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东风不解愁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

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

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

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不解风情的东风吹来,轻拂着她的裙衩。

在寂寞的夜里,背靠着丝纱的灯罩,映照出纤细身影。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

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

沉香燃尽,烟气也已消散,露珠滴落在成对的鸳鸯瓦上。

夜里天气变得寒冷,但立于樱桃树下面花蕾的香气却愈加宜人。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纳兰全词》: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6月:第281页 2、 (清)纳兰性德,(清)顾太清著;

夏华等编译.《纳兰词 太清词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年5月:第24页

东风不解愁,偷展湘裙衩。

独夜背纱笼,影著纤腰画。

不解风情的东风吹来,轻拂着她的裙衩。

在寂寞的夜里,背靠着丝纱的灯罩,映照出纤细身影。

东风:即春风。

湘裙:湖绿色的裙子。

衩:为衣裙下边的开口。

纱笼:一种以纱制成的罩子,用以罩在熏炉外面。

爇尽水沉烟,露滴鸳鸯瓦。

花骨冷宜香,小立樱桃下。

沉香燃尽,烟气也已消散,露珠滴落在成对的鸳鸯瓦上。

夜里天气变得寒冷,但立于樱桃树下面花蕾的香气却愈加宜人。

爇(ruò):燃烧。

水沉:即水沉香、沉香。

鸳鸯(yuān yāng)瓦:成双成对的瓦,两两相扣,如同相依的鸳鸯。

花骨:花枝。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纳兰全词》: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6月:第281页 2、 (清)纳兰性德,(清)顾太清著;

夏华等编译.《纳兰词 太清词 图文版》:万卷出版公司,2012年5月:第24页

生查子·短焰剔残花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

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

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

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

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

夜深了,还未入睡,我剔去灯花,周围明亮了些许。

然而,这孤凄的氛围却没有变得暖热稍许。

这离乡千里的边地深夜何其漫长,,无声无息。

不愿如祖逖那般闻鸡起舞,鸡鸣却依旧声声催人。

默默已觉青绫上尽是泪痕。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

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

天的尽头,似乎天水相接,晨雾朦胧。

西南天边的一角渐渐露出鱼肚白色。

想要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中,再次泛舟在浣花溪上。

然而乡梦幽远,只任东风吹去远。

参考资料: 1、 王友胜 李跃忠 李红渊选评.西风吹梦.湖南:岳麓书社,2002年01月第1版:第91页 2、 (清)纳兰性德著.一生最爱纳兰词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0:第117页

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

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

夜深了,还未入睡,我剔去灯花,周围明亮了些许。

然而,这孤凄的氛围却没有变得暖热稍许。

这离乡千里的边地深夜何其漫长,,无声无息。

不愿如祖逖那般闻鸡起舞,鸡鸣却依旧声声催人。

默默已觉青绫上尽是泪痕。

短焰:指蜡烛的火焰已短。

剔(tī)残花:把残存的灯花剪去,使烛光明亮。

边声:边地特有的声音,如马嘶、风吼、戍角声、战鼓声等等。

“倦舞”句:意谓在倦于起舞的时候却偏偏听到鸡鸣声。

此处反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

青绫:青色的丝织品,此指青绫被。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

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

天的尽头,似乎天水相接,晨雾朦胧。

西南天边的一角渐渐露出鱼肚白色。

想要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中,再次泛舟在浣花溪上。

然而乡梦幽远,只任东风吹去远。

冥蒙:幽暗不明。

江淹《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青林结冥蒙,丹嵘被葱蒨。

”浣花溪:在成都市西郊,为锦江支流,杜甫曾于溪旁筑草堂而居。

此借指自己的家。

参考资料: 1、 王友胜 李跃忠 李红渊选评.西风吹梦.湖南:岳麓书社,2002年01月第1版:第91页 2、 (清)纳兰性德著.一生最爱纳兰词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0:第117页

虞美人·彩云易向秋空散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

几翻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一回亲。

归鸿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

几翻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一回亲。

天高气爽的秋季,彩云最容易被风吹散开去,燕子听到满腹心事之人的长叹,也会感到怜惜,几次离合总是没有来由,让人感到时而忧愁,时而温馨。

归鸿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归雁飞来的时候。

霜期已经到来,可以托大雁把书信带给那远行的人吗?

还是不要想以前的那些事了,暂且倚着绣枕看那西下的落日吧。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侯清恒,李少辉注评,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57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139页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

几翻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一回亲。

僝僽(chán zhòu):烦恼、愁苦。

归鸿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归鸿”二句:香笺(jiān):指散发有香气的信笺。

此二句意谓远行的丈夫曾约定霜期之前即归来,既是如此,也应该寄封书信来慰相思啊!

红蕤(ruí):红蕤枕。

传说中的仙枕,此处代指绣花枕。

唐张谓《宣室志》卷六载,玉清宫有有三宝,碧玉环、红蕤枕、紫玉函。

 红蕤枕,似玉微红,有纹如粟。

宋毛滂《小重山·春雪小醉》:“十年旧事梦如新,红蕤枕,犹暖楚峰云。

”欹(qī):斜着。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侯清恒,李少辉注评,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57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139页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

几翻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一回亲。

天高气爽的秋季,彩云最容易被风吹散开去,燕子听到满腹心事之人的长叹,也会感到怜惜,几次离合总是没有来由,让人感到时而忧愁,时而温馨。

僝僽(chán zhòu):烦恼、愁苦。

归鸿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归雁飞来的时候。

霜期已经到来,可以托大雁把书信带给那远行的人吗?

还是不要想以前的那些事了,暂且倚着绣枕看那西下的落日吧。

“归鸿”二句:香笺(jiān):指散发有香气的信笺。

此二句意谓远行的丈夫曾约定霜期之前即归来,既是如此,也应该寄封书信来慰相思啊!

红蕤(ruí):红蕤枕。

传说中的仙枕,此处代指绣花枕。

唐张谓《宣室志》卷六载,玉清宫有有三宝,碧玉环、红蕤枕、紫玉函。

 红蕤枕,似玉微红,有纹如粟。

宋毛滂《小重山·春雪小醉》:“十年旧事梦如新,红蕤枕,犹暖楚峰云。

”欹(qī):斜着。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侯清恒,李少辉注评,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57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139页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

几翻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一回亲。

归鸿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这首词是从闺中人的角度写的,写她想思的愁情难耐,写她痛苦矛盾的心理。

  上片写二人总是轻易地分离,且没有任何缘由。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是说彩云易散,好景难留。

独居深闺盼人归的女子满腹心事,想起欢聚时的温馨和离别时的不舍,她不免一会儿欢喜,一会儿忧愁正满腹心事,却又见北燕南去,直惹来声声长叹,连燕子都觉得自己可怜:“几番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一回亲”,虽然每次的离合没有什么原因,但每次却都带来一次伤感,相逢时又更加亲近。

  下片首二句写他又一次爽约,连书信都没有寄来。

“归鸿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句中还可以读出些许怨恨,是说当初分别的时候。

虽然曾定好霜期之前就会归来,但在回来之前。

应该寄封书信来一解自己的相思之苦啊。

“不如前事不思量。

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两句是女子的自我安慰之语,看似自我解脱,实透露着无奈和伤感。

这是整首词最妙之处,女子愁罢叹罢,忽而觉得自己的情绪有些莫名其妙,于是自我安慰、自我开解一番,索性侧身看那夕阳去。

这般极富生活化的场景真实得仿佛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妙趣冲淡了愁苦,感伤中又带着几分难察的俏皮。

词的婉转味道因而又平添了几分,这比起说来说去只有“思念”二字的诗词更容易贴近人心。

  全词明白如话,短短两片词,闺中女子相思甚苦、愁情难耐的矛盾心理跃然纸上。

而这一番小女子的细腻心思、扭捏姿态却出于一个男人笔下,让人不得不感叹纳兰容若的情愫之敏感、体物之细微。

参考资料: 1、 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编.金瓶梅研究 第1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07:第200页 2、 纳兰容若著.一生最爱纳兰词 全词彩插珍藏版: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11:第73页

沁园春·试望阴山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排徊。

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

黄沙一片,匝地无埃。

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

踟蹰久,忽砯崖转石,万壑惊雷。

穷边自足秋怀。

又何必、平生多恨哉。

只凄凉绝塞,峨眉遗冢;

梢沉腐草,骏骨空台。

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

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

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排徊。

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

黄沙一片,匝地无埃。

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

踟蹰久,忽砯崖转石,万壑惊雷。

遥望塞外的阴山,不禁让人无限伤怀,徘徊不语。

只见几座青峰高耸入云,仿佛离天只有几尺的距离,眼前黄沙遍地,不见一丝尘埃。

碎叶城早已荒芜,拂云堆也遥远得看不见,只看见飞翔云外的雕鹰和凝聚着寒冷的雾气。

我正在这里徘徊不前,忽然听到山崖上巨石撞击的声音,就像是万丈深壑里发出的隆隆雷声。

穷边自足秋怀。

又何必、平生多恨哉。

只凄凉绝塞,峨眉遗冢;

梢沉腐草,骏骨空台。

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

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

边塞的荒凉叫人看了愁苦满怀,更何况我平生的惆怅已经很多了。

想到王昭君凄凉出塞,美人已去,但青冢犹存,而那掩埋在荒漠野草中的,是燕昭王为迎接天下贤达而筑的黄金台的遗迹、河流依然向北流去,北斗斗柄仍是横斜向南,愁苦的人已经未老先衰,两鬓已生出星星白发 在秋风中回首往事,愁苦满怀。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24页

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排徊。

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

黄沙一片,匝地无埃。

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

踟蹰久,忽砯崖转石,万壑惊雷。

阴山:今河套以北、大漠以南诸山的统称。

《史记·秦始皇本纪》:“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

” 王昌龄《出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簇:簇拥,聚集。

几簇:丛集的样子。

匝(zā)地:满地,遍地。

碎叶城:唐代古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托克马克市附近。

拂云堆:古地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堆上有中受降城,并建有拂云祠。

“雕外”句:只见到空中飞翔的雕,与大地、云烟形成一片愁惨、凄凉的荒漠景观。

雕:雕鹰。

惨不开:聚成一片愁惨、凄凉的景象。

“踟蹰(chí chú)”三句:意谓正徘徊不前,忽听得山崖轰鸣,仿佛是巨石滚动,又像万丈深壑里发出的惊雷隆隆。

这里化用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huǐ),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

”踟蹰:徘徊不前。

穷边自足秋怀。

又何必、平生多恨哉。

只凄凉绝塞,峨眉遗冢;

梢沉腐草,骏骨空台。

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

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

“只凄凉”四句:意谓想到王昭君凄凉出塞,如今人已死去,但遗冢犹存;

而那掩埋在荒漠野草中的,是当年燕昭王求贤所筑的高台。

绝塞:极远的边塞。

蛾眉遗冢(zhǒng):谓古代和亲女子之墓。

这里是用汉代王昭君出塞之典事,《汉书·匈奴传下》:“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昭君死后葬于南匈奴之地,人称“青冢”。

骏骨:骏马之骨。

此用燕昭王求贤之典,《战国策·燕策》谓:燕昭王欲得天下贤者,遂筑黄金台以求之。

郭隗劝其诚以待士、虚心延揽,并用古人以千金买千里马之故事规谏他。

后招来了乐毅、邹衍、剧辛等。

斗柄:即构成北斗星斗柄的三颗星。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24页

试望阴山,黯然销魂,无言排徊。

见青峰几簇,去天才尺;

黄沙一片,匝地无埃。

碎叶城荒,拂云堆远,雕外寒烟惨不开。

踟蹰久,忽砯崖转石,万壑惊雷。

遥望塞外的阴山,不禁让人无限伤怀,徘徊不语。

只见几座青峰高耸入云,仿佛离天只有几尺的距离,眼前黄沙遍地,不见一丝尘埃。

碎叶城早已荒芜,拂云堆也遥远得看不见,只看见飞翔云外的雕鹰和凝聚着寒冷的雾气。

我正在这里徘徊不前,忽然听到山崖上巨石撞击的声音,就像是万丈深壑里发出的隆隆雷声。

阴山:今河套以北、大漠以南诸山的统称。

《史记·秦始皇本纪》:“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

” 王昌龄《出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簇:簇拥,聚集。

几簇:丛集的样子。

匝(zā)地:满地,遍地。

碎叶城:唐代古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托克马克市附近。

拂云堆:古地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堆上有中受降城,并建有拂云祠。

“雕外”句:只见到空中飞翔的雕,与大地、云烟形成一片愁惨、凄凉的荒漠景观。

雕:雕鹰。

惨不开:聚成一片愁惨、凄凉的景象。

“踟蹰(chí chú)”三句:意谓正徘徊不前,忽听得山崖轰鸣,仿佛是巨石滚动,又像万丈深壑里发出的惊雷隆隆。

这里化用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虺(huǐ),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

”踟蹰:徘徊不前。

穷边自足秋怀。

又何必、平生多恨哉。

只凄凉绝塞,峨眉遗冢;

梢沉腐草,骏骨空台。

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鬓早衰。

君不信,向西风回首,百事堪哀。

边塞的荒凉叫人看了愁苦满怀,更何况我平生的惆怅已经很多了。

想到王昭君凄凉出塞,美人已去,但青冢犹存,而那掩埋在荒漠野草中的,是燕昭王为迎接天下贤达而筑的黄金台的遗迹、河流依然向北流去,北斗斗柄仍是横斜向南,愁苦的人已经未老先衰,两鬓已生出星星白发 在秋风中回首往事,愁苦满怀。

“只凄凉”四句:意谓想到王昭君凄凉出塞,如今人已死去,但遗冢犹存;

而那掩埋在荒漠野草中的,是当年燕昭王求贤所筑的高台。

绝塞:极远的边塞。

蛾眉遗冢(zhǒng):谓古代和亲女子之墓。

这里是用汉代王昭君出塞之典事,《汉书·匈奴传下》:“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昭君死后葬于南匈奴之地,人称“青冢”。

骏骨:骏马之骨。

此用燕昭王求贤之典,《战国策·燕策》谓:燕昭王欲得天下贤者,遂筑黄金台以求之。

郭隗劝其诚以待士、虚心延揽,并用古人以千金买千里马之故事规谏他。

后招来了乐毅、邹衍、剧辛等。

斗柄:即构成北斗星斗柄的三颗星。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24页

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

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

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

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心如死灰,除了蓄发之外,已经与僧人无异。

只因生离死别,在那似曾相识的孤灯之下,愁情萦怀,梦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

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花朵凋零之后,即使清风再怎么吹拂,也将无动于衷。

雨声淅沥,落叶飘零于金井,忽然间听到风停后传来的一阵钟声,自己福分太浅,纵有如花美眷、可意情人,却也常在生离死别中。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08:188-189 2、 纳兰容若著;

聂小晴编.纯美阅读 纳兰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2:181-182页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

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孤檠(qíng):即孤灯。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

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摇落:凋残,零落。

清吹:清风,此指秋风。

金井:井栏上有雕饰之井。

薄福:词人自谓。

荐:进献、送上。

倾城:指貌美的女子,这里代指卢氏。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08:188-189 2、 纳兰容若著;

聂小晴编.纯美阅读 纳兰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2:181-182页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

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心如死灰,除了蓄发之外,已经与僧人无异。

只因生离死别,在那似曾相识的孤灯之下,愁情萦怀,梦不能醒。

孤檠(qíng):即孤灯。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

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花朵凋零之后,即使清风再怎么吹拂,也将无动于衷。

雨声淅沥,落叶飘零于金井,忽然间听到风停后传来的一阵钟声,自己福分太浅,纵有如花美眷、可意情人,却也常在生离死别中。

摇落:凋残,零落。

清吹:清风,此指秋风。

金井:井栏上有雕饰之井。

薄福:词人自谓。

荐:进献、送上。

倾城:指貌美的女子,这里代指卢氏。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08:188-189 2、 纳兰容若著;

聂小晴编.纯美阅读 纳兰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2:181-182页

天仙子·渌水亭秋夜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

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难睡。

西风月落城乌起。

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

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难睡。

西风月落城乌起。

池塘水波清澈,金色月亮倒映水中,秋风徐来,掀起一片涟漪,水波荡漾,像抛下了一把细碎的金子。

如此良辰美景本该邀朋唤友,对酒当歌。

却不料万般惆怅涌上心头,深夜难眠,无心饮酒。

辗转反侧,直至看尽月落乌啼,天际破晓,竟是通宵未眠。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251页 2、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55页 3、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374页

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

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难睡。

西风月落城乌起。

凉蟾(chán):倒映在水面上的月影。

袂(mèi):指衣袖。

蹙:拼音cù。

金波:倒映在水中的月影。

好天良夜:好时光,好日子。

城乌:城楼上的乌鸦。

此句指天将亮。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251页 2、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55页 3、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374页

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

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难睡。

西风月落城乌起。

池塘水波清澈,金色月亮倒映水中,秋风徐来,掀起一片涟漪,水波荡漾,像抛下了一把细碎的金子。

如此良辰美景本该邀朋唤友,对酒当歌。

却不料万般惆怅涌上心头,深夜难眠,无心饮酒。

辗转反侧,直至看尽月落乌啼,天际破晓,竟是通宵未眠。

凉蟾(chán):倒映在水面上的月影。

袂(mèi):指衣袖。

蹙:拼音cù。

金波:倒映在水中的月影。

好天良夜:好时光,好日子。

城乌:城楼上的乌鸦。

此句指天将亮。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251页 2、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55页 3、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374页

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

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难睡。

西风月落城乌起。

  首二句描绘水面上的物景。

谓晚风吹拂,衣袂轻扬。

月亮映照在水中。

鱼儿游走,水波浮动。

月影闪现金光,像鱼鳞一般细碎。

这是第一层意思。

渌水亭秋夜景象呈现眼前。

  中间三句,承接当前景,叙当前事。

谓好天良夜,美酒盈樽,只可惜,心已醉,愁未消,长夜难眠。

这是第二层意思。

记述独饮情事。

  最后,以景语结。

谓漏声断,月西斜,城上乌鸦飞起。

这是全篇总归纳。

可见盈樽美酒并不能消除其清夜浓愁。

  整体看,首二句皆七言,押韵,为一个层面;

中间三句,七言一句不押韵,两个三言短句押韵,为一个层面;

最后一句单独押韵,为一个层面。

三个层面,层折变换,倚声家于此,仍有往返的馀地。

  全词六句、五仄韵。

篇幅短窄,并多齐整的律式句。

表现了纳兰面对渌水亭秋夜的良辰好景,却暗自怀愁难寐的心绪。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亦歌解析.落尽梨花月又西: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01:第143-144页

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谁复留君住。

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

最忆西窗同剪烛,却话家山夜雨。

不道只、暂时相聚。

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

黄叶下,秋如许。

曰归因甚添愁绪。

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

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

有解忆、长安儿女。

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

身世恨,共谁语?

谁复留君住。

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

最忆西窗同剪烛,却话家山夜雨。

不道只、暂时相聚。

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

黄叶下,秋如许。

谁能够把你挽留?

可叹人生在几番伤感离别之后就匆匆老去,最令人思念的,是一起在西窗下秉烛夜谈,听你讲家乡的事情。

没想到这次相聚却如此短暂,长江滚滚,落叶纷纷,大雁哀鸣着向远方飞去。

黄叶飘落,秋天的景象如此凄凉。

曰归因甚添愁绪。

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

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

有解忆、长安儿女。

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

身世恨,共谁语?

听你说要离去,我平添了许多愁绪一但你想回乡还是回去吧,总好过勉强寄居在京城凄凉的寺院里。

你两鬓斑白来京城求取功名却不能及第,儿女在家乡思念着你,我一直为你的落魄伤心不已。

看来无论古今,才华与命运总是彼此相背离,这对不公命运的满腔怨恨,又能够对谁说呢?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刘飞注,最忆西窗同剪烛 纳兰容若词全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第63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35页

谁复留君住。

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

最忆西窗同剪烛,却话家山夜雨。

不道只、暂时相聚。

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

黄叶下,秋如许。

迟暮:年老。

“衮衮(gǔn)”句:此句化用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衮衮,即“滚滚”。

曰归因甚添愁绪。

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

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

有解忆、长安儿女。

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

身世恨,共谁语?

栖迟梵(fàn)字:栖迟,滞留,游息;

梵宇,寺庙。

“两鬓”句:两鬓飘萧,头发斑白;

未遇,没有被人赏识。

姜西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中进士,年已七十。

“有解忆”句:此句化用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裘敝(qíu bì):即敝裘,破烂的农服。

典出《战国策·秦策》: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刘飞注,最忆西窗同剪烛 纳兰容若词全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第63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35页

谁复留君住。

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

最忆西窗同剪烛,却话家山夜雨。

不道只、暂时相聚。

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

黄叶下,秋如许。

谁能够把你挽留?

可叹人生在几番伤感离别之后就匆匆老去,最令人思念的,是一起在西窗下秉烛夜谈,听你讲家乡的事情。

没想到这次相聚却如此短暂,长江滚滚,落叶纷纷,大雁哀鸣着向远方飞去。

黄叶飘落,秋天的景象如此凄凉。

迟暮:年老。

“衮衮(gǔn)”句:此句化用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衮衮,即“滚滚”。

曰归因甚添愁绪。

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

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

有解忆、长安儿女。

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

身世恨,共谁语?

听你说要离去,我平添了许多愁绪一但你想回乡还是回去吧,总好过勉强寄居在京城凄凉的寺院里。

你两鬓斑白来京城求取功名却不能及第,儿女在家乡思念着你,我一直为你的落魄伤心不已。

看来无论古今,才华与命运总是彼此相背离,这对不公命运的满腔怨恨,又能够对谁说呢?

栖迟梵(fàn)字:栖迟,滞留,游息;

梵宇,寺庙。

“两鬓”句:两鬓飘萧,头发斑白;

未遇,没有被人赏识。

姜西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中进士,年已七十。

“有解忆”句:此句化用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裘敝(qíu bì):即敝裘,破烂的农服。

典出《战国策·秦策》: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刘飞注,最忆西窗同剪烛 纳兰容若词全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第63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35页

南乡子·捣衣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

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

梦里回时仔细量。

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

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

月到西南更断肠。

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

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

梦里回时仔细量。

屋外的瓦当上已结了一层薄薄的清霜,屋内孤灯下,我对着准备为他寄去的寒衣暗自心伤。

都说戍边在外的人受尽苦寒,相貌容易消瘦,真想再好好地看他一眼啊,细细打量。

如果今夜梦中可以相遇,一定一定要紧紧握住执手相望。

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

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

月到西南更断肠。

孤单单衾寒,孤单单的空房,不如趁着月光再来到河边浣洗一遍他的衣裳。

深秋寒意重,孤单独夜长,月下捣衣,声声清砧,敲打着思念与凄凉。

蓦然回首,发现月已挂上西南方向,想着天下多少有情人早已相拥而眠,不由得更加让我欲断肝肠!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153页

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

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

梦里回时仔细量。

屋外的瓦当上已结了一层薄薄的清霜,屋内孤灯下,我对着准备为他寄去的寒衣暗自心伤。

都说戍边在外的人受尽苦寒,相貌容易消瘦,真想再好好地看他一眼啊,细细打量。

如果今夜梦中可以相遇,一定一定要紧紧握住执手相望。

鸳瓦:即鸳鸯瓦。

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

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

月到西南更断肠。

孤单单衾寒,孤单单的空房,不如趁着月光再来到河边浣洗一遍他的衣裳。

深秋寒意重,孤单独夜长,月下捣衣,声声清砧,敲打着思念与凄凉。

蓦然回首,发现月已挂上西南方向,想着天下多少有情人早已相拥而眠,不由得更加让我欲断肝肠!

支枕怯空房:谓空房独处,将枕头竖起、倚靠,不免生怯。

清砧(zhēn):即捶衣石,杜甫《溟》:“半扇开烛影,欲掩见清砧。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153页

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

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

梦里回时仔细量。

支枕怯空房,且拭清砧就月光。

已是深秋兼独夜,凄凉。

月到西南更断肠。

  该词以怨妇的口吻,描写主人公的“自伤”、“怯空房”、“凄凉”,以至“断肠”的怨恨之情。

全词层层写来,情致幽婉凄绝。

古时捣衣,多在秋夜进行,试想一下,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四下悄无声息,只能听见萧瑟的砧杵声一下一下地响起,这是何等凄凉的意境。

因此,在古典诗词中,捣衣往往用来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而在这首词中,纳兰正是借捣衣这一动作,抒发了征夫怨妇的相思情怀。

  词的上片,集中描绘思妇捣衣之苦情。

整个上片,全以“秋声”来渲染烘托思妇心中之哀苦。

“鸳瓦已新霜,欲寄寒衣转自伤”,词一开篇,作者就交代了时令,天气逐渐变凉,鸳鸯瓦上已经落满了秋霜,此时的思妇想要为远方的征人寄去寒衣,却又突然开始暗自伤怀。

一个“转”字,说明妇人先前的心情并非“自伤”,但是一想到这砧板上的衣服是为远行在外的征人而捣,自然睹物思人,心中已是思念不已。

“见说征夫容易瘦,端相,梦里回时仔细量”,在这里,纳兰想象着思妇怀念征夫时所流露出的纤细感情:都说出门在外的人容易消瘦,不知道是否是真的,下次在梦里相见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端详端详你。

在纳兰所写的词作中,他不仅用种种的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恋情,更多的时候是通过这种虚幻的梦境来表达挥之不去的思念。

你听,有受惊鸿雁的凄凉哀鸣,有满阶落叶沙沙的飘响,有夜半二更的更鼓声响,有萧瑟生寒的西风呼啸。

这一切在静夜传响,声声真切,真是纵有“西风吹不断”。

如此环境氛围,思妇倍加凄苦孤单、倍加凄切伤心,更有甚者,在这凄苦的秋声中,还要加上自己不停的捣衣声。

一声声饱含着自己的凄苦辛酸,一声声寄寓着对丈夫的思念和关切,正所谓“中有深闺万里情”。

  下片形象地描绘两地相思的情境。

因为思妇独守空房,既倍感寂寞,也不免会心生胆怯,无奈之下,思妇只好通过在月光下擦拭捣衣之石来消磨时光。

而此时“已是深秋兼独夜”,深秋独夜里,寒月、寒砧,伴随着一颗孤独寂寞的心,词到此处,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一个让人怜惜、同情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

尾句“月到西南更断肠”,进一步描写思妇内心中的相思愁苦。

夜已经深了,又要与寂寞孤独相伴,连月亮都要落下了,怎能不叫我伤心断肠。

纳兰的这首思妇词写出了满纸的凄苦,可谓是一首“断肠“之作。

“片石”两句承上,先写捣衣之后,夜深、石冷、霜凝之状,可见思妇是长久地沉浸在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中,如痴如果。

“今夜”以下,是转写征夫归梦,今夜远戍边关之人定会在乡思的归梦中,分明看到妻子频呵着纤纤双手带月前迎国。

当然,也可解作梦见丈夫归来,自己呵手出迎。

两地相思一样情,这种梦幻中的相会是夫妇双方的期盼,是他们遥相思念的心灵感应。

  全词平实如话,但却深情情韵。

细细读来,如闻酸楚凄凉的捣衣之声。

如见梦中相会的具体情景,也可体味出作者对远遣之友的深切同情。

令人读罢不禁叹息欺欷,一掬同情之泪。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153页 2、 斗南主编.人一生要读的古典诗词 经典珍藏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05:第605页

洛阳春·雪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密洒征鞍无数。

冥迷远树。

乱山重叠杳难分,似五里、蒙蒙雾。

惆怅琐窗深处。

湿花轻絮。

当时悠飏得人怜,也都是、浓香助。

密洒征鞍无数。

冥迷远树。

乱山重叠杳难分,似五里、蒙蒙雾。

骑马远行的路上,雪花铺天盖地落下,迷蒙了远处的树林,模糊了重叠的山岭,教人无法辨个明白,仿佛身陷五里雾中。

惆怅琐窗深处。

湿花轻絮。

当时悠飏得人怜,也都是、浓香助。

当初这雪花也飘进过我们的窗户,一如濡湿的花朵、轻盈的柳絮。

那悠扬的样子多么惹人怜爱,但不是因为雪花太美,而是因为你就在我身边。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刘飞注,最忆西窗同剪烛 纳兰容若词全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第21页 2、 (德)纳兰性德著.苏缨,毛晓雯注译,纳兰词全译 清初第一词的最完整译注: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10:第35页

密洒征鞍无数。

冥迷远树。

乱山重叠杳难分,似五里、蒙蒙雾。

骑马远行的路上,雪花铺天盖地落下,迷蒙了远处的树林,模糊了重叠的山岭,教人无法辨个明白,仿佛身陷五里雾中。

征鞍:远行人的马鞍。

冥迷远树:指在漫天飞雪中,远方的树木一片迷蒙。

冥迷,迷蒙。

杳:幽暗。

惆怅琐窗深处。

湿花轻絮。

当时悠飏得人怜,也都是、浓香助。

当初这雪花也飘进过我们的窗户,一如濡湿的花朵、轻盈的柳絮。

那悠扬的样子多么惹人怜爱,但不是因为雪花太美,而是因为你就在我身边。

琐(suǒ)窗:窗棂上雕刻着精致花纹的窗,代指女子闺房。

湿花:即雪花。

雪为六角形晶体,古人称雷为六出(瓣)之花。

轻絮:指雪。

悠飏(yáng):雪花轻盈飞舞的样子。

浓香:指琐窗内温馨的环境。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刘飞注,最忆西窗同剪烛 纳兰容若词全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第21页 2、 (德)纳兰性德著.苏缨,毛晓雯注译,纳兰词全译 清初第一词的最完整译注: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10:第35页

密洒征鞍无数。

冥迷远树。

乱山重叠杳难分,似五里、蒙蒙雾。

惆怅琐窗深处。

湿花轻絮。

当时悠飏得人怜,也都是、浓香助。

  这是一首咏雪之作。

  上片主要描绘了室外景物,将大雪纷飞之壮观之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视角由近及远,近处是征鞍上密密麻麻的洒满了无数的雪花,远处则是树木冥迷,乱山重叠,杏渺难分,仿佛一切都笼罩在蒙蒙的烟雾之中。

  下片随着雪花的飘扬,由室外转入室内。

雪花像湿花柳絮一样,飘入了惆怅的琐窗深处。

而这轻盈散落的雪花又勾起了咏雪人的感怀,因为那纷纷扬扬的雪花是那样的惹人怜爱,更何况它除了拥有轻盈的体态之外,还有“浓香”暗助呢。

  整首词中,结句“浓香”二字用得巧妙, “浓香”到底是和雪花一样有若孤高清怀的梅花还是词人心中所思念的伊人,令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编.金瓶梅研究 第1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07:第40页

浣溪沙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

漫因睡起又登楼。

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

劳人只合一生休。

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

漫因睡起又登楼。

已经习惯了天涯路远的奔波,没必要再添加无谓的忧愁。

天又冷了,草又衰了,又是一年秋天来临。

不要因为醒来的满心愁绪而又去登楼远眺。

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劳人只合一生休。

一生劳碌,陪伴我的只有代地的老马。

就连天上一年才能相聚一次的牛郎也在笑话我的形单影只。

忧劳之人只求走完自己的一生才能好好休息。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 等.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281-282 2、 聂菁菁.纳兰词全编全赏.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374 3、 子 艮.一生最爱纳兰词.沈阳:沈阳出版社,2009:258-259 4、 秦 圃.最美的古诗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267

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

漫因睡起又登楼。

已经习惯了天涯路远的奔波,没必要再添加无谓的忧愁。

天又冷了,草又衰了,又是一年秋天来临。

不要因为醒来的满心愁绪而又去登楼远眺。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

此词为平韵四十二字体。

浪愁:空愁,无谓地忧愁。

宋杨万里《无题》:“渠侬狡狯何须教,说与旁人莫浪愁。

”漫:副词,休、莫、不要。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 伴我萧(xiāo)萧惟代马,笑人寂(jì)寂有牵牛,劳人只合一生休。

一生劳碌,陪伴我的只有代地的老马。

就连天上一年才能相聚一次的牛郎也在笑话我的形单影只。

忧劳之人只求走完自己的一生才能好好休息。

萧萧:形容马嘶鸣声。

代马:北方所产之马。

代,古代郡地,后泛指北方边塞地区。

曹植《朔风诗》: “仰彼朔风,用怀魏都。

愿骋代马,倏忽北徂。

”刘良注:“代马,胡马也。

”寂寂:形容寂静。

牵牛:即牵牛星,俗称牛郎星。

此谓天上的牛郎尚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而作者却难以与妻子团聚,故而这人间的“寂寂”连牛郎也为之发笑。

劳人:忧伤之人,这里为自指。

《诗经·小雅·巷伯》: “骄人好好,劳人草草。

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

”高诱《淮南子》注: “‘劳,忧也。

’‘劳人’即忧人也。

”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 等.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281-282 2、 聂菁菁.纳兰词全编全赏.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374 3、 子 艮.一生最爱纳兰词.沈阳:沈阳出版社,2009:258-259 4、 秦 圃.最美的古诗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267

1617181920 共23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