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多少恨 文翻注译赏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我有多少的恨,昨夜梦中的景象,还像以前我还是故国君主时,常在上苑游玩,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
正是景色优美的春天,还吹着融融的春风。
参考资料: 1、 杨敏如.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98-101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梦魂:古人认为在睡梦中人的灵魂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
唐代刘希夷《巫山怀古》中有句:“颓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还似:一作“还是”。
上苑:封建时代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
车如流水马如龙:意思是车子接连不断像流水一样驰过,马匹络绎不绝像一条龙一样走动。
形容车马络绎不绝,十分繁华热闹。
语出袁宏《后汉纪·孝章皇帝纪》上记载:“建初二年(马)太后诏曰:‘吾万乘主,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旁人无香熏之饰,衣但布皇,如是者欲以身率服众也。
······前过濯龙门,见外家车如流水马如龙。
吾亦不谴怒之,但绝其岁用,冀以默愧其心。
’”花月:花和月,泛指美好的景色。
花月正春风,意思是形容春天鲜花怒放,春夜月光明朗,春风微拂的情景,描绘春光的明媚。
参考资料: 1、 杨敏如.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98-101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我有多少的恨,昨夜梦中的景象,还像以前我还是故国君主时,常在上苑游玩,车子如流水穿过,马队像长龙一样川流不息。
正是景色优美的春天,还吹着融融的春风。
梦魂:古人认为在睡梦中人的灵魂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
唐代刘希夷《巫山怀古》中有句:“颓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还似:一作“还是”。
上苑:封建时代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
车如流水马如龙:意思是车子接连不断像流水一样驰过,马匹络绎不绝像一条龙一样走动。
形容车马络绎不绝,十分繁华热闹。
语出袁宏《后汉纪·孝章皇帝纪》上记载:“建初二年(马)太后诏曰:‘吾万乘主,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旁人无香熏之饰,衣但布皇,如是者欲以身率服众也。
······前过濯龙门,见外家车如流水马如龙。
吾亦不谴怒之,但绝其岁用,冀以默愧其心。
’”花月:花和月,泛指美好的景色。
花月正春风,意思是形容春天鲜花怒放,春夜月光明朗,春风微拂的情景,描绘春光的明媚。
参考资料: 1、 杨敏如.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98-101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开头陡起,小词中罕见。
所“恨”的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的情事,而是昨夜这场梦的本身。
梦中的情事固然是词人时时眷恋着的,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却使他倍感难堪,所以反而怨恨起昨夜的梦来了。
二句似直且显,其中却萦纡沉郁,有回肠荡气之致。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三句均写梦境。
“还似”二字领起,直贯到底。
往日繁华生活内容纷繁,而记忆中最清晰、印象最深刻的是“游上苑”。
在无数次上苑之游中,印象最深的热闹繁华景象则是“车如流水马如龙”。
用在这里,极为贴切。
它出色地渲染了上苑车马的喧阗和游人的兴会。
紧接着,又再加上一句充满赞叹情味的结尾——“花月正春风”。
在实际生活中,上苑游乐当然不一定都在“花月正春风”的季节,但春天游人最盛,当是事实。
这五个字,点明了游赏的时间以及观赏对象,渲染出热闹繁华的气氛;
还具有某种象征意味——象征着在他生活中最美好,最无忧无虑、春风得意的时刻。
“花月”与“春风”之间,以一“正”字勾连,景之袱丽、情之浓烈,一齐呈现。
这一句将梦游之乐推向最高潮,而词却就在这高潮中陡然结束。
从表面看(特别是单看后三句),似乎这首词所写的就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实际上作者要着重表达的倒是另外一面—处境的无限凄凉。
但作者却只在开头用“多少恨”三字虚点,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托。
正因为“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景象在他的生活中已经不可再现,所以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
对旧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的凄凉越不难想见。
由于词人是在梦醒后回想繁华旧梦,所以梦境中“花月正春风”的淋漓兴会反而更触动“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悲慨。
这是一种“正面不写,写反面”的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
全词仅五句二十七字,但却内容丰富、寓意深刻。
作者以反写正,以乐写悲,以欢情写凄苦,昔与今的对比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但也蕴寓了极深的用意,以人有回味无穷之感。
全词一笔即成,语白意真,直叙深情,是一首情辞俱佳的小词。
第二首词用的是以反写正的艺术手法,以乐来反衬苦,笔意有曲婉之感。
但这首词则不同,是直笔明写、正见正写直抒胸臆、坦吐愁恨的艺术手法,因而有愈见沉痛之感。
二词可同读,对作者的忧思愁恨则体会更深。
“多少泪”即“多少恨”之续写,“一晌贪欢”后,悲情更苦,离恨更深,作者再也无法自制,只能任凭“多少泪,断脸复横颐”了。
眼泪纵横当不是抽泣哽咽,而是激情难收,也许有号啕之举,但是,泪可流,“心事”却不可说,一是满腔悔恨无法说,二是故国情怀不能说,自伤之情、囚居之苦,片言俱现,作者心中愁苦跃然纸上。
不但“心事”不可说,连往日可以寄托情思的凤笙也不能吹起,这种痛苦和不自由是非常地残酷。
古人悲思不可解,常有“只将心思付瑶琴”之想,而这情此景,作者却连这一点奢望都不敢有。
况且,凤笙向来为欢歌之用,于此时吹奏,对李煜来讲,只是徒增感慨、更添思忆而已,所以一句“休向”,使作者的幽居无奈中又多添了几分不堪回首的痛苦。
于是乎,“肠断更无疑”但是惟一的结局了。
这首词正是李煜入宋后“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真实写照。
全词与“多少恨”同调,取笔不同但取意同。
这首词直接写作者深沉痛苦,描摹细致,语言直朴,较“多少恨”有更直入人心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杨敏如.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98-101 2、 钟振振.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33
后庭花·景阳钟动宫莺转 文注赏
景阳钟动宫莺转,露凉金殿。
轻飙吹起琼花绽,玉叶如剪。
晚来高阁上,珠帘卷,见坠香千片。
修蛾慢脸陪雕辇,后庭新宴。
景阳钟动宫莺转,露凉金殿。
轻飙吹起琼花绽,玉叶如剪。
景阳钟:宫内报时之钟。
《南齐书·武穆裴皇后传》:“武帝以宫深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以应五鼓。
宫人闻钟声,早起妆饰。
”李贺《画江潭苑》诗之四:“今朝画眉早,不待景阳钟。
”转:一作“啭”。
轻飙(biāo彪):轻风。
琼花:这里泛指色泽鲜丽如玉的花朵。
琼花本为花木之一种,叶柔而莹泽,花色微黄而有香。
旧传扬州后土祠有琼花一株,为唐人所植,是稀有珍异的植物。
李白《秦女休行》:“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
”绽:一作“旋”。
晚来高阁上,珠帘卷,见坠香千片。
修蛾慢脸陪雕辇,后庭新宴。
坠香:落花。
修蛾慢脸:长眉娇脸。
修:细长。
慢:娇美。
雕辇:皇帝所乘之车。
后庭新宴:在后宫摆设新宴。
据《南史·后妃列传下》载:陈后主每引宾客,对张贵妃等游宴,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
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调,被以新声。
其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
内容多赞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
如“壁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之类。
又,《南史·陈本纪下》:“陈后主愈骄,不虞外难,荒于酒色,不恤政事。
左右嬖佞珥貂者五十人,妇人美貌丽服巧态以从者千余人。
常使张贵妃、孔贵人等八人夹坐,江总、孔范等十人预宴,号曰‘狎客’。
先令八妇人襞采笺,制五言诗,十客一时继和,迟则罚酒。
君臣酣饮,从夕达旦,以此为常。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景阳钟动宫莺转,露凉金殿。
轻飙吹起琼花绽,玉叶如剪。
晚来高阁上,珠帘卷,见坠香千片。
修蛾慢脸陪雕辇,后庭新宴。
这首词咏陈后主宫中事,属怀古之作。
上片写宫中晓景:景阳钟声悠长,露凝金殿,轻风吹拂,琼花绽放,一派明丽的春色。
下片头三句写宫中晚景。
“坠香千片”,是盛变衰的表现。
后二句写那些漂亮的宫娥,陪着君王在后庭欢宴。
这首词作者虽是客观地叙当时之事,然而也透露了他对陈后主沉湎酒色、不恤国事的谴责之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江城子·竹里风生月上门 文翻注译赏
江城子·初夜含娇入洞房 文赏
女冠子·薄妆桃脸 文注
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靥,艳情多。
绶带盘金缕,轻裙透碧罗。
含羞眉乍敛,微语笑相和。
不会频偷眼,意如何。
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靥,艳情多。
绶带盘金缕,轻裙透碧罗。
花靥(yè):妇女脸颊上涂点的妆饰物。
绶带:丝带。
含羞眉乍敛,微语笑相和。
不会频偷眼,意如何。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醉公子·岸柳垂金线 文翻赏
岸柳垂金线,雨晴莺百啭。
家住绿杨边,往来多少年。
马嘶芳草远,高搂帘半掩。
敛袖翠蛾攒,相逢尔许难。
岸柳垂金线,雨晴莺百啭。
岸边的杨柳垂下金黄色的枝条,雨过天晴,黄莺儿在尽情地呜叫。
家住绿杨边,往来多少年。
我的家就在绿杨树旁边靠近通衙大道,来来往往经过许多许多的王孙年少。
马嘶芳草远,高搂帘半掩。
我在高楼上半卷起帘子往下瞧,王孙公子们骑着马越去越远。
敛袖翠蛾攒,相逢尔许难。
我举袖遮睑把眉皱,感叹知音相逢这么难。
参考资料: 1、 费振刚主编 顾农,徐侠著.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 花间派词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439 2、 王洪主编.唐宋词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93
岸柳垂金线,雨晴莺百啭。
家住绿杨边,往来多少年。
马嘶芳草远,高搂帘半掩。
敛袖翠蛾攒,相逢尔许难。
《醉公子·岸柳垂金线》轻借流丽潇洒之笔,用岸柳明媚莺声如簧的环境作衬托,委婉曲折地描写一位别后妇女的春思。
“岸柳垂金线,雨晴莺百啭。
”起拍二句,为对春日景物的描绘:“岸柳”已被春风吹绿,垂下缕缕长有嫩叶的枝条,而雨后新晴,黄莺百啭,一片春光融融。
“家住绿杨边,往来多少年。
”写家居环境及宅前路上来往多青年人的情景。
美景当前,故少年人来游者众,这一切都暗示这是一个易于挑起春情的季节,也是一个令人忆起少年情事的地方。
潜气内蕴,深藏不露。
“马嘶芳草远,高搂帘半掩。
”过片二句,写由所见来往多青年人而引发的对心上的人的思念:女主人公闻马嘶以为心上人即将来到,因而于楼上卷帘望远,但并未见到心上人,唯见郊原芳草连绵直伸向天边。
这里只说“帘半卷”,不像后来宋词“倚危楼,望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之类直说,“点到即止”,正是唐五代词的含蓄处。
“敛袖翠蛾攒,相逢尔许难。
”结拍二句,言因不见心上人的身影,女主人公眉峰紧锁、愁思满腹,并慨叹和心上人见面是如此之难。
这里以蹙眉表愁态,于是不由内心发出惆怅无奈问己又问人的“相逢而不离开却是如此的艰难”的嗟叹。
参考资料: 1、 艾治平著.花间词品读: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12:183-184 2、 程自信注评.唐五代词二百首:黄山书社,1998年11月第1版:第197页
酒泉子·杨柳舞风 文注赏
杨柳舞风,轻惹春烟残雨。
杏花愁,莺正语,画楼东。
锦屏寂寞思无穷,还是不知消息。
镜尘生,珠泪滴,损仪容。
杨柳舞风,轻惹春烟残雨。
杏花愁,莺正语,画楼东。
锦屏寂寞思无穷,还是不知消息。
镜尘生,珠泪滴,损仪容。
镜尘生:久未对镜梳妆,故镜生尘。
损仪容:因相思之苦而摧残了美丽的容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杨柳舞风,轻惹春烟残雨。
杏花愁,莺正语,画楼东。
锦屏寂寞思无穷,还是不知消息。
镜尘生,珠泪滴,损仪容。
这首词写闺妇春思。
上片写画楼东的春景:柳、风、烟、雨、莺,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
下片写她因未得丈夫消息,泪珠常滴,容颜渐损,即“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酒泉子·水碧风清 文
李煜 文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更多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文翻注译赏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 一作:留人)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 一作:留人)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
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 .宋词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年11月版 :第1-2页 .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 一作:留人)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 .宋词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年11月版 :第1-2页 .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 一作:留人)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
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 .宋词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年11月版 :第1-2页 .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 一作:留人) 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
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这些自属有目共见。
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
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
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意欲成“文”,诚梦呓之言也。
且说以春红二字代花,即是修饰,即是艺术,天巧人工,总须“两赋而不来”方可。
此春红者,无待更言,乃是极美好可爱之名花无疑,可惜竟已凋谢。
调零倘是时序推迁,自然衰谢,虽是可惜,毕竟理所当然,尚可开解;
如今却是朝雨暮风,不断摧残之所致。
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为可怜可痛,不止倍蓰。
以此可知,“太匆匆”一句,叹息中着一“太”字;
“风雨”一然,愤慨中着一“无奈”字,皆非普通字眼,质具千钧,情同一恸矣。
若明此义,则上片三句,亦千回百转之情怀,又匪特一笔三过折也。
讲说文学之事,切宜细思寻玩,方不致误认古人皆荒率浅薄之妄人,方能于人于己两有所益。
过片三字句三叠句,前二句换暗韵仄韵,后一句归原韵,别有风致。
但“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
于是让人们想到杜甫的名句“林花着雨胭脂湿”(《曲江对雨》),此乃南唐后主也熟读杜诗之证也。
后主分明从杜少陵的“林花”而来,而且因朝来寒“雨”竟使“胭脂”尽“湿”,其思路十分清楚,但是假若后主在过片竟也写下“胭脂湿”三个大字,便成了老大一个笨伯,鹦鹉学舌,难有意味。
他毕竟是艺苑才人,他将杜句加以消化,提炼,只运化了三字而换了一个“泪”字来代“湿”,于是便青出于蓝,而大胜于蓝,便觉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
“泪”字已是神奇,但“醉”亦非趁韵谐音的妄下之字。
此醉,非陶醉俗义,盖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也。
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长句,也是运用叠字衔联法:“朝来”“晚来”,“长恨”,“长东”,前后呼应更增其异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顾随先生论后主,以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美中不足在“恰似”,盖明喻不如暗喻,一语道破“如”“似”,意味便浅。
按这种说法,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恰好免去此一微疵,使尽泯“比喻”之迹,而笔致转高一层矣。
学文者于此,宜自寻味,美意不留,芳华难驻,此恨无穷,而无情东逝之水,不舍昼夜,“淘尽”之悲,苏轼亦云,只是表现之风格手法不同,非真有异也。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4月版 :第125-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