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好 咏史 文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文翻注译赏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
从此簟纹灯影。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
从此簟纹灯影。
天亮了,井台上响起了辘轳声。
一夜风雨,满阶落花,凋零中透出一丝冷意。
在这样一个清晨,“我”和她蓦然相逢。
“我”对她一见钟情,却难以明了她迷离的眼波背后暗藏的心事。
谁能明白?谁能明白呢?从此以后,无论是在簟席上辗转反侧、孤枕难眠之时,还是独对孤灯、辗转徘徊之际,我都会想念她。
参考资料: 1、 张菊玲 关纪新 李红雨著.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02月第1版:第8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80页
正是辘(lù)轳(lú)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xǐng),谁省。
从此簟(diàn)纹灯影。
辘轳:井上汲水的工具。
砌:台阶。
蓦地:突然地。
省:明白。
参考资料: 1、 张菊玲 关纪新 李红雨著.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02月第1版:第8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80页
正是辘(lù)轳(lú)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xǐng),谁省。
从此簟(diàn)纹灯影。
天亮了,井台上响起了辘轳声。
一夜风雨,满阶落花,凋零中透出一丝冷意。
在这样一个清晨,“我”和她蓦然相逢。
“我”对她一见钟情,却难以明了她迷离的眼波背后暗藏的心事。
谁能明白?谁能明白呢?从此以后,无论是在簟席上辗转反侧、孤枕难眠之时,还是独对孤灯、辗转徘徊之际,我都会想念她。
辘轳:井上汲水的工具。
砌:台阶。
蓦地:突然地。
省:明白。
参考资料: 1、 张菊玲 关纪新 李红雨著.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02月第1版:第8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性德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80页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
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
从此簟纹灯影。
小令首句点明了相遇的地点。
纳兰生于深庭豪门,辘轳金井本是极常见的事物,但从词句一开始,这一再寻常不过的井台在他心里就不一般了。
“正是”二字,托出了分量。
纳兰在其它作品中也常使用“辘轳金井”这一意象,如“淅沥暗风飘金井,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忆江南》),“绿荫帘外梧桐影,玉虎牵金井”(《虞美人》)。
玉虎,辘轳也。
“满砌落花红冷”既渲染了辘轳金井之地的环境浪漫,又点明了相遇的时节。
金井周围的石阶上层层落红铺砌,使人不忍践踏,而满地的落英又不可遏止地勾起了词人善感的心绪。
常人以落红喻无情物,红色本是暖色调,“落红”便反其意而用,既是他自己寂寞阑珊的心情写照,也是词中所描写的恋爱的最终必然的结局的象征吧。
最美最动人的事物旋即就如落花飘堕,不可挽留地消逝,余韵袅袅杳杳。
在这阑珊的暮春时节,两人突然相逢,“蓦地”是何等的惊奇,是何等的出人意表,故而这种情是突发的,不可预料的,也不可阻拦的。
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前提下,一见钟情所带来的冲击无法想象。
可是,恋人的心是最不可捉摸的,“心事眼波难定”,惊鸿一瞥的美好情感转而制造了更多的内心纷扰,所以,“谁省,谁省,从此簟纹灯影”这一直转而下的心理变化,正是刹那间的欣喜浸入了绵绵不尽的忧愁和疑惑中——对方的心思无法琢磨,未来的不可测又添上了一份恐慌,于是,深宵的青灯旁、孤枕畔,又多了一个辗转反侧的不眠人儿。
安意如的《当时只道是寻常》一书中开篇就收录了这首词并对其有自己的体味。
书中是这样说的,词中最广为人知的“相逢”要算秦少游的《鹊桥仙》的名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了。
至少,我一看到“相逢”这两个字,先想到的便是少游,然后才是容若。
两阙不同风格的词,恰如这两个经历际遇完全不同的男人。
这阙短小的《如梦令》像极了容若的一生,前段是满砌落花红冷,眼波心难定的少年风流,后半段是从此簟纹灯影的忧郁惆怅。
因为爱情的不如意,容若的词总是凄婉到叫人断肠,这凄美如落花的词章惹得后世无数多情的人爱慕不已,认为他“情深不寿”,“天妒英才”,实在是一个可怜可叹的罗密欧。
虽然他只活了三十一年,其间又为着几个女子缠绵悱恻地过了十一年,然而比起历代数不胜数怀才不遇、终生颠沛的人,容若实在不算是个悲剧型的男人。
作为一个男人该有的应有的,他都有了。
他有一个爱他的妻子,一个仰慕他的小妾,一个至死不渝的情人,一群相濡以沫的朋友;
他还有显赫的家世,高贵的血统。
他所不齿的父亲为他安排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让他终生无须为生活烦忧;
他自身的才华和得天独厚的地位,使得他文运亨通仕途平顺,年纪轻轻便被康熙取中做了近侍。
比起名动天下却直到三十六岁才进士及第、当官不久即屡遭贬谪、最终死在流放途中的少游,我不知道,怎么能说容若的一生是个悲剧?
悲剧是上天给了你抱负,给了你理想,给了你实现理想的才华,却一生不给你施展完成的机会,生生折断你的理想。
心怀天下饿死孤舟的杜甫是悲剧,李白不是,有名无运的秦观是悲剧,容若不是。
更何况,即使是悲剧又岂能尽归罪于“天意”?
人难道就可以两手一拍,声称自己全无责任?
容若,他只是不快乐,在锦绣丛中心境荒芜,这是他的心境所致。
痛苦并不是社会或者家庭强加给他的。
社会道德和家庭责任筑就的牢笼困摄住生存在世上的每一个人。
意欲挣脱或是甘心承受,是属于个人的选择。
容若的相逢是在人间,在围着栏杆的金井边,落花满阶的暮春时节。
少年恋人的眼波流转,是天真无邪的初见。
少游的相逢在天上,是一年一度的七夕,宽阔银河的临时鹊桥上,一对永生不死却永生不得共度的夫妻,见与不见都是万世凄凉。
可是为什么,相逢后,人间的结局是“从此簟纹灯影”;
相逢后,天上的结局却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不快乐的原因是,少游于尘世颠沛许久遂懂得寄希望于美满,不再执著于得到;
容若万事无缺,反而容易执著于遗憾,始终为没有得到而愁肠难解。
在邂逅爱情的最初都会心花无涯,可是一样相逢,后事往往截然不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文翻注译赏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摘花销恨旧风流。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
两眉何处月如钩?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摘花销恨旧风流。
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 ,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
重新反复回忆,释放自己的情怀。
想当初曾与思念之人有过美好的风流往事。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
两眉何处月如钩?
(回忆)那美丽的身影、如桃花般的面容,但人已离去(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
只空空留下那娇小的鞋痕在长满苍藓的小径上。
思恋之人在何处,只有孤单的如钩明月。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摘花销恨旧风流。
雨歇句:此言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
翻:同“反”。
摘花句:意思是当初曾与她有过美好的风流的往事。
杜甫《佳人》:“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
两眉何处月如钩?
屧(xie}痕句:此言长满苍藓的小径上,她那娇小的鞋痕犹在,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
屧痕,即鞋痕。
两眉:代指所思恋之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摘花销恨旧风流。
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 ,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
重新反复回忆,释放自己的情怀。
想当初曾与思念之人有过美好的风流往事。
雨歇句:此言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
翻:同“反”。
摘花句:意思是当初曾与她有过美好的风流的往事。
杜甫《佳人》:“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
两眉何处月如钩?
(回忆)那美丽的身影、如桃花般的面容,但人已离去(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
只空空留下那娇小的鞋痕在长满苍藓的小径上。
思恋之人在何处,只有孤单的如钩明月。
屧(xie}痕句:此言长满苍藓的小径上,她那娇小的鞋痕犹在,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
屧痕,即鞋痕。
两眉:代指所思恋之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摘花销恨旧风流。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
两眉何处月如钩?
此词上片景起,情景交织,“泪乍收”已是伤情毕现,又接之以“遣怀”二句,点明伤感之由。
“摘花销恨”中有人有己,低回惆怅。
下片写眼前空寂之景。
前二句以“帘影碧桃”、“屧痕苍藓”表现人去楼空的寂寞,结句又以遥遥生问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为思念旧日情人而作。
首句“雨歇梧桐”与“泪乍收”是什么关系呢?
是表示雨和泪在同一时间停止,还是以雨停比喻泪止?
不能说死。
作者只是把二者并列提出,以不解解之,反而能增加一种朦胧的意境。
反正“梧桐雨”和“流泪”都与离情有关。
如温庭筠《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元杂剧中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都能引起读者的联想。
“遣怀”二句谓为排遣愁怀反而回忆起过去的恋情,也就是摘花销恨这件风流韵事。
下片由回忆回到现实。
“帘影”二句写眼前所见。
竹帘上映着碧桃树影,花径的苔藓上还留下她的鞋印,然而伊人已去,徒然睹物思人,增加伤感。
“空留”二字透露出多少感慨和无奈。
结句由看到天上弯弯的新月而联想到伊人的双眉,但不知她如今人在何处?
一种刻骨相思之情跃然纸上,情深意苦。
词句亦缠绵凄婉,令人惆怅。
其中“帘影碧桃”和“屧痕苍藓”二句,对仗工整而典雅,亦为此词增色不少。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文翻注译赏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千万顶行军毡帐之中,将士们酣歌豪饮,酩酊大醉,满天繁星摇曳,那星空仿佛摇摇欲坠。
狼河阻隔,回家的梦,被那河水滔滔之声搅的粉碎。
闭上眼睛,让梦境延续吧,我知道,梦醒之时,更加百无聊赖。
参考资料: 1、 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远流出版公司,1988 2、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穹庐:圆形的毡帐。
归梦二句:言家乡远隔狼河,归梦不成。
纵然做得归梦,河声彻夜,又把梦搅醒。
狼河:白狼河,即今大凌河,在辽宁省西部。
解道:知道。
参考资料: 1、 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远流出版公司,1988 2、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千万顶行军毡帐之中,将士们酣歌豪饮,酩酊大醉,满天繁星摇曳,那星空仿佛摇摇欲坠。
狼河阻隔,回家的梦,被那河水滔滔之声搅的粉碎。
闭上眼睛,让梦境延续吧,我知道,梦醒之时,更加百无聊赖。
穹庐:圆形的毡帐。
归梦二句:言家乡远隔狼河,归梦不成。
纵然做得归梦,河声彻夜,又把梦搅醒。
狼河:白狼河,即今大凌河,在辽宁省西部。
解道:知道。
参考资料: 1、 盛冬铃.纳兰性德词选:远流出版公司,1988 2、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歌词以穹庐、星影两个不同的物象,于宇宙间两个不同方位为展现背景,并以睡梦和睡醒两种不同的状态通过人物的切身体验,揭示情思。
布景与说情,阔大而深长。
王国维论诗词之辨,既曾提出“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亦曾提出“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
求之于词,唯纳兰性德塞上之作。
尘世中总有着夜阑独醒的人,带着断崖独坐的寂寥。
就算塞外景物奇绝,扈从圣驾的风光,也抵不了心底对故园的冀盼。
诺瓦利斯说,诗是对家园的无限怀想。
容若这阙词是再贴切不过的注解。
其实不止是容若,离乡之绪、故园之思简直是古代文人的一种思维定式,脑袋里面的主旋律。
切肤痛楚让文人骚客们创作出这样“生离死别”、这样震撼人心的意境。
那时候的人还太弱小,缺乏驰骋的能力,要出行就得将自己和行李一样层层打包。
离别因此是重大的。
一路上关山阻隔,离自己的温暖小屋越来越远,一路上昼行夜停风餐露宿,前途却茫茫无尽,不晓得哪天才能到目的地,也可能随时被不可预期的困难和危险击倒。
在种种焦虑不安中意识到自身在天地面前如此渺小。
这种惶恐不是现在坐着飞机和火车,满世界溜达的人可以想象的。
归梦隔狼河,却被河声搅碎的痛苦,在一日穿行几个国家的现代人看来简直不值一提。
参考资料: 1、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2、 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文翻译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
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
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
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
乍暖还寒的天气下着小雨,酒醉后残存的余香似乎也在模仿着秋天的伤感情绪。
果然是在怀念远方的人啊,连眼泪都把青衫湿润了。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
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相思之情不胜愁苦,我一个人孤枕而眠,更觉烦闷无聊。
弹指间,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还记得当初和你分别时,桃花千树、杨柳依依的画面,这一切多么令人怀念又惆怅啊。
参考资料: 1、 赵明华著.纳兰词典评: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第43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第75页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
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
乍暖还寒的天气下着小雨,酒醉后残存的余香似乎也在模仿着秋天的伤感情绪。
果然是在怀念远方的人啊,连眼泪都把青衫湿润了。
中酒:犹酒酣,非醉非醒之状态。
青衫:古代学子或官位卑微者所穿的衣服。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
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相思之情不胜愁苦,我一个人孤枕而眠,更觉烦闷无聊。
弹指间,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还记得当初和你分别时,桃花千树、杨柳依依的画面,这一切多么令人怀念又惆怅啊。
弹指:极短的时间。
本为佛家语。
《翻译名义集·时分》:“《僧祗》云,十二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
”韶(sháo)光:美好的时光,此处指春光。
参考资料: 1、 赵明华著.纳兰词典评: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第43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05:第75页
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 文翻注
知己一人谁是?
已矣。
赢得误他生。
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
珍重好花天。
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知己一人谁是?
已矣。
赢得误他生。
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我的知己是谁?
她人已离去;我们一生相伴,此身足矣。
生死临别,言犹不悔,难怪古人说多情不似无情好,爱喜生忧,痴情如我。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
珍重好花天。
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别说欢乐的时光很多,其实人生如朝露,转眼青丝成白发,韶华流年,今世不忘.看见她留下的钗钿,泪水就像雨一样,假使有来生,希望她能借着前世遗物的指引,记起那些有我的时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知己一人谁是?
已矣。
赢得误他生。
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
珍重好花天。
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芳时:花开时节,即良辰美景之时。
好花天:指美好的花开季节。
再来缘:下世的姻缘,来生的姻缘。
再来,再一次来,即指来生、来世。
钿:指用金、银、玉、贝等镶饰的器物。
这里代指亡妇的遗物。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望江南·咏弦月 文翻注译赏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初八的月亮,如同半面妆镜,悬挂青空。
她斜靠在雕花的栏杆上娇媚不语,梅花的影子随着月光暗暗移过红桥。
北风吹来,裙裾飘飘。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
苏缨注评.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301页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初八月:上弦月,即农历每月的初七或初八前后的月亮。
青霄:蓝天,天空。
画阑:刻有画图的栏杆。
红桥:当指有雕饰的桥,或仅仅是对桥的雅称。
一说为位于瘦西湖南端的红桥,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原为红色栏杆的木桥,后在乾隆元年改建为拱形石桥,取名虹桥。
裙带北风飘:语出李端《拜新月》: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
苏缨注评.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301页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初八的月亮,如同半面妆镜,悬挂青空。
她斜靠在雕花的栏杆上娇媚不语,梅花的影子随着月光暗暗移过红桥。
北风吹来,裙裾飘飘。
初八月:上弦月,即农历每月的初七或初八前后的月亮。
青霄:蓝天,天空。
画阑:刻有画图的栏杆。
红桥:当指有雕饰的桥,或仅仅是对桥的雅称。
一说为位于瘦西湖南端的红桥,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原为红色栏杆的木桥,后在乾隆元年改建为拱形石桥,取名虹桥。
裙带北风飘:语出李端《拜新月》: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
苏缨注评.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301页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古诗词中往往有些短章,言少情多,含蓄不尽。
词人驾驭文字,举重若轻,而形往神留,艺术造诣极深。
纳兰的这首《望江南》即其一例。
这首小词清丽空灵。
前两句平淡起笔,以碧空悬半镜喻初八上弦之月,随意着墨之间勾勒出一派清冷素雅景致。
后接以倚阑不语的娇人情景,又转而刻画月移梅影极蕴情昧的景象。
清初著名文人吴绮在《扬州鼓吹词序》中是这样描述它的: 朱栏数丈,远通两岸,彩虹卧波,丹蛟截水,不足以喻。
而荷香柳色,曲槛雕盈,鳞次环绕,绵亘十余里。
春夏之交,繁弦急管,金勒画船,掩映出没于其间,诚一郡之丽观也。
戏曲作家李斗亦形容它如“丽人靓妆照明镜中”。
在桥上观瘦西湖美不胜收,文人墨客皆好在此凭栏吊古,吟诗赋文。
连通两岸的红栏木桥,荷花飘香杨柳映色,春夏之际空气中浮动着乐声香气,在这精工雕画的红桥四周形成一种令人沉迷的情境。
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稹(后人亦称王渔洋)也是为红桥之美深深着迷的人之一。
康熙三年(1664年)春,他与诸名士游赏红桥,一连作了《冶春绝句》二十首,其中脍炙人口的一首是:红桥飞跨水当中,日午画船桥下过,一字栏杆九曲红。
衣香人影太匆匆。
唱和者更众,一时形成“江楼齐唱《冶春》词”的空前盛况。
由此可见,此处所状情景,定是精工华美之至,才能让多少文人才子对它倾心不已。
而在这样一个夜晚,初八之上弦月斜挂天边,雕栏画栋在清辉之下寂寂无声,妻子独倚画阑,不语,不言。
这清空之中出现的缥缈人迹,在读者尚未回过神来的时候又已渐远,梅枝摇曳,疏影乱,暗香浅。
最后“裙带北风飘”一句,来自唐朝李端《拜新月》一诗。
纳兰这一句化用可谓巧妙。
李端诗中所写,是为少女拜月的情态。
诗中少女因心中许多言语无可诉说,故无奈而寄托明月。
而纳兰词中这上弦月夜独立画桥的女子,内心有相似愁绪。
其实,月辉清冷空灵,女子对月所思,非愁怨即祈望,直书反失之浅露。
现只描摹月下独立,只勾勒心绪悠远,情意更醇,韵味更浓。
空街无人,临风对月,缥缈之形,真纯之情,可怜惜之态,不由让人思及《洛神赋》中“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皎皎兮若轻云之闭月”等句,令人神往。
而纵观全词,这神秘女子于寒风之中,观月,离去,已置读者于似闻不闻、似解不解之间,而末句以风中飘动的罗带,暗指李端《拜新月》诗意,似纯属客观描写,不涉及人物内心,但人物内心的思绪荡漾,却从罗带中断续飘出,使人情思萦绕,如月下花影,拂之不去。
自“斜倚画阑娇不语”一句起,接连三句可谓精勾细画,刻意描绘,而笔锋落处,却又轻如蝶翅。
表面看,似即写词人的所见所闻,又全用素描手法,只以线条勾勒轮廓。
而空远之景与罗带翻飞的细节彼此映衬,人物亭立的倩影跃然纸上,沁人肌髓,这正是词人高超艺术功力所在。
一词五句而能翻转折进,于平淡中饶蕴深情,确是浑朴超妙。
前后相映之间,词人的无聊心绪、无限愁情,全在其中了。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若著;
聂小睛编.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2:第351页
咏笼莺 文翻译赏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 文翻注译赏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林下那僻静之地本是谢道韫的家,如今已是荒苔遍地,可怜那美丽的身影被埋在了一片荒沙之中。
这生死离愁无处诉说,只能抬头尽数黄昏归来的乌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半生的命运就如随水漂流的浮萍一样,无情的冷雨,一夜之间便把名花都摧残了。
那一缕芳魂是否化为柳絮,终日在天涯飘荡。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
崇贤书院释译.图解纳兰词:黄山书社,2016.03:第135页-第136页 2、 张菊玲,李红雨著.纳兰词新解: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10:第127页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林下:幽僻之境,引申为退隐或退隐之处。
道韫(yùn):谢道韫,东晋诗人,谢安侄女,王凝之之妻。
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而闻名,后世因而称女子的诗才为“咏絮才”。
生怜:可怜。
玉骨:清瘦秀丽的身架,多形容女子的体态。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名花:名贵的花,同名花一样的美人。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
崇贤书院释译.图解纳兰词:黄山书社,2016.03:第135页-第136页 2、 张菊玲,李红雨著.纳兰词新解: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10:第127页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林下那僻静之地本是谢道韫的家,如今已是荒苔遍地,可怜那美丽的身影被埋在了一片荒沙之中。
这生死离愁无处诉说,只能抬头尽数黄昏归来的乌鸦。
林下:幽僻之境,引申为退隐或退隐之处。
道韫(yùn):谢道韫,东晋诗人,谢安侄女,王凝之之妻。
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而闻名,后世因而称女子的诗才为“咏絮才”。
生怜:可怜。
玉骨:清瘦秀丽的身架,多形容女子的体态。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半生的命运就如随水漂流的浮萍一样,无情的冷雨,一夜之间便把名花都摧残了。
那一缕芳魂是否化为柳絮,终日在天涯飘荡。
名花:名贵的花,同名花一样的美人。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
崇贤书院释译.图解纳兰词:黄山书社,2016.03:第135页-第136页 2、 张菊玲,李红雨著.纳兰词新解: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10:第127页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这首词,有人认为是悼亡之作,但至少表面看上去也像一首咏物词,至于咏的是什么,也许是雪花,也许是柳絮,迷迷蒙蒙,说不大清。
“林下荒苔道韫家”,句子开头的“林下”二字,看上去绝不像是典故,很容易被忽略过去,其实,这正是谢道韫的一则轶闻:谢遏和张玄各夸各的妹妹好,谁的妹妹都是天下第一,当时有个尼姑,对这两个妹妹都打过交道,有人就问这位尼姑:“你觉得到底谁的妹妹更好呢?
”尼姑说:“谢妹妹神情散朗,有林下之风;
张妹妹清心玉映,是闺房之秀。
”“林下之风”是说竹林七贤那样的风采,“林下”一词就是这么来的,那位谢妹妹正是谢道韫。
谢道韫在诗词当中的意象一重一轻大约共有两个,重的那个是和下雪有关:谢家,有一天大家在庭院赏雪,谢安忽然问道:“这雪花像个什么呢?
”谢安哥哥的儿子谢朗抢先回答道:“就像往天上撒盐。
”众人大笑,这个时候,侄女谢道韫答道:“不如比作‘柳絮因风起’更佳。
”——仅仅因为这一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便在古今才女榜上雄踞千年。
从这层意思上说,容若写“林下荒苔道韫家”,或许和雪花有关,或许和柳絮有关。
轻的那个,是从谢道韫的姓氏引申为“谢娘”,而谢娘这个称呼则可以作为一切心爱女子的代称。
从这层意思上说,容若写“林下荒苔道韫家”,或许是在怀人。
歧义仍在,究竟确指什么呢。
下一句“生怜玉骨委尘沙”不仅没有确认前一句中的歧义,反倒对每一个歧义都可以作出解释。
生,这里是“非常”的意思,而“玉骨委尘沙”既可以指女子之死,也可以指柳絮沾泥,或者是雪花落地。
前一句里留下来的三种歧义在这里依然并存。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点明愁字,而“归鸦”在诗歌里的意象一般是苍凉、萧瑟。
乌鸦都在黄昏归巢,归鸦便带出了黄昏暮色的感觉,如唐诗有“斜阳古岸归鸦晚,红蓼低沙宿雁愁”;
若是离情对此,再加折柳,那更是愁上加愁了,如宋词有“柳外归鸦,点点是离愁”,有“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
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
归鸦已是愁无尽,前边再加个“数”字,是化用辛弃疾“佳人何处,数尽归鸦”,更显得惆怅无聊。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下片开头是一组对句,工整美丽。
上句是柳絮入水化为浮萍的传说,而“半世”与“一宵”的对仗,时间上一个极长,一个极短,造成了突兀陡峭的意象;
推敲起来,“半世浮萍随逝水”似乎是容若自况,“一宵冷雨葬名花”则是所咏之人或所咏之物。
末句“魂似柳绵吹欲碎,绕天涯”,化自顾敻词“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却明显比顾词更高一筹,以柳絮来比拟魂魄,“吹欲碎”双关心碎,“绕天涯”更归结出永恒和飘泊无定的意象,使情绪沉痛到了最低点。
参考资料: 1、 苏缨著.纳兰词典评: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09:第191页-第193页
梦江南·昏鸦尽 文翻译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昏鸦掠过天空,远而飞去,自己却满怀着怨恨,临风独立。
眼下是急雪翻飞,有如柳絮散落香阁。
晚风轻轻地,吹拂着胆瓶中的寒梅。
此时此刻,心字香烧成灰烬,自己的心也已冰冷。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0 2、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昏鸦掠过天空,远而飞去,自己却满怀着怨恨,临风独立。
眼下是急雪翻飞,有如柳絮散落香阁。
晚风轻轻地,吹拂着胆瓶中的寒梅。
此时此刻,心字香烧成灰烬,自己的心也已冰冷。
昏鸦:黄昏时分,昏暗不明的乌鸦群。
急雪二句:意思为柳絮好像飘飞的急雪,散落到香阁里,微微的晚风又轻轻地吹拂着胆瓶中的梅花。
香阁,青年女子所居之内室。
胆瓶,长颈大腹,形如悬胆之花瓶。
心字:即心字香。
明杨慎《词品·心字香》:“范石湖《骖鸾录》云:‘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馨茉莉半开者著净器中,以沉香薄劈层层相间,密封之,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
’所谓心字香者,以香末萦篆成心字也。
”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0 2、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