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干行二首 文翻注译赏
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 文翻注译赏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在遥远的故乡,曾听过子规鸟凄恻的鸣啼;
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盛开的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子规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断。
暮春三月,这鸟鸣花开的时节,游子正思念他的故乡三巴。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55 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14-215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宣城:今属安徽。
蜀国:指四川。
子规鸟:又名杜鹃,因鸣声凄厉,动人乡思,故俗称断肠鸟,蜀地最多;
传说是古蜀王杜宇死后所化。
杜鹃花:即映山红,每年春末盛开,正是杜鹃鸟啼之时,故名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三春:指春季。
三巴: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即指蜀国,今四川。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55 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14-215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在遥远的故乡,曾听过子规鸟凄恻的鸣啼;
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盛开的杜鹃花。
宣城:今属安徽。
蜀国:指四川。
子规鸟:又名杜鹃,因鸣声凄厉,动人乡思,故俗称断肠鸟,蜀地最多;
传说是古蜀王杜宇死后所化。
杜鹃花:即映山红,每年春末盛开,正是杜鹃鸟啼之时,故名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子规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断。
暮春三月,这鸟鸣花开的时节,游子正思念他的故乡三巴。
三春:指春季。
三巴: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即指蜀国,今四川。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55 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14-215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此诗是感物而起兴的。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觉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红色,仔细瞧,原来是杜鹃花开了。
这杜鹃好像就是故乡的花。
诗人的乡思因此被触动了。
在蜀中,每逢杜鹃花开的时候,子规鸟就开始啼鸣了。
子规鸟,又名杜鹃,花与鸟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诗人联想的一个原因。
这鸟,相传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
杜宇号称望帝,他自以为德薄,于是禅让了帝位而出亡,死后化为杜鹃鸟。
暮春时节,它就悲鸣起来,鸣声仿佛是呼叫着:“不如归去!
不如归去!
”昼夜不止,一直啼叫得嘴边淌出血来。
此刻,诗人耳边似乎响起了子规鸟的蹄叫声,一声声地呼唤他归去。
诗的一、二句,形成自然的对仗,从地理和时间两个方面的对比和联结中,真实地再现了触动乡思的过程。
这两句的语序倒置:本来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才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诗人却将它倒了过来,先写回忆中的虚景,后写眼前的实景。
这样,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这故国之思原本就郁积于心,此时一旦勾起,大为凄苦强烈。
然而,被乡思苦苦折磨着的诗人,眼下不能回到故乡去。
青年时代,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要到故乡之外的广阔天地中去实现宏伟抱负。
本想功成名退再荣归故里。
不料功业无成,老来竟落到这步田地,他觉得没有面目见蜀中父老。
何况,李白眼下困居宣城,拖着老迈的病体,也无法踏上旅途。
飘泊终生的诗人,到头来不但政治与事业上没有归宿,就连此身也无所寄托,遥望着千里之外的故乡,他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
三、四句,分别承接一、二句,进一步渲染浓重的乡思。
首句说“曾闻”,第三句则强调了真切如闻:子规鸟的俗名,就叫断肠鸟,“一叫一回肠一断”,它啼叫起来,没完没了,诗人的愁肠也断成一寸寸了。
末句点明时令,用“三春三月”四字,补叙第二句;
“忆三巴”三字,则突现了思乡的主题,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
诗的三、四句看似对仗,其实对得又不甚工。
诗句把“一”“三”两个字各自串连起来,纡结萦回,使人感到乡思袭来时无比的悲切伤痛。
参考资料: 1、 薛天纬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68-169
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 文翻注译赏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蜀僧怀抱着绿绮琴,来自遥远的峨眉山。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为我随意挥手一弹,如同听到万壑松声。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余音袅袅,汇入霜天钟声,我心清静,如经流水洗过。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不知不觉,暮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68-170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19-920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07
蜀僧(sēng)抱绿绮(qǐ),西下峨眉峰。
蜀僧濬:即蜀地的僧人名濬的。
有人认为“蜀僧濬”即李白集中《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中的仲濬公。
绿绮:琴名。
晋傅玄《琴赋序》:“楚王有琴曰绕梁,司马相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
”诗中以绿绮形容蜀僧濬的琴很名贵。
峨眉:山名,在四川省峨眉县。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hè)松。
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
挥手:这里指弹琴。
万壑松:指万壑松声。
这是以万壑松声比喻琴声。
琴曲有《风入松》。
壑:山谷。
这句是说,听了蜀僧濬的琴声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客心”句:意思是说,听了蜀僧濬弹的美妙琴声,客中郁结的情怀,像经过流水洗了一样感到轻快。
客:诗人自称。
流水:《列子·汤问》:“伯牙鼓瑟,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洋洋乎若江河。
’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
”这句诗中的“流水”,语意双关,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
馀响:指琴的余音。
霜钟:指钟声。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碧山”句:意思是说,因为听得入神,不知不觉天就黑下来了。
秋云:秋天的云彩。
暗几重:意即更加昏暗了,把上句“暮”字意伸足。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68-170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19-920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07
蜀僧(sēng)抱绿绮(qǐ),西下峨眉峰。
蜀僧怀抱着绿绮琴,来自遥远的峨眉山。
蜀僧濬:即蜀地的僧人名濬的。
有人认为“蜀僧濬”即李白集中《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中的仲濬公。
绿绮:琴名。
晋傅玄《琴赋序》:“楚王有琴曰绕梁,司马相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
”诗中以绿绮形容蜀僧濬的琴很名贵。
峨眉:山名,在四川省峨眉县。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hè)松。
为我随意挥手一弹,如同听到万壑松声。
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
挥手:这里指弹琴。
万壑松:指万壑松声。
这是以万壑松声比喻琴声。
琴曲有《风入松》。
壑:山谷。
这句是说,听了蜀僧濬的琴声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余音袅袅,汇入霜天钟声,我心清静,如经流水洗过。
“客心”句:意思是说,听了蜀僧濬弹的美妙琴声,客中郁结的情怀,像经过流水洗了一样感到轻快。
客:诗人自称。
流水:《列子·汤问》:“伯牙鼓瑟,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洋洋乎若江河。
’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
”这句诗中的“流水”,语意双关,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
馀响:指琴的余音。
霜钟:指钟声。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不知不觉,暮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
“碧山”句:意思是说,因为听得入神,不知不觉天就黑下来了。
秋云:秋天的云彩。
暗几重:意即更加昏暗了,把上句“暮”字意伸足。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68-170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19-920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07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这首五律写的是听琴,听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弹琴。
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
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四川绮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
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
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
所以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
“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
司马相如是蜀人,这里用“绿绮”更切合蜀地僧人。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与敬佩。
二三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
“挥手”是弹琴的动作。
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挥手”二字就是出自这里的。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这一句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
但它还有更深的含义,其中包涵着一个古老的典故,即《列子·汤问》中“高山流水”的典故,借它,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
“客心洗流水”五个字,很含蓄,又很自然,虽然用典,却毫不艰涩,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
下面一句“余响入霜钟”也是用了典的。
“霜钟”出于《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
”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
“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
这句诗写琴音与钟声交响,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
《列子·汤问》里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
宋代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用“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洞箫的余音。
这都是乐曲终止以后,入迷的听者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所产生的想象。
“余响入霜钟”也是如此。
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
感觉时间过得真快。
唐诗里有不少描写音乐的佳作。
白居易的《琵琶行》用“大珠小珠落玉盘”来形容忽高忽低、忽清忽浊的琵琶声,把琵琶所特有的繁密多变的音响效果表现了出来。
唐代另一位诗人李颀有一首《听安万善吹觱篥歌》,用不同季节的不同景物,形容音乐曲调的变化,把听觉的感受诉诸视觉的形象,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
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
其实,“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格律比较严。
而李白的这首五律却写得极其清新、明快,似乎一点也不费力。
其实,无论立意、构思、起结、承转,或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迹罢了。
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的艺术美,比一切雕饰更能打动人的心灵。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56-358
与韩荆州书 文翻注译赏
落日忆山中 文翻注译赏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
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
雨后原野一片翠绿,烟景渺茫, 晴空里余霞像一幅幅绮锦。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东风跟随春姑娘回来了,催开了我家的鲜花。
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
现在正是花落日暮的时候,怎么不让人嗟叹不止?
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我想去游名山大川,找仙人学道炼丹砂金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yú)霞。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jiē)。
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yú)霞。
雨后原野一片翠绿,烟景渺茫, 晴空里余霞像一幅幅绮锦。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东风跟随春姑娘回来了,催开了我家的鲜花。
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jiē)。
现在正是花落日暮的时候,怎么不让人嗟叹不止?
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我想去游名山大川,找仙人学道炼丹砂金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网页发生错误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baidu.com/hm.js?04660099568f561a75456483228a9516";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网页发生错误,请联系网站管理员:service@gushiwen.org
古意 文翻注译赏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新婚夫妇,夫君就像是女萝草,妻妾就如菟丝花。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女子有了心上人,就好像轻柔的枝条,只有在春风里才会摇曳生姿。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谁说见一面很容易,我们各自在青色山崖的两边。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我的归宿在哪里?
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夫君啊!
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
参考资料: 1、 王洪.《唐诗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2年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tù)丝花。
女萝:一种靠依附他物生长的地衣类植物。
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菟丝:一种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上的寄生植物。
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引:避开,退却。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托:寄托,依靠。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竞:争逐,比赛。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中巢(cháo)双翡(fěi)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上宿:指睡觉。
参考资料: 1、 王洪.《唐诗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2年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tù)丝花。
新婚夫妇,夫君就像是女萝草,妻妾就如菟丝花。
女萝:一种靠依附他物生长的地衣类植物。
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菟丝:一种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上的寄生植物。
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女子有了心上人,就好像轻柔的枝条,只有在春风里才会摇曳生姿。
引:避开,退却。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
托:寄托,依靠。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谁说见一面很容易,我们各自在青色山崖的两边。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
竞:争逐,比赛。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我的归宿在哪里?
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中巢(cháo)双翡(fěi)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夫君啊!
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
上宿:指睡觉。
参考资料: 1、 王洪.《唐诗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2年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这是一首怨妇诗。
李太白乃浪漫主义豪放派诗人。
很多作品均狂放不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
细腻的描写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作品不是太多。
“君为女萝草,妾作冤丝花”。
古人常以“菟丝”、“女萝”比喻新婚夫妇,优美贴切,因而传诵千古 。
冤丝花为曼生植物,柔弱,茎细长略带黄色,常常缠绕在其他植物之上;
女萝草为地衣类植物,有很多细枝。
诗人以“菟丝花”比作妻妾,又以「女萝草」比喻夫君,意谓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
即所谓“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大意可能是说,夫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我只想用一个字来理解——怨。
过去,男主外、女主内。
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
我的归宿在哪里?
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妻妾向夫君表明态度:夫君啊!
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
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海枯石烂不变心”吧!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金陵望汉江 文翻注译赏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冶。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需沧海垂钓而罢竿了。
参考资料: 1、 栾睿 .《李白诗全集详注》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 :29 . 2、 (唐)李白著;
詹福瑞等译释 .《李白诗全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93 .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派:河的支流。
长江从庐江、浔阳开始分作九支。
盘:盘踞。
横溃(kuì)豁(huò)中国,崔嵬(wéi)飞迅湍(tuān)。
横溃:泛滥。
豁:打开。
中国:中南地区。
崔嵬:山峦高耸的样子,这里用长江波涛的汹涌来比喻六朝动荡的政局。
迅湍:飞奔而下的激流。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六帝:即六朝,指以金陵为都的六个朝代的君主,吴、东晋、宋、齐、梁、陈。
三吴:史称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我君:指当朝皇帝唐玄宗。
混:混合,统一。
区宇:全国的范围。
垂拱:垂衣拱手,无为而治。
指天下太平的景象。
众流安:各条江河均平安,借指国泰民安,政治稳定。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任公子:《庄子·外物篇》中一个传说人物。
他在长江中下游广大的地区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钧起一只巨大的鱼,可供许多人一起享用。
沧浪:据《孟子》,有隐者唱《沧浪歌》以表明隐居之志,后人用沧浪指代隐居垂钓之地。
参考资料: 1、 栾睿 .《李白诗全集详注》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 :29 . 2、 (唐)李白著;
詹福瑞等译释 .《李白诗全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93 .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
派:河的支流。
长江从庐江、浔阳开始分作九支。
盘:盘踞。
横溃(kuì)豁(huò)中国,崔嵬(wéi)飞迅湍(tuān)。
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迅疾奔流。
横溃:泛滥。
豁:打开。
中国:中南地区。
崔嵬:山峦高耸的样子,这里用长江波涛的汹涌来比喻六朝动荡的政局。
迅湍:飞奔而下的激流。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
六帝:即六朝,指以金陵为都的六个朝代的君主,吴、东晋、宋、齐、梁、陈。
三吴:史称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我朝圣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冶。
我君:指当朝皇帝唐玄宗。
混:混合,统一。
区宇:全国的范围。
垂拱:垂衣拱手,无为而治。
指天下太平的景象。
众流安:各条江河均平安,借指国泰民安,政治稳定。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需沧海垂钓而罢竿了。
任公子:《庄子·外物篇》中一个传说人物。
他在长江中下游广大的地区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钧起一只巨大的鱼,可供许多人一起享用。
沧浪:据《孟子》,有隐者唱《沧浪歌》以表明隐居之志,后人用沧浪指代隐居垂钓之地。
参考资料: 1、 栾睿 .《李白诗全集详注》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 :29 . 2、 (唐)李白著;
詹福瑞等译释 .《李白诗全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93 .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这首诗以金陵为中心,写眺望长江远去的感想。
全诗情景合一,寓比兴之意于写景之中。
诗的前两句“汉水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都写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写出了远去的长江气势浩大,切中题旨,铺垫出一派雄壮气象。
接着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来写近古的国运不兴,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
但诗的后四句“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并不是单纯而热烈地歌颂盛世,在一派祥和安宁之中,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
诗的感情深沉而表达稳妥,比喻以江水壮阔的气势与盛唐的国力相对应,贴切得体,从而自然又蕴含丰富地表达出盛世才子的惆怅。
在此诗中李白已对万里长江的风光作了一个全面的描绘:上游之秀丽,三峡之急险,中游之宏阔,下游之浩瀚,都有极生动之描写,可以说李白用他的生花妙笔,为读者绘制了一幅极其宏伟的万里长江风光图卷。
这是其它任何诗人所作不到的。
而其他诗人,由于局于经历所限,对长江的描绘也只能是一时一处、一鳞一爪的个别描写,虽然他们可能写得很精彩,而不可能对万里长江绘出全图。
即使是有人像李白那样有游万里长江的经历,但也未必像李白对长江那样的钟情,或虽钟情而不善于诗。
李白漫游扬州时赋《秋日登扬州西灵塔》,称誉像教有“照迷方”之效。
而《金陵望汉江》更值得关注,嘲笑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割据者依恃金陵钟山之险而称帝终归复亡的历史命运,同时盛赞李唐一统天下之伟绩。
参考资料: 1、 栾睿 .《李白诗全集详注》 .乌鲁木齐市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 :29 . 2、 葛景春 .万里长江的风情画卷——李白与长江 .中国会议 :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 ,1997-06-30 :62 . 3、 酒隐安陆 蹉跎十年——李白在安陆的快意与失意, 王定璋编著,35页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文翻注译赏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大地一片雪白,风色寒厉,纷纷的雪花片片如大手。
笑死了陶渊明,就因为你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你真是浪抚了一张素琴,虚栽了五株翠柳。
辜负了戴的头巾,我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五株柳:陶渊明畜素琴一张,宅边有五柳树。
空负头上巾:语出陶渊明诗“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大地一片雪白,风色寒厉,纷纷的雪花片片如大手。
笑死了陶渊明,就因为你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你真是浪抚了一张素琴,虚栽了五株翠柳。
辜负了戴的头巾,我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五株柳:陶渊明畜素琴一张,宅边有五柳树。
空负头上巾:语出陶渊明诗“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酒,历来是文人墨客的情感寄托,诗人尤甚,李白更是以“斗酒诗百篇”名扬天下,他常以甘醇可口的美酒为寄托,做了大量的反映心理情绪的诗。
这首《嘲王历阳不肯饮酒》便是。
历阳,唐代郡县,治今安徽省和县历阳镇,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
当时李白访问历阳县,正值大雪纷飞,县丞设宴招待李白,李白席间频频举杯,赞赏历阳山美、水美、酒美,可惜就是人不“美”——没有人陪他喝酒。
于是席中赋诗《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豪情万丈,景象怡人。
从此诗可以看出李白的心中的偶像是五柳先生陶渊明。
他嘲笑王历阳表面上以陶渊明为榜样,可是喝酒不痛快,徒有虚名。
“浪”、“虚”、“空”三字用得巧妙,传达出嘲讽及激将之意,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冲天豪气。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清平乐·画堂晨起 文翻注赏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清晨堂上刚刚睡起,有人来报雪花飘坠。
高卷窗帘看瑞雪飘飞,白色远近迷漫了阶级。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纷扬的气势如炉烟蒸腾,素寒花草挂一身玉瑕。
该不是天上的神仙狂醉,胡乱把洁白的云彩揉碎。
参考资料: 1、 高文炳编著.唐宋词选译赏析365首:天马图书,2001:25-26 2、 赵仁珪 朱玉麒 杜媛萍 李建英编著.唐五代词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52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高卷帘(lián)栊(lóng)看佳瑞,皓(hào)色远迷庭砌(qì)。
画堂:华丽的堂舍。
帘栊:窗帘或门帘。
栊:窗棂。
佳瑞:瑞雪。
皓色:洁白的颜色。
庭砌:庭阶。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róu)碎。
盛气:雪花狂舞的气势。
光引炉烟:那景象好象引发的炉烟。
素草寒生玉佩:白色花草寒光闪闪挂一身玉琨。
玉佩:玉石制的佩饰。
参考资料: 1、 高文炳编著.唐宋词选译赏析365首:天马图书,2001:25-26 2、 赵仁珪 朱玉麒 杜媛萍 李建英编著.唐五代词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52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这是一首豪迈、瑰丽、新奇的咏雪词,富有生活情趣。
上阕写观看雪景,第一、二句简洁交待了时间、地点、事件;
接下来两句便写诗人观看雪景喜悦、激动的心情。
时间、地点、情由,一路写来,由“晨起”而“来报”,因“来报”而“卷帘”看“佳瑞”,曲折有致,可以看到南宋女词人李清照著名《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道是海棠依旧。
”在此词中的影子。
“高卷”见兴致之高,“远迷”是远近迷漫、迷蒙,到处上下,一片苍茫迷离的皓色,显喜悦、痴迷之情。
下阕前两句从空中,地下写所见迷人雪景,气势豪迈,瑰丽生姿。
“盛气光引炉烟”是写空中雪花纷扬的气势象引发的炉烟蒸腾,“素草寒生玉瑕”,是写地上花草,晶莹剔透,闪着寒光,象挂满玉碾,真是美丽极了,而且地上、空中,上下辉映,雄迈不失瑰美,俊丽而有豪气。
然而更能表现诗仙特色的尚不仅此,而是奇思逸想,为一般人想不出、也道不出来的东西。
象“危楼高百尺,伸手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样,“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大胆新奇,新颖独特,惊人骇俗而又极舍情理,这正是体现李白风格的浪漫主义。
天仙一旦豪饮了银河的美酒酩酊大醉后,竟然也顾不得自身的天生丽质,使出如此粗鲁的手段来把白云乱揉得碎末纷飞,化作漫天大雪,遍地银涛。
正是这个“狂”字抖擞出宇宙的荚气,开放出仙苑的奇葩,令人神往,这正是诗人以狂墨赋醉诗的一个典型例子。
这首词想象奇特瑰丽,不落窠臼,且用语可见其浪漫主义的风格,在毫不羁绊的想象之中雄奇硕健的体格也可以窥得。
从所譬喻之喻体来看,都极具或高雅,或冰洁,或传奇雄放之特点,可以推测词人当时心境定当极其开阔,疏放。
参考资料: 1、 高文炳编著.唐宋词选译赏析365首:天马图书,2001:25-26 2、 赵仁珪 朱玉麒 杜媛萍 李建英编著.唐五代词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52 3、 周裕锴编.第六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巴蜀书社,2011:540 4、 薛梦得主编.人情百态鉴赏: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年:104-105
清平调·其三 文翻注译赏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杨贵妃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常使君王带笑观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贵妃双双倚靠着栏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名花倾(qīng)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名花:指牡丹花。
倾国:指杨贵妃。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lán)干。
解释:消除。
沉香亭:亭子名称。
在唐兴庆宫龙池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名花倾(qīng)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杨贵妃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常使君王带笑观看。
名花:指牡丹花。
倾国:指杨贵妃。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lán)干。
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贵妃双双倚靠着栏杆。
解释:消除。
沉香亭:亭子名称。
在唐兴庆宫龙池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网页发生错误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baidu.com/hm.js?04660099568f561a75456483228a9516";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网页发生错误,请联系网站管理员: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