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华寄清凉和上人

作者: 贺铸 朝代: 宋代

石头城上客,领取一枝梅。

何事春消息,今从江北来。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作者: 贺铸 朝代: 宋代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版本一)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版本二)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轻移莲步不再越过横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是月台,是花榭,是雕饰的窗,是紧闭的朱户,这只有春天才会知道她的居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版本一)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将暮,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若问闲情愁绪有几许?好像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的花絮,梅子刚刚黄熟时的霖雨。 参考资料: 1、 徐中玉 金启华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9月版 :第61-62页 .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sè)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芳尘去:指美人已去。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锦瑟:饰有彩纹的瑟。月台:赏月的平台。花院:花木环绕的房子。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朱户:朱红的大门。 飞云冉冉蘅(héng)皋(gāo)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版本一)蘅皋: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事见南朝江淹故事。试问闲愁都几许:都几许,有多少。试问,一说“若问”。闲愁,一说“闲情”。一川:遍地。 参考资料: 1、 徐中玉 金启华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9月版 :第61-62页 .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sè)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轻移莲步不再越过横塘路,只有用目力相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正是青春年华时候,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是月台,是花榭,是雕饰的窗,是紧闭的朱户,这只有春天才会知道她的居处。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芳尘去:指美人已去。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锦瑟:饰有彩纹的瑟。月台:赏月的平台。花院:花木环绕的房子。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朱户:朱红的大门。 飞云冉冉蘅(héng)皋(gāo)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版本一)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将暮,挥起彩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诗句。若问闲情愁绪有几许?好像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的花絮,梅子刚刚黄熟时的霖雨。蘅皋: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事见南朝江淹故事。试问闲愁都几许:都几许,有多少。试问,一说“若问”。闲愁,一说“闲情”。一川:遍地。 参考资料: 1、 徐中玉 金启华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9月版 :第61-62页 .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版本一)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版本二)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   贺铸的美称“贺梅子”就是由这首词的末句引来的。据周紫芝《竹坡诗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可见这首词影响之大。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横塘,在苏州城外。龚明之《中吴纪闻》载:“铸有小筑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地名横塘。方回往来于其间。”是作者隐居之所。凌波,出自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里是说美人的脚步在横塘前匆匆走过,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美妙的佳人是怎样生活的。“锦瑟年华谁与度?”用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意。下句自问自答,用无限婉惜的笔调写出陪伴美人度过如锦韶华的,除了没有知觉的华丽住所,就是一年一度的春天了。这种跨越时空的想像,既属虚构,又合实情。   上片以偶遇美人而不得见发端,下片则承上片词意,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碧云”一句,是说美人伫立良久,直到暮色的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蓦然醒觉。不由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诗句。蘅皋,生长着香草的水边高地,这里代指美人的住处。“彩笔”,据《南史·江淹传》:“……(淹)尝宿于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这里用彩笔代指美人才情高妙。那么,美人何以题写“断肠句”?于是有下一句“试问闲愁都几许?”刘熙载云:“贺方回《青玉案》词收四句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其未句好处全在‘试问’句呼起,及与上‘一川’二句并用耳。”笔者认为,“试问”一句的好处还在一个“闲”字。“闲愁”,即不是离愁,不是穷愁。也正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差堪比拟。作者妙笔一点,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宋·罗大经云:“以三者比愁之多,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清·王闿运说:“一句一月,非一时也。”都是赞叹末句之妙。   贺铸一生沉抑下僚,怀才不遇,只做过些右班殿臣、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之类的小官,最后以承仪郎致仕。将政治上的不得志隐曲地表达在诗文里,是封建文人的惯用手法。因此,结合贺铸的生平来看,这首诗也可能有所寄托。贺铸为人耿直,不媚权贵,“美人”、“香草”历来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因此,作者很可能以此自比。居住在香草泽畔的美人清冷孤寂,不正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吗?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首词之所以受到历代文人的盛赞,“同病相怜”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吧!当然,径直把它看作一首情词,抒写的是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亦无不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封建时代的人们来说,都是“与我心有戚戚焉”。这一点正是这首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4月版 :第912-913页 . 2、 徐中玉 金启华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9月版 :第61-62页 . 3、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244页 .

行路难·缚虎手

作者: 贺铸 朝代: 宋代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

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

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

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

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

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徒手搏猛虎,辩口若河悬,车像鸡笼驰马如狗窜。

头戴平民白丝巾,黄尘追着飞马卷。

谁知我们这些人,是否来蓬篱草民间?

道边衰兰泣落送我出京城,苍天有情也会衰老不忍把眼睁。

谁管旗亭美酒一杯值万钱,我要痛快淋漓倾酒坛。

睡如雷鸣行如颠,只管将来,搬,搬,搬!

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

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

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

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倒大杯,满,满,满!

为我们健康,干,干,干!

鬓发常青古未有。

转眼红颜变苍颜。

你看卖酒秦地女,婚然一笑有多甜。

翩翩起舞赛天仙,刚刚十五如花年,莺歌燕语如琴弦。

还记得汉武帝遗音《秋风辞》,千年过去,至今犹恨人生短!

抓住流逝光阴不松手,把太阳拴在扶桑颠。

哎,无奈,忧愁袭来,一天一天长一天。

参考资料: 1、 杨宗义.宋词三百首详注: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128-130 2、 张璋.中华词综:中国和平出版社,1994年:120-121 3、 高文炳编著.唐宋词选译赏析365首: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274-276

缚(fù)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

白纶(guān)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hāo)人?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作雷颠(diān),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缚虎手:即徒手打虎。

悬河口:言辞如河水倾泻,滔滔不绝,即“口若悬河”,比喻人的健谈。

车如鸡栖马如狗:车盖如鸡栖之所,骏马奔如狗。

白纶巾:白丝头巾。

扑黄尘:奔走于风尘之中。

“衰兰”二句: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句子。

旗亭:即酒楼。

此指送别之地。

酌(zhuó)大斗,更为寿,青鬓(bìn)长青古无有。

笑嫣然,舞翩(piān)然,当垆(lú)秦女十五语如弦。

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

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当垆秦女:用辛延年《羽林郎》诗:“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语如弦:韦庄词《菩萨蛮》:“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这里指胡姬的笑语象琵琶弦上的歌声。

遗音:遗留下的歌曲。

秋风曲:指汉武帝《秋风辞》,其结尾云:“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感叹欢乐不长,人生苦短。

扶桑:神话中神树,古谓为日出处。

《淮南子》:“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

”系扶桑,即要留住时光,与“揽流光”意同。

争奈:怎奈。

参考资料: 1、 杨宗义.宋词三百首详注: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128-130 2、 张璋.中华词综:中国和平出版社,1994年:120-121 3、 高文炳编著.唐宋词选译赏析365首: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274-276

缚(fù)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

白纶(guān)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hāo)人?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作雷颠(diān),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徒手搏猛虎,辩口若河悬,车像鸡笼驰马如狗窜。

头戴平民白丝巾,黄尘追着飞马卷。

谁知我们这些人,是否来蓬篱草民间?

道边衰兰泣落送我出京城,苍天有情也会衰老不忍把眼睁。

谁管旗亭美酒一杯值万钱,我要痛快淋漓倾酒坛。

睡如雷鸣行如颠,只管将来,搬,搬,搬!

缚虎手:即徒手打虎。

悬河口:言辞如河水倾泻,滔滔不绝,即“口若悬河”,比喻人的健谈。

车如鸡栖马如狗:车盖如鸡栖之所,骏马奔如狗。

白纶巾:白丝头巾。

扑黄尘:奔走于风尘之中。

“衰兰”二句: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句子。

旗亭:即酒楼。

此指送别之地。

酌(zhuó)大斗,更为寿,青鬓(bìn)长青古无有。

笑嫣然,舞翩(piān)然,当垆(lú)秦女十五语如弦。

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

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倒大杯,满,满,满!

为我们健康,干,干,干!

鬓发常青古未有。

转眼红颜变苍颜。

你看卖酒秦地女,婚然一笑有多甜。

翩翩起舞赛天仙,刚刚十五如花年,莺歌燕语如琴弦。

还记得汉武帝遗音《秋风辞》,千年过去,至今犹恨人生短!

抓住流逝光阴不松手,把太阳拴在扶桑颠。

哎,无奈,忧愁袭来,一天一天长一天。

当垆秦女:用辛延年《羽林郎》诗:“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语如弦:韦庄词《菩萨蛮》:“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这里指胡姬的笑语象琵琶弦上的歌声。

遗音:遗留下的歌曲。

秋风曲:指汉武帝《秋风辞》,其结尾云:“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感叹欢乐不长,人生苦短。

扶桑:神话中神树,古谓为日出处。

《淮南子》:“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

”系扶桑,即要留住时光,与“揽流光”意同。

争奈:怎奈。

参考资料: 1、 杨宗义.宋词三百首详注: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128-130 2、 张璋.中华词综:中国和平出版社,1994年:120-121 3、 高文炳编著.唐宋词选译赏析365首: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274-276

将进酒·城下路

作者: 贺铸 朝代: 宋代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

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

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

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

六国扰,三秦扫,初谓商山遗四老。

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

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

生忘形,死忘名。

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

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

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

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

城下的道路,凄冷的风露,今人的耕田原是古人的坟墓。

岸边滩头的白沙,连接着成片的蒙葭。

昔日漫漫江河流水如今已成陆地,住满了人家。

通往长安韵大道,黄尘滚滚,烈日炎炎,疲倦的过客人无水饮马不料草。

天下太平又变乱,函谷打开又闭关。

千百年来怎见不到一人有空闲?

六国扰,三秦扫,初谓商山遗四老。

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

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

生忘形,死忘名。

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

秦末时群雄纷争国家大扰,汉高祖刘邦把天下横扫。

本以为世风转好,出了不慕荣华的商山四皓。

谁知派一介使臣,送一封邀请书,他们就撕下伪装忙不迭地到侯门居住。

只有高人名士才能真正领会酒的情趣,沉入醉乡睡到安稳宁静之处。

活着放浪忘形,死后无需留名。

谁说公子、处士胜过萧洒爱酒的刘伶。

参考资料: 1、 刘尊明.新编千家词三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09:第364页-第366页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

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

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

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

“今人”句:顾况《短歌行》:“城边路,今人犁田古人墓。

”顾况: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

“岸头沙”三句:顾况《短歌行》:“岸上沙,昔时江水今人家。

”蒹葭:一种像芦苇的草。

“黄埃”句:顾况《长安道》:“长安道,人无衣,马无草。

”函关:即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东北,函关为战国秦之东方门户,时平则开,时乱则闭。

六国扰,三秦扫,初谓商山遗四老。

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

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

生忘形,死忘名。

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

六国扰:指秦末复起之齐、楚、燕、韩,赵、魏。

三秦扫:指刘邦灭项羽,建立汉朝。

商山遗四老:又称“商山四皓”。

西汉初立,他们四人隐居商山,不为汉臣。

这四人是: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

“驰单车”二句:《史记·留侯世家》载:刘邦欲废太子,吕后为保住太子地位,让太子卑辞修书派人请四皓,四皓应请而至。

单车:指使者。

“裂荷”句:芰荷制衣为高士之象征。

语出《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

此处说“裂荷焚芰”,是指四皓应聘出山自毁高洁,语本孔稚圭《北山移文》“焚芰制而裂荷衣”。

接武:犹言接踵。

武:足迹。

曳长裙:指依附于王侯权贵,裾:衣服的前襟。

高流:指阮籍、陶渊明、刘伶、王绩等。

端:真。

“二豪”句:指贵介公子、缙绅处士。

见刘伶《酒德倾》。

刘伶:晋“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著称。

参考资料: 1、 刘尊明.新编千家词三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09:第364页-第366页

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

作者: 贺铸 朝代: 宋代

花院深疑无路通。

碧纱窗影下,玉芙蓉。

当时偏恨五更钟。

分携处,斜月小帘栊。

楚梦冷沈踪。

一双金缕枕,半床空。

画桥临水凤城东。

楼前柳,憔悴几秋风。

花院深疑无路通。

碧纱窗影下,玉芙蓉。

当时偏恨五更钟。

分携处,斜月小帘栊。

梦中来到曲折幽深的花园里,树枝繁茂好像无路可走了。

绕过回廊,突然看到心上人站在绿纱窗影下,美如一朵玉芙蓉。

两人的情话还未说完;

晓钟已经敲响,这着实令人可恨。

怀着痛苦和感伤的心情洒泪分手,那清冷的月光斜照在小窗户上。

楚梦冷沈踪。

一双金缕枕,半床空。

画桥临水凤城东。

楼前柳,憔悴几秋风。

可是好梦不长,往事又是那样令人沉重。

一觉醒来,眼前只有两只金缕枕头,身边那半床空荡荡的。

所思念的人远在京城东边的临水小楼上,河上有一座小桥。

楼前的杨柳已经历了几度秋风,心上人也经历了几番失望和憔悴。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 .宋词 白话解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114-115 . 2、 顾易生,徐培均,袁震宇主编 .宋词精华 :巴蜀书社 ,1995 :259 .

花院深疑无路通。

碧纱窗影下,玉芙蓉。

当时偏恨五更钟。

分携处,斜月小帘栊。

玉芙蓉:喻美人。

玉是美好,芙蓉是荷花。

五更钟:晓钟。

一夜分为五更,此指第五。

分携:分手,分别。

帘栊:窗户。

帘指窗帘、门裎,栊(话豫)是窗户。

楚梦冷沈踪。

一双金缕枕,半床空。

画桥临水凤城东。

楼前柳,憔悴几秋风。

楚梦:宋玉《高唐赋》里有楚怀王与巫山神女在梦中相会的事。

后用来形容好梦不长。

此谓双方分离已久。

踪:脚印,足迹。

此处指梦中之往事。

金缕:金线。

凤城:指京城。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 .宋词 白话解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114-115 . 2、 顾易生,徐培均,袁震宇主编 .宋词精华 :巴蜀书社 ,1995 :259 .

花院深疑无路通。

碧纱窗影下,玉芙蓉。

当时偏恨五更钟。

分携处,斜月小帘栊。

梦中来到曲折幽深的花园里,树枝繁茂好像无路可走了。

绕过回廊,突然看到心上人站在绿纱窗影下,美如一朵玉芙蓉。

两人的情话还未说完;

晓钟已经敲响,这着实令人可恨。

怀着痛苦和感伤的心情洒泪分手,那清冷的月光斜照在小窗户上。

玉芙蓉:喻美人。

玉是美好,芙蓉是荷花。

五更钟:晓钟。

一夜分为五更,此指第五。

分携:分手,分别。

帘栊:窗户。

帘指窗帘、门裎,栊(话豫)是窗户。

楚梦冷沈踪。

一双金缕枕,半床空。

画桥临水凤城东。

楼前柳,憔悴几秋风。

可是好梦不长,往事又是那样令人沉重。

一觉醒来,眼前只有两只金缕枕头,身边那半床空荡荡的。

所思念的人远在京城东边的临水小楼上,河上有一座小桥。

楼前的杨柳已经历了几度秋风,心上人也经历了几番失望和憔悴。

楚梦:宋玉《高唐赋》里有楚怀王与巫山神女在梦中相会的事。

后用来形容好梦不长。

此谓双方分离已久。

踪:脚印,足迹。

此处指梦中之往事。

金缕:金线。

凤城:指京城。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 .宋词 白话解说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114-115 . 2、 顾易生,徐培均,袁震宇主编 .宋词精华 :巴蜀书社 ,1995 :259 .

花院深疑无路通。

碧纱窗影下,玉芙蓉。

当时偏恨五更钟。

分携处,斜月小帘栊。

楚梦冷沈踪。

一双金缕枕,半床空。

画桥临水凤城东。

楼前柳,憔悴几秋风。

  此词抒写情侣离别相思的情怀。

整首词化景物为情思,语弥淡而情弥深。

  写与恋人离别相思之词,方回还有《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一首。

男主人公在抒发了初别的痛苦之后,曾经无限哀怨地发出“良宵谁与共?

赖有窗间梦。

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的感慨。

这首词则是写别后经年,相思成梦,梦回凄凉的真实情景。

一为设想,一为现实,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主人公对所恋之人的诚挚深情。

  第一句“疑”字用得极妙。

这个“疑”,当然是男子之“疑”,然而细细推敲.却又不似现实中之“疑”。

因为心上人所居之“花院”,即使是“深”;

也决不会无路可通,所以,它应该是梦中之“疑”。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相别日久,朝思暮想,以致因情生幻,“灵魂出窍”,在梦中跋涉千里,来到了过去曾经和心上人欢会的旧地。

夜阑人静,月明星稀,看着那花木繁茂,曲折幽深的花园,不禁产生出“近乡情更怯”般的疑虑:”这一次相会是否能够如愿呢?

是不是会有人从中作梗呢?

……“这种种忐忑不安的测度借“疑无路通”表现出来,真是写得迷离惝恍,像煞梦境。

  第二句重点在“芙蓉”上。

《西京杂记》卷二说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以后有“芙蓉如面柳如眉”(自居易《长恨歌》)、“强整娇姿临宝镜,小池一朵荚蓉”(李殉《临江仙·莺报帘前暖日红》)等句,都是以“芙蓉”来喻美人,这里也是这种用法。

方回在“芙蓉”之上加以“玉”字,前面又限以“碧纱窗影下”之绝美环境,真是形神俱现,呼之欲出。

主人公拂柳穿花,孑孑前行,刚刚绕过那幽雅的回廊,已经看到心上人伫立在如梦如幻的朦胧碧纱窗影下,似玉琢芙蓉,娘娩婷婷,顾盼生辉,笑颜以待。

玉人之俊秀,一见之乍喜,俱在不言之中。

  第三句写良夜何其,欢娱很短。

正当两人意惬情浓、热烈缠绵之际,东方已白,晓钟发动,这不能不使人产生“偏恨”的感慨。

句首的“当时”,应是既指今梦,亦指昔时,是梦亦真,是虚亦实,动荡变幻之中,语语沉着,令人神伤。

  第四句写分别。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在晓钟的声声催促之下,两人在户外执手依依,洒泪相别,那清冷的月光斜照在帘栊之上,更增添了别离的痛苦和感伤。

景中含情,情景交融,使上片的欢会在一派凄凉的氛围中结束。

  过片健笔陡转,将上片一笔喷醒。

沈祥龙《论词随笔》谓:“词换头处谓过变,须辞意断而仍续,合而仍分。

前虚则后实,前实则后虚,过变乃虚实转捩处。

”这一句即承上启下,由虚入实。

宋玉《高唐赋》谓楚怀王与神女在梦中相会,故词句以“楚梦”借指上片的情事。

蓦然惊觉,梦冷踪沉。

残月残烛,空虚寂寞。

眼前精心绣制(也许即为心上人亲手所绣)的金缕双枕,反衬出他此时的孤独;

身边空荡荡的半床鸳被,更使他黯然销魂。

这两句与上片形成鲜明对比,是全词的词眼所在。

  结拍两句,又化实为虚,从对面写起。

男主人公这时正远在天涯,而他所恋的女子却远在京城东边一角。

由上句的“双枕”、“半床”,很自然地联想起对方对自己的思念。

不过词人并没有像“今夜郎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那样直接去写对方,而是以楼前杨柳几度秋风、几度凋零来暗示女方“妆楼颐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的失望和憔悴,赋情于物,亦物亦人,“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

  这首词上片写梦中相会,是虚;

下片写梦回凄凉,是实。

然而词人于虚中处处用实笔,使上片虚而若实;

于实中却化实为虚,使下片实中有虚。

特别是词的结拍,由己推人,代人念己,“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范唏文《对床夜语》),语弥淡而情弥深。

所以无怪乎陈廷焯对《东山词》至有“笔墨之妙,真乃一片化工”之赞叹。

  《宋词选释》评日:“此词由‘窗下’而‘分携’、而‘沈躞’,层递写来,渐推渐远。

结处‘秋柳’、‘城东’,寄怀更远,觉情韵弥长也。

”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900-902 . 2、 冷成金著 .唐诗宋词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256 . 3、 李文禄 宋绪连主编 余冠英 杨仁恺 张震泽 刘万泉顾问 .古代爱情诗词鉴赏辞典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0年 :748-749 . 4、 朱明伦等编著 .古代情词三百首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7 :153-154 .

子夜歌·三更月

作者: 贺铸 朝代: 宋代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

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夜已三更,明月当空,照亮庭院,梨花如雪。

梁代萧子显《燕歌行》:“洛阳梨花落如雪。

”杜鹃啼血:传说杜鹃日夜悲号于深林中,口为流血,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见《尔雅·翼·释鸟》)。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

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王孙别后,音信断绝,令人想起春日桑叶初生时分的陌上离别。

何许,何处。

《楚辞·招隐士》云:“王孙游兮不归。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咸阳古道音尘绝。

”柔桑,嫩桑。

《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载阳,……爰求柔桑。

”陇头流水,替人呜咽:陇头,即陇山,在今陕、甘交界处。

《辛氏三秦记》载,时有俗歌曰:“陇头流水,其声呜咽。

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关中人上陇者,还望故乡,悲思而歌,则有绝死者。

此处借之抒发离别之痛。

参考资料: 1、 罗漫主编.宋词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531-532 2、 王筱云 邓绍基等选注.中国古典文学精华 宋词三百首:大连出版社,1999:99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

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这首《子夜歌》是思妇的子夜的悲歌。

上阕紧扣题目描写子夜深闺的寂寞凄凉,下阕抒发思妇的愁苦之情。

词虽是写的传统题材,但写景与写人的结合,刻画人物的矛盾心理,却独具特色。

  开头即直写三更之月,对应词题。

然三更,午夜也,正是人们熟睡之时,三更之月,古时只有为某种痛苦熬煎而深夜未眠的人才能见到。

这两句形象地刻画留下了一幅静逸美景:皎洁的月光,恰恰映照在那庭院中盛开着的如银似雪的梨花上,辉映出了一片银白的世界,这种银白的世界,对于一个深夜未眠的人看来,给予的刺激真是太强烈了。

故下三句,不啻是自然而然脱口而出:“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因为午夜总给人一种凄凉的感受,而如白似雪的梨花,又总会唤起人们一种悲哀痛苦的情绪,更不用说是在长久不寐的思妇眼中看到的。

所以月光辉映下如雪似银的梨花,所给予人的悲凄之感,简直会使主人公哀哀欲绝,痛断愁肠。

此词由所见月下梨花产生的悲哀之情,联想到死后魂化杜鹃尚凄声不断的杜鹃鸟,由其啼血悲鸣,染血杜鹃之花,联想到其声“不如归去”,点出了月下人深夜不寐之因:原来是一个闺中少妇,切盼情郎归来。

她是那样真挚深情,以至夜不能寐,眼望皎洁月光、如雪梨花而悲伤欲绝。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

如果说上片中女主人公对情人的思念及由此而产生的悲哀痛苦之情,作者是借助于十分委婉隐曲的手法,以写景的方式暗示的话,下片中女主人公的思想心理已采用直接剖析的手法。

按王孙,深闺少妇所思念之人也。

他音讯断绝,无处寻觅,时间已经很长了。

可怜的少妇,只能一夜一夜地在月下徘徊,往日别时情景,幕幕跃入眼帘:分别之时,也是一个春天,柔嫩的桑叶刚刚吐出,枝叶稀疏掩映着的田间小路上,一对难舍难分的情人,强忍着悲痛,吞声而别。

“何许”状写闺中少妇对情人那种深刻而长久的忆念之情。

“吞声”两字,更将一对情人分离之时欲哭不愿,以免引起对方更大悲痛的那种互相体贴顾惜神情的描摹得颇为真切动人。

  “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田陇边的流水,似乎也为他们别时痛苦所感动,不断地发出哀鸣之声,好像也在为他们抽泣。

作者巧妙地运用融情入景之法,使无情之物带上了一种有情的心理活动,对离别之情进一步渲染,结构上与上片结句相呼应,情调上则进一步加深全词的感伤哀怨气氛。

  这首词前片重在写景,情由景出,后片重在写情,化情入景。

结构上景、情、景依次为用,显得颇浑融完整。

又句短韵密,韵脚以短促有力的入声字为主,声迫气促,易于表现一种深浓强烈之情,与全词所抒发的极度悲怆之情十分相合,不失为一篇声情摇曳的上乘之作。

  李笠翁谓:“作词之料,不过情号二字,非对眼前写景,即据心上说情,说得情出,写得景明,即是好词。

”(《窥词管见》)此阕字句虽少,音节虽短,却能情景相生,风神宛然,是一首韵味深长的好词。

参考资料: 1、 陈绪万,李德身,骆守中主编.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7:263-264 2、 贺新辉主编.全宋词鉴赏辞典 第四卷: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 :130-133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作者: 贺铸 朝代: 宋代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稀疏的雨点落在池塘里,水面上泛起了涟漪。

轻风拂来,吹动了衣袖。

夏天的树长满了浓密的叶子,树荫中响起黄鹂婉转的啼叫声。

一只白鹭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飞来,独立池塘,已经很久很久。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喝扶头酒很容易让人醉,可下棋时却难逢对手。

这长长的白日,用来睡觉是最合适的了。

我睡醒后,一个人在芭蕉叶子上百无聊赖地写着诗。

参考资料: 1、 俞朝刚 周航主编.全宋词精华 (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97-98 2、 董自厚主编.宋词: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73-74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疏雨”二句:杜牧《秋思》诗:“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阴阴”句: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何处”句:苏轼《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词:“何处飞来双白鹭?

如有意,慕娉婷。

”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扶头酒:一种使人易醉的烈酒。

谓饮此酒后,头亦须扶。

姚合《答友人招游》诗:“赌棋招敌手,沽酒自扶头。

”“日长”句:苏轼《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诗“日长惟有睡相宜。

”“睡起”句:韦应物《闲居寄诸弟》诗“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坐题诗。

” 参考资料: 1、 俞朝刚 周航主编.全宋词精华 (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97-98 2、 董自厚主编.宋词: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73-74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稀疏的雨点落在池塘里,水面上泛起了涟漪。

轻风拂来,吹动了衣袖。

夏天的树长满了浓密的叶子,树荫中响起黄鹂婉转的啼叫声。

一只白鹭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飞来,独立池塘,已经很久很久。

“疏雨”二句:杜牧《秋思》诗:“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阴阴”句: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诗:“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何处”句:苏轼《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词:“何处飞来双白鹭?

如有意,慕娉婷。

”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喝扶头酒很容易让人醉,可下棋时却难逢对手。

这长长的白日,用来睡觉是最合适的了。

我睡醒后,一个人在芭蕉叶子上百无聊赖地写着诗。

扶头酒:一种使人易醉的烈酒。

谓饮此酒后,头亦须扶。

姚合《答友人招游》诗:“赌棋招敌手,沽酒自扶头。

”“日长”句:苏轼《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诗“日长惟有睡相宜。

”“睡起”句:韦应物《闲居寄诸弟》诗“尽日高斋无一事,芭蕉叶上坐题诗。

” 参考资料: 1、 俞朝刚 周航主编.全宋词精华 (二):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97-98 2、 董自厚主编.宋词: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73-74

天香·烟络横林

作者: 贺铸 朝代: 宋代

烟络横林,山沈远照,迤逦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

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烟络横林,山沈远照,迤逦黄昏钟鼓。

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

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

惊动天涯倦宦,骎骎岁华行暮。

远照:落日余辉。

迤逦(yǐlǐ):也作逦迤。

本指山脉曲折连绵,此借指钟鼓声由远而近相继传来。

帘栊:窗帘与窗牖。

蛩催机杼:唐郑愔《秋闺》诗:“机杼夜蛩催。

”蛩(qióng):蟋蟀,古幽州人称作“趋织”,又欲称“促织”。

砧杵:砧音真,杵音础。

捣衣石及棒槌。

捣衣,以衣渍水,置砧石上,以杵击之,以拆洗寒衣也。

天涯倦宦:倦于在异乡做官或求仕。

骎骎(qīn qīn):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

赖明月、曾知旧游处。

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酒狂:《汉书·盖宽饶传》:盖自语曰:“我乃酒狂。

”东君:“东君”为司春之神。

骖(cān):本指车前三或四匹驾马中辕马边上的马,此处代指马。

征骖,远行的马。

幽恨:深藏于心中的怨恨。

晤语:对语。

无人晤语:无人谈心抒怀。

《诗经·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语。

”将:带,送。

参考资料: 1、 吕明涛,谷学彝编注.中华经典藏书 宋词三百首:中华书局,2012:152-153 2、 李索主编.宋词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197-199 3、 (清)上强村民编选.宋词三百首评注:齐鲁书社,1998:161-162 4、 上疆村民编选.宋词三百首:图文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130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

作者: 贺铸 朝代: 宋代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

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

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

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

天近拂晓,东风微拂,向远处延伸的道路两旁的柳枝摇荡。

月落云遮,原野弥漫在晨雾的朦胧中,不像天清月朗时那样开阔了。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怎么不思念她呢?

她一定也像我一样因思念而早起,拂拭着镜子顾影白怜而悲啼。

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和她在南浦分别时两人泣不成声、依依惜别的情景历历在目。

离开京城后,她的身姿容貌无时不在眼前浮现,特别是那绿色罗裙的样子。

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一见到绿茵芳草,便觉得是她穿着绿罗裙飘然而降,无限深情的眷恋也因此稍有依托。

参考资料: 1、 陈惠明主编孙恩道副主编 .绘图宋词三百首 :湖北美术出版社 ,1993年 :75 . 2、 劳在鸣谱曲 .古典诗词吟唱曲谱 (修订版)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年 :217-218 .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

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

柳陌:柳林小路。

闭月:行云遮月。

花房:花瓣的总称,如白居易《画木莲房图寄元郎中》诗:“花房腻似红莲房,艳色鲜如紫牡丹”。

念:想念。

画眉人:所念之人。

汉朝张敞和妻子感情很好,常替妻子画眉。

有人将此事向皇上禀报。

皇帝问及此事,张敞回答:听说夫妻闺房中事比画眉更甚的还不知有多少呢!

言下之意:替妻子画眉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以后称自己的妻子或情人为画眉人。

以表相亲相爱之深。

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南浦: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之如何?

”送别之处常称南浦。

青门道:指京城门。

青门:为汉长安东南门,此处指京城门。

词人曾经在京城春明门东住过。

“记得”二句。

绿罗裙、芳草皆指所念之人。

参考资料: 1、 陈惠明主编孙恩道副主编 .绘图宋词三百首 :湖北美术出版社 ,1993年 :75 . 2、 劳在鸣谱曲 .古典诗词吟唱曲谱 (修订版)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年 :217-218 .

杵声齐·砧面莹

作者: 贺铸 朝代: 宋代

砧面莹,杵声齐。

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砧面莹,杵声齐。

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捣衣石的表面因年长日久的使用,早已光洁平滑,杵声协调、齐整。

捣完制成衣服给丈夫寄去,可是在题写姓名、附就家信时却止不住涕泣连连。

寄到玉门关已是万里之外了,可是戍守边关的人还在玉门关的西边。

参考资料: 1、 张健雄,易扬 .唐宋词百首浅析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年3月 . 2、 宋安群主编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知识出版社 ,2007 :239 .

砧面莹,杵声齐。

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捣衣石的表面因年长日久的使用,早已光洁平滑,杵声协调、齐整。

捣完制成衣服给丈夫寄去,可是在题写姓名、附就家信时却止不住涕泣连连。

寄到玉门关已是万里之外了,可是戍守边关的人还在玉门关的西边。

砧(zhēn)﹕捶衣服的垫石。

莹:光洁、透明。

杵(chǔ):捶衣服的木棒。

泪墨题:泪和着墨汁写信。

玉门:古通西域要道。

戍(shù)人:守卫边疆之军人。

参考资料: 1、 张健雄,易扬 .唐宋词百首浅析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年3月 . 2、 宋安群主编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知识出版社 ,2007 :239 .

678910 共88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