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

我故地重游,宛若以前从外地回家。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汾河岸上袅娜垂柳,似乎还识旧人,欲著人衣,依依难舍。

参考资料: 1、 陆坚.中国咏物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83-84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203-204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

我故地重游,宛若以前从外地回家。

宛似:好象。

归:回到家里。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汾河岸上袅娜垂柳,似乎还识旧人,欲著人衣,依依难舍。

可怜:可爱。

依依:形容柳树对人依依惜别的情态。

参考资料: 1、 陆坚.中国咏物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83-84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203-204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诗人重游小时居住地,恍然多少往事涌上心头。

诗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千头万绪,欲言还止,而诗人只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是“汾上柳”,所抒之情是重返旧地的欢快喜。

柳树本是一种没有感情的植物,而诗中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树以动人的情感。

诗的语言很平常,如说白话,可是一个“归”字写出了诗人对旧居的怀恋,故地重访,就像当年回家一样,自然而然,信步走来,写出对环境的熟悉和亲切感。

旧地的一切,都像自家人一样朴实真切,亲在骨子里。

就连汾河边的柳树,微风拂来,依依流连,像是对作者打招呼,亲昵可爱。

  诗的后两句比拟手法新颖、别致。

特别是“也依依”三个字,不仅写出了柳树的娇娜可爱,而且把柳树对作者的不舍之情、留恋之意,生动地表达出来。

而这种动人的话态,是作者重到“此地”,即题中“平阳郡”的心境的具体写照,是“宛似归”的形象描绘。

这种物与情、情与境交织在一起的描写。

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使所咏之物栩栩如生,使所抒之情历历可睹。

而且不正面说自己见到河边柳树生起依依之情,却说柳对人依依,对面下笔,赋予柳以人格和情感,便使诗中平添一种感情交流的温馨之情,艺术效果高超。

  诗人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

自古即有折杨柳送别的风俗,古诗中亦屡见不鲜,诗人能化陈出新,意巧语奇。

诗中即浓缩了诗人哽咽难述的追怀,记载着诗人当初与旧邻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动人画面,也凝聚着诗人对故地的深厚感情。

言短而意长,语浅而情深,杨柳依依之貌形象生动,俏如丽人,直有画面效果。

参考资料: 1、 陆坚.中国咏物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83-84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203-204

秋思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那知芳岁晚,坐见寒叶堕。

吾不如腐草,翻飞作萤火。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

破晓的笛声催下我思乡的泪滴,秋日的冰水响过了奔驰的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我孤单一人置身于西北的塞外,几万里途程我处在遥远的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终日里只见边塞上不断的征战,连年来只听军队中战鼓的敲击。

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亲爱的家乡你如今究竟在何处?

昨日的梦中我又回故乡的清溪!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53-54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94-196

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

破晓的笛声催下我思乡的泪滴,秋日的冰水响过了奔驰的马蹄。

晓笛:清晨羌笛吹奏之声。

秋冰: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业已结冰。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我孤单一人置身于西北的塞外,几万里途程我处在遥远的天西。

虏(lǔ):对西北边地的蔑称。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终日里只见边塞上不断的征战,连年来只听军队中战鼓的敲击。

鼓鼙(pí):战鼓,这里指征战之事。

鼙,鼓的一种。

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亲爱的家乡你如今究竟在何处?

昨日的梦中我又回故乡的清溪!

故山:指岑参隐居的终南山。

清溪:指终南山的小溪流。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53-54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94-196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天山上的云雪终年不开,巍巍千山万岭白雪皑皑。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夜来北风卷过赤亭路口,天山一夜之间大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雪光和着月光照映银山,雪花追着北风飞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交河城边飞鸟早已断绝,轮台路上战马难以走过。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寒云昏暗凝结万里天空,山崖陡峭悬挂千丈坚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将军皮袍久卧不觉温暖,都护宝刀冻得像要折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天山正是大雪纷飞之时,送别为友走马归还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冰雪之中怎将心意表示,只有赠您青青松柏树枝!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55-258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开:消散。

崔嵬(cuī wéi):山势高耸的样子。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赤亭口:即赤亭守捉。

《新唐书·地理志》:伊州“西经······三百九十里有罗护守捉,又西经达匪草堆,百九十里至赤亭守捉,与伊、西路合”。

约在今新疆吐鲁番附近。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汉月:汉时明月,说明月的永恒。

银山:银山碛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

铁关:即铁门关,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在焉耆以西五十里,为一长长的石峡,两崖壁立,其口有门,色如铁,形势险要。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交河:又名西州,天宝元年改西州为交河郡,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治所在高昌,今吐鲁番东南达克阿奴斯城。

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晻霭(ǎn ǎi):昏暗的样子。

寒氛:寒冷的云气。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阴崖:背阴的山崖。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狐裘(qiú):用狐皮制的外衣。

都护:官名,汉宣帝置西域都护,总监西域诸国,并护南北道,为西域地区最高长官。

唐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权任与汉同,且为实职。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走马:跑马。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55-258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天山上的云雪终年不开,巍巍千山万岭白雪皑皑。

开:消散。

崔嵬(cuī wéi):山势高耸的样子。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夜来北风卷过赤亭路口,天山一夜之间大雪更厚。

赤亭口:即赤亭守捉。

《新唐书·地理志》:伊州“西经······三百九十里有罗护守捉,又西经达匪草堆,百九十里至赤亭守捉,与伊、西路合”。

约在今新疆吐鲁番附近。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雪光和着月光照映银山,雪花追着北风飞过铁关。

汉月:汉时明月,说明月的永恒。

银山:银山碛又称银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南。

铁关:即铁门关,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在焉耆以西五十里,为一长长的石峡,两崖壁立,其口有门,色如铁,形势险要。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交河城边飞鸟早已断绝,轮台路上战马难以走过。

交河:又名西州,天宝元年改西州为交河郡,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治所在高昌,今吐鲁番东南达克阿奴斯城。

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寒云昏暗凝结万里天空,山崖陡峭悬挂千丈坚冰。

晻霭(ǎn ǎi):昏暗的样子。

寒氛:寒冷的云气。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阴崖:背阴的山崖。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将军皮袍久卧不觉温暖,都护宝刀冻得像要折断。

狐裘(qiú):用狐皮制的外衣。

都护:官名,汉宣帝置西域都护,总监西域诸国,并护南北道,为西域地区最高长官。

唐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权任与汉同,且为实职。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天山正是大雪纷飞之时,送别为友走马归还京师。

走马:跑马。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冰雪之中怎将心意表示,只有赠您青青松柏树枝!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55-258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这是一首赞美天山雪的诗歌。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开始四句,概括地写天山雪景之壮观,从高空的雪云,到半空的雪岭。

雪云凝集,终日不开,使人想见,天山之雪天上来,绵延无尽。

“千峰万岭雪崔嵬”,形象地表现出天山雪景的壮阔,耸立云霄,连绵宽广。

这里,明写雪山,实咏白雪,因此说“雪崔嵬”,而不说山崔嵬,不是山使雪厚,而是雪使山高。

这两句写出了天山雪的静态庄严。

接下去,写天山雪的动态威势:“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天山雪已崔嵬高耸,却还在不断增高加厚。

北风入雪,造成天山雪景风雪交加的气势,气氛更为强烈,为第二部分具体叙述天山雪的特色作了充分的铺垫。

  写天山雪的特色,仅用了八句,写出了雪的光华,写出了雪带来的严寒。

白雪光华亮如明月,一句“能兼汉月照银山”,足以炫人眼目,更何况是汉家之月。

“复逐胡风过铁关”,天山雪,不但光华照人,更兼呼呼有声,真是有声有色。

奇寒是天山雪突出的特色,接下去六句,用夸张手法,由外及内,从各个角度叙写天山雪的奇寒。

两河相交之处,水草肥美,本是鸟儿乐栖喜游之所,此时却因畏惧奇寒而绝迹;

安西都护府所在地轮台,驰道宽平,马儿在上面可以疾步如飞的,此时却因积雪成冰,马蹄踏上打滑而寸步难行;

云雾和空气,往日是飘浮流动的,如今也已冷冻凝结;

而那崇山峻岭的背阴处,挂上了千丈冰凌。

将军身上的狐皮大袄,皮厚毛丰,该是很暖和的了,可将军蜷缩着身子躺着,冷得难耐;

都护的佩刀多么坚硬,也几乎被奇寒冷冻而折断。

这六句诗,写雪而不见雪,只抓住在雪的世界中的几件实物:飞鸟、马蹄、晻霭、阴崖、狐裘和宝刀;

加以烘托映衬,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第三部分四句诗,写珍惜友情,依依难舍。

细细体味,仍是处处有雪。

送别时间,是大雪纷扬之时;

赠送的礼物,是傲雪松枝。

这一句“惟有青青松树枝”,意味甚浓,可以想见诗人此时此地的心境: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安宁,戍边将士离开温暖的家,来到冰天雪地之中,时而坚守阵地,时而驰骋疆场,其凛凛英姿岂不恰似傲雪迎风的碧绿松枝!

边塞奇寒是难以忍耐的,戍边将士,却乐在其中。

诵读全诗,有寒气彻骨,却热血沸腾,无怨天尤人之意,有保国安民之情。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23-324

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亭高出鸟外,客到与云齐。

树点千家小,天围万岭低。

残虹挂陕北,急雨过关西。

酒榼缘青壁,瓜田傍绿溪。

微官何足道,爱客且相携。

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

亭高出鸟外,客到与云齐。

西亭高高超出飞鸟以外,登上西亭便与浮云相齐。

树点千家小,天围万岭低。

树影点点千家显得渺小,青天四围万岭顿觉更低。

残虹挂陕北,急雨过关西。

残虹挂在陕州北面天空,秋雨阵阵随风飘过关西。

酒榼缘青壁,瓜田傍绿溪。

美酒几壶靠在青崖旁边,瓜田一片傍着绿色小溪。

微官何足道,爱客且相携。

身居微官本觉不足称道,欣逢好友携手同在一起。

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

只有远望遥遥长安故园,心中恋恋望去更觉清晰!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32-133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80-282

亭高出鸟外,客到与云齐。

西亭高高超出飞鸟以外,登上西亭便与浮云相齐。

出鸟外:高出飞鸟之外。

树点千家小,天围万岭低。

树影点点千家显得渺小,青天四围万岭顿觉更低。

天围:苍天笼罩。

残虹挂陕北,急雨过关西。

残虹挂在陕州北面天空,秋雨阵阵随风飘过关西。

残虹:将要消失的彩虹。

陕北:陕州以北。

关西:函谷关以西。

酒榼缘青壁,瓜田傍绿溪。

美酒几壶靠在青崖旁边,瓜田一片傍着绿色小溪。

酒榼(kē):酒器。

缘青崖:傍依着青青的山崖。

微官何足道,爱客且相携。

身居微官本觉不足称道,欣逢好友携手同在一起。

微官:小官。

何足道:不值得称道,不值得重视。

爱客:好友。

相携(xié):互相携手,指同游。

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

只有远望遥遥长安故园,心中恋恋望去更觉清晰!

乡园:指长安。

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迷:模糊不清。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32-133 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80-282

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得潭字)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亭晚人将别,池凉酒未酣。

关门劳夕梦,仙掌引归骖。

荷叶藏鱼艇,藤花罥客簪。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失路情无适,离怀思不堪。

赖兹庭户里,别有小江潭。

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种时。

遥传杜陵叟,怪我还山迟。

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期。

东谿忆汝处,闲卧对鸬鹚。

林卧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偶得鱼鸟趣,复兹水木凉。

远峰带雨色,落日摇川光。

臼中西山药,袖里淮南方。

唯爱隐几时,独游无何乡。

寄宇文判官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

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

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

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过燕支寄杜位

作者: 岑参 朝代: 唐代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燕支山西面的酒泉道上,北风刮起狂沙,卷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那长安城在那遥远的日光边,我怀念你却无法相见,这种相思令我衰老。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87页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燕支:山名,又名焉支山,在今甘肃省丹东。

杜位:杜甫的堂弟,李林甫的女婿,曾任考功郎中、湖州刺史。

酒泉:郡名,即肃州,今甘肃酒泉。

白草:边塞所长之牧草。

据《汉书·西域传》注曰:“白草似莠而细,无芒,其干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也。

”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87页

12345 共31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