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雌去雄飞万里天,云罗满眼泪潸然。

不须长结风波愿,锁向金笼始两全。

板桥晓别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回头望高高城楼,银河已经渐渐暗淡向西下落,长亭的窗下,渠水荡漾着层层轻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远别的游子像那水仙就要乘赤鲤飞升,芙蓉如面的美人一夜来流下的红泪谁知几多?

参考资料: 1、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市:长春出版社,1990.12:489-491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晓河:指银河。

微波:指银河之波,也指长亭下水渠之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鲤鱼:典故出自《列仙传》,一名赵国人琴高,会神仙术,曾乘赤鲤来,留月余复入水去。

芙蓉:形容女子容貌。

红泪:典故出自《拾遗记》,魏文帝美人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用王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参考资料: 1、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市:长春出版社,1990.12:489-491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回头望高高城楼,银河已经渐渐暗淡向西下落,长亭的窗下,渠水荡漾着层层轻波。

晓河:指银河。

微波:指银河之波,也指长亭下水渠之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远别的游子像那水仙就要乘赤鲤飞升,芙蓉如面的美人一夜来流下的红泪谁知几多?

鲤鱼:典故出自《列仙传》,一名赵国人琴高,会神仙术,曾乘赤鲤来,留月余复入水去。

芙蓉:形容女子容貌。

红泪:典故出自《拾遗记》,魏文帝美人薛灵芸离别父母登车上路,用王唾壶承泪,壶呈红色,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参考资料: 1、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市:长春出版社,1990.12:489-491

梦泽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

悲风萧瑟吹拂着梦泽地区衰枯的白茅草,楚灵王荒淫无道葬送了如花似玉的娇娆。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谁也不知道能为楚王献舞的宫女有多少?

她们费尽心机忍饥挨饿就为了拥有纤腰!

参考资料: 1、 顾之京.李商隐诗歌精选.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50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14-715 3、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99-200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

梦泽:楚地有云、梦二泽,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现今为洞庭湖一带。

悲风:一说为秋季。

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一说为春夏之交,白茅花开之季。

白茅:生于湖畔的白色茅草。

周时楚国每年向周天子进贡包茅,以供祭祀时滤酒用。

李商隐过楚地,故言楚物,另有一说是白茅象征着女性。

《诗经·召南·野有死麕》:“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楚王:楚灵王,是春秋时代著名的荒淫无道之君。

《墨子》:“楚灵王好细腰,其臣皆三饭为节。

”《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后汉书·马廖传》:“传曰: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娇:对美女的称谓,这里指楚国宫女。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虚:白白地。

宫厨:宫中的膳食。

参考资料: 1、 顾之京.李商隐诗歌精选.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50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14-715 3、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99-200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

悲风萧瑟吹拂着梦泽地区衰枯的白茅草,楚灵王荒淫无道葬送了如花似玉的娇娆。

梦泽:楚地有云、梦二泽,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现今为洞庭湖一带。

悲风:一说为秋季。

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一说为春夏之交,白茅花开之季。

白茅:生于湖畔的白色茅草。

周时楚国每年向周天子进贡包茅,以供祭祀时滤酒用。

李商隐过楚地,故言楚物,另有一说是白茅象征着女性。

《诗经·召南·野有死麕》:“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楚王:楚灵王,是春秋时代著名的荒淫无道之君。

《墨子》:“楚灵王好细腰,其臣皆三饭为节。

”《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后汉书·马廖传》:“传曰: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娇:对美女的称谓,这里指楚国宫女。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谁也不知道能为楚王献舞的宫女有多少?

她们费尽心机忍饥挨饿就为了拥有纤腰!

虚:白白地。

宫厨:宫中的膳食。

参考资料: 1、 顾之京.李商隐诗歌精选.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50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14-715 3、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199-200

谒山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自古以来,就没有能系住太阳的长绳,逝水东流,白云舒卷,更令人怅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正想向仙人麻姑买下沧海,哎,只剩得一杯春露,其冷如冰。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95-396页 2、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10月版:第118-119页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系日乏长绳:用傅休奕《九曲歌》“岁暮景迈群光绝,安得长绳系白日”句意,说明时光难以留驻。

水去:含有两个意思:一、与“云回”一样是所见景象,含有“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的意思;

二、指时间的消逝。

《论语》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的话,是把时间比作流水。

李商隐进而把流水当作时间。

恨不胜:怅恨不尽。

胜,尽。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麻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

《神仙传》载,麻姑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岂将复还为陵陆乎?

”李商隐据此想像沧海(指东海)是麻姑所有的。

一杯春露:指沧海之水(也就是沧海里所汇聚的时间)已少到只剩一杯了。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95-396页 2、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10月版:第118-119页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自古以来,就没有能系住太阳的长绳,逝水东流,白云舒卷,更令人怅恨不胜。

系日乏长绳:用傅休奕《九曲歌》“岁暮景迈群光绝,安得长绳系白日”句意,说明时光难以留驻。

水去:含有两个意思:一、与“云回”一样是所见景象,含有“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的意思;

二、指时间的消逝。

《论语》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的话,是把时间比作流水。

李商隐进而把流水当作时间。

恨不胜:怅恨不尽。

胜,尽。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正想向仙人麻姑买下沧海,哎,只剩得一杯春露,其冷如冰。

麻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

《神仙传》载,麻姑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岂将复还为陵陆乎?

”李商隐据此想像沧海(指东海)是麻姑所有的。

一杯春露:指沧海之水(也就是沧海里所汇聚的时间)已少到只剩一杯了。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95-396页 2、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年10月版:第118-119页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时间的流逝,使古往今来多少志士才人慷慨悲歌。

李商隐这首诗,所吟咏慨叹的尽管还是这样一个带有永恒性的宇宙现象,却极富浪漫的奇思异想,令人耳目一新。

  “从来系日乏长绳”,诗人开篇运用典故,表达了时间一去不可留的怅惘之情。

古人想用绳子来拉住西沉的太阳,以此挽留时光的流逝,可是又哪有这么长的绳子呢?事实上从来就没有系日的长绳,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时间无穷无尽的流逝。

“水去云回恨不胜”,登高望远,但见滚滚江河向东流去,永无休止。

这一日日、一天天、一年年相似的每一刻仿佛都在重来,鸟去又飞回,春去又春归,但就是这表面的轮回中,有多少峥嵘的岁月在无情地流逝。

轮回一日意味着一天已经过去,轮回一春,意味着一年已过去,从老人到儿童的轮回,意味着一代人已经过去。

太阳日复一日的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循环往复的不断更替,这其中蕴含了人生、社会和宇宙的多少悲哀和无奈。

  诗人伤感至极,似乎已经山穷水尽,诗人却由“恨”忽生奇想,转出一片柳暗花明的新境:“欲就麻姑买沧海”,何不把沧海买过来,如此一来,时间就可以永远由我来把握了!

自古百川归大海,把沧海买过来,流逝的一切不就又重新回来了吗?

现在沧海已属于麻姑了,不如去向麻姑买下来。

乍读似觉这奇想有些突如其来,实则它即缘“系日乏长绳”和“水去云回”而生。

浪漫主义的思维赋予了诗人极尽的幻想,在感叹人世短暂,时间飞速流逝的迷惘中似乎发现了极好的办法。

不过,纵然有此想法,麻姑又在哪里?

又用什么东西去与她交换这宇宙的瑰宝?自古以来。

朝代变迁,沧海变桑田都是不争的事实,又有谁能摆脱命运的轨迹?纵有了沧海在手谁又能保证它不又会变成桑田。

“一杯春露冷如冰”意为,蓬山周围的海水,据说现在也变浅了,将又一次要变成陆地,也许麻姑也拿它没办法了,诗人抓住这一点加以发挥,将沧海变桑田的过程缩短为一瞬间,让人透悟到这眼前的一杯春露,不过是浩渺的沧海倏忽变化的遗迹,顷刻之间,连这一杯春露也将消失不存了。

一个“冷”字,揭示出时间的无情、自然规律的冰冷无情和诗人无可奈何的绝望情绪,诗人曾一度豪情万丈的幻想,瞬间又黯淡下来。

诗末两句跨度极大,由对浩瀚的海水充满了无穷的幻想到瞬问的返回现实,这一时空的跳跃,落差之大,让人无法接受,然而也正是这极大的反差,才进一步烘托出了诗人极大的感伤:毕竟时间一去不复返,人生苦短,自己人生旅程过半,尚一事无成。

  诗人将一个古老的题材写得这样新奇浪漫,诗情画意,也许正可以借用和诗人同时的李德裕说的一句话来评价:“譬诸日月,虽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此所以为灵物也。

” 参考资料: 1、 邓诗萍.唐诗鉴赏大典 :吉林大学出版,2009.5:第104页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23-1224页

赠刘司户蕡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江风卷起惊涛骇浪,拍击着两岸悬崖峭壁,危舟飘荡,桅杆摇晃满天布满重重乌云。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

已经象北国的鸿燕,刚想起飞就被摧抑,又象悲愤的骚客,远眨天涯难归惊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哪里会有汉廷的急诏,把你提前召回,只能象接舆那样,佯狂楚路高歌抒情。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万里他乡与你相逢,既喜悦又悲伤,恨只恨凤凰巢在僻野,遥遥远隔九重门。

参考资料: 1、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 :长春出版社,1990.12:48-49 2、 (唐)李商隐.《李商隐诗选注》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06 :5-6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云根:指江边的山石。

碇(dìng):系船的石墩;

危樯:即危船。

此句意为由于江风所致,山石摇动,江船危系于石上,景色也是天昏地暗。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

燕鸿:即鸿雁,比喻刘蒉有万里腾飞之志,且又澄清高洁。

但是不幸的是他刚刚展翅,就被狂风摧折了。

更惊:意谓江风蔽日的景象惊动了刘蒉迟迟不归的魂灵;

骚客:指刘蒉;

后归:迟归。

刘蒉被贬长达七年之久,所以言此。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汉廷急诏:指汉代朝廷曾急诏征回者,《汉书·贾谊传》记载:汉贾谊曾被贬谪为长沙王太傅。

后来文帝召他回长安,并拜他为梁怀王太傅。

作者以此喻指刘蒉不知何时能被朝廷急诏。

楚路高歌:以屈原比刘蒉,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所以为“楚路高歌”。

高歌,形容诗情悲壮;

翻:以旧曲制作新词。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万里相逢欢复泣:指两人在远离京城的地方重逢。

凤巢:比喻贤臣在朝。

传说黄帝时,凤凰息于东园,或巢于阿阁;

西隔:当时诗人在荆楚之地,长安位于荆楚西北,所以谓西隔。

此句意谓贤者皆被放逐远离朝廷;

九重门:指皇帝居住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 :长春出版社,1990.12:48-49 2、 (唐)李商隐.《李商隐诗选注》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06 :5-6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江风卷起惊涛骇浪,拍击着两岸悬崖峭壁,危舟飘荡,桅杆摇晃满天布满重重乌云。

云根:指江边的山石。

碇(dìng):系船的石墩;

危樯:即危船。

此句意为由于江风所致,山石摇动,江船危系于石上,景色也是天昏地暗。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

已经象北国的鸿燕,刚想起飞就被摧抑,又象悲愤的骚客,远眨天涯难归惊魂。

燕鸿:即鸿雁,比喻刘蒉有万里腾飞之志,且又澄清高洁。

但是不幸的是他刚刚展翅,就被狂风摧折了。

更惊:意谓江风蔽日的景象惊动了刘蒉迟迟不归的魂灵;

骚客:指刘蒉;

后归:迟归。

刘蒉被贬长达七年之久,所以言此。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哪里会有汉廷的急诏,把你提前召回,只能象接舆那样,佯狂楚路高歌抒情。

汉廷急诏:指汉代朝廷曾急诏征回者,《汉书·贾谊传》记载:汉贾谊曾被贬谪为长沙王太傅。

后来文帝召他回长安,并拜他为梁怀王太傅。

作者以此喻指刘蒉不知何时能被朝廷急诏。

楚路高歌:以屈原比刘蒉,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所以为“楚路高歌”。

高歌,形容诗情悲壮;

翻:以旧曲制作新词。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万里他乡与你相逢,既喜悦又悲伤,恨只恨凤凰巢在僻野,遥遥远隔九重门。

万里相逢欢复泣:指两人在远离京城的地方重逢。

凤巢:比喻贤臣在朝。

传说黄帝时,凤凰息于东园,或巢于阿阁;

西隔:当时诗人在荆楚之地,长安位于荆楚西北,所以谓西隔。

此句意谓贤者皆被放逐远离朝廷;

九重门:指皇帝居住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 :长春出版社,1990.12:48-49 2、 (唐)李商隐.《李商隐诗选注》 :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06 :5-6

房中曲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

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

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蔷薇沾露如在哭泣幽居寒素,绿色的蔓条缀着花儿如钱小。

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

娇郎痴立像天空无依的浮云,拥抱白日在西帘下待到破晓。

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

枕头是龙宫的神石,能分得秋波的颜色。

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

素席上已不见她柔美的体肤,只见到铺着的罗被一片惨碧。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忆起前年春天分别,共曾相语已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归来再也不能见面,唯有锦瑟横躺长存。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

今日像涧底的青松,明日像山头的黄檗。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真怕到那天翻地覆之时,彼此相见再也不能相识。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 .李商隐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47-149 .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408 .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蔷薇沾露如在哭泣幽居寒素,绿色的蔓条缀着花儿如钱小。

蔷薇:落叶灌木,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幽素:幽寂,寂静。

翠带:指蔷薇的绿色枝蔓。

花钱:花冠细如钱状。

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

娇郎痴立像天空无依的浮云,拥抱白日在西帘下待到破晓。

娇郎:诗人自指。

抱日:形容白天痴情悼亡。

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

枕头是龙宫的神石,能分得秋波的颜色。

龙宫石:这里把妻子用过的枕头比作龙宫宝石,以示遗物之可珍。

秋波:比喻美女的眼睛目光,形容其清澈明亮。

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

素席上已不见她柔美的体肤,只见到铺着的罗被一片惨碧。

玉簟(diàn):光洁如玉的竹席。

柔肤:指王氏的玉体。

蒙罗碧:罩着碧绿的罗衾。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忆起前年春天分别,共曾相语已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归来再也不能见面,唯有锦瑟横躺长存。

锦瑟:漆有织锦纹的瑟。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

今日像涧底的青松,明日像山头的黄檗。

涧底松:涧谷底部的松树。

多喻德才高而官位卑的人。

檗(bò):即黄蘖,一种落叶乔木,树皮可入药,味苦。

常以喻人的心苦。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真怕到那天翻地覆之时,彼此相见再也不能相识。

天池:一作“天地”。

天地翻:指巨大的变故。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 .李商隐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47-149 . 2、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408 .

龙池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云母屏风张开,龙池宴饮作乐,羯鼓声急促高亢,淹没了所有器乐。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夜深宴罢归来,唐明皇的侄儿薛王酩酊大醉,而儿子寿王却夜不成寐。

参考资料: 1、 杜兴梅 杜运通.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精品评注.北京:线装书局,2011:211 2、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253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云母屏风张开,龙池宴饮作乐,羯鼓声急促高亢,淹没了所有器乐。

龙池:既是地名,也是舞曲名。

这里指隆庆宫。

《旧唐书·音乐志》载:“玄宗龙潜之时,宅在隆庆坊。

”“玄宗正位,以坊为宫,池水逾大,弥漫数里。

”又据《新唐书·音乐志》载:“初,帝赐第隆庆坊,坊南之地变为池,中宗常泛舟以厌其祥。

帝即位,作龙池乐,舞者十二人,冠芙蓉冠,蹑履,备用雅乐,唯无磬。

”云屏:有云形彩绘的屏瓜或用云母作装饰的屏风。

羯(jié)鼓:一种出自于外夷的乐器,据说来源于羯族。

羯鼓两面蒙皮,腰部细,用公羊皮做鼓皮,因此叫羯鼓。

它发出的音主要是古时十二律中阳律第二律一度。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夜深宴罢归来,唐明皇的侄儿薛王酩酊大醉,而儿子寿王却夜不成寐。

漏永:漏是滴漏的意思,是古代的计时器。

漏永形容漫漫的长夜。

薛王:唐玄宗弟弟李业之子。

寿王:唐玄宗的儿子李瑁。

杨玉环先为寿王妃,后被唐玄宗看中,又将其立为贵妃。

参考资料: 1、 杜兴梅 杜运通.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精品评注.北京:线装书局,2011:211 2、 周振甫.李商隐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253

无题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近知名阿侯,住处小江流。

腰细不胜舞,眉长惟是愁。

黄金堪作屋,何不作重楼。

忆住一师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我无端端离开“远公”多年了,此刻长安城中清晓闻钟令我回忆起他所在的西峰佛寺来。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住一师也许还在室中煮茗读经,不觉烟炉中焚香已尽,寒灯也渐渐晦暗。

外间童子见天色微明,便打开房门,不想夜来大雪,只见一片银白,门前的松树也披满雪。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16-1217页 2、 邓丹,陈芝国著.李商隐诗选读:线装书局,2007:187 3、 王颖.唐诗宝鉴 至爱真情卷.陕西: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28-29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

我无端端离开“远公”多年了,此刻长安城中清晓闻钟令我回忆起他所在的西峰佛寺来。

无事:无端。

远公:本指东晋庐山东林寺高僧惠远(一作慧远),是净土宗的初祖,此处指住一师。

帝城:指京城长安。

钟晓:即晓钟,是唐代京城长安清晨的一大特色,每天拂晓,宫中和各佛寺的钟声一齐长鸣,声震全城。

西峰:指庐山。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住一师也许还在室中煮茗读经,不觉烟炉中焚香已尽,寒灯也渐渐晦暗。

外间童子见天色微明,便打开房门,不想夜来大雪,只见一片银白,门前的松树也披满雪。

炉烟:亦作“ 炉烟 ”。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16-1217页 2、 邓丹,陈芝国著.李商隐诗选读:线装书局,2007:187 3、 王颖.唐诗宝鉴 至爱真情卷.陕西: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28-29

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以白石连花奉寄楚公,言白石莲花自在佛前。

将老病楚公自在西山;

白石莲花既不雕镌应入西山,西山老僧又不起心欲此石莲。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在清霜寒露降满苔藓的夜里,经常梦到他这位老朋友。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龙宫与雁塔一样的极高。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以舍利弗为代表的阿罗汉,不会最上乘义,停留在小乘极果,不以成佛为最究竟之目标,直到法华会上, 方才回小向大,发愿成佛。

参考资料: 1、 吴慧.李商隐诗要注新笺 下:方志出版社,2010.05:979-800 2、 林乾主编,,,,.金圣叹评点才子全集 (第一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年08月第1版:333-334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白石莲花:指用白石凿成的莲花状佛前灯台。

共:冯浩注:共,即供。

六时:冯浩注《魏书·释老志》:六时礼拜。

愚按:佛教分一昼夜为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

《阿弥陀传》:昼夜六时,天雨曼陀罗华。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龙宫:朱注《法华经》:文殊师利坐千叶莲花,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住虚空中,诣灵鹫山。

冯日:佛家每谓经典为法海藏,譬如大海,是众宝藏也,亦日龙藏。

《佛说法海经》:大海之中,神龙所居。

诸龙妙德难量,造天宫,品物之类,无不仰之,吾僧法亦复如是。

《纂灵记》:华严大经,龙宫有三本,佛灭度后六百年,有龙树菩萨入龙宫,诵下本十万偈四十八品,流传天竺,即今所传华严经也。

庾信碑文:龙藏之所不尽。

诸天:道源注:佛书有三界诸天,自欲界以上皆日诸天,佛经谓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三界共二十八天。

雁塔:《大唐西域记》:有比丘经行,忽见群雁飞翔,戏言曰:“今日众僧中食不充,若得此雁,可充饮食。

”一雁退飞,投身自殒。

佛谓比邱日:“此雁王也,不可食之。

”乃瘗而立塔。

西安市有大雁塔、小雁塔。

大雁塔在慈恩寺,唐高宗时建。

小雁塔在荐福寺,唐中宗时建。

雁塔:道源注《西域记》:昔有比丘见群雁飞翔,思日:若得此雁,可充饮食,忽有一雁投下自殒。

佛谓比丘日:此雁王也,不可食之。

乃瘗而立塔。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鹙子:指舍利弗。

道源注舍利弗,此云鹙子,连母为名。

以其取涅架一日之价,故不知有上乘,亦非真阿罗汉。

佛为授记,乃知真是佛子,得佛法分。

冯浩注:《因果经》:舍利弗者,于智慧中最为第一。

世尊为舍利弗广说四谛,即得阿罗汉果。

《法华经音释》:舍利弗,此云鹜子,连母为名。

其母名舍利,眼如鹙鹭,身形美好,弗即子也。

真罗汉:冯浩注《四十二章经》:阿罗汉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

《修行本起经》:得一心者,万邪灭矣,谓之罗汉。

罗汉者,真人也。

会:领会,理解。

不会:不懂。

牛车上乘:朱注《法华经》:长者以牛车、羊车、鹿车立门外,引诸子出离火宅。

《释迦成道记》注:羊车,喻声闻乘;

鹿车,喻缘觉乘;

牛车,喻菩萨乘。

俱以运载为义。

前二乘,方便施设,惟大白牛车是实引重致远,不遗一物。

《传灯录》:若顿悟自心即佛,依此而修者是上乘禅。

冯浩注《妙法莲华经》:长者诸子于火宅中恋著戏处,无求出意。

长者设方便,言羊车、鹿车、牛车在门外,可以游戏,随汝所欲,皆当与汝。

诸子争出火宅,白父,愿时赐与。

尔时长者各赐一大车珍奇杂宝而庄严之,驾以白牛。

我财物无极,不应以下劣小车与诸子等。

如是七宝大车,其数无量。

佛告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

于三界火宅为说三乘,声闻乘如求羊车,辟支佛乘如求鹿车,佛乘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如求牛车。

如来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

《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谛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

上根人为大乘,则修六度。

愚按:上引注文中之火宅,乃佛家比喻烦恼之俗界。

言人有情爱纠缠,如居火炕之中,故名。

上乘:佛家广大圆通之要道。

参考资料: 1、 吴慧.李商隐诗要注新笺 下:方志出版社,2010.05:979-800 2、 林乾主编,,,,.金圣叹评点才子全集 (第一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年08月第1版:333-334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以白石连花奉寄楚公,言白石莲花自在佛前。

将老病楚公自在西山;

白石莲花既不雕镌应入西山,西山老僧又不起心欲此石莲。

白石莲花:指用白石凿成的莲花状佛前灯台。

共:冯浩注:共,即供。

六时:冯浩注《魏书·释老志》:六时礼拜。

愚按:佛教分一昼夜为六时:晨朝、日中、日没、初夜、中夜、后夜。

《阿弥陀传》:昼夜六时,天雨曼陀罗华。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在清霜寒露降满苔藓的夜里,经常梦到他这位老朋友。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龙宫与雁塔一样的极高。

龙宫:朱注《法华经》:文殊师利坐千叶莲花,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住虚空中,诣灵鹫山。

冯日:佛家每谓经典为法海藏,譬如大海,是众宝藏也,亦日龙藏。

《佛说法海经》:大海之中,神龙所居。

诸龙妙德难量,造天宫,品物之类,无不仰之,吾僧法亦复如是。

《纂灵记》:华严大经,龙宫有三本,佛灭度后六百年,有龙树菩萨入龙宫,诵下本十万偈四十八品,流传天竺,即今所传华严经也。

庾信碑文:龙藏之所不尽。

诸天:道源注:佛书有三界诸天,自欲界以上皆日诸天,佛经谓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三界共二十八天。

雁塔:《大唐西域记》:有比丘经行,忽见群雁飞翔,戏言曰:“今日众僧中食不充,若得此雁,可充饮食。

”一雁退飞,投身自殒。

佛谓比邱日:“此雁王也,不可食之。

”乃瘗而立塔。

西安市有大雁塔、小雁塔。

大雁塔在慈恩寺,唐高宗时建。

小雁塔在荐福寺,唐中宗时建。

雁塔:道源注《西域记》:昔有比丘见群雁飞翔,思日:若得此雁,可充饮食,忽有一雁投下自殒。

佛谓比丘日:此雁王也,不可食之。

乃瘗而立塔。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以舍利弗为代表的阿罗汉,不会最上乘义,停留在小乘极果,不以成佛为最究竟之目标,直到法华会上, 方才回小向大,发愿成佛。

鹙子:指舍利弗。

道源注舍利弗,此云鹙子,连母为名。

以其取涅架一日之价,故不知有上乘,亦非真阿罗汉。

佛为授记,乃知真是佛子,得佛法分。

冯浩注:《因果经》:舍利弗者,于智慧中最为第一。

世尊为舍利弗广说四谛,即得阿罗汉果。

《法华经音释》:舍利弗,此云鹜子,连母为名。

其母名舍利,眼如鹙鹭,身形美好,弗即子也。

真罗汉:冯浩注《四十二章经》:阿罗汉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

《修行本起经》:得一心者,万邪灭矣,谓之罗汉。

罗汉者,真人也。

会:领会,理解。

不会:不懂。

牛车上乘:朱注《法华经》:长者以牛车、羊车、鹿车立门外,引诸子出离火宅。

《释迦成道记》注:羊车,喻声闻乘;

鹿车,喻缘觉乘;

牛车,喻菩萨乘。

俱以运载为义。

前二乘,方便施设,惟大白牛车是实引重致远,不遗一物。

《传灯录》:若顿悟自心即佛,依此而修者是上乘禅。

冯浩注《妙法莲华经》:长者诸子于火宅中恋著戏处,无求出意。

长者设方便,言羊车、鹿车、牛车在门外,可以游戏,随汝所欲,皆当与汝。

诸子争出火宅,白父,愿时赐与。

尔时长者各赐一大车珍奇杂宝而庄严之,驾以白牛。

我财物无极,不应以下劣小车与诸子等。

如是七宝大车,其数无量。

佛告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

于三界火宅为说三乘,声闻乘如求羊车,辟支佛乘如求鹿车,佛乘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如求牛车。

如来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

《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谛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

上根人为大乘,则修六度。

愚按:上引注文中之火宅,乃佛家比喻烦恼之俗界。

言人有情爱纠缠,如居火炕之中,故名。

上乘:佛家广大圆通之要道。

参考资料: 1、 吴慧.李商隐诗要注新笺 下:方志出版社,2010.05:979-800 2、 林乾主编,,,,.金圣叹评点才子全集 (第一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年08月第1版:333-334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诗文中流露出感伤颓废的情调、缥渺虚无的色彩。

他自己曾在《樊南乙集·序》中说:“三年以来,丧失家道。

开居忽忽不乐,始克I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

”这首诗就是他这种思想的具体反映。

“楚公”其人,历来无确考。

现此诗中之意。

可能是一位老衲。

  “白石莲花谁所共。

六时长捧佛前灯。

”诗一开头,便切题描写寺院中的石灯台。

“白石莲花”即石灯台。

《道源》一书注日:“番白石为莲花台,捧灯佛前。

“共”是“供”的通假字。

“六时”一词《大唐西域记》一书中有所说明:“六时合成一日一夜。

”佛经中所谓“六时”等于如今的二十四小时。

寺院中放置着白石凿成的莲花灯台,它整天整夜都在佛前捧着灯火,为佛家不可缺少之物。

  接下两句:“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因见院中秋色而忆念西山老僧。

前一句写秋色:深秋时节,木叶尽脱,连那院中碧绿的苔藓也逃不掉寒秋的淫威,在重生的霜露之下,显出衰败之态。

目睹眼前凄凉的秋景,诗人不由得想起南山那位体衰多病的老僧,此时他的情况怎样呢?

于是诗人便引经据典,设想僧人所处的佛家圣地的情况:“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法华经》上说舍利佛文殊师“乘千叶莲花从大海娑竭罗龙宫自然涌出(水面),住在虚空之中”。

此处之“天”与我们如今所说的天不同。

按佛经所说,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共有二十八天。

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无色界为四天,此处之“天”指佛家所处的清净光明的胜境。

“雁塔”一词出自《大唐西域记》,此书中载:有佛比丘在路上行走,忽然发现群雁飞翔.于是开玩笑说:“今天众和尚饭不够吃。

”一只大雁向后退着飞,投身自杀。

佛家感动,便建一塔,把雁葬在下面。

在诗人的想象中,佛境不仅广大无边,而且清静光明。

诗人用这样的笔法,把南山老僧所处之境描绘得如此之好。

同时,此联也是借大海和雁塔暗暗点出佛家教义之“博大精深”。

  最后两句:“漫夸骛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这是对“楚公”的赞语。

此处“骛子”指舍利弗。

舍利弗名字与母亲名相连。

其母名为舍利,眼如鹙鹭,身形特剐好看。

“罗汉”本意是修行得道的圣者。

《四十二章经》中说阿罗汉能飞行变化。

随愿久住,而其所居之处,天地为之感动。

言其道法之高深。

这里是在说舍利弗为修行得道之圣。

“不会”即不理解。

“牛车”、“上乘”都是佛家语。

按佛书《妙法莲花经》中所说:“如来佛曾为众僧说三乘,三乘即声闻乘,辟支佛乘和佛乘,声闻乘如求羊车,辟支佛乘如求鹿车,都不如佛乘,因为佛乘‘利益天人,度脱一切’,如求牛车。

”因此“牛车”为佛家大乘也即诗中所说的“上乘”,其根本意思是指佛家圆通广大的要道。

  诗人在这最后两句中首先称赞舍利弗是“真罗汉”,即修行得道的长者,但他还没有理解佛家的“上乘”即那圆通广大的要道,言外之意便是“楚公”才真正懂得了佛家的“上乘”之法,即佛家要道。

  这首诗在思想性上无足可取,只是玄而又玄的禅家之语。

不过在用典上还有些特色。

不见牵强与堆砌之痕,比较自然。

参考资料: 1、 靖宇主.唐诗多功能多用途词典 上:辽海出版社,2001.09:86-87

2122232425 共53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