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裴秀才迪小台 文
不遇咏 文翻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我向朝廷上书没有得到答复,躬耕退隐却天时不顺没得到好收成。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朝廷的盛会自己不能参加,我也不愿到权贵的家门阿谀奉承。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我到河朔寄居在朋友家里,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家人的平安。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春天已经来了,姑且一同寄情山水,不必管它春风吹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如今世人只为自己着想,我对这种现象很不高兴,内心十分鄙视。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我希望先济世致用,然后功成身退去过自己想要的隐逸生活。
岂肯一辈子就这样庸庸碌碌,毫无成就,枉做一个男子汉大丈夫!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90-92
送李判官赴东江 文
送张五归山 文翻译赏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送君归山我心已惆怅,再送人啊不知又是谁?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一起相处才只几天,忽然你却辞官先归。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东山里还有我住过的茅屋,请替我扫一扫那陋室柴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不久我也该辞官归去,哪能使自己心事乖违!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1-72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送君归山我心已惆怅,再送人啊不知又是谁?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楚辞·九辩》:“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
惆怅兮,而私自怜。
”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一起相处才只几天,忽然你却辞官先归。
携手:指携手一同归隐。
一朝:一时。
拂衣:振衣而去。
谓归隐。
晋殷仲文《解尚书表》:“进不能见危授命,忘身殉国;
退不能辞粟首阳,拂衣高谢。
”南朝宋谢灵运《述祖德》诗:“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
”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东山里还有我住过的茅屋,请替我扫一扫那陋室柴扉。
东山: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早年曾辞官隐居会稽之东山,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东山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东晋重臣。
又,临安、金陵亦有东山,也曾是谢安的游憩之地。
后因以“东山”为典。
指隐居或游憩之地。
唐王维《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
”荆扉:柴门。
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二:“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不久我也该辞官归去,哪能使自己心事乖违!
谢官:辞官。
清刘銮《五石瓠·福藩止有一世子》:“张懋德,青阳人,崇祯甲戌年为福府长史,丁丑谢官归。
”心事:志向,志趣。
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徐干〉序》:“少无宦情,有箕颍之心事,故仕世多素辞。
”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1-72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人送客,送的却尽是惆怅,一“尽”字极为妙用,送别之时的满腔惆怅,因了这一“尽”字而多了几许沉甸。
”几日同携手“,今朝友人却要“先拂衣”了。
诗人应该是带着一份嫉妒与歆羡的心情写下此句的。
东山的茅屋,那是诗人向往的地儿,身处污浊不堪的名利官场,然而他的心却时刻惦念着那片澄澈宁静的世界,怎奈污秽的现实,复杂的心境,让他如何也做不了抉择。
“幸”不过是于迷途中的自我一份希望罢了,心存着那一片净空,预留着那一寸土地,于自己总该是一剂灵魂的安神剂了。
末句表明诗人的心迹与志向,直白了当,然一“岂”字又平添了几许回味。
徘徊,是诗人此阶段的主题。
又是眼看着好友明确地奔向自己的人生道路,而自己依旧还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踟蹰,无限惆怅。
与好友相知相交的日子极为短暂,原还是自己在这昏暗时节难得的安慰。
而此时好友利索地抛却一切烦恼,即将奔赴想往已久的生活,只留一份潇洒在诗人心头煎熬。
诗人恨的是自己无能,无力摆脱世俗的物质羁绊;
愁的是时光匆匆,难以实现心中的夙愿;
难排遣的,还有往日同窗共进的生活不复返的愁绪。
东山茅屋,或许是友人归隐所在。
一个“幸”字,淡了些诗人内心迷茫的雾霭,可喜可庆的是,友人还的茅草屋还为诗人敞开着,让他得以有机会清除内心的尘埃。
荆扉,即实指的柴门,虚指的心门。
人生一大乐事,就是与知己倾心畅谈,诗人期盼着,也努力着。
然而,或是命运不济,晚年的他,在孤独中沉寂着,写出一篇篇看似清淡实则惆怅的诗歌。
好友的离去,永远是他心灵上的创伤。
诗人或许可以和西方的拉奥孔比拟,同样遭受着生命难以承受之重,同样在无声地反抗着,表情却一直是让人难企及的平静。
然而这“幸”,似乎给了诗人一份希望,坚定了诗人追求自我生活的决心:“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诗人“尽惆怅”的不仅仅是那份依依惜别的情谊,更是那份“心事违”的无奈与复杂的心境。
身陷官场,污浊黑暗的现实,早已肃杀了那颗宁静的心,然个中的丝丝缕缕,又岂是简单的一个退字亦或是一个进字能够道清楚说明白的?
罢了罢了,即便是那百般的歆羡,即若是那内心的疾呼,现实,终究只能是如此这般徘徊无尽。
全诗文字朴实自然,用笔委婉曲折,写出了诗人无限的惆怅,无限的失落。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1-72
宿郑州 文翻译赏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虫思机杼悲,雀喧禾黍熟。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早晨才辞别了洛阳,傍晚就到郑州投宿。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异乡已没有自己的伴侣,孤单客子自然和僮仆亲睦。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洛阳城已经看不见了,秋雨连绵晦暗了平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老农从青草丛生的地边归来,村童还在濛濛细雨中放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主人家住东边肥沃水田地,该收获的庄稼环绕着茅屋。
虫思机杼悲,雀喧禾黍熟。
蟋蟀欢鸣织机声响,麻雀喧噪谷物正熟。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明天将要渡过京水,昨晚却还住在金谷。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
这一去还想说些什么呢?
到边远之地挣份薄禄。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7-29 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88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早晨才辞别了洛阳,傍晚就到郑州投宿。
周人:洛阳人,洛阳为东周都城。
郑人:郑州人,郑州春秋时为郑国都城。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异乡已没有自己的伴侣,孤单客子自然和僮仆亲睦。
俦(chóu)侣:伴侣,朋辈。
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二:“村深绝宾客,窗晦无俦侣。
”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洛阳城已经看不见了,秋雨连绵晦暗了平陆。
宛洛:二古邑的并称。
即今之南阳和洛阳。
常借指名都。
秋霖:秋日的淫雨。
《管子·度地》:“冬作土功,发地藏,则夏多暴雨,秋霖不止。
”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老农从青草丛生的地边归来,村童还在濛濛细雨中放牧。
田父:老农。
《尹文子·大道上》:“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
”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主人家住东边肥沃水田地,该收获的庄稼环绕着茅屋。
东皋:水边向阳高地。
也泛指田园、原野。
虫思机杼悲,雀喧禾黍熟。
蟋蟀欢鸣织机声响,麻雀喧噪谷物正熟。
思:一作“鸣”。
机杼(zhù):指织机。
悲:一作“休”。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明天将要渡过京水,昨晚却还住在金谷。
京水,源出荥阳县高渚山,郑州以上称为京水,郑州以下称为贾鲁河。
晚:一作“夜”。
金谷:古地名。
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北。
《初学记》卷八引晋郭缘生《述征记》:“金谷,谷也。
地有金水,自太白原南流经此谷,注谷水。
”金谷原为晋代富豪石崇花园,此处代指昔日繁华。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
这一去还想说些什么呢?
到边远之地挣份薄禄。
穷边:荒僻的边远地区。
徇(xùn):营求。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7-29 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88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虫思机杼悲,雀喧禾黍熟。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这四句交待路途情况。
早上与周人辞别,晚上在郑州寄宿,离开亲人,越来越远了,一种凄凉的孤独之情油然而生。
在这寂寞的旅途中,与诗人相亲相近的只有那随身僮仆了。
这后两句摹写人情极真,刻画心理极深,生动地表现出一种莫可名状的凄清。
唐末崔涂诗“渐与骨肉远,转与僮仆亲”(《巴山道中雨夜抒怀》)就是由这两句脱化而出。
接下来八句由记叙、议论转为写景。
诗人将这种凄清孤独的感情外化为具体可感的“雨中秋景图”:“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虫思机杼鸣,雀喧禾黍熟。
”南阳、洛阳在视线中已逐渐模糊、消失,空阔辽远的原野笼罩在霏霏的霪雨、蒙蒙的烟气之中。
村头,田父荷锄踏青而归,牧童短笛声声,怡然自得,村东水边高地上的主人家环绕在一片油绿鲜亮的庄稼中。
还有悲鸣的秋虫,摇动的机杼,喧嚣的雀鸟。
诗的最后四句又由写景转为直接抒情。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这两句是说:“我昨天还在繁华的洛阳,而明天就要去偏远的郑州了。
”句意和头二句“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前后呼应,既体现出感情的凝聚、深化,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另一方面又开合有度,收放自如,浑然一体。
“此去欲何言,穷边循微禄”是指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到穷僻边远的地方去。
这二句话感情深沉、情韵丰厚而不作平白直露的激越之语,在自嘲中流露出更深沉的忧郁——情到深处人孤独。
全诗在征途愁思中以简淡自然之笔意织入村野恬宁景物,又由恬然的景物抒写宦海沉浮的失意、苦闷和孤独。
全诗诗情与画境的相互渗透、统一,最后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04-105
题友人云母障子 文翻
君家云母障,时向野庭开。
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君家云母障,时向野庭开。
您家云母石做成的漂亮屏风,经常拿到外面的庭院里张开。
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屏风上有淙淙的山泉流淌的纹路,并不是彩绘能画得出来。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