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十里楼台倚翠微。

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十里楼台倚翠微。

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春天,诗人在偎依着青山的十里楼台边,听见了从盛开的百花深处传来的杜鹃啼叫声。

那声声杜鹃鸣就像和行道中人说话似的,与那随意飞飞停停的流莺不同。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晴明的春日,杜鹃不断卖弄它那“不如归去”的“殷勤”的叫声,“行人”似从梦中惊醒。

这“行人”岂是不想回家啊,只是回家的日子还不能期望定下啊。

参考资料: 1、 常振国.分调绝妙好词 鹧鸪天:东方出版社,2001:13 2、 袁建林.杜鹃啼归:杜鹃: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56-57

十里楼台倚翠微。

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翠微:青翠的山气,此指青翠掩映的山间幽深处。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像“不如归去”;

啼:叫。

行人:离别在外的游子。

流莺:指黄莺。

取次:随意、任意。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惊梦觉:从睡梦中惊醒;

弄晴时:弄指卖弄,杜鹃在晴明的春日卖弄自己的叫声。

不如归:杜鹃的叫声像“不如归去”。

争奈:怎奈。

惊梦”两句:在晴朗温和的春日,杜鹃似乎在卖弄叫声,将客人砂梦中惊醒。

未可期:未可肯定的意思。

“期“,必韵意思。

参考资料: 1、 常振国.分调绝妙好词 鹧鸪天:东方出版社,2001:13 2、 袁建林.杜鹃啼归:杜鹃: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56-57

十里楼台倚翠微。

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春天,诗人在偎依着青山的十里楼台边,听见了从盛开的百花深处传来的杜鹃啼叫声。

那声声杜鹃鸣就像和行道中人说话似的,与那随意飞飞停停的流莺不同。

翠微:青翠的山气,此指青翠掩映的山间幽深处。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像“不如归去”;

啼:叫。

行人:离别在外的游子。

流莺:指黄莺。

取次:随意、任意。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晴明的春日,杜鹃不断卖弄它那“不如归去”的“殷勤”的叫声,“行人”似从梦中惊醒。

这“行人”岂是不想回家啊,只是回家的日子还不能期望定下啊。

惊梦觉:从睡梦中惊醒;

弄晴时:弄指卖弄,杜鹃在晴明的春日卖弄自己的叫声。

不如归:杜鹃的叫声像“不如归去”。

争奈:怎奈。

惊梦”两句:在晴朗温和的春日,杜鹃似乎在卖弄叫声,将客人砂梦中惊醒。

未可期:未可肯定的意思。

“期“,必韵意思。

参考资料: 1、 常振国.分调绝妙好词 鹧鸪天:东方出版社,2001:13 2、 袁建林.杜鹃啼归:杜鹃: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56-57

十里楼台倚翠微。

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这首词通过咏杜鹃而思归怀人,构思巧妙。

  上片写羁旅行人梦中得到杜鹃“殷勤”劝慰:山色青翠、春深花繁之时,流莺漫不经心地随意飞鸣,唯有杜鹃善解人意,于百花深处向行人殷勤劝慰。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

青翠的山色,如何逊“《仰赠从兄兴宁真南》:“高山郁翠微”;

也用以指代青山,如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与客携壶上翠微”。

此处指青山,说在靠着青山的十里楼台的旁边,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了杜鹃啼叫。

“殷勤白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说杜鹃在花间不断地叫着,好像对“行人”很有情感,不惜“殷勤”相告,比起黄莺的随意飞动,对人漠不关心,大不相同。

黄庭坚《次韵裴仲谋同年》:“烟沙篁竹江南岸,输与鸬鹚取次眠。

”也是用这个词来写鸟。

“行人”走在春色绚烂的优美环境中,心情本来是会愉悦的,但因为离家作客,所以听了杜鹃叫声,不免会引起思家之念,作客之愁。

那么,词中所写的美丽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作了反衬。

  下片写杜鹃对行人梦醒之后的声声规劝:羁旅之人一梦惊醒,已是阳光明媚,杜鹃仍在喋喋不休,“声声只道不如归”,本是好心规劝,谁知却帮了倒忙,反而使得羁旅之人益发孤寂、更多春愁,惹得他久久蓄积在心的思归怀人之情倾泻而出,再也控制不住,因而斥责杜鹃,“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在晴明的春日,杜鹃偏又卖弄它的叫声,“行人”从梦中惊醒,听到的还是声声的“不如归去”。

前面路上初闻鹃啼,感到“殷勤”;

听得太多,睡在床上也被叫得不安,叫的又是一句人所做不到的话,那“行人”心中自然也就变得有点烦躁了。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生活不能由自己主宰,没有什么办法。

结句以反诘句收束全词,突出行客思归怀人之深切,点明本词题旨,同时又回答了杜鹃“不如归去”的声声规劝,句法巧妙,抒情委婉沉郁。

这是在烦躁中的思念,说是自言自语行,说是对杜鹃的回答也行。

这里表面上有埋怨鹃鸟无知、强聒难耐的意思,但归根到底,是对真正“作弄”人的生活遭遇的愤慨。

这片词,话说得比较直致,但内容还有曲折。

  同样听到一种鹃声,不同的诗人、词家,可以从各自的处境、各样的角度写出不同的感受。

杜荀鹤的“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是愤慨文章无用之言;

韦应物的“邻家孀妇抱儿泣,我独展转为何情”,是同情丈夫死在外地的寡妇之言;

朱敦儒的“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

今春还听杜鹃啼”,是痛心国土沦陷,南北亲人不能团聚之言;

范仲淹的“春光无限好,犹道不如归”,是豁达之言;

杨万里的“自出锦江归未得,至今犹劝别人归”,是诙谐之言。

晏几道这首词,则是对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生活的叹息之言,写得真切,有一定的感染力;

结尾两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意境尤深。

参考资料: 1、 袁建林.杜鹃啼归:杜鹃: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56-57 2、 苏骅.月虽故乡明:乡情篇: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132-133

虞美人·疏梅月下歌金缕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疏梅月下歌金缕。

忆共文君语。

更谁情浅似春风。

一夜满枝新绿、替残红。

苹香已有莲开信。

两桨佳期近。

采莲时节定来无。

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

疏梅月下歌金缕。

忆共文君语。

更谁情浅似春风。

一夜满枝新绿、替残红。

文君:西汉时临邛富贵卓王孙之女卓文君。

此处借指歌妓。

苹香已有莲开信。

两桨佳期近。

采莲时节定来无。

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

“两桨”句:乐府《莫愁乐》:“莫愁在何处?

莫愁在城西。

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醉后”句:陆龟蒙《和袭美春夕酒醒》诗:“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武陵春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烟柳长堤知几曲,一曲一魂消。

秋水无情天共遥。

愁送木兰桡。

熏香绣被心情懒,期信转迢迢。

记得来时倚画桥。

红泪满鲛绡。

南乡子·渌水带青潮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渌水带青潮。

水上朱阑小渡桥。

桥上女儿双笑靥,妖娆。

倚著阑干弄柳条。

月夜落花朝。

减字偷声按玉箫。

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

若比银河路更遥。

渌水带青潮。

水上朱阑小渡桥。

桥上女儿双笑靥,妖娆。

倚著阑干弄柳条。

清澈的春水带着青潮上涨,水上的朱栏连着小渡桥。

桥上站立着双靥带笑的美丽少女,好妖娆,倚靠着栏杆抚弄柳条。

月夜落花朝。

减字偷声按玉箫。

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

若比银河路更遥。

月夜直到花朝,少女能够娴熟地按照“减字偷声”的变化吹奏玉箫。

柳外的行人回头顾盼,好遥远,仿佛比那天上的银河还要远。

参考资料: 1、 王双启编著;

叶嘉莹主编.晏几道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7.01:97-98 2、 萧枫主编.唐诗宋词全集 8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06:220-221 3、 林兆祥编撰.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747

渌水带青潮。

水上朱阑小渡桥。

桥上女儿双笑靥,妖娆。

倚著阑干弄柳条。

渌(lù)水:清澈的水。

青潮:水面呈青绿色,且旺盛饱满,如同涨潮一般。

朱阑:朱红色的栏杆。

双笑靥(yè):此处是说女子笑,脸上出现一对酒窝儿。

妖娆:形容女子美貌而富有风情。

曹植《感婚赋》:“顾有怀兮妖娆,用搔首兮屏营。

” 月夜落花朝。

减字偷声按玉箫。

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

若比银河路更遥。

花朝:旧俗以二月十五日为“百花生日”,故称此节为“花朝节”。

减字偷声:指词调的减省节奏和减少歌辞字句,从而衍变新调。

玉箫:箫的美称。

李商隐《送从瓮从东川弘农尚书幕》:“素女悲清瑟,秦娥弄玉箫。

”迢迢:遥远。

韦庄《诉衷情》:“鸳梦隔星桥,迢迢。

” 参考资料: 1、 王双启编著;

叶嘉莹主编.晏几道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7.01:97-98 2、 萧枫主编.唐诗宋词全集 8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06:220-221 3、 林兆祥编撰.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747

渌水带青潮。

水上朱阑小渡桥。

桥上女儿双笑靥,妖娆。

倚著阑干弄柳条。

清澈的春水带着青潮上涨,水上的朱栏连着小渡桥。

桥上站立着双靥带笑的美丽少女,好妖娆,倚靠着栏杆抚弄柳条。

渌(lù)水:清澈的水。

青潮:水面呈青绿色,且旺盛饱满,如同涨潮一般。

朱阑:朱红色的栏杆。

双笑靥(yè):此处是说女子笑,脸上出现一对酒窝儿。

妖娆:形容女子美貌而富有风情。

曹植《感婚赋》:“顾有怀兮妖娆,用搔首兮屏营。

” 月夜落花朝。

减字偷声按玉箫。

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

若比银河路更遥。

月夜直到花朝,少女能够娴熟地按照“减字偷声”的变化吹奏玉箫。

柳外的行人回头顾盼,好遥远,仿佛比那天上的银河还要远。

花朝:旧俗以二月十五日为“百花生日”,故称此节为“花朝节”。

减字偷声:指词调的减省节奏和减少歌辞字句,从而衍变新调。

玉箫:箫的美称。

李商隐《送从瓮从东川弘农尚书幕》:“素女悲清瑟,秦娥弄玉箫。

”迢迢:遥远。

韦庄《诉衷情》:“鸳梦隔星桥,迢迢。

” 参考资料: 1、 王双启编著;

叶嘉莹主编.晏几道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7.01:97-98 2、 萧枫主编.唐诗宋词全集 8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06:220-221 3、 林兆祥编撰.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747

生查子·狂花顷刻香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狂花顷刻香,晚蝶缠绵意。

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

传唱入离声,恼乱双蛾翠。

游子不堪闻,正是衷肠事。

狂花顷刻香,晚蝶缠绵意。

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

“狂花”二句:狂花:春花盛开。

晚蝶:秋蝶。

唐彦谦《秋晚高楼》:“晚蝶飘零惊宿雨。

” 传唱入离声,恼乱双蛾翠。

游子不堪闻,正是衷肠事。

离声:离别的歌声乐曲。

双蛾:双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西江月·愁黛颦成月浅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愁黛颦成月浅,啼妆印得花残。

只消鸳枕夜来闲,晓镜心情便懒。

醉帽檐头风细,征衫袖口香寒。

绿江春水寄书难,携手佳期又晚。

诉衷情·净揩妆脸浅匀眉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净揩妆脸浅匀眉。

衫子素梅儿。

苦无心绪梳洗,闲淡也相宜。

云态度,柳腰肢。

入相思。

夜来月底,今日尊前,未当佳期。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蘋 通:苹)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宿酒醒后帘幕重重低垂。

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蘋 通:苹)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

琵琶轻弹委委倾诉相思。

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87 . 2、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60 . 3、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03 .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梦后”两句:眼前实景,“梦后”“酒醒”互文,犹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所云“一场秋梦酒醒时”;

“楼台高锁”,从外面看,“帘幕低垂”,就里面说,也只是一个地方的互文,表示春来意与非常阑珊。

许浑《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因题》:“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春风第一花。

“却来:又来,再来。

“去年春恨“是较近的一层回忆,独立花前,闲看燕子,比今年的醉眠愁卧,静掩房栊意兴还稍好一些。

郑谷《杏花》:”小桃初谢后,双燕却来时。

“”独立“与双燕对照,已暗逗怀人意。

《五代诗话》卷七引翁宏《宫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翁诗全篇见《诗话总龟》前集卷十一。

) 记得小蘋(pín)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蘋 通:苹)小蘋:当时歌女名。

汲古阁本《小山词》作者自跋:“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

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

“小莲、小苹等名,又见他的《玉楼春》词中。

心字罗衣:未详。

杨慎《词品》卷二:“心字罗衣则谓心字香薰之尔,或谓女人衣曲领如心字。

“说亦未必确。

疑指衣上的花纹。

”心“当是篆体,故可作为图案。

”两重心字“,殆含”心心“义。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一:”山花插鬓髻,石竹绣罗衣“,仅就两句字面,虽似与此句差远,但太白彼诗篇末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显然为此词结句所本,则”罗衣“云云盖亦相绾合。

前人记诵广博,于创作时,每以联想的关系,错杂融会,成为新篇。

此等例子正多,殆有不胜枚举者。

彩云:比喻美人。

江淹《丽色赋》:“其少进也,如彩云出崖。

“其比喻美人之取义仍从《高唐赋》”行云“来,屡见李白集中,如《感遇四首》之四”巫山赋彩云“、《凤凰曲》”影灭彩云断“及前引《宫中行乐词》。

白居易《简简吟》:”彩云易散琉璃脆。

“此篇”当时明月“”曾照彩云“,与诸例均合,寓追怀追昔之意,即作者自跋所云。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87 . 2、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60 . 3、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03 .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宿酒醒后帘幕重重低垂。

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梦后”两句:眼前实景,“梦后”“酒醒”互文,犹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所云“一场秋梦酒醒时”;

“楼台高锁”,从外面看,“帘幕低垂”,就里面说,也只是一个地方的互文,表示春来意与非常阑珊。

许浑《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因题》:“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春风第一花。

“却来:又来,再来。

“去年春恨“是较近的一层回忆,独立花前,闲看燕子,比今年的醉眠愁卧,静掩房栊意兴还稍好一些。

郑谷《杏花》:”小桃初谢后,双燕却来时。

“”独立“与双燕对照,已暗逗怀人意。

《五代诗话》卷七引翁宏《宫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翁诗全篇见《诗话总龟》前集卷十一。

) 记得小蘋(pín)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蘋 通:苹)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

琵琶轻弹委委倾诉相思。

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小蘋:当时歌女名。

汲古阁本《小山词》作者自跋:“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

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

“小莲、小苹等名,又见他的《玉楼春》词中。

心字罗衣:未详。

杨慎《词品》卷二:“心字罗衣则谓心字香薰之尔,或谓女人衣曲领如心字。

“说亦未必确。

疑指衣上的花纹。

”心“当是篆体,故可作为图案。

”两重心字“,殆含”心心“义。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一:”山花插鬓髻,石竹绣罗衣“,仅就两句字面,虽似与此句差远,但太白彼诗篇末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显然为此词结句所本,则”罗衣“云云盖亦相绾合。

前人记诵广博,于创作时,每以联想的关系,错杂融会,成为新篇。

此等例子正多,殆有不胜枚举者。

彩云:比喻美人。

江淹《丽色赋》:“其少进也,如彩云出崖。

“其比喻美人之取义仍从《高唐赋》”行云“来,屡见李白集中,如《感遇四首》之四”巫山赋彩云“、《凤凰曲》”影灭彩云断“及前引《宫中行乐词》。

白居易《简简吟》:”彩云易散琉璃脆。

“此篇”当时明月“”曾照彩云“,与诸例均合,寓追怀追昔之意,即作者自跋所云。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87 . 2、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60 . 3、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03 .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蘋 通:苹)   这首词抒发作者对歌女小苹怀念之情。

比较起来,这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在作者众多的怀念歌女词中更有其独到之处。

全词共四层: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为第一层。

这两句首先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如不仔细体味,很难领会它的真实含义。

其实是词人用两个不同场合中的感受来重复他思念小苹的迷惘之情。

由于他用的是一种曲折含蓄,诗意很浓的修词格调。

所以并不使人感到啰嗦,却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深意。

如果按常规写法,就必须大力渲染梦境,使读者了解词人与其意中人过去生活情状及深情厚谊。

而作者却别开生面,从他笔下迸出来的是“梦后楼台高锁”。

即经过甜蜜的梦境之后,含恨望着高楼,门是锁着的,意中人并不真的在楼上轻歌曼舞。

作者不写出梦境,让读者去联想。

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词句的内涵和感染力。

至于“梦”和“楼”有什么必然联系,只要细心体味词中的每一句话,就会找到答案。

这两句的后面紧接着“去年春恨却来时”。

既然词人写的是“春恨”,他做的必然是春梦了。

回忆梦境,却怨“楼台高锁”,那就等于告诉读者,他在梦中是和小苹歌舞于高楼之上。

请再看晏几道的一首《清平乐·幺弦写意》:“幺弦写意,意密弦声碎。

书得凤笺无限事,却恨春心难寄。

卧听疏雨梧桐,雨余淡月朦胧,一夜梦魂何处?

那回杨叶楼中。

”这首词虽然也没有写出梦境,却能使读者联想到,这是非常使人难以忘怀的梦境。

以上所谈是词人第一个场合的感受。

另一个场合的感受是:“酒醒帘幕低垂”,在不省人事的醉乡中是不会想念小苹的,可是一醒来却见原来居住小苹的楼阁,帘幕低垂,门窗是关着的,人已远去,词人想借酒消愁,但愁不能消。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三句为第二层。

“去年”两字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有了“去年”二字第一层就有了依据。

说明两人相恋已久,刻骨铭心。

下文的“记得”“当时”“曾照”就有了着落,把这些词句串联起来,整首词就成了一件无缝的天衣。

遣词之妙,独具匠心!

“却”字和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却”字一样,当“又”字“再”字解。

意思是说:去年的离愁别恨又涌上了心头。

紧接着词人借用五代翁宏《春残》“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最后两句,但比翁诗用意更深。

“落花”示伤春之感,“燕双飞”寓缱绻之情。

古人常用“双燕”反衬行文中人物的孤寂之感。

如:冯延已《醉桃源·南园春半踏青时》“秋千慵困解罗衣,画梁双燕飞”就是其中一例。

晏词一写“人独立”再写“燕双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篇盖袭用成语,但翁宏诗作不出名,小晏词句却十分煊赫。

这里也有好些原因:(一)乐府向例可引用诗句,所谓”以诗入乐“,如用得浑然天成,恰当好处,评家且认为是一种优点。

(二)诗词体性亦不尽同,有用在诗中并不甚好,而在词中却很好的,如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一联。

(三)优劣当以全篇论,不可单凭摘句。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为第三层。

欧阳修《好女儿令·眼细眉长》:“一身绣出,两重心字,浅浅金黄。

”词人有意借用小苹穿的“心字罗衣”来渲染他和小苹之间倾心相爱的情谊,已够使人心醉了。

他又信手拈来,写出“琵琶弦上说相思”,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诗句来,给词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

  第四层是最后两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两句是化用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宋词选》把“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解释为“当初曾经照看小苹归去的明月仍在,眼前而小苹却已不见”,这样解释虽然不错,但似乎比较乏味。

如果把这两句解释为“当时皓月当空,风景如画的地方,现在似乎还留下小苹归去时,依依惜别的身影”。

这样会增加美的感受,像彩云一样的小苹在读者的头脑里,会更加妩媚多姿了。

把“在”字当作表示处所的方位词用,因为在吴系语中,“在”能表达这种意思。

某处可说成“某在”。

杨万里《明发南屏》“新晴在在野花香”。

“在在”犹“处处”也,可作佐证。

这首《临江仙》含蓄真挚,字字关情。

词的上阕“去年春恨却来时”可说是词中的一枚时针,它表达了词人处于痛苦和迷惘之中,其原因是由于他和小苹有过一段甜蜜幸福的爱情。

时间是这首词的主要线索。

其余四句好像是四个相对独立的镜头(即1、梦后,2、酒醒,3、人独立,4、燕双飞),每个镜头都渲染着词人内心的痛苦,句句景中有情。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533-536 . 2、 俞平伯 .唐宋词选释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87 . 3、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60 .

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当你在阶前与女伴斗草时我们初次相见,当你在楼上与女伴穿针时我们再次相逢。

少女踏青斗草游戏。

只见你在阶前和别的姑娘斗草,裙子上沾满露水,玉钗在头上迎风微颤,那活泼唯美的情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另一次是七夕,少女夜须穿针乞巧拜新月。

我和你在穿针楼上重逢,只见你靓妆照人,眉际沁出翠黛,羞得粉脸生出娇红,我们两个人已是生情意,却道得空灵。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不料华年似水,伊人亦如行云,不知去向了。

参考资料: 1、 陈耳东,陈笑呐编注 .情词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7 :第245页 . 2、 罗漫主编 .宋词新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第296页 .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chāi)风。

靓(jìng)妆眉沁(qìn)绿,羞脸粉生红。

斗草:古代春夏间的一种游戏。

穿针:指七月七日七巧节。

“罗裙”句,七夕月夜,你身着罗裙,裙湿香露;

头戴玉钗,鬓插香花,立于夜风之中。

唐·温庭筠《菩萨蛮》云:“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流水”句:从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句化来,此处指女子去远,无处寻觅。

行云:这里用“巫山云雨”的典故。

这里指心爱的女子行踪不定。

飞雨:微雨。

参考资料: 1、 陈耳东,陈笑呐编注 .情词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7 :第245页 . 2、 罗漫主编 .宋词新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第296页 .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chāi)风。

靓(jìng)妆眉沁(qìn)绿,羞脸粉生红。

当你在阶前与女伴斗草时我们初次相见,当你在楼上与女伴穿针时我们再次相逢。

少女踏青斗草游戏。

只见你在阶前和别的姑娘斗草,裙子上沾满露水,玉钗在头上迎风微颤,那活泼唯美的情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另一次是七夕,少女夜须穿针乞巧拜新月。

我和你在穿针楼上重逢,只见你靓妆照人,眉际沁出翠黛,羞得粉脸生出娇红,我们两个人已是生情意,却道得空灵。

斗草:古代春夏间的一种游戏。

穿针:指七月七日七巧节。

“罗裙”句,七夕月夜,你身着罗裙,裙湿香露;

头戴玉钗,鬓插香花,立于夜风之中。

唐·温庭筠《菩萨蛮》云:“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不料华年似水,伊人亦如行云,不知去向了。

“流水”句:从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句化来,此处指女子去远,无处寻觅。

行云:这里用“巫山云雨”的典故。

这里指心爱的女子行踪不定。

飞雨:微雨。

参考资料: 1、 陈耳东,陈笑呐编注 .情词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7 :第245页 . 2、 罗漫主编 .宋词新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第296页 .

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旧香残粉似当初。

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

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

愁肠待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

那堪和梦无。

旧香残粉似当初。

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

秋来书更疏。

旧日用残的香粉芳馥似当初,人儿的情意淡了反恨不如。

一个春天还寄来几行书信,到了秋天书信越见稀疏。

衾凤冷,枕鸳孤。

愁肠待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

那堪和梦无。

绣凤被儿冷,鸳鸯枕儿孤,郁郁愁肠只待酒来宽舒。

梦魂儿纵然有相逢把晤也成虚无,怎忍受连想做个虚幻的梦儿也无路。

参考资料: 1、 《中华必读经典》编委会.中华最美古诗词.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2:122 2、 江培英编著.宋词三百首卷一图文本:线装书局,2003:58

旧香残粉似当初。

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

秋来书更疏。

旧香残粉:指旧日残剩的香粉。

香粉,女性化妆用品。

疏:稀少。

衾凤冷,枕鸳孤。

愁肠待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

那堪和梦无。

衾凤:绣有凤凰图纹的彩被。

枕鸳:绣有鸳鸯图案的枕头。

舒:宽解,舒畅。

和:连。

参考资料: 1、 《中华必读经典》编委会.中华最美古诗词.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2:122 2、 江培英编著.宋词三百首卷一图文本:线装书局,2003:58

旧香残粉似当初。

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

秋来书更疏。

旧日用残的香粉芳馥似当初,人儿的情意淡了反恨不如。

一个春天还寄来几行书信,到了秋天书信越见稀疏。

旧香残粉:指旧日残剩的香粉。

香粉,女性化妆用品。

疏:稀少。

衾凤冷,枕鸳孤。

愁肠待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

那堪和梦无。

绣凤被儿冷,鸳鸯枕儿孤,郁郁愁肠只待酒来宽舒。

梦魂儿纵然有相逢把晤也成虚无,怎忍受连想做个虚幻的梦儿也无路。

衾凤:绣有凤凰图纹的彩被。

枕鸳:绣有鸳鸯图案的枕头。

舒:宽解,舒畅。

和:连。

参考资料: 1、 《中华必读经典》编委会.中华最美古诗词.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2:122 2、 江培英编著.宋词三百首卷一图文本:线装书局,2003:58

旧香残粉似当初。

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

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

愁肠待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

那堪和梦无。

  此词抒写的是居者思行者的情怀,但它同其他同类主题的作品比较,在技巧上自有特色。

作者在词中运用层层开剥的手法,把人物面对的情感矛盾逐步推上尖端,推向绝境,从而展示了人生当中不可解脱的一种深沉的痛苦。

  上片起首两句将物与人比照起来写,意谓往昔所用香粉虽给人以残旧之感,但物仍故物,香犹故香,而离去之人的感情,却经不起空间与时间考验,逐渐淡薄,今不如昔了。

上片歇拍两句,是上两句的补充和延伸,举出人不如物、今不如昔的事实,那就是行人春天初去时还有几行书信寄来,到了秋天,书信越来越稀少了。

上片四句,即物思人,感昔伤今,抒写了女主人公对行者薄情的满腔怨恨。

词的下片转而叙述女主人公夜间的愁思,抒写其处境的凄凉、相思的痛苦。

  过片两句,写词中人的情感体验,赋予客观的物象—— 衾与枕以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主观情感,将女主人公的内心感受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里写衾与枕而着眼于凤与鸳,还有其象征意义,是词中人因见衾、枕上绣的凤凰、鸳鸯而想到情侣的分离,以凤凰失侣、鸳鸯成单,来暗示自己的处境已经物是人非、今非昔比了。

“愁肠”一句,是其人在愁肠百结之际希冀在酒醉中求得暂时的解脱,这是她可能找到的唯一消愁的办法。

但这里只说“待酒舒”,未必真入醉乡,而酒也未必真能舒愁。

联系下两句看,其愁肠不仅未舒,更可能徒然加重相思之情和幽怨愁恨。

  下片前三句写衾冷枕孤,遣愁无计,应是入夜后、就寝前的感触。

结拍两句,写一觉醒来时的空虚和惆怅。

既然人已成各,今已非昨,而又往事难忘,后会难期,那就只有在入睡之际,寄希望于梦中与相思之人重温旧情了。

尽管梦境幻而非真,虚而非实,梦回后反而会令人惘然若失。

但梦里倘能相见,总也聊胜于无。

可是,最可悲的是,夜来空有相思,竟难成梦,连这一点片刻的虚幻的慰藉也得不到,就更令人难以为怀了。

这结拍两句是翻进一层、层层逼进的写法。

上句说已看穿了梦境的虚幻,似乎有梦无梦都无所谓,绝望之情已跃然纸上,而下句一转,把词意又推进一层。

从下句再回过来看上句,才知上句是衬垫和加重下一句的,也可以说是未发先敛,欲擒故纵,从而形成跌宕,显示波澜。

这种写法,有一波三折、一唱三叹、荡气回肠之妙。

  冯煦在《六十一家选例言》中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

其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此词即堪称用语浅淡,味致深浓。

作者在词中采用层层深入、步步紧迫的手法,将思忆之情、怨恨之痛抒发到无可回旋的地步,使人产生异样的黯然情绪,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陈邦炎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58-559 2、 《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编委会编.宋词三百首.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61

12345 共31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