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文翻注译
满地霜华浓似雪。
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
一曲阳关浑未彻。
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
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
自是浮生无可说。
人间第一耽离别。
满地霜华浓似雪。
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
一曲阳关浑未彻。
车声渐共歌声咽。
满地凝结着寒霜,浓得像覆上一层白雪。
人们立在西风中话别,瘦马也向着残月不断悲鸣。
送别时,《阳关》一曲犹未奏完,离人就已出发了。
咿轧的车声仿佛应和着歌声,在痛苦地呜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
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
自是浮生无可说。
人间第一耽离别。
天涯芳草青青的颜色已换作枯黄,可是,陌头上深深的车辙依旧是我来时的模样。
三句为前人未道之语。
静安于是年春跟随罗振玉入京,数月后即奔丧回里。
来去匆匆,情事已更,故深感人生之无常。
这虚浮无定的人生,还有什么可说呢?
在人间最令伤心的事莫过于离别了。
参考资料: 1、 伍世昭.感性经验的诗学指向及其凝定——王国维“境界”论生成的创作实践缘由:暨南学报,2003年
满地霜华浓似雪。
人语西风,瘦马嘶(sī)残月。
一曲阳关浑未彻。
车声渐共歌声咽。
霜华:此指严霜。
因其每呈结晶状,故云。
张祜《旅次上饶溪》诗:“秋竹静霜华。
”阳关,指《阳关三叠》曲。
为古代送别的曲调。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谱入乐府,即以诗中“渭城”或“阳关”名曲。
换尽天涯芳草色。
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zhé)。
自是浮生无可说。
人间第一耽(dān)离别。
浮生:《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老庄学说认为人生世事虚幻无定,故云。
耽:指沉溺、迷恋;
也有停留、拖延、延误的含义。
参考资料: 1、 伍世昭.感性经验的诗学指向及其凝定——王国维“境界”论生成的创作实践缘由:暨南学报,2003年
满地霜华浓似雪。
人语西风,瘦马嘶(sī)残月。
一曲阳关浑未彻。
车声渐共歌声咽。
满地凝结着寒霜,浓得像覆上一层白雪。
人们立在西风中话别,瘦马也向着残月不断悲鸣。
送别时,《阳关》一曲犹未奏完,离人就已出发了。
咿轧的车声仿佛应和着歌声,在痛苦地呜咽。
霜华:此指严霜。
因其每呈结晶状,故云。
张祜《旅次上饶溪》诗:“秋竹静霜华。
”阳关,指《阳关三叠》曲。
为古代送别的曲调。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谱入乐府,即以诗中“渭城”或“阳关”名曲。
换尽天涯芳草色。
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zhé)。
自是浮生无可说。
人间第一耽(dān)离别。
天涯芳草青青的颜色已换作枯黄,可是,陌头上深深的车辙依旧是我来时的模样。
三句为前人未道之语。
静安于是年春跟随罗振玉入京,数月后即奔丧回里。
来去匆匆,情事已更,故深感人生之无常。
这虚浮无定的人生,还有什么可说呢?
在人间最令伤心的事莫过于离别了。
浮生:《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老庄学说认为人生世事虚幻无定,故云。
耽:指沉溺、迷恋;
也有停留、拖延、延误的含义。
参考资料: 1、 伍世昭.感性经验的诗学指向及其凝定——王国维“境界”论生成的创作实践缘由:暨南学报,2003年
送宇文六 文翻译
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
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
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
鲜花似锦映垂杨,汉水澄澈碧波漾;
春风微微林中吹,一花轻盈吐芬芳。
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
现在面对江北景,尚且如此心怏怏;
去到江南景更美,离情更使魂魄丧。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102-104
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
鲜花似锦映垂杨,汉水澄澈碧波漾;
春风微微林中吹,一花轻盈吐芬芳。
汉水:长江支流,源出陕西宁强县,流经陕西南部,湖北北部和中部,在武汉市注入长江。
一枝:指一枝花。
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
现在面对江北景,尚且如此心怏怏;
去到江南景更美,离情更使魂魄丧。
即今:当今,现在。
还:尚且。
愁杀:亦作“ 愁煞 ”。
谓使人极为忧愁。
杀,表示程度深。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102-104
相和歌辞。大堤曲 文
二八婵娟大堤女,开炉相对依江渚。
待客登楼向水看, 邀郎卷幔临花语。
细雨濛濛湿芰荷,巴东商侣挂帆多。
自传芳酒涴红袖,谁调妍妆回翠蛾。
珍簟华灯夕阳后, 当炉理瑟矜纤手。
月落星微五鼓声,春风摇荡窗前柳。
岁岁逢迎沙岸间,北人多识绿云鬟。
无端嫁与五陵少, 离别烟波伤玉颜。
满江红 郝仲纯使君守坊州,枉道过予於登封 文
往山中,仲纯留兵骑见候,且约别於洛阳。
明日大雨三日,辕辙不可行,行此寄之。
使君以贵胄起家,风流有文词,仕至凤翔治中南山安抚使,先保陕州有功,故篇中及之画戟清香,谁得似、韦郎诗笔。
还又见、从容车骑,待州西北。
竹马儿童应有语,使君姓字人人识。
是往时、曾护国西门,金汤壁。
千日醉,三更席。
事已去,寻无迹。
对暮凉灯火怅然如失。
万里功名知未免,中年离别万堪惜。
恨洛阳、风雨暗旌旗,空相忆。
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 文赏
子月水寒风又烈。
巨鱼漏网成虚设。
圉圉从它归丙穴。
谋自拙。
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
今宵独钓南溪雪。
妻子一船衣百结。
长欢悦。
不知人世多离别。
子月水寒风又烈。
巨鱼漏网成虚设。
圉圉从它归丙穴。
谋自拙。
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
今宵独钓南溪雪。
妻子一船衣百结。
长欢悦。
不知人世多离别。
洪适的《渔家傲引》,共有词十二首。
词前有骈文“致语”,词后有“破子”、“遣队”。
十二首词分咏渔家一年十二个月的生活情景,从“正月东风初解冻”起,至“腊月行舟冰凿罅”止,词体与《渔家傲》无异。
首句“子月水寒风又烈”,是在描写“子月”(即农历十一月)的特定环境下,渔家的生活状况与思想情趣。
词的上片,写渔人顶烈风,涉寒水,捕鱼落空。
“水寒风又烈”,是“子月”的气候特征。
但这里并非泛写气侯,而是下文诸多内容的张本,渔人的劳动、生活、思想,皆与这种特定气侯相关联。
尽管水寒风烈,渔人仍须下水捕鱼,可叹的是“巨鱼漏网”,圉圉而去,渔家生活,便无着落,连暂时缓解窘迫生活的希望也成为“虚设”了。
“圉圉”一句,写巨鱼的逃跑,形象逼真。
“圉圉”,困而未舒貌,语出《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
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丙穴”,本来是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其地有鱼穴。
左思《蜀都赋》有“嘉鱼出于丙穴”句。
这里是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活用典故,如同己出。
“从”,“任从”的意思,任从那巨鱼摇头摆尾地回到深渊。
一个“从”字,把渔人的那种无可奈何的怅惘之情表现淋漓尽致。
上片结句进一步写渔人的心理活动:“谋自拙”是对“巨鱼漏网”的反省,自认谋拙、晦气,至于别人怎样说,那就由他去吧!
渔人毕竟是旷达的。
在这片中,作者对渔人所流露的感情,是同情和怜悯的。
词的下片,变换了笔调,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描写渔人的生活。
“昨夜”、“今宵”两句,是全词仅有的一组对句,描绘了渔人少有的闲适生活图景。
“醉眠”、“独钓”是写渔人自己的有代表性的生活内容以少见多,以少总多:“昨夜”、“今宵”和“西浦月”、“南溪雪”,是通过时间与场景的迅速变换来表现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
“妻子一船衣百结”则转写渔人全家的经济生活状况。
此句字字用力,既有其具体性,又有其概括力,“衣百结”三字尤其着力,渔家的窘迫困顿,种种艰辛,都浓缩在这三字之中。
如此一家,偎依在“子月”的寒水烈风之中,不言而喻,在这种形象画面里,凝聚着作者的同情。
这也是当时渔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一定的社会代表性。
结句则再转一笔,写渔人家庭生活中“贫也乐”的精神,虽穷困但团聚,自有其天伦之乐,而没有、也不知有人世间的那种离别之苦。
“不知”一句,脱鞲而出,由对渔人一家生活的描写,猛宕一笔,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且藏辞锋于婉转之中:明明是慨叹“人世多离别”,却又加“不知”二字,其实这里渔人的“不知”,正是作者所“深知”,唯其深知,才能这样由此及彼,不失时机,予以指斥,慨乎言之。
这种结尾,如豹尾回顾,相当有力。
这首词最突出的特点是作者把渔人写成了劳动者,写成了真渔人。
以前此类词中出现的渔人形象,主要是杂有政治色彩的隐士,他们或是“蓑笠不收船不系”的懒散,或是“一壶清酒一竿风”(均见《敦煌曲子词》)的安逸,或是坐在钓船而“梦疑身在三山岛”(周紫芝《渔家傲》)的幻想。
他们“不是从前为钓者”,而是政治失意之后才“卷却诗书上钓船”(均见《敦煌曲子词》)别寻出路的,总之是“轻爵禄,慕玄虚,莫道渔人只为鱼”(五代李珣《渔父》)。
洪适这首词笔下的渔人却是“为鱼”的,他靠撒网为生,不同于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的隐士。
他也有“醉眠”的时候,但那酒,是“长把鱼钱寻酒瓮”(见“正月东风初解冻”首),是自己劳动换来的。
在这首词中,“西浦月”、“南溪雪”两句,点缀意境是很美的,再加上“醉眠”与“独钓”,似乎渔人也有点儿隐士风度了,但是词的下句便是“妻子一船衣百结”,直写其全家经济生活的艰辛,这是最能表现渔人处境的一笔,也正是以前词人笔下的“渔人”形象所独缺的。
至于“西浦月”、“南溪雪”,那是大自然的美,是造物主赋予全人类的,而渔人在烈风寒水中能够享受的,也就是只有这么一点点儿。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念奴娇(次陆务观见贻念奴娇韵) 文
湖山泥影,弄晴丝、目送天涯鸿鹄。
春水移船花似雾,醉里题诗刻烛。
离别经年,相逢犹健,底恨光阴速。
壮怀浑在,浩然起舞相属。
长记入洛声名,风流觞咏,有兰亭修竹。
绝唱人间知不知,零落金貂谁续。
北固烟钟,西州雪岸,且共杯中绿。
紫台青琐,看君归上群玉。
送钱允一还天台诗(并序) 文
皇帝即位之二年,大将军帅师取燕都,西北州郡,次第皆平。
越明年冬,上将郊祀天地,大告武成,念开国诸臣劳烈,锡以铁券,以申带砺之誓。
下礼官议其制度,近臣奏言:“唐和陵时尝赐。
钱武肃王十五世孙尚德实宝藏之。
”上遣使者即其家访焉。
尚德奉诏椟券及五王遗像上之。
上御外朝观之,敕省臣宴于仪曹。
已而尚德思东归,命还其券与像,以礼敦遣。
钱氏宝有此券已五百载。
宋淳化中,杭守臣尝连玉册进之。
元丰五年,又进之。
宋季兵乱,......更多
悼室人诗 文
浙江亭别客 文
赠别郑秋蕃兼谢惠画 文
鲁孱漆室泣,周蠢嫠纬悲,谋国自有肉食辈,干卿甚事,胡乃长叹而累欷?
覆巢之下无完卵,智者怵惕愚者嬉,天下兴亡各有责,今我不任谁贷之。
吾友荥阳郑秋子,志节卓荦神嵚崎,热心直欲炉天地,视溺己溺饥己饥。
少年学书更学剑,顾盼中原生雄姿,此才不学万人敌,大隐于市良自嗤。
一槎渡海将廿载,纵横商战何淋漓,眼底骈罗世界政俗之同异,脑中孕含廿纪思想之瑰奇。
青山一发望故国,每一念至魂弗怡,不信如此江山竟断送,四百兆中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