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香神女庙(三月中作) 文
古春年年在,闲绿摇暖云。
松香飞晚华,柳渚含日昏。
沙砌落红满,石泉生水芹。
幽篁画新粉,蛾绿横晓门。
弱蕙不胜露,山秀愁空春。
舞珮剪鸾翼,帐带涂轻银。
兰桂吹浓香,菱藕长莘莘。
看雨逢瑶姬,乘船值江君。
吹箫饮酒醉,结绶金丝裙。
走天呵白鹿,游水鞭锦鳞。
密发虚鬟飞,腻颊凝花匀。
团鬓分蛛巢,秾眉笼小唇。
弄蝶和轻妍,风光怯腰身。
深帏金鸭冷,奁镜幽凤尘。
踏雾乘同归,撼玉山上闻。
马诗二十三首 文翻赏
赠陈商 文翻注译赏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天眼何时开,古剑......更多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长安城里有一个男子汉,二十岁的年纪心灵已经枯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佛经《楞伽》堆放在桌上,《楚辞》常常带着手肘后。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人生有时会弄得穷困无能,对着黄昏,姑且喝几杯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如今前进的道路已经堵塞,何必要存在幻想等白了头?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
清苦可怜的朋友陈述圣,穿着粗布衣,边耕锄边陈列俎豆。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学成了尧舜时代的古朴文体,时髦人却要求他衰朽的骈偶。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我的柴门前车迹稀稀落落,夕阳西下,榆树影子又长又瘦。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黄昏时候,你来访问我,你苦守节操,致使额上已经打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你像那五千仞的太华山,劈地而出,抽拔挺立,森严而灵秀。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身旁连一寸一寻的土堆都没有,却独立冲云霄,触动牵牛与北斗。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达官贵人纵然不赏识你,可是哪能锁得住我的口?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我李生要师法你这太华山,傲然端坐,观看长天白昼。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逢上寒霜就做那坚强的朴樕,得到暖气就做那柔美的春柳。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当了奉礼郎,却迫使我离开这个意愿,面黄肌瘦,如同任人摆弄的刍狗。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刮风飘雪,仍然在斋坛上值班,佩带铜印,贯穿着黑丝带的印绶。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像奴婢受人颐指气使,只能乖乖地替人捧簸箕拿扫帚。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老天的眼睛不知什么时候能睁开,也让我这把沉沦的古剑大声一吼。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41-145 2、 潘水根.中国文学简明读本: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114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楞(léng)伽:佛教典籍名,是法相宗所依的经书之一。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道已塞:指仕进无路。
《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
鉏(chú):同“锄”。
俎(zǔ)豆:俎和豆是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
王琦注:“恐是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之意。
”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学为”二句:韩愈《答陈商书》:“辱惠书,语高而旨深,三四读尚不能通达。
”衰偶:大约是批评其文章气有迂腐气。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柴门”二句:描写其居处冷落,连日光树影都显得不舒畅。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境内。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旁古:一作“旁苦”。
寻:古时长八尺为一寻。
戛(jiá):触动,碰撞。
斗牛:泛指星宿。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李生”二句:言自己要向陈商学习,宁愿闲坐,也不奔走于富贵之门。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朴樕(sù):木名。
《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林有朴樕。
”毛传:“朴樕,小木也。
”后常以比喻平庸之材。
这两句自嘲命运不佳:遇艰难则如逢霜之朴樕,遇盛时亦不过像得春气之杨柳。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礼节”二句:言自己虽为奉礼郎,但在礼节方面远不及陈商,就像巫祝祭祀所用的刍狗一样卑琐不堪。
这是自嘲之辞。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直:通“值”,值班。
斋坛:祭坛。
当时李贺任奉礼郎,职掌祭祀君臣版位、陈设祭器、赞导跪拜,所以说直斋坛。
“墨组”句:黑丝带穿在铜印上作绶带。
《汉书·百官公卿表》:“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墨绶。
”而奉礼郎仅从九品,无印绶。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臣妾:犹奴婢。
郑玄《周礼注》:“臣妾,男女贫贱之称。
”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天眼”二句:言何时得遇明主,自己将如古剑鸣吼飞腾。
这是激愤之语。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41-145 2、 潘水根.中国文学简明读本: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114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长安城里有一个男子汉,二十岁的年纪心灵已经枯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佛经《楞伽》堆放在桌上,《楚辞》常常带着手肘后。
楞(léng)伽:佛教典籍名,是法相宗所依的经书之一。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人生有时会弄得穷困无能,对着黄昏,姑且喝几杯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如今前进的道路已经堵塞,何必要存在幻想等白了头?
道已塞:指仕进无路。
《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
清苦可怜的朋友陈述圣,穿着粗布衣,边耕锄边陈列俎豆。
鉏(chú):同“锄”。
俎(zǔ)豆:俎和豆是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
王琦注:“恐是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之意。
”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学成了尧舜时代的古朴文体,时髦人却要求他衰朽的骈偶。
“学为”二句:韩愈《答陈商书》:“辱惠书,语高而旨深,三四读尚不能通达。
”衰偶:大约是批评其文章气有迂腐气。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我的柴门前车迹稀稀落落,夕阳西下,榆树影子又长又瘦。
“柴门”二句:描写其居处冷落,连日光树影都显得不舒畅。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黄昏时候,你来访问我,你苦守节操,致使额上已经打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你像那五千仞的太华山,劈地而出,抽拔挺立,森严而灵秀。
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境内。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身旁连一寸一寻的土堆都没有,却独立冲云霄,触动牵牛与北斗。
旁古:一作“旁苦”。
寻:古时长八尺为一寻。
戛(jiá):触动,碰撞。
斗牛:泛指星宿。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达官贵人纵然不赏识你,可是哪能锁得住我的口?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我李生要师法你这太华山,傲然端坐,观看长天白昼。
“李生”二句:言自己要向陈商学习,宁愿闲坐,也不奔走于富贵之门。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逢上寒霜就做那坚强的朴樕,得到暖气就做那柔美的春柳。
朴樕(sù):木名。
《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林有朴樕。
”毛传:“朴樕,小木也。
”后常以比喻平庸之材。
这两句自嘲命运不佳:遇艰难则如逢霜之朴樕,遇盛时亦不过像得春气之杨柳。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当了奉礼郎,却迫使我离开这个意愿,面黄肌瘦,如同任人摆弄的刍狗。
“礼节”二句:言自己虽为奉礼郎,但在礼节方面远不及陈商,就像巫祝祭祀所用的刍狗一样卑琐不堪。
这是自嘲之辞。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刮风飘雪,仍然在斋坛上值班,佩带铜印,贯穿着黑丝带的印绶。
直:通“值”,值班。
斋坛:祭坛。
当时李贺任奉礼郎,职掌祭祀君臣版位、陈设祭器、赞导跪拜,所以说直斋坛。
“墨组”句:黑丝带穿在铜印上作绶带。
《汉书·百官公卿表》:“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墨绶。
”而奉礼郎仅从九品,无印绶。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像奴婢受人颐指气使,只能乖乖地替人捧簸箕拿扫帚。
臣妾:犹奴婢。
郑玄《周礼注》:“臣妾,男女贫贱之称。
”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老天的眼睛不知什么时候能睁开,也让我这把沉沦的古剑大声一吼。
“天眼”二句:言何时得遇明主,自己将如古剑鸣吼飞腾。
这是激愤之语。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41-145 2、 潘水根.中国文学简明读本: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114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此诗开头八句,作者诉说自己政治上“穷拙”的遭际。
在“只今道已塞”的景况下,他日暮饮酒,酷爱诵读《楞伽经》和《楚辞》,以排遣内心的苦闷。
他已看破官场的黑暗内幕,仕进的前途已经被阻塞,所以产生了“心已朽”的心态。
这时他已二十一二岁,诗云“二十”,当为约数。
“人生”两句,表达了很深的人生感叹。
第九句至第十六句,写陈商的景况。
先形容他寒酸落拓,穿着布衣,雅尚礼仪,他不肯追逐时尚,苦学古文辞,不像时人追求委靡的骈偶文风。
次叙他的家很少有人来访,门庭冷落,连车轮的印迹都冻结起来,门前的榆树在夕阳照射下拖着瘦长的影子。
这里,写景凄凉,与前文写人“凄凄”相呼应。
黄昏时节来寻访作者,固守苦节,春气亦为之郁结不畅。
以上八句诗,描述陈商的形貌、品格及其遭际。
第十七句至第二十四句,称颂陈商的品格并表示师法陈商的心意。
前四句写华山之高峻,用暗喻手法,比喻陈商人品、才学之崇高。
后四句,说公卿们纵使不看重陈商,作者也不能禁口不称赞,他还要师法陈商,宁愿终日箕踞长坐,也不肯奔走权贵之门。
诗句生动地表达出作者钦佩陈商的心仪和景行仰止的态度。
第二十五句至第三十二句,诗思又回到自己身上。
“朴樕”两句,是自谦之词,承上言,作者才不及陈商,不论何时,都不能成材。
“礼节”以下六句,说到作者官职卑微,身为奉礼郎,专司礼仪,与作者的性格相背悖,形容憔悴,如同祭祀后被人抛在路边的刍狗。
风雪天在斋坛值班,身穿黑色祭服,神气态度犹如承事箕帚的奴婢。
诗句备述作者任职时所受的屈辱。
诗的最后两句,巧妙运用古小说的典故,表达出宏大的志愿。
这层诗意,涵盖陈商和作者两人,说何时天眼张开,他们像古剑那样鸣吼而飞去,施展自己的抱负。
李贺诗中,“剑飞”“剑吼”之意象屡见,如“自言汉剑当飞去”(《出城寄权璩杨敬之》),“临岐击剑生铜吼”(《开愁歌》),此诗又云“剑吼”,都有自喻之意,期望实现理想,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全诗先分别写李贺、陈商,后写李贺师法陈商,再写李贺直斋坛的情景,各用齐整的八句诗为一个诗段,最后两句,以两人同时收结,形成单起双收的结构特征,自始至终将诗人和陈商交糅起来描写,写李贺,其中有陈商的神骨;
写陈商,其中有李贺的气质,完善地创造出诗篇的结构美。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2-106
昌谷读书示巴童 文翻注赏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虫噪灯暗,我的家境是那样贫寒;
夜寒药浓,我的身体是那样孱弱。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茕茕孓立、形影相吊,我是那样孤单;
只有你,怜悯我这垂翅败落的苦鸟,不畏艰辛,与我作伴。
参考资料: 1、 李贺,《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王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ISBN:9787532525218。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薄:微弱。
宵:宵夜。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君:指巴童。
垂翅客:诗人以斗败垂翅而逃的禽鸟自比。
尚:还。
参考资料: 1、 李贺,《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王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ISBN:9787532525218。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虫噪灯暗,夜寒药浓。
政治上的失意与贫病交加,令诗人感到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诗人把他的感激之情奉送给了日夜相随的巴童。
不难发现闪烁其中的,还有诗人横遭委弃的悲情。
此诗可与诗人代巴童作答的诗—《巴童答》对读。
“巨鼻宜山褐,庞眉入苦吟。
非君唱乐府,谁识怨秋深。
”诗人百般无奈,又借巴童对答来做自我宽慰。
参考资料: 1、 李贺,《李贺诗歌渊源及影响研究》,李德辉,凤凰出版社,2010年10月,ISBN:9787550600157。
塞下曲 文注
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
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
露下旗濛濛,寒金鸣夜刻。
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
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羁愁。
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
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
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
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蓟门,今河北有蓟县,汉唐时为边城。
陆机有《出自蓟北门行》。
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青海,唐时属吐谷浑。
露下旗濛濛,寒金鸣夜刻。
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
露下旗蒙蒙,寒金鸣夜刻:寒金,刁斗也。
夜刻,夜更也。
蕃甲鏁蛇鳞,马嘶青冢白:蕃甲,兵甲多也。
蕃,众多,《说文》:“蕃,草茂也。
” 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羁愁。
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
秋静见旄头,沙逺席覉愁:旄头,星名,为冀州之分野。
《史记》:"昴曰旄头,胡星也。
" 席覉,席箕,一名塞芦。
马草也,生 北方。
古诗:"千里席箕草。
"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帐北,军帐以北。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崇义里滞雨 文翻译赏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是谁家男儿流落在京城,无依无靠,独对寂寞的寒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青壮之年长抱着羁恨,梦中悲泣,只换得白发满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像一匹干瘦的马,以败草为食,冷雨萧萧,水沫漂浮在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贡院的旧帘遥看黯然,透过雨幕,听得见更声幽幽。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家山啊,远隔在千里之外,在那天边,那云脚的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满怀忧愁,枕着剑匣入眠,封侯之愿,也许这梦中得酬。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7-108 2、 滕学钦.李贺诗歌全集简疏 今译:中国书店,2010:156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是谁家男儿流落在京城,无依无靠,独对寂寞的寒秋?
落莫:落魄潦倒。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青壮之年长抱着羁恨,梦中悲泣,只换得白发满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像一匹干瘦的马,以败草为食,冷雨萧萧,水沫漂浮在寒沟。
秣(mò):饲养。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贡院的旧帘遥看黯然,透过雨幕,听得见更声幽幽。
南宫:尚书省,此诗专指尚书省中主管官员选授的吏部。
崇义里离尚书省很远,无法目及,此乃隐喻有司昏庸。
湿景:雨影。
签筹:古代报时用的竹筹。
这句意谓只听到敲更声从雨影中传来。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家山啊,远隔在千里之外,在那天边,那云脚的东头。
天东头:长吉家在洛阳福昌县,在长安之东。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满怀忧愁,枕着剑匣入眠,封侯之愿,也许这梦中得酬。
客帐:他乡的住处。
这里指崇义里。
封侯:投笔从戎,立功以封侯,《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
”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7-108 2、 滕学钦.李贺诗歌全集简疏 今译:中国书店,2010:156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诗人李贺抱着满腔热忱来到长安,冀望通过“荫子得官”的途径,求得一官半职,实现其济民报国的人生抱负。
而现实生活对他的回报却是无情的,奉礼郎官职卑微,受尽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冷遇和排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愤,时时袭来心头。
在萧瑟寒冷的秋雨中,他滞留馆舍,触景生情,凭借诗句抒发郁结于心头的忧愤。
诗的首句用“谁家子”唱发,“仿佛自问,极愤郁之致”(叶葱奇《李贺诗集注》)。
诗人来到长安,感受到秋意的萧瑟,更感受到“落莫”与“牢落”,壮年怀着羁居他乡的怨恨,梦见自己白发满头,暗自悲泣。
“瘦马”以下四句,从直接抒情转入即景描写,诗人所骑的瘦马,喂饲劣等草料,雨沫飘零在寒沟里;
遥望南宫,古帘下一片昏暗,只听到更筹声从雨中传来。
笔触细致的景物描写,紧紧扣住“滞雨”的题意行笔,既能表现诗人贫困、飘零的景况,又能暗喻吏部官员的昏庸,着墨不多,而意境融沏。
最后四句,诗人驰骋想象,一会儿想归回故乡。
家乡远在千里之外的白云脚下,一会儿又想到投笔从戎,立功封侯。
诗人不甘心沉沦下僚,不满于现状,亟想摆脱困境,徘徊于进退、穷通之间。
全诗基调极为低沉忧郁,结尾突然振起一笔,写出“客帐梦封侯”的诗句,以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自作宽慰之语。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7-108
猛虎行 文翻注译
长戈莫舂,长弩莫抨。
乳孙哺子,教得生狞。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
东海黄公,愁见夜行。
道逢驺虞,牛哀不平。
何用尺刀?
壁上雷鸣。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
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长戈莫舂,长弩莫抨。
乳孙哺子,教得生狞。
虽有长戈,却不能把猛虎刺,虽有强弓,却不能把猛虎击。
猛虎哺育子子孙孙,要它们像自己一样凶残毒狠。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
东海黄公,愁见夜行。
它把头举起,就像一座城池,它把尾翘起,就像一面旌旗。
曾经降伏猛虎的东海黄公,如今怕虎也不敢夜间出行。
道逢驺虞,牛哀不平。
何用尺刀?
壁上雷鸣。
猛虎途中遇到似虎的驺虞,因其不害人伤生而大怒不平。
宝刀利剑不能发挥作用,被挂在墙上,悲愤吼啸如雷敏。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
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泰山脚下,虎害复生,今日又传来了妇人的哭声。
官府虽然定有捕捉猛虎的限期,但衙吏们畏惧,不敢听从。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2-175
长戈莫舂,长弩莫抨。
乳孙哺子,教得生狞。
“长戈”二句:《史记》载,鲁败狄于咸,获长狄侨如,富父终甥,舂其喉以戈杀之。
舂(chōng),冲也。
抨(pēng),弹也。
长弩:一作“强弩”。
抨:一作“烹”。
生狞(níng):凶猛;
凶恶。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
东海黄公,愁见夜行。
“举头”二句:举其头,可为城,掉其尾,可为旌,言其猛也。
掉,举也。
黄公:汉代术士。
《西京杂记》云:“东海黄公,能制蛟驭虎,及衰老,不能行其术。
” 道逢驺虞,牛哀不平。
何用尺刀?
壁上雷鸣。
驺(zōu)虞(yú):传说中的义兽名。
《山海经》云:“驺虞,如虎,五色。
”《毛诗》注曰:“驺虞,义兽,白质黒文,不履生 草。
”牛哀:《淮南子》载,公牛哀,鲁人,疾七日,化为虎。
其兄启戸而入,牛哀抟而杀之。
牛哀:即猛虎。
尺刀:短刀。
雷鸣:宝刀啸吼也。
李白《独漉篇》:“雄剑挂壁,时时龙鸣。
”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
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泰山”二句:《礼记》载,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使子路问之,曰: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不去也?
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官家:旧时对皇帝的称呼。
《万机论》云:“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曰官家。
”程:期限。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2-175
长戈莫舂,长弩莫抨。
乳孙哺子,教得生狞。
虽有长戈,却不能把猛虎刺,虽有强弓,却不能把猛虎击。
猛虎哺育子子孙孙,要它们像自己一样凶残毒狠。
“长戈”二句:《史记》载,鲁败狄于咸,获长狄侨如,富父终甥,舂其喉以戈杀之。
舂(chōng),冲也。
抨(pēng),弹也。
长弩:一作“强弩”。
抨:一作“烹”。
生狞(níng):凶猛;
凶恶。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
东海黄公,愁见夜行。
它把头举起,就像一座城池,它把尾翘起,就像一面旌旗。
曾经降伏猛虎的东海黄公,如今怕虎也不敢夜间出行。
“举头”二句:举其头,可为城,掉其尾,可为旌,言其猛也。
掉,举也。
黄公:汉代术士。
《西京杂记》云:“东海黄公,能制蛟驭虎,及衰老,不能行其术。
” 道逢驺虞,牛哀不平。
何用尺刀?
壁上雷鸣。
猛虎途中遇到似虎的驺虞,因其不害人伤生而大怒不平。
宝刀利剑不能发挥作用,被挂在墙上,悲愤吼啸如雷敏。
驺(zōu)虞(yú):传说中的义兽名。
《山海经》云:“驺虞,如虎,五色。
”《毛诗》注曰:“驺虞,义兽,白质黒文,不履生 草。
”牛哀:《淮南子》载,公牛哀,鲁人,疾七日,化为虎。
其兄启戸而入,牛哀抟而杀之。
牛哀:即猛虎。
尺刀:短刀。
雷鸣:宝刀啸吼也。
李白《独漉篇》:“雄剑挂壁,时时龙鸣。
”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
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泰山脚下,虎害复生,今日又传来了妇人的哭声。
官府虽然定有捕捉猛虎的限期,但衙吏们畏惧,不敢听从。
“泰山”二句:《礼记》载,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使子路问之,曰: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不去也?
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官家:旧时对皇帝的称呼。
《万机论》云:“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曰官家。
”程:期限。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2-175
残丝曲 文翻注译
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
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沉琥珀。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
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
垂杨的绿叶已老,莺鸟在哺育幼雏,柳絮不再吹绵,黄蜂儿已不见踪迹。
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沉琥珀。
头发漆黑的少年伴着金钗女郎,手执银壶,仍在琥珀美酒中沉溺。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
花台已经向暮,芳春就要告辞,晚风吹起了落花,正在半空中飞舞。
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夹城路结满榆荚,似在催游人归去,哦,夹城路,一条青钱铺就的路。
参考资料: 1、 滕学钦疏译.李贺诗歌全集简疏:中国书店,2010.09:第3页
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
残丝:游丝也,虫类所吐之丝,飘浮空中。
沈约诗:“春风起春树,游丝暧如网。
” 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沉琥珀。
绿鬓:乌黑的头发。
年少:少年。
金钗客:指女郎。
缥粉:青白色。
琥珀:松柏树脂的化石,色淡黄或红褐,此指琥珀色的酒。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
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沈郎:晋代沈充,《晋书·食货志》载吴兴沈充铸小钱,谓之“沈郎钱”。
青钱:榆荚,色白,成串,形似钱。
夹城:唐代长安东城墙为双重城墙,中有路,很宽大,是帝王自宫中赴曲江、芙蓉园游览的通道。
参考资料: 1、 滕学钦疏译.李贺诗歌全集简疏:中国书店,2010.09:第3页
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
垂杨的绿叶已老,莺鸟在哺育幼雏,柳絮不再吹绵,黄蜂儿已不见踪迹。
残丝:游丝也,虫类所吐之丝,飘浮空中。
沈约诗:“春风起春树,游丝暧如网。
” 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沉琥珀。
头发漆黑的少年伴着金钗女郎,手执银壶,仍在琥珀美酒中沉溺。
绿鬓:乌黑的头发。
年少:少年。
金钗客:指女郎。
缥粉:青白色。
琥珀:松柏树脂的化石,色淡黄或红褐,此指琥珀色的酒。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
花台已经向暮,芳春就要告辞,晚风吹起了落花,正在半空中飞舞。
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夹城路结满榆荚,似在催游人归去,哦,夹城路,一条青钱铺就的路。
沈郎:晋代沈充,《晋书·食货志》载吴兴沈充铸小钱,谓之“沈郎钱”。
青钱:榆荚,色白,成串,形似钱。
夹城:唐代长安东城墙为双重城墙,中有路,很宽大,是帝王自宫中赴曲江、芙蓉园游览的通道。
参考资料: 1、 滕学钦疏译.李贺诗歌全集简疏:中国书店,2010.09:第3页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文翻译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
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
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端州石工的手艺真是灵巧如神,磨刀采石山顶上,犹如脚踏青天割紫云。
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
砚台削磨均匀,注上水,像满含的嘴唇,砚台里花纹隐现仿佛苌弘的碧血印痕。
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纱帐中白天暖融融,磨动的墨花添春意,轻盈的墨泡和漂动的墨沫散发出松麝的芬芳。
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
墨汁干润浓淡,墨脚都均匀稳定,小小砚台里的墨汁像秋空般光洁,没半点浊浑。
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
译用笔尖蘸着墨花,发出细微、清新之声,那又大又粗的孔砚有什么值得称颂!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61-163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
端州石工的手艺真是灵巧如神,磨刀采石山顶上,犹如脚踏青天割紫云。
端州:今广东高要县一带,境内出石砚。
“踏天”句:石工登上峰顶开采砚石,好像拿刀割取天上的紫云一样。
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
砚台削磨均匀,注上水,像满含的嘴唇,砚台里花纹隐现仿佛苌弘的碧血印痕。
佣(yōng)刓(wán):均匀地削磨。
抱水:注满水。
唇:指砚唇,盛水处。
苌(cháng)弘:周朝人,传说他死后三年,血化为碧玉。
这里形容砚台里隐约出现的青花纹理,犹如苌弘的碧血。
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
纱帐中白天暖融融,磨动的墨花添春意,轻盈的墨泡和漂动的墨沫散发出松麝的芬芳。
纱帷(wéi):纱帐。
这里指书房。
沤(òu):浸泡。
沾水磨墨的意思。
松麝(shè):磨墨时候发出松麝的芳香。
薰(xūn):香气。
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
墨汁干润浓淡,墨脚都均匀稳定,小小砚台里的墨汁像秋空般光洁,没半点浊浑。
腻:润。
薄:淡。
重:浓。
脚:墨脚,即墨锭下端接触砚石的部分。
匀:均匀稳定。
数寸:指砚台上的墨。
光秋:形容墨汁犹如光洁的秋空。
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
译用笔尖蘸着墨花,发出细微、清新之声,那又大又粗的孔砚有什么值得称颂!
圆毫:指毛笔。
促点:用笔蘸墨时的动作。
孔砚:孔子用过的砚台。
宽顽:笨头笨脑。
一作“宽硕”。
何足云:不值得称道。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61-163
长歌续短歌 文翻注译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写长歌把我的衣襟磨破,吟短诗使我的白发脱落。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谒见秦王没有机缘,日夜焦虑我心中烦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喝口壶中酒,聊以解渴,拔把垅头谷,暂充饥饿。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四月将尽,千里大地一片绿色,自己却贫困潦倒,不由人感到凄凉难过。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夜幕中峰峦起伏重叠,明亮的月光却只向谷底照射。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我来来回回沿着石崖寻觅,可它又在高峰之外不可捉摸。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自己终不得与其共事,歌成而头发早已变白。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12-114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秦王:指唐宪宗。
宪宗当时在秦地,所以称为秦王。
旦夕:日日夜夜。
内热:内心急躁而炽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陇头:田间地头。
此二句比喻诗人如饥似渴地思念唐宪宗。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离离:重叠、罗列的样子。
明月:比喻唐宪宗。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徘徊:彷徨不进貌。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之:代词,代指唐宪宗。
鬓先改:鬓发已经变白。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12-114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写长歌把我的衣襟磨破,吟短诗使我的白发脱落。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谒见秦王没有机缘,日夜焦虑我心中烦热。
秦王:指唐宪宗。
宪宗当时在秦地,所以称为秦王。
旦夕:日日夜夜。
内热:内心急躁而炽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喝口壶中酒,聊以解渴,拔把垅头谷,暂充饥饿。
陇头:田间地头。
此二句比喻诗人如饥似渴地思念唐宪宗。
凄凉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四月将尽,千里大地一片绿色,自己却贫困潦倒,不由人感到凄凉难过。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夜幕中峰峦起伏重叠,明亮的月光却只向谷底照射。
离离:重叠、罗列的样子。
明月:比喻唐宪宗。
徘徊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我来来回回沿着石崖寻觅,可它又在高峰之外不可捉摸。
徘徊:彷徨不进貌。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自己终不得与其共事,歌成而头发早已变白。
之:代词,代指唐宪宗。
鬓先改:鬓发已经变白。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