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不多情 一作:悔多情)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风中的柳絮残飞到水面化作浮萍,河泥中的莲花虽然刚劲果断,但是它的茎却依然会丝丝萦绕不断。

别离时拈一花瓣赠与对方,记念以前的事情。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不多情 一作:悔多情)人们常说人多情了他的感情就不会很深,现在真的后悔以前的多情,回到以前伤心离别的地方,泪水禁不住悄悄流下来。

参考资料: 1、 苏樱 .纳兰词 点评 :陜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2、 (清)纳兰性德,田萍 注解 .纳兰词全集鉴赏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 :26页 .

风絮(xù)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niān)香一瓣,记前生。

泥莲句:泥莲,指荷塘中的莲花。

倩,请、恳请。

此处谓莲花被藕丝缠绕。

别拈香一瓣:谓分别之时手中握着一瓣芳香的花。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不多情 一作:悔多情) 参考资料: 1、 苏樱 .纳兰词 点评 :陜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2、 (清)纳兰性德,田萍 注解 .纳兰词全集鉴赏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 :26页 .

风絮(xù)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niān)香一瓣,记前生。

风中的柳絮残飞到水面化作浮萍,河泥中的莲花虽然刚劲果断,但是它的茎却依然会丝丝萦绕不断。

别离时拈一花瓣赠与对方,记念以前的事情。

泥莲句:泥莲,指荷塘中的莲花。

倩,请、恳请。

此处谓莲花被藕丝缠绕。

别拈香一瓣:谓分别之时手中握着一瓣芳香的花。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不多情 一作:悔多情)人们常说人多情了他的感情就不会很深,现在真的后悔以前的多情,回到以前伤心离别的地方,泪水禁不住悄悄流下来。

参考资料: 1、 苏樱 .纳兰词 点评 :陜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2、 (清)纳兰性德,田萍 注解 .纳兰词全集鉴赏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 :26页 .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不多情 一作:悔多情)   《山花子》这首词从“记前生”句可以看出,是写怀念亡妻的。

这是残荷引发的怀人之作。

  上片前两句是荷塘败落的实写,以“飘残”而感知了季节之悲,同时也是人生之秋的写照。

而泥莲被藕丝萦绕,既是实景,又是不绝的情思。

后两句“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追忆当初,因景诱情,前生珍重,后世亦珍情。

情重更见心苦。

  下片承上抒情,前两句化用杜牧诗句《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句意,“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作者后悔妻子在世的时候,没有对她深情相待,自觉对她薄情。

因作者与妻卢氏结婚时,他心中还惦念着姓谢的表妹。

自己因为对表妹谢氏的多情,而对卢氏薄情。

如今想来人在的时候没有好好珍惜,而今人不在了,只有偷偷流泪的份了。

“悔”字为反语,不悔之意。

这是对于“情”的一种特殊感受,是更深沉得情的告白。

后两句是真情的率性表露,“断肠”和“泪”恰是因多情而伤痛彻骨,凄苦惆怅。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田萍 注解 .纳兰词全集鉴赏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 :26页 . 2、 王国维 .人间词话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10 :126页 .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chāi)钿(diàn)约,竟抛弃。

葬花天气:指春末落花时节,大致是农历五月,这里既表时令,又暗喻妻子之亡如花之凋谢。

夜台:指坟墓。

钗钿约:钗钿即“金钗”、“钿合”,女子饰物。

暗指爱人间的盟誓。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qiān)、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重泉”句:重泉即“黄泉”、“九泉”,指生死两隔;

双鱼,书信,典出古乐府。

“忍听”句:湘弦,即湘灵鼓瑟之弦。

传说舜之妃子溺湘水而亡,后为水神,古代诗词中常用琴瑟代指夫妻,这里指纳兰不忍再弹奏那哀怨凄婉的琴弦,否则会勾起悼亡的哀思。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是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代表作。

其悼亡词有四十首之多,皆血泪交溢,语痴入骨。

此词尤称绝唱。

词从空阶滴雨,仲夏葬花写来,引起伤春之感和悼亡之思;

又以夜台幽远,音讯不通,以至来生难期,感情层层递进,最后万念俱灰。

此生已矣,来世为期?

全词虚实相间,实景与虚拟,所见与所思,糅合为一,历历往事与冥冥玄想密合无间。

纳兰词“哀感顽艳”、“令人不能卒读”,于此可见一斑。

  词起得突兀:“此恨何时已?

”此乃化用李之仪《卜算子》词“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成句,劈头一个反问,道出词人心中对卢氏之死深切绵长、无穷无尽的哀思。

作者既恨新婚三年竟成永诀,欢乐不终而哀思无限;

又恨人天悬隔,相见无由,值此亡妇忌日,这种愁恨更有增无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句,更渲染出悼亡的环境氛围。

“滴空阶”二句,化用温庭筠《更漏子》下阕词意,温词曰:“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能清晰听到夜雨停歇之后,残雨滴空阶之声的人,一定有着郁闷难排的心事,温飞卿是为离情所苦,纳兰容若则为丧妻之痛,死别之伤痛自然远过于生离,故其凄苦更甚。

卢氏死于农历五月三十日,此时已是夏天,争奇斗艳的百花已大都凋谢,故称“葬花天气”。

此处有两措辞当注意:其一明属夏夜,却称“寒更”,此非自然天气所致,乃寂寞凄凉之心境感受使然;

其二是词人不谓“落花”,而称“葬花”,“葬”与“落”平仄相同自非韵律所限。

人死方谓“葬”,用“葬”字则更切合卢氏之死,如春花一样美艳的娇妻,却如落花一样“零落成泥碾作尘”。

如今之“葬花天气”,妻死整整三年,仿佛大梦一场,但果真是梦也早该醒了。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二句承上句来,人间无味,倒不如一抔黄土,与人世隔开,虽觉冷清,却能将愁埋葬。

夜台,即墓穴。

埋愁地,亦指墓地。

卢氏葬于玉河皂荚屯祖茔。

“钗钿约,竟抛弃”二句,再从自身痛苦生发,谓你因觉人间无味而撒手归去,却不顾我俩当年白头到老的誓言,竟使我一人痛苦地生活在人间。

古时夫妇常以钗钿作为定情之物,表示对爱情的忠诚。

钗为古代妇女的首饰之一,乃双股笄,钿,即金花,为珠宝镶嵌的首饰,亦由两片合成。

上片写词人对亡妇的深切怀念。

  下片开头,词人期望能了解卢氏亡故以后的情况。

这当然是以人死后精神不死,还有一个幽冥的阴间世界为前提的。

此亦时代局限使然,也未尝不是词人的精诚所至,自然无可厚非。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依?

”“重泉”,即黄泉,九泉,俗称阴间。

双鱼,指书信。

古乐府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诗,后世故以双鲤鱼指书信。

倘能与九泉之下的亡妻通信,一定得问问她,这几年生活是苦是乐,他和谁人伴。

此乃由生前之恩爱联想所及。

词人在另两首题为《沁园春》的悼亡词中也说:“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

雕栏曲处,同倚斜阳。

”又曰:“最忆相看,娇讹道字,手剪银灯自泼茶。

”由生前恩爱,而关心爱人死后的生活,钟爱之情,可谓深入骨髓。

词人终夜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欲以重理湘琴消遣,又不忍听这琴声,因为这是亡妻的遗物,睹物思人,只会起到“举杯消愁”“抽刀断水”的作用,而于事无补。

湘弦,原指湘妃之琴。

顾贞观有和性德《采桑子》云:“分明抹丽开时候,琴静东厢,……孤负新凉,淡月疏棂梦一场。

”由此可以看出卢氏在日,夫妇常在东厢理琴。

理琴,即弹琴。

捎信既难达,弹琴又不忍,词人只好盼望来生仍能与她结为知己。

据叶舒崇所撰卢氏墓志,性德于其妻死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

”词人不仅把卢氏当作亲人,也当成挚友,在封建婚姻制度下,这是极难得的。

词人欲“结个他生知己”的愿望,仍怕不能实现:“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词人甚至担心两人依旧薄命,来生的夫妻仍不能长久。

缘悭,指缘份少;

剩月零风,好景不长之意。

读词至此,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

新婚三年,便生死睽隔,已足以使人痛断肝肠,而期望来生也不可得,这个现实不是太残酷了吗?

在封建制度下,婚姻不以爱情为基础,故很少美满的,难得一两对恩爱夫妻,也往往被天灾人祸所拆散。

许多痴情男女,只得以死殉情,以期能鬼魂相依。

词人期望来生再结知己,已是进了一步。

但又自知无望,故结尾“清泪尽,纸灰起”二句,格外凄绝。

参考资料: 1、 王步高主编《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我喜欢雪花不在于其轻盈的形态,更在于其在寒处生长。

雪花,虽与牡丹、海棠等人间富贵花不同,而是另具高洁品性。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谢道韫是咏雪的著名才女,在她死后已无人怜惜雪花了,只落得漂泊天涯,在寒冷的月光和悲笳声中任西风吹向无际的大漠。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jiā),万里西风瀚(hàn)海沙。

谢娘二句:谢娘,指晋代王凝之的妻子、才女谢道蕴。

她曾因咏雪的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享有盛名。

(《晋书·列女传》)这里是说雪花在天涯飞扬,它虽不是富贵之花,却实诚可爱,但又有谁怜惜它呢?

瀚海:谓沙漠。

明周祈《名义考》:瀚海,“以飞沙若浪,人马相失若沉,视犹海然,非真有水之海也。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我喜欢雪花不在于其轻盈的形态,更在于其在寒处生长。

雪花,虽与牡丹、海棠等人间富贵花不同,而是另具高洁品性。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jiā),万里西风瀚(hàn)海沙。

谢道韫是咏雪的著名才女,在她死后已无人怜惜雪花了,只落得漂泊天涯,在寒冷的月光和悲笳声中任西风吹向无际的大漠。

谢娘二句:谢娘,指晋代王凝之的妻子、才女谢道蕴。

她曾因咏雪的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享有盛名。

(《晋书·列女传》)这里是说雪花在天涯飞扬,它虽不是富贵之花,却实诚可爱,但又有谁怜惜它呢?

瀚海:谓沙漠。

明周祈《名义考》:瀚海,“以飞沙若浪,人马相失若沉,视犹海然,非真有水之海也。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康熙十七年十月,容若扈驾北巡塞上时,在塞外看见大雪飞扬,姿态肆扬。

那是北方的雪,大朵大朵,情谊厚重,从几万英尺的高空直拗地投向大地,缠绵壮烈的肆意态度,纵还未知这一片世界,能不能容身,也义无返顾。

真正的美景不被勉强存留,它只于内心刹那光芒交触,完成一次深入邂逅。

  每每读采桑子的下阕,我都会觉得容若还站在寒风凛冽的塞上,遥遥是万里的黄沙,雪已落满他的双肩,那双迎着雪花的眼睛,冰雪般明亮。

  他伸出手去,雪花飞入手心,很快被手心的温度融化掉,成了一粒水珠。

他看着那滴水,忽然明白了,雪花是矜贵冰冷的。

冷处偏佳,别有根芽。

不要沾染尘世的一星爱慕和一点点纠缠,如果承受了,就化为水来偿还告别。

  他想到自己,这些年扈从皇帝四处出巡,身为乾清宫的侍卫,他算是最接近皇上的人了,人人称他受恩宠,连他的父亲也鬼迷心窍的跟着欣喜,认为他仕途大有可为。

只有他自己始终落落寡欢,一个男人靠近另一个男人,允许你保护他,这就能算是了不得的恩遇吗?

看着是站着的,实际上始终是跪着的。

  官场的倾轧看多了,亦明白御前侍卫的荣衔只是御座前花瓶。

皇帝只需要他做一个锦上添花盛世才俊的标本,为天下和满族的男子们做做样子,不需要成为一个实干家。

所有的才华派不上用场,壮志蜷曲难伸。

容若渐渐渐弃绝了富贵之心,登龙之意。

他不爱牡丹,却迷恋雪花,因为他看出了雪花有自清冷矜贵不可轻言的好处。

也忍不住黯然,雪花能如此干脆而洁烈,人却做不到,即使心上别有根芽,也必须把自己伪装成世人接受的富贵花。

  唐以来世人多以牡丹海棠为富贵之花,容若却赞雪花自有风骨,别有根芽,不同与俗世繁花。

这不是故作惊人语,而实在是他心性有别于众人,容若一生心境不减悲苦凄凉,可以说是事出有因,却也应了那句:“情发无端”。

出身富贵事显赫卓著仕途顺利相貌清俊夫妻恩爱子嗣圆满。

似乎,这个男人是上帝的宠儿,没有什么是他不能够得到和不满足的。

然而,周身的温柔富贵结果却种出一株别有根芽的“富贵花”。

  容若问道:“谢娘别后谁能惜?

”然而,几乎在他在塞上完成这首咏雪花的绝调的同时,他已经给出历史答案,谢娘之后,能惜雪花的还有他——纳兰容若。

这是,《饮水词》名篇中的名篇。

不但在《饮水词》里别具一格,就是放在历代咏物言志的佳品中,也能拔节而出。

  与容若词中别的“谢娘”不同,这里的谢娘是实指东晋才女谢道韫,引的是《世说新语-言语》中谢道韫咏柳絮的故事。

据载:“谢安见雪因风而起,兴起,便问子侄辈,此物何物可比之?

有答之:“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安摇头不语。

谢道韫对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激赏。

  我一直觉得,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固然是千古奇喻,可惜却少了个人的感情在里面。

纵观她的一生,并没有这种飘零的情结,所以只是一时灵机忽现。

好象一个人吟“月落乌啼霜满天”时,却没有“江枫渔火对愁眠”的真实心遇,固然精彩,但也只能说是精彩。

  容若爱的是冷处偏佳,是精神的至清至洁;

他取的是冷月凉音相伴下的漂泊天涯,是灵魂的自由不羁。

  白雪拥抱茫茫着黄沙,由碧落投身至此,做彼此最亲密的接触。

天与地。

瞬息无缘。

人有苦,可以求天地垂怜,天地之苦,又有谁能怜惜?

  也许,容若看到漫天雪花飞舞,他幻觉到灵魂羽化的样子,它们片片飞旋起落。

  那一刻,他领悟自己一生的追寻。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热泪双流却饮泣无声,只是痛悔从前没有珍视你的一往深情。

想凭藉丹青来重新和你聚会,泪眼模糊心碎肠断不能把你的容貌画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离别时的话语还分明在耳,比翼齐飞的好梦半夜里被无端惊醒。

你已自早早醒来我却还在梦中,哭尽深更苦雨风铃声声到天明。

参考资料: 1、 田萍.《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第45页 2、 李元洛.《在天愿作比翼鸟·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93页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凭仗:倚着拐杖。

丹青:指亡妇的画像。

省(xǐng)识:记忆起、忆起。

盈盈:此语含有双关意,既有由省识得来的容貌比眼前的画像清晰之意,又有作者无限伤感充盈于怀之意。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忒(tè):方言,太、特。

鹣鹣(jiān):即鹣鸟,比翼鸟。

似凫,青赤色,相得乃飞。

常以之比喻夫妻合美。

更更:一更又一更,即指夜夜苦受熬煎。

夜雨铃:白居易《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 参考资料: 1、 田萍.《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年:第45页 2、 李元洛.《在天愿作比翼鸟·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93页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词的上阕,抒写了丹青重识的悲戚。

睹物思人,自然情伤,更不用说是面对展露容颜笑貌的画像了。

放“沮咽却无声”,起句感情凝重。

因无声之泣比有声之哭更具酸楚之感,因而它的哀痛之情尤足悲人。

“只向从前悔薄情”,语痛情切,读后如见作者对着画像呼唤亡灵表示悔痛的情景。

从前未必薄情,然而言“悔薄情”者,严厉责己,正表现出爱之深、爱之切。

“凭仗丹青重省识,一片伤心画不成”,道出了突然见到亡妻画像时的复杂心情与怆绝感情。

生时虽然同床共席,但死别使他们分离,今天凭借画像重新见到了那清俊的面庞,盈盈的双目,怎能不使他悲伤欲绝呢?

“画不成”这一句,用元好问《十日作》成句,意谓因伤心一片故难以握笔填词,上阕就在这样浓重的伤情中结束。

  词的下阙写回忆诀别的哀痛。

“别语忒分明”一句,虽未具体写别语的内容,但它包含着妻子临终时没说完的肺腑言、衷肠语。

如今它是那样清楚地回响在耳边。

当时,他并未意识到这是最后的声音,孰料它竟成永别的遗言!

言犹在耳,痛定恩痛,令人不胜其哀。

“午夜”三句,以“梦”喻生,以“醒”喻死。

“午夜鹣鹣梦早醒”,喻他们夫妇如比翼之鸟情深意蜜,却中道分离。

这里用“避讳”手法,不忍言死,既以减轻自己的悲伤,也表现出他对妻子的挚爱。

自妻子死后,他时刻处于思念之中,尤其在深夜,听着风吹檐前铁马,更鼓声声,痛悼、思念之情,便齐涌心头,常常泣不成声。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之句,化用唐明皇闻铃总念杨贵妃作《雨淋霖》曲的典故,抒发了这种恨好景不常、好梦易醒,无限思念、无比哀痛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吕美生.《中国古代爱情诗歌鉴赏辞典》:黄山书社,1990年:第1128页

赤枣子·风淅淅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风淅淅,雨纤纤。

难怪春愁细细添。

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

风淅淅,雨纤纤。

难怪春愁细细添。

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

微风吹拂,细雨蒙蒙,每一个丝雨都将心底的春愁加剧。

往事已在脑海里渐渐模糊,那些经历究竟是真是梦,我分辨不清。

纵然你在梦里到来,也隔着一重帘幕,让我无法接近。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侯清恒,李少辉注评.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468页

风淅淅,雨纤纤。

难怪春愁细细添。

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

淅淅(xī xī):象声词,指轻微的声音。

纤纤:形容细长的样子。

细细:形容轻柔的样子。

一重帘:此处之帘是现实中的帘子,意指实境之帘隔开了虚幻之梦境。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侯清恒,李少辉注评.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468页

风淅淅,雨纤纤。

难怪春愁细细添。

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

  春雨总是惹人愁,这样的天气里,也怪不得纳兰写出这样的词句。

斜风细雨斜织着,迷蒙一片。

“淅淅”是象声词,形容风声。

总觉得象声词也是有感情的,像“淅淅”两字,同样是风,却有种柔弱迷惘的情绪在里面。

唐朝李咸用《闻泉》诗中有一句: “淅淅梦初惊,幽窗枕簟清。

”似乎是约定俗成,“淅淅”的风总与大喜大悲无关,多是愁绪,即便有些欢乐,也是似有还无的那么一丁点。

“纤纤”两字转而描画春雨的形态,这两个字本是用来描画女子双手柔细之态的,《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中就有: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用这里描摹雨丝,倒也有种婉约雅致的风情。

细雨如丝,依然朦朦胧胧地笼罩着一方天地,又慢慢地浸入心底。

秋雨愁,是不能愁过这连绵的春雨。

雨打芭蕉,春雨愁结,于是乎凄凄惨惨切切。

春雨的细腻和夏雨的豪情截然不同,只有春天才会有这连绵的细雨。

空气中布满浓浓的湿气,阴阴的灰色,映在眼底,隐在心里,胸口被堵得紧紧的,似磐石般压得使人透不出气来,所有的委屈苦恼全部喷涌而出,伤感瞬间在心底最潮湿的角落里发芽。

  因此纳兰才说,“难怪春愁细细添。

”风雨凄迷中最是容易自怜。

尤其是一人独处,怀思之情便难免。

而南这浓重的愁情而致似梦非梦的幻觉生起了。

词人喃喃自语着,那过去了的事已记不分明了。

庄子曾经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

此言一出,便成就了千百年文人墨客心中的一个结。

真实是什么,是眼睛看到的,还是手指触碰到的,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什么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如今眼前的这一切,或许一朝梦醒皆成幻影。

但纳兰随即苦笑摇头,即使在梦中,也隔着一层厚厚的帘,看不清楚。

这种愁绪就像一场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跑步,因为起点便是终点。

也像是梦,醒来时分明觉得梦是真的,而再真实的梦也不过只是场梦罢了,与现实永远隔着一重甚至多重的帘。

帘里帘外,有的人始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这是一种朦胧恍惚的境界,也从中流露出一种莫可名状的惆怅。

  纳兰的词总是意深而情婉,就如这首小令,语句中有“花间”风韵,却更湿得清丽自然。

寥寥几笔,景致情感都在其中。

参考资料: 1、 张远编著.纳兰词全解: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08:第325页

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

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

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白得叫人心惊的月光,映照在水晶帘上;

我俩遥遥相隔,看不到你如云的秀发,嗅不到你似雾的浓香。

想问候一声要不要多添件衣裳,却毫无办法;

月挂西天,梧桐的树阴已经拉得很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西风起,蟋蟀声声鸣响;

不让忧愁的人儿睡下;

秋天还是去年的秋天,可为什么面对秋景,泪水总想流上我的脸庞?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5-5-1:14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

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白得叫人心惊的月光,映照在水晶帘上;

我俩遥遥相隔,看不到你如云的秀发,嗅不到你似雾的浓香。

想问候一声要不要多添件衣裳,却毫无办法;

月挂西天,梧桐的树阴已经拉得很长。

“晶帘”:水晶帘。

伤心,极言之辞。

伤心白即极白。

李白词:“寒山一带伤心碧”,皆类于此。

此句谓在月光的映衬下水晶帘看上去一片白。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云鬟香雾”句:语出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是杜甫写给妻子的诗,容若用此亦代妻子。

此句谓头发乌黑如云,香气似雾浓,以此代指所爱所思的女子。

“无语”句,承上句,谓所思的人不再身边,即使天气寒冷,也无法问她要不要加衣裳,照应了前句的“成遥隔”。

“添衣”两字,平淡深情。

“桐阴”:梧桐树阴,此句谓月已西沉,即夜色已深。

“络纬”:蟋蟀“桐阴”:梧桐树阴,此句谓月已西沉,即夜色已深。

制衣,如斯似是习以为常,总觉得天长日久,手中好光阴无从消磨。

你我似陌上戏春的孩童,看见花开花谢都惘然欢喜心无凄伤。

只是今日,你离开我以后,再没有人为我添衣,管我寒暖,而我亦失去照顾疼惜你的机会。

看得见吗?

是一样的秋色。

秋风月夜,我伫立在桐阴之下。

仍似去年秋,你知我为何泪欲流?

生死相隔,我如此地无能为力。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西风起,蟋蟀声声鸣响;

不让忧愁的人儿睡下;

秋天还是去年的秋天,可为什么面对秋景,泪水总想流上我的脸庞?

“络纬”:蟋蟀。

一说纺织娘。

“只是”句:谓秋色和去年秋天相同。

去年秋时人尚在,今年秋时,风景不改,人已不在。

这阕小令所截取的,不过是生活中“添衣”这么一个细小的事。

除却“云鬟香雾”的指代,言语极平实,上下阕折转之间也是从容淡定,然而于小处极见真情,凄婉动人之处,似是眼前梨花飞舞,细碎地散落一地,让人心意黯然。

此词当是康熙十六年秋之作。

亦是容若小令中的经典之作。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的“欲”字更是用的恰倒好处,“欲”是将出未出,想流不能流,容若将那种哀极无泪的情状写地极精准。

一说纺织娘。

“只是”句:谓秋色和去年秋天相同。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5-5-1:14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

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

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李白《菩萨蛮》词有“寒山一带伤心碧”,指日暮之时,山色转深。

伤心是极言之辞。

伤心碧即山色深碧,伤心白即极白。

后人之词多类于此。

在月光的映衬下水晶帘看上去一片白。

水晶帘内端坐的美人已然不在。

全词除却“云鬟香雾”的指代略露艳色之外,言语极平实。

如果知晓这指代是化自杜甫《月夜》,明白杜甫藏在“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后面的相思凄苦,恐怕只有艳丽之后掩饰的惘然。

  细读“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欲”字更是用的恰到好处,“欲”是将出未出,想流不能流,容若将那种哀极无泪的情状写地极精准。

  年年秋日,看时光流转,如习以为常,总觉得日久天长,看见花谢都心无凄伤。

待得一日光阴流尽,才醒转过来。

秋风虫鸣月色深浓,仍似去年秋,你知为飘渺孤鸿?

感情的付出是相互映衬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落花如烟似梦,凄婉迷茫;

红日坠向小楼之西,室中麝兰飘香。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无限忧愁使闺中人容颜消瘦,可没人知道她的忧伤。

闲来无事调弄鹦鹉,教它诵念情郎赠我的诗章。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山有扶疏编.《一生最爱纳兰词 辛苦最怜天上月》: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年8月:第119页 2、 郑在瀛 张声启.《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525页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凄迷:形容落花凋谢零落的样子。

麝(shè)烟:焚烧麝香所散发的香烟。

麝烟即点燃麝香所散发的烟。

麝香是一种高级香料,室内放一丁点儿,便会满屋清香,气味迥异。

潜下小楼:指太阳已经落到小楼偏西的地方。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闲教鹦鹉:此句化用前人意象。

柳永《甘草子》: “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山有扶疏编.《一生最爱纳兰词 辛苦最怜天上月》: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年8月:第119页 2、 郑在瀛 张声启.《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525页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是一首“闺怨词”,词中描写的是一个女子在闺阁之中怀春思人的情形。

  上阕写春天即将过去,曾经在枝头上绚烂地绽放过的花朵,这时已经凋零,看着枝头残花,花瓣在风中翩翩飞舞,少女觉得自己恍如梦中,但是这场梦带着淡淡的凄清迷惘。

纳兰通过写麝香慢慢燃尽,来暗指时间的推移,结合下一句“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可知这位闺中女子看着园内纷飞的落红,一直到傍晚时分。

夕阳西下加上韶华即逝,本就没有积极向上的气象,加上少女心中思念无限,愁绪更是强烈。

从“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的“又”字可知少女已经不止一次在夕阳西下之中凝望落花飘零,也可知她心中愁思点点的情况亦不止一次地出现过,这种愁日复一日地在暮春的夕阳中积累着,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长,说不清也道不明。

  下阕的第一句,纳兰把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用直接抒情的方法展现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了一个愁容满面,倦于打扮,消瘦憔悴的女子的形象。

为了来排遣心中无限的忧愁,少女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在闲来无事之时就教自己的鹦鹉来吟诵情郎为自己写下的情诗。

虽然此举可以暂时化解女子心中的愁苦,但是在教完鹦鹉念诗之后,留下的则是更多的空虚和无奈。

曾经的那些诗是他亲口念给自己听的,而如今,念诗的有情人却变成了一只不解风情的鹦鹉,让人感叹心酸。

  这首词写得极为含蓄,甚至纳兰连词中的主人公是谁都没有直接告诉读者。

整首词仿佛是许许多多破碎的画面,需要读者在心中把它们重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细细品读,还不难发现纳兰在作词时确实颇为用心,就在这短短的三十六个字之间,他分别运用了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以及动作描写,笔笔细腻生动,形象传神。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崇文书局,2012年3月:第286页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

一钩新月几疏星。

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

小阑干外寂无声。

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

一钩新月几疏星。

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昨夜与情郎相约定,在三更时分相会。

城楼上漏壶显示,已到三更。

天际一弯新月,伴着几颗星。

夜将尽,她还在等待中未眠。

一片静谧,只有老鼠在灯下张望不停。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

小阑干外寂无声。

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他定是被什么事情耽搁了吧,刚才真不该暗恨他无情爽约。

小栏杆外寂静无声,没有人来,只有几次轻风吹响了护花铃,提醒独自等待的她现在多么寂寞,徒增伤悲。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张秉戌.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18-19 2、 秦 圃.人生若只如初见——重温最美古诗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490 3、 苏樱 毛晓雯.纳兰词全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294-295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

一钩新月几疏星。

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个人:那人。

严城:戒备森严的城池。

新月:农历每月初出现的弯形的月亮。

鼠窥灯;

形容环境寂静荒僻。

用秦观《如梦令·遥夜沈沈如水》“梦破鼠窥灯”词意。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

小阑干外寂无声。

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瞿唐:即瞿塘,峡名,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

号称西蜀门户,峡口有夔门和滟滪堆。

阑干:即栏杆。

护花铃:为保护花朵驱赶鸟雀而设置的铃。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张秉戌.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18-19 2、 秦 圃.人生若只如初见——重温最美古诗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490 3、 苏樱 毛晓雯.纳兰词全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294-295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

一钩新月几疏星。

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昨夜与情郎相约定,在三更时分相会。

城楼上漏壶显示,已到三更。

天际一弯新月,伴着几颗星。

夜将尽,她还在等待中未眠。

一片静谧,只有老鼠在灯下张望不停。

个人:那人。

严城:戒备森严的城池。

新月:农历每月初出现的弯形的月亮。

鼠窥灯;

形容环境寂静荒僻。

用秦观《如梦令·遥夜沈沈如水》“梦破鼠窥灯”词意。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

小阑干外寂无声。

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他定是被什么事情耽搁了吧,刚才真不该暗恨他无情爽约。

小栏杆外寂静无声,没有人来,只有几次轻风吹响了护花铃,提醒独自等待的她现在多么寂寞,徒增伤悲。

瞿唐:即瞿塘,峡名,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

号称西蜀门户,峡口有夔门和滟滪堆。

阑干:即栏杆。

护花铃:为保护花朵驱赶鸟雀而设置的铃。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张秉戌.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18-19 2、 秦 圃.人生若只如初见——重温最美古诗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490 3、 苏樱 毛晓雯.纳兰词全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294-295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欲眠还展旧时书。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灯孤。

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

欲眠还展旧时书。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窗外,雨打芭蕉的点滴声,使我记起了当初的情景,让我的心都快要碎了。

临睡前又翻检旧时书信,看着那写满相思情意的书笺,便记起当时她初学书写还不熟练的模样。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灯孤。

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看着这些散乱的书册,不禁泪眼模糊。

在这个冷冷的雨夜里,幽暗的窗前,我点着一盏孤灯。

原以为情缘已尽,可谁又道得清究竟是有情还是无情呢?

参考资料: 1、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94

清平乐·凄凄切切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

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

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

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冷冷清清又到深秋时节,菊花开遍;

夜深入梦之际捣衣声仍没有停歇的意思,杂乱鸣叫的蟋蟀声彻夜不停。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

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人生如燕转眼人去楼空,无心弹奏乐器丢在一旁。

又是这般晓风残月的情景,只是到如今不禁触动心绪,又添了许多新愁。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编著.《最美还是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第79页 2、 纳兰性德.纳兰词 (平装).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1版 (2012年7月1日):178

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

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切切:哀怨、忧伤貌。

黄花节:指重阳节。

黄花,菊花。

砧(zhēn)声:捣衣声。

蛩(qióng):指蟋蟀。

悲咽:悲伤呜咽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

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弦索:弦乐器上的弦,指弦乐器。

触绪:触动心绪。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编著.《最美还是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第79页 2、 纳兰性德.纳兰词 (平装).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1版 (2012年7月1日):178

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

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冷冷清清又到深秋时节,菊花开遍;

夜深入梦之际捣衣声仍没有停歇的意思,杂乱鸣叫的蟋蟀声彻夜不停。

切切:哀怨、忧伤貌。

黄花节:指重阳节。

黄花,菊花。

砧(zhēn)声:捣衣声。

蛩(qióng):指蟋蟀。

悲咽:悲伤呜咽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

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人生如燕转眼人去楼空,无心弹奏乐器丢在一旁。

又是这般晓风残月的情景,只是到如今不禁触动心绪,又添了许多新愁。

弦索:弦乐器上的弦,指弦乐器。

触绪:触动心绪。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编著.《最美还是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第79页 2、 纳兰性德.纳兰词 (平装).北京:万卷出版公司,第1版 (2012年7月1日):178

12345 共23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