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

黄花时节碧云天。

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

不知征战几人还。

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沉,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采桑子·白衣裳凭朱栏立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白衣裳凭朱栏立凉月趖西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浣溪沙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鬓斗霜华。

年来强半在天涯。

魂梦不离金屈戍,画图亲展玉鸦叉。

生怜瘦减一分花。

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节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那能寂寞芳菲节,欲话生平。

夜已三更。

一阕悲歌泪暗零。

须知秋叶春花促,点鬓星星。

遇酒须倾,莫问千秋万岁名。

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

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

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

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

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

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

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

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空山梵呗,水月洞天,这世外幽静的山林,不惹一丝世俗的尘埃。

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

在悬崖绝顶之上的茅草屋中,一位老和尚正在沉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

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

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

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行走在云山之中,垂钓于溪头之上,弹琴于涧水边,真是快活无比。

隐居山中,四处云游,一生又能穿破几双鞋子,而我赏画神游、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

往日误入仕途,贪图富贵,如今悔恨,想要归隐山林,但是这一愿望要到何日才能实现呢?

只希冀从这画中找寻。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空山梵(fàn)呗静,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

绝顶茅庵(ān)里,老衲(nà)正孤吟。

梵呗:指寺庙中诵经之声。

犹记二句:谓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

界疏林,连接着稀疏的树林。

云中锡,溪头钓,涧(jiàn)边琴。

此生著几两屐(jī),谁识卧游心?

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zān)。

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锡:即锡飞,僧人行走。

几两屐:几双鞋子(指木屐,木底有齿的鞋子,古人游山多用之)。

卧游,观赏山水画以代游览。

准拟,打算、希望。

槐安,即槐安梦、南柯梦故事。

事见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

布袜青鞋:本指平民百姓之装束,此处借指弃官隐居,语出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青鞋布袜从此始。

”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空山梵(fàn)呗静,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

绝顶茅庵(ān)里,老衲(nà)正孤吟。

空山梵呗,水月洞天,这世外幽静的山林,不惹一丝世俗的尘埃。

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

在悬崖绝顶之上的茅草屋中,一位老和尚正在沉吟。

梵呗:指寺庙中诵经之声。

犹记二句:谓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

界疏林,连接着稀疏的树林。

云中锡,溪头钓,涧(jiàn)边琴。

此生著几两屐(jī),谁识卧游心?

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zān)。

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行走在云山之中,垂钓于溪头之上,弹琴于涧水边,真是快活无比。

隐居山中,四处云游,一生又能穿破几双鞋子,而我赏画神游、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

往日误入仕途,贪图富贵,如今悔恨,想要归隐山林,但是这一愿望要到何日才能实现呢?

只希冀从这画中找寻。

锡:即锡飞,僧人行走。

几两屐:几双鞋子(指木屐,木底有齿的鞋子,古人游山多用之)。

卧游,观赏山水画以代游览。

准拟,打算、希望。

槐安,即槐安梦、南柯梦故事。

事见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

布袜青鞋:本指平民百姓之装束,此处借指弃官隐居,语出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青鞋布袜从此始。

”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

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

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

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

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题画之作有类咏物,既要有物又要有人,人物交融,不即不离,方为佳构。

本篇即可谓有如此特色的一首。

此中之物是作画者所画之图,人是赏画之作者。

清人将所题之画于词中作了传神的描绘,又于画景之中表达了感受和心情。

上片侧重画图之景与境的描写,下片侧重观画之感受与心情的刻画。

由此篇所表达的情趣来看,纳兰厌于荣华富贵的贵公子、侍从官的生涯,向往清心寡欲。

远离尘嚣,像图画中的老僧一样去生活,同对也表达了所愿难以求得的矛盾与无奈的心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

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

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

风吹不停,浓云阴沉,雨时断时续,寒食节马上要来临了。

昨夜风将樱桃吹得凌乱不堪。

雨天阴冷潮湿,我也小病刚好,是该用炉子烘烤衣物了。

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

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

我想去唤女伴麻烦她来替我画眉,但又懒得动身,多么希望黄莺给捎个信儿。

迟疑半晌才打开梳妆盒,镜中的容貌虽然娇艳,但还是嫌自己不够美丽。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山有扶疏编,一生最爱纳兰词 辛苦最怜天上月》: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08:第11页 2、 纳兰性德.《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65页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

风吹不停,浓云阴沉,雨时断时续,寒食节马上要来临了。

昨夜风将樱桃吹得凌乱不堪。

雨天阴冷潮湿,我也小病刚好,是该用炉子烘烤衣物了。

阑风伏雨:指风雨不止。

寒食:寒食节。

旧俗在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当此节日,禁火三天,食冷食。

狠藉:指樱桃花败落。

锁窗:雕刻有花纹图案的窗子。

薰绣衣:用香料薰华丽的衣物。

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

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

我想去唤女伴麻烦她来替我画眉,但又懒得动身,多么希望黄莺给捎个信儿。

迟疑半晌才打开梳妆盒,镜中的容貌虽然娇艳,但还是嫌自己不够美丽。

央及:请求、恳求。

流莺:啼莺,以其啼鸣婉转,故云。

半响:许久、好久。

奁(lián):女子梳妆用的镜匣,泛指精巧的小匣子。

自嫌:自己对自己不满。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山有扶疏编,一生最爱纳兰词 辛苦最怜天上月》: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08:第11页 2、 纳兰性德.《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65页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

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

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

  词的上片写由狼藉满地的樱桃花牵惹出思妇的一腔春愁。

一阵阵的风雨将寒食节催来了,春天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窗外的樱桃花昨天还开得明媚娇艳,一夜风雨便将花儿吹打得散乱满地。

由狼藉的樱桃花,她想到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这飘零的春花“刚与病相宜”,恰好同自己多愁多病的身体一。

多病而又寂寞无聊,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

怎样也排遣不了这种思绪,只好关起窗户“薰绣衣”。

“琐窗薰绣衣”句将闺中女子孤单寂寞、百无聊赖的心理状态表现得凄婉、含蓄,耐人寻味。

  下片写这位少妇越是思念丈夫,越耐不住这种寂寥,强打精神为自己梳妆打扮。

“画眉烦女伴”,她又想起了丈夫在家时闺房中的乐趣,可现在为她画眉的人远游他乡,她只得“烦女伴”了。

“画眉”典出“张敞匦眉”。

女伴不在身边,她又得央求侍女莺儿去请她来。

紧接着,诗人用“半饷试开奁”这个极细微的动作描写,把人物的复杂心理表现得逼真而细腻。

女伴来了,她多么急切地想把自己打扮得姣好动人,可又害怕镜中现出的自已是憔悴多愁的姿容,所以踌蹰半晌,才试着打开镜匣。

没想到镜中人是那样柔弱娇美,她不免暗中欣喜,可是立即想到丈夫不在身边,为谁梳妆呢!于是更觉尢聊,连自己也嫌她“娇多”了。

刚才的兴致一下被扫尽,心又冷下来了。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65页

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

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

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

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

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

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

偏僻之地,荆棘丛生,满眼荒芜,让人心生苍凉。

南飞的征雁,亦不会因时常触动人的思乡愁怀而停歇。

眺望远方,视线落处,凉云冷雨,故园遥不可及,更在远方的远方。

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

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

愁思缕缕,心欲碎。

清泪,似是为悲秋而洒。

人在他乡,更让人泪流不止。

然而,即使返家之时又能怎么样呢。

参考资料: 1、 汪政,陈如江编注.谁念西风独自凉 纳兰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08:第22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58页

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

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

偏僻之地,荆棘丛生,满眼荒芜,让人心生苍凉。

南飞的征雁,亦不会因时常触动人的思乡愁怀而停歇。

眺望远方,视线落处,凉云冷雨,故园遥不可及,更在远方的远方。

榛荆(zhēn jīng):荆棘。

征鸿:即征雁。

多指秋天南飞的大雁。

宋陈亮《好事近》:“懒向碧云深处,问征鸿消息。

”住:停歇。

长安:借指北京。

湿云:谓湿度大的云。

唐李颀《宋少府东溪泛舟》:“晚叶低众色,湿云带繁暑。

” 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

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

愁思缕缕,心欲碎。

清泪,似是为悲秋而洒。

人在他乡,更让人泪流不止。

然而,即使返家之时又能怎么样呢。

丝丝:谓细雨如丝。

参考资料: 1、 汪政,陈如江编注.谁念西风独自凉 纳兰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08:第22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58页

蕉园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见说斋坦闭,前朝大乙祠。

莺边花树树,燕外柳丝丝。

宫御人稀少,词臣例许窥。

今朝陪豹尾,新长万年枝。

21222324 共23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