指太白星,即金星。
这里喻指仙人。
天关:古星名,又名天门。
《晋书·天文志》:”东方,角宿二星为天关,其间天门也,其内天庭也。
故黄道经其中,七曜之所行也。
“这里指想象中的天界门户。
愿乘泠(líng)风去,直出浮云间。
泠风:和风。
轻微之风。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武功:古代武功县,范围大致包括今武功全境,扶风中南部,眉县全境和岐山南部。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70-771 . 2、 何国治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27-328 .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诗的开头两句,就从侧面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耸。
李白从西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阳残照,才登上峰顶。
太白峰高矗入云,终年积雪,俗语说:“武功太白,去天三百。
”山势如此高峻,李白却要攀登到顶峰,一“穷”字,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
起句“西上太白峰”正是开门见山的手法,为下面写星写月作了准备。
登高壮观,诗人浮想联翩,仿佛听到:“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太白星对他倾诉衷情,告诉他,愿意为他打开通向天界的门户。
诗人和星星之间的友谊十分亲切动人,富有人情味。
李白一向热爱皎洁的明月和闪亮的星星,常常把它们人格化:“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把酒问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诗人好像在向明月这个知心朋友问候,共叙欢情。
而在这首诗里,太白星则主动问好,同他攀谈,并愿为之“开天关”。
诗人想象新颖活泼,富有情趣。
在这里,李白并没有直接刻画太白峰的高峻雄伟,只是写他和太白星侧耳倾谈,悄语密话的情景,就生动鲜明地表现出太白山高耸入云的雄姿。
这是一种化实为虚,以虚写实的手法。
李白另有一些诗也描绘了太白山的高峻,但却是用实写的手法,如《古风·其五》中:“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蜀道难》中,也正面形容太白山的险峻雄奇:“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虽然是同一个描写对象,李白却根据诗歌内容的不同要求而采用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使读者有新颖之感。
诗人登上太白峰,通向上天的门户又已打开,于是幻想神游天界:乘着习习和风,飘然高举,自由飞升,穿过浓密云层,直上太空,向月奔去。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泠风”就是清风的意思,这种形象自由轻快,有如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境界异常开阔。
诗人飘飘然有出世的念头。
“愿乘泠风去”化用《庄子·逍遥游》中“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语意,但这里用得灵活自然,并不显出斧凿痕迹。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这两句的意境和“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有些相似。
诗人满怀豪情逸志,飞越层峦叠嶂,举起双手,向着明月靠近飞升,幻想超离人间,摆脱尘世俗气,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到那光明理想的世界中去。
以上四句,意境高远,想象奇特,形象瑰玮,艺术构思新颖,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是全诗高潮所在。
然而,李白并不甘心情愿抛开人世,脱离现实,一去不复返,他在诗中发问:“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这两句是说,正当李白幻想乘泠风,飞离太白峰,神游月境时,他回头望见武功,心里却惦念着:“一旦离别而去,什么时候才能返回来呢?
”一种留恋人间,渴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深深地萦绕在诗人心头。
在长安,李白虽然“出入翰林中”,然而,“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
诗人并不被重用,因而郁郁不得意。
登太白峰而幻想神游,远离人世,正是这种苦闷心情的形象反映。
“何时复更还?
”细致地表达了他那种欲去还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复杂的心理状态,言有尽而意无穷,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晚唐诗人皮日休说过:“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
”这首诗就带有这种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
全诗借助丰富的想象,忽而驰骋天际,忽而回首人间,结构跳跃多变,突然而起,忽然而收,大起大落,雄奇跌宕,生动曲折地反映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憧憬。
参考资料: 1、 何国治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27-328 .
西施 / 咏苎萝山 文翻注译赏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西施是越国溪边的一个女子,出身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她的魅力过去今天都在流传,荷花见了她也会害羞。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她在溪边浣纱的时候拨动绿水,自在的像清波一样悠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确实很少能见她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一直像在碧云间沉吟。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越王勾践征集全国绝色,西施扬起娥眉就到吴国去了。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她深受吴王宠爱,被安置在馆娃宫里,渺茫不可觐见。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等到吴国被打败之后,竟然千年也没有回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苎萝山:位于临浦镇东北,海拔127米,历史上曾属苎萝乡,相传为西施出生地。
山上有红粉石,相传西施妆毕将烟脂水泼于石上,天长日久,石头变成红色。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西施是越国溪边的一个女子,出身自苎萝山。
苎萝山:位于临浦镇东北,海拔127米,历史上曾属苎萝乡,相传为西施出生地。
山上有红粉石,相传西施妆毕将烟脂水泼于石上,天长日久,石头变成红色。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她的魅力过去今天都在流传,荷花见了她也会害羞。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她在溪边浣纱的时候拨动绿水,自在的像清波一样悠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确实很少能见她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一直像在碧云间沉吟。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越王勾践征集全国绝色,西施扬起娥眉就到吴国去了。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她深受吴王宠爱,被安置在馆娃宫里,渺茫不可觐见。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等到吴国被打败之后,竟然千年也没有回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李白的《咏苎萝山》,带领大家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来到远古的春秋战国时期。
那是一个春光明媚的艳阳天,越国大夫范蠡出访民间,来到苎萝山下的若耶溪,邂逅溪边浣纱的西施。
只见佳人顾盼生姿,超凡脱俗,天生丽质,娇媚动人。
两人一见钟情,遂以一缕浣纱,相订白首之约。
不久,吴王夫差为报杀父之仇,领兵打进了越国。
越军被打败,越王勾践作了俘虏。
范蠡作为人质,跟随越王夫妇,到了吴国做奴隶。
于是,他和西施的姻缘就被耽搁下来。
三年以后,吴王夫差放回了勾践夫妇和范蠡。
勾践回国,卧薪尝胆,准备十年生聚,力图报仇雪耻。
他采用范蠡所提出的美人计,准备用女色击垮夫差。
西施也被范蠡的爱国热情感动了,挺身而出,勇赴吴国,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终被勾践所灭。
传说吴被灭后,西施遂与范蠡,一叶扁舟,隐遁于太湖烟波之中,不知所终,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与怀念。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白头吟 文翻注译赏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
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归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
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
古来得意......更多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
锦江之水潺潺流向远方,水波荡漾,一对鸳鸯在水波荡漾处快乐相伴。
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它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一个家在长安,一个家在芳草迷漫处。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
但彼此心心相许,宁愿共死也不忍分离。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
此时阿娇失宠了,长门宫前无限凄凉,她常常愁苦地独坐到天黑。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但愿汉武帝还能够顾念往日的恩情,为了这,又岂会顾惜黄金不让司马相如为自己作赋呢?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
相如作赋得到了黄金,就喜新厌旧,对卓文君怀有异心了。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他要聘茂陵一女子为妾,卓文君十分伤心,作《白头吟》以相赠。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归故林。
从来没有见过东流之水返回西去的,凋零落败的花朵也会重返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
菟丝本就无情,任风倾倒。
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但菟丝紧紧地缠在女萝上,与它萦抱在一起。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自然界的两草尚且如此,人心却不如草那样执著坚定。
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不要把龙须席子卷起来,任它落满灰尘,生满蛛网。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
暂且留着琥珀枕头,或许彼此还会有相梦的时候。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
覆水难收,弃妾难以重回。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自古以来,至死不相负的爱情,只有青陵台的韩凭及其妻子何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yuān)鸯(yāng)。
锦水:即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南。
雄巢汉宫树,雌(cí)弄秦草芳。
汉:指长安一带。
宁同万死碎绮(qǐ)翼(yì),不忍云间两分张。
绮翼:鸳鸯美丽的翅膀。
分张:分离。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
阿娇:指汉武帝陈皇后。
陈皇后失宠,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请司马相如作了一首《长门赋》,以表自己的悲伤之情。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归故林。
东流不作西归水:用“不见东流水,何时复归西”的语意。
归故林:重返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
兔丝:即菟丝,一种寄生植物,茎细如丝,寄生缠绕在其他植物上。
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yíng)抱。
女萝:菟丝有时缠在女萝上,比喻男女的爱情。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龙须席:用龙须草编织的席子。
从他生网丝:任它生蛛网。
青陵台:战国时宋康王所筑造。
在今河南商丘。
康王的舍人韩凭的妻子何氏长得貌美出众,被康王所夺,夫妻二人先后自杀。
康王非常愤怒,把他们分开埋葬,后来两人的坟上长出连理枝,根交于下,枝错于上,人称相思树。
树上有鸳鸯一对,交颈悲鸣,声音感人。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
锦江之水潺潺流向远方,水波荡漾,一对鸳鸯在水波荡漾处快乐相伴。
锦水:即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南。
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它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一个家在长安,一个家在芳草迷漫处。
汉:指长安一带。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
但彼此心心相许,宁愿共死也不忍分离。
绮翼:鸳鸯美丽的翅膀。
分张:分离。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
此时阿娇失宠了,长门宫前无限凄凉,她常常愁苦地独坐到天黑。
阿娇:指汉武帝陈皇后。
陈皇后失宠,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请司马相如作了一首《长门赋》,以表自己的悲伤之情。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但愿汉武帝还能够顾念往日的恩情,为了这,又岂会顾惜黄金不让司马相如为自己作赋呢?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
相如作赋得到了黄金,就喜新厌旧,对卓文君怀有异心了。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他要聘茂陵一女子为妾,卓文君十分伤心,作《白头吟》以相赠。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归故林。
从来没有见过东流之水返回西去的,凋零落败的花朵也会重返故林。
东流不作西归水:用“不见东流水,何时复归西”的语意。
归故林:重返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
菟丝本就无情,任风倾倒。
兔丝:即菟丝,一种寄生植物,茎细如丝,寄生缠绕在其他植物上。
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但菟丝紧紧地缠在女萝上,与它萦抱在一起。
女萝:菟丝有时缠在女萝上,比喻男女的爱情。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自然界的两草尚且如此,人心却不如草那样执著坚定。
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不要把龙须席子卷起来,任它落满灰尘,生满蛛网。
龙须席:用龙须草编织的席子。
从他生网丝:任它生蛛网。
青陵台:战国时宋康王所筑造。
在今河南商丘。
康王的舍人韩凭的妻子何氏长得貌美出众,被康王所夺,夫妻二人先后自杀。
康王非常愤怒,把他们分开埋葬,后来两人的坟上长出连理枝,根交于下,枝错于上,人称相思树。
树上有鸳鸯一对,交颈悲鸣,声音感人。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
暂且留着琥珀枕头,或许彼此还会有相梦的时候。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
覆水难收,弃妾难以重回。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自古以来,至死不相负的爱情,只有青陵台的韩凭及其妻子何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
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归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
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白头吟》,传说最初为卓文君所作。
司马相如要娶茂陵的女子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才停止纳茂陵女为妾。
李白在这首诗里借女子的失宠来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无奈。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文翻注译
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文翻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