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莽莽几千里的边塞,女墙一路延绵。

黄昏之时,无数乌鸦的啼音滴落在城墙西畔。

夕阳收拢最后一丝光热,落入西山。

远处的群山被暮色清寒笼罩,天光暗沉下来。

此时可见猎队回归,马鸣萧萧响彻耳际。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入夜时分,便有人吹响胡笳。

秋夜瑟瑟,笳声凄凄切切不堪听。

不堪听,还生愁。

他是身处异乡的人。

愁绪会带来无端的空寂之感,遁入无尽的黑暗后又重新和着夜色将他包裹。

梦里不归家,离别有多苦,这一夜,他怕是又要彻夜不眠。

一盏残灯相伴幽怀,灯花泪水两簌簌。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一片幽情冷处浓:纳兰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11:第16页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莽莽几千里的边塞,女墙一路延绵。

黄昏之时,无数乌鸦的啼音滴落在城墙西畔。

夕阳收拢最后一丝光热,落入西山。

远处的群山被暮色清寒笼罩,天光暗沉下来。

此时可见猎队回归,马鸣萧萧响彻耳际。

黄云:指边塞之云。

紫塞:原指长城,此泛指边塞。

崔豹《古今注·都邑》:“秦筑长城,土色皆紫。

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女墙:城墙上呈凹凸状的短墙。

出自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萧萧:马嘶声。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入夜时分,便有人吹响胡笳。

秋夜瑟瑟,笳声凄凄切切不堪听。

不堪听,还生愁。

他是身处异乡的人。

愁绪会带来无端的空寂之感,遁入无尽的黑暗后又重新和着夜色将他包裹。

梦里不归家,离别有多苦,这一夜,他怕是又要彻夜不眠。

一盏残灯相伴幽怀,灯花泪水两簌簌。

茄(jīa):胡笳。

落碎花:灯花掉落。

出自戎昱《桂州腊夜》:“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一片幽情冷处浓:纳兰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11:第16页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啼乌起。

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

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上片描绘边塞黄昏苍凉的秋色。

首二句以如椽之笔写景,不胜开阔,直追盛唐边塞诗。

单看之,无丝毫狭小局促、落落寡欢之感,谓词人被边塞特有的秋景深深吸引,亦无不可。

接下是“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豪壮大气不改,初添萧索苍茫之感。

上片四句,连而读之,自是一幅流动的画面:近有城墙两边的“啼乌”,远则是落日与群山,在红红的落日与苍莽的群山的衬托中,又有猎马飞驰而来。

词中的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把边塞景色的特点,完全体现出来了。

  下片是描绘入夜之景和抒发思乡之情。

塞上本来就多悲凉之意,与词人的远戍之苦、思家之心,融合在一起,当胡笳吹起时,那呜呜的声音,使边地的开阔誊和词人的惊异感顿然消失,充溢着的是一片悲凉的情调,词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

所以词人说“笳声听不得”,因此整片词的词情在微微的灰白之后,忽然黯淡起来。

而“空城黑”三字,又为词境增加了些许荒漠凄凉之意。

这两句在肃杀中寓悲凉,展现出词人已经蓄满的感情,直至引出末二句。

“秋梦不归家”是抒情,是感叹,道出了深蕴的悲怆孤独的思乡之情。

“残灯落碎花”是写眼前实景,诗人“归家”而不得,希冀于梦中,又不能入睡,就只能在“残灯”独坐了。

末二句将词人的思乡梦不成与眼前的残灯结合,簌簌而落的灯花又何尝不是词人心碎的隐喻,一个“落”字而境界全出。

  从全词看,除“秋梦不归家”一句外,余皆景语。

荒漠凄凉,肃煞萧索,烘托出思乡的悲怆孤独的心情。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梦远主编,纳兰词全解 超值彩图白金版: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101页

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麦浪翻晴风飐柳,已过伤春候。

因甚为他成僝僽?

毕竟是春迤逗。

红药阑边携素手,暖语浓于酒。

盼到园花铺似绣,却更比春前瘦。

麦浪翻晴风飐柳,已过伤春候。

因甚为他成僝僽?

毕竟是春迤逗。

夏至春归,伤春的时节已经过了,而他还在因为什么烦恼?

原来是伤春意绪仍在,春愁挑逗。

红药阑边携素手,暖语浓于酒。

盼到园花铺似绣,却更比春前瘦。

记得当年在芍药花下牵你的手,那耳畔暖语更胜美酒。

好不容易盼到了繁花似锦的时候,可如今孤独的人却更加憔悴、消瘦。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1:第118页 2、 纳兰性德. 智品书业文史经典珍藏版家藏四库 纳兰词:万卷出版公司, 2011:第129页

麦浪翻晴风飐(zhǎn)柳,已过伤春候。

因甚为他成僝(chán)僽(zhóu)?

毕竟是春迤(yǐ)逗(dòu)。

四和香:词牌名,又名四犯令。

双调,上、下片各四句,五十字,句句押仄声韵。

风飐柳:风吹动柳条。

飐,风吹物使其颤动摇曳。

伤春: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

僝僽:憔悴。

王质《清平乐》:“从来清瘦,更被春僝僽,瘦得花身无可有。

”迤逗:汪刻本等作“拖逗”。

红药阑(lán)边携素手,暖语浓于酒。

盼到园花铺似绣,却更比春前瘦。

红药阑:红芍药花之围栏。

素手:洁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1:第118页 2、 纳兰性德. 智品书业文史经典珍藏版家藏四库 纳兰词:万卷出版公司, 2011:第129页

麦浪翻晴风飐(zhǎn)柳,已过伤春候。

因甚为他成僝(chán)僽(zhóu)?

毕竟是春迤(yǐ)逗(dòu)。

夏至春归,伤春的时节已经过了,而他还在因为什么烦恼?

原来是伤春意绪仍在,春愁挑逗。

四和香:词牌名,又名四犯令。

双调,上、下片各四句,五十字,句句押仄声韵。

风飐柳:风吹动柳条。

飐,风吹物使其颤动摇曳。

伤春: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

僝僽:憔悴。

王质《清平乐》:“从来清瘦,更被春僝僽,瘦得花身无可有。

”迤逗:汪刻本等作“拖逗”。

红药阑(lán)边携素手,暖语浓于酒。

盼到园花铺似绣,却更比春前瘦。

记得当年在芍药花下牵你的手,那耳畔暖语更胜美酒。

好不容易盼到了繁花似锦的时候,可如今孤独的人却更加憔悴、消瘦。

红药阑:红芍药花之围栏。

素手:洁白的手,多形容女子之手。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1:第118页 2、 纳兰性德. 智品书业文史经典珍藏版家藏四库 纳兰词:万卷出版公司, 2011:第129页

点绛唇·一种蛾眉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

庾郎未老,何事伤心早?

素壁斜辉,竹影横窗扫。

空房悄,乌啼欲晓,又下西楼了。

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

庾郎未老,何事伤心早?

同样的蛾眉月,但下弦之月就不如上弦月好。

就像那愁苦之时下垂的眉毛不如欢乐时上弯的眉毛好一样。

被滞留在北国的庾信年纪未老,为何过早地开始伤心呢?

素壁斜辉,竹影横窗扫。

空房悄,乌啼欲晓,又下西楼了。

白色墙壁上落下月亮的余晖,竹影在窗棂间轻轻摇曳。

相思的人独守空闺,直到乌鸦声起、清晓将至,月亮也落下来了,徒留一人对影凭吊。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纳兰词:凤凰出版社,2012-05-01:36-37 2、 子艮.纳兰词:万卷出版公司,2012-07-01:38-39

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

庾郎未老,何事伤心早?

同样的蛾眉月,但下弦之月就不如上弦月好。

就像那愁苦之时下垂的眉毛不如欢乐时上弯的眉毛好一样。

被滞留在北国的庾信年纪未老,为何过早地开始伤心呢?

一种:犹言一样、同是。

蛾眉:蚕蛾的触须弯曲细长,故用以比喻女子的眉毛。

此借指月亮。

下弦:指农历每月二十三日前后的月亮。

初弦:即上弦,指农历每月初八前后的月亮,其时月如弓弦,故称。

古人以蛾眉代指女人的眉毛,又以上弦、下弦之月代指女人的眉毛下垂或上弯。

庾(yǔ)郎:即庾信,南北朝后周人,骈文写得尤好,著有《伤心赋》,伤其女儿与外孙相继而去时的悲伤。

词人二十三岁丧妻,故以庾信自况。

素壁斜辉,竹影横窗扫。

空房悄,乌啼欲晓,又下西楼了。

白色墙壁上落下月亮的余晖,竹影在窗棂间轻轻摇曳。

相思的人独守空闺,直到乌鸦声起、清晓将至,月亮也落下来了,徒留一人对影凭吊。

素壁:白色的墙壁、山壁、石壁。

斜晖:指月光。

乌啼:乌鸦鸣叫。

又下西楼:指月落。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纳兰词:凤凰出版社,2012-05-01:36-37 2、 子艮.纳兰词:万卷出版公司,2012-07-01:38-39

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

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

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

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

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

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

偏僻之地,荆棘丛生,满眼荒芜,让人心生苍凉。

南飞的征雁,亦不会因时常触动人的思乡愁怀而停歇。

眺望远方,视线落处,凉云冷雨,故园遥不可及,更在远方的远方。

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

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

愁思缕缕,心欲碎。

清泪,似是为悲秋而洒。

人在他乡,更让人泪流不止。

然而,即使返家之时又能怎么样呢。

参考资料: 1、 汪政,陈如江编注.谁念西风独自凉 纳兰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08:第22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58页

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

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

偏僻之地,荆棘丛生,满眼荒芜,让人心生苍凉。

南飞的征雁,亦不会因时常触动人的思乡愁怀而停歇。

眺望远方,视线落处,凉云冷雨,故园遥不可及,更在远方的远方。

榛荆(zhēn jīng):荆棘。

征鸿:即征雁。

多指秋天南飞的大雁。

宋陈亮《好事近》:“懒向碧云深处,问征鸿消息。

”住:停歇。

长安:借指北京。

湿云:谓湿度大的云。

唐李颀《宋少府东溪泛舟》:“晚叶低众色,湿云带繁暑。

” 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

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

愁思缕缕,心欲碎。

清泪,似是为悲秋而洒。

人在他乡,更让人泪流不止。

然而,即使返家之时又能怎么样呢。

丝丝:谓细雨如丝。

参考资料: 1、 汪政,陈如江编注.谁念西风独自凉 纳兰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08:第22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 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58页

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隔花才歇廉纤雨,一声弹指混无语。

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

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隔花才歇廉纤雨,一声弹指混无语。

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波渺渺,柳依依。

双蝶绣罗裙的女子,你与幸福,只有一朵花的距离。

但是春天却送来绵绵细雨,让你久坐闺中,辜负了美好的芳春。

天晴的时候,双燕已归,柳枝低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

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娇嗔如你,一春弹泪话凄凉。

寒夜到来,你掩上望归的门。

默默地,朱粉不深匀,闲花春。

想他的时候,你独自站在瑶阶上。

柔肠已寸寸,粉泪已盈盈。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隔花才歇廉纤雨,一声弹指混无语。

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波渺渺,柳依依。

双蝶绣罗裙的女子,你与幸福,只有一朵花的距离。

但是春天却送来绵绵细雨,让你久坐闺中,辜负了美好的芳春。

天晴的时候,双燕已归,柳枝低垂。

廉纤 :1: 细小,细微。

多用以形容微雨。

唐 韩愈 《晚雨》诗:“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间蚯蚓鸣。

” 宋 黄庭坚 《次韵赏梅》:“微风拂掠生春丝,小雨廉纤洗暗妆。

” 宋 陈师道 《马上口占呈立之》:“廉纤小雨湿黄昏,十里尘泥不受辛。

”2: 借指细雨。

宋 叶梦得 《为山亭晚卧》诗:“泉声分寂历,草色借廉纤。

” 宋 赵蕃 《衢州城外》诗:“才得新晴半日强,廉纤又复蔽朝光。

” 清 陈维崧 《渡江云·欲雪》词:“玉尘休拟廉纤舞,念有人新在京华。

弹指:《翻译名义集》:《僧祗》云:(二十瞬为一弹指。

)此状寂寥抑郁之态。

弹击手指,以表示各种感情。

一声句:意谓弹指一算离别日久,竟辜负了美好的春光,遂孤寂无聊,实在无语可述。

弹指:指极短暂的时间。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

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娇嗔如你,一春弹泪话凄凉。

寒夜到来,你掩上望归的门。

默默地,朱粉不深匀,闲花春。

想他的时候,你独自站在瑶阶上。

柔肠已寸寸,粉泪已盈盈。

小屏山色远:此系描绘眺望之景,谓远山仿佛是小小的屏风。

亦可解做小屏风上绘有远山之画图。

温庭筠《春日》:“屏上吴山远,楼中朔管悲。

”妆薄:谓淡妆。

瑶阶:本指玉砌的台阶,后为石阶之美称。

金缕鞋:绣织有金丝的鞋子。

南唐李煜《菩萨蛮》:“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

知否那人心?

旧恨新欢相半。

谁见?

谁见?

珊枕泪痕红泫。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

知否那人心?

旧恨新欢相半。

谁见?

谁见?

珊枕泪痕红泫。

黄昏时的庭院,纤月当空,两人情话绵绵,醉意也渐渐消减。

现在,情人已长久未来相会,不知那人心,是真情?还是假意?

旧恨新欢,旧情新怨,交织在一起,说不清,理还乱。

有谁能见到我忧伤思念,长夜难眠,脸上红泪涟涟,浸湿了珊瑚枕函。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辛苦最怜天上月:中华书局,2004年05月第1版:第4页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

知否那人心?

旧恨新欢相半。

谁见?

谁见?

珊枕泪痕红泫。

黄昏时的庭院,纤月当空,两人情话绵绵,醉意也渐渐消减。

现在,情人已长久未来相会,不知那人心,是真情?还是假意?

旧恨新欢,旧情新怨,交织在一起,说不清,理还乱。

有谁能见到我忧伤思念,长夜难眠,脸上红泪涟涟,浸湿了珊瑚枕函。

纤:细小。

语密:缠绵的情话。

翻:反,却。

珊(shān)枕:珊瑚色的枕头,即红色的枕头。

泫(xuàn):流泪。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辛苦最怜天上月:中华书局,2004年05月第1版:第4页

生查子·短焰剔残花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

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

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

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

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

夜深了,还未入睡,我剔去灯花,周围明亮了些许。

然而,这孤凄的氛围却没有变得暖热稍许。

这离乡千里的边地深夜何其漫长,,无声无息。

不愿如祖逖那般闻鸡起舞,鸡鸣却依旧声声催人。

默默已觉青绫上尽是泪痕。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

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

天的尽头,似乎天水相接,晨雾朦胧。

西南天边的一角渐渐露出鱼肚白色。

想要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中,再次泛舟在浣花溪上。

然而乡梦幽远,只任东风吹去远。

参考资料: 1、 王友胜 李跃忠 李红渊选评.西风吹梦.湖南:岳麓书社,2002年01月第1版:第91页 2、 (清)纳兰性德著.一生最爱纳兰词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0:第117页

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

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

夜深了,还未入睡,我剔去灯花,周围明亮了些许。

然而,这孤凄的氛围却没有变得暖热稍许。

这离乡千里的边地深夜何其漫长,,无声无息。

不愿如祖逖那般闻鸡起舞,鸡鸣却依旧声声催人。

默默已觉青绫上尽是泪痕。

短焰:指蜡烛的火焰已短。

剔(tī)残花:把残存的灯花剪去,使烛光明亮。

边声:边地特有的声音,如马嘶、风吼、戍角声、战鼓声等等。

“倦舞”句:意谓在倦于起舞的时候却偏偏听到鸡鸣声。

此处反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

青绫:青色的丝织品,此指青绫被。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

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

天的尽头,似乎天水相接,晨雾朦胧。

西南天边的一角渐渐露出鱼肚白色。

想要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中,再次泛舟在浣花溪上。

然而乡梦幽远,只任东风吹去远。

冥蒙:幽暗不明。

江淹《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青林结冥蒙,丹嵘被葱蒨。

”浣花溪:在成都市西郊,为锦江支流,杜甫曾于溪旁筑草堂而居。

此借指自己的家。

参考资料: 1、 王友胜 李跃忠 李红渊选评.西风吹梦.湖南:岳麓书社,2002年01月第1版:第91页 2、 (清)纳兰性德著.一生最爱纳兰词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0:第117页

虞美人·彩云易向秋空散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

几翻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一回亲。

归鸿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

几翻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一回亲。

天高气爽的秋季,彩云最容易被风吹散开去,燕子听到满腹心事之人的长叹,也会感到怜惜,几次离合总是没有来由,让人感到时而忧愁,时而温馨。

归鸿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归雁飞来的时候。

霜期已经到来,可以托大雁把书信带给那远行的人吗?

还是不要想以前的那些事了,暂且倚着绣枕看那西下的落日吧。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侯清恒,李少辉注评,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57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139页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

几翻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一回亲。

僝僽(chán zhòu):烦恼、愁苦。

归鸿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归鸿”二句:香笺(jiān):指散发有香气的信笺。

此二句意谓远行的丈夫曾约定霜期之前即归来,既是如此,也应该寄封书信来慰相思啊!

红蕤(ruí):红蕤枕。

传说中的仙枕,此处代指绣花枕。

唐张谓《宣室志》卷六载,玉清宫有有三宝,碧玉环、红蕤枕、紫玉函。

 红蕤枕,似玉微红,有纹如粟。

宋毛滂《小重山·春雪小醉》:“十年旧事梦如新,红蕤枕,犹暖楚峰云。

”欹(qī):斜着。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侯清恒,李少辉注评,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57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139页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

几翻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一回亲。

天高气爽的秋季,彩云最容易被风吹散开去,燕子听到满腹心事之人的长叹,也会感到怜惜,几次离合总是没有来由,让人感到时而忧愁,时而温馨。

僝僽(chán zhòu):烦恼、愁苦。

归鸿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归雁飞来的时候。

霜期已经到来,可以托大雁把书信带给那远行的人吗?

还是不要想以前的那些事了,暂且倚着绣枕看那西下的落日吧。

“归鸿”二句:香笺(jiān):指散发有香气的信笺。

此二句意谓远行的丈夫曾约定霜期之前即归来,既是如此,也应该寄封书信来慰相思啊!

红蕤(ruí):红蕤枕。

传说中的仙枕,此处代指绣花枕。

唐张谓《宣室志》卷六载,玉清宫有有三宝,碧玉环、红蕤枕、紫玉函。

 红蕤枕,似玉微红,有纹如粟。

宋毛滂《小重山·春雪小醉》:“十年旧事梦如新,红蕤枕,犹暖楚峰云。

”欹(qī):斜着。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侯清恒,李少辉注评,纳兰词赏析: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04:第57页 2、 (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139页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

几翻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一回亲。

归鸿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

  这首词是从闺中人的角度写的,写她想思的愁情难耐,写她痛苦矛盾的心理。

  上片写二人总是轻易地分离,且没有任何缘由。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怜长叹”,是说彩云易散,好景难留。

独居深闺盼人归的女子满腹心事,想起欢聚时的温馨和离别时的不舍,她不免一会儿欢喜,一会儿忧愁正满腹心事,却又见北燕南去,直惹来声声长叹,连燕子都觉得自己可怜:“几番离合总无因,赢得一回僝僽一回亲”,虽然每次的离合没有什么原因,但每次却都带来一次伤感,相逢时又更加亲近。

  下片首二句写他又一次爽约,连书信都没有寄来。

“归鸿旧约霜前至,可寄香笺字”,句中还可以读出些许怨恨,是说当初分别的时候。

虽然曾定好霜期之前就会归来,但在回来之前。

应该寄封书信来一解自己的相思之苦啊。

“不如前事不思量。

且枕红蕤欹侧看斜阳”两句是女子的自我安慰之语,看似自我解脱,实透露着无奈和伤感。

这是整首词最妙之处,女子愁罢叹罢,忽而觉得自己的情绪有些莫名其妙,于是自我安慰、自我开解一番,索性侧身看那夕阳去。

这般极富生活化的场景真实得仿佛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妙趣冲淡了愁苦,感伤中又带着几分难察的俏皮。

词的婉转味道因而又平添了几分,这比起说来说去只有“思念”二字的诗词更容易贴近人心。

  全词明白如话,短短两片词,闺中女子相思甚苦、愁情难耐的矛盾心理跃然纸上。

而这一番小女子的细腻心思、扭捏姿态却出于一个男人笔下,让人不得不感叹纳兰容若的情愫之敏感、体物之细微。

参考资料: 1、 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编.金瓶梅研究 第1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07:第200页 2、 纳兰容若著.一生最爱纳兰词 全词彩插珍藏版: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11:第73页

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

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

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

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心如死灰,除了蓄发之外,已经与僧人无异。

只因生离死别,在那似曾相识的孤灯之下,愁情萦怀,梦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

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花朵凋零之后,即使清风再怎么吹拂,也将无动于衷。

雨声淅沥,落叶飘零于金井,忽然间听到风停后传来的一阵钟声,自己福分太浅,纵有如花美眷、可意情人,却也常在生离死别中。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08:188-189 2、 纳兰容若著;

聂小晴编.纯美阅读 纳兰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2:181-182页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

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孤檠(qíng):即孤灯。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

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摇落:凋残,零落。

清吹:清风,此指秋风。

金井:井栏上有雕饰之井。

薄福:词人自谓。

荐:进献、送上。

倾城:指貌美的女子,这里代指卢氏。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08:188-189 2、 纳兰容若著;

聂小晴编.纯美阅读 纳兰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2:181-182页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

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心如死灰,除了蓄发之外,已经与僧人无异。

只因生离死别,在那似曾相识的孤灯之下,愁情萦怀,梦不能醒。

孤檠(qíng):即孤灯。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

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花朵凋零之后,即使清风再怎么吹拂,也将无动于衷。

雨声淅沥,落叶飘零于金井,忽然间听到风停后传来的一阵钟声,自己福分太浅,纵有如花美眷、可意情人,却也常在生离死别中。

摇落:凋残,零落。

清吹:清风,此指秋风。

金井:井栏上有雕饰之井。

薄福:词人自谓。

荐:进献、送上。

倾城:指貌美的女子,这里代指卢氏。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 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3.08:188-189 2、 纳兰容若著;

聂小晴编.纯美阅读 纳兰词.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2:181-182页

天仙子·渌水亭秋夜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

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难睡。

西风月落城乌起。

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

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难睡。

西风月落城乌起。

池塘水波清澈,金色月亮倒映水中,秋风徐来,掀起一片涟漪,水波荡漾,像抛下了一把细碎的金子。

如此良辰美景本该邀朋唤友,对酒当歌。

却不料万般惆怅涌上心头,深夜难眠,无心饮酒。

辗转反侧,直至看尽月落乌啼,天际破晓,竟是通宵未眠。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251页 2、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55页 3、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374页

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

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难睡。

西风月落城乌起。

凉蟾(chán):倒映在水面上的月影。

袂(mèi):指衣袖。

蹙:拼音cù。

金波:倒映在水中的月影。

好天良夜:好时光,好日子。

城乌:城楼上的乌鸦。

此句指天将亮。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251页 2、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55页 3、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374页

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

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难睡。

西风月落城乌起。

池塘水波清澈,金色月亮倒映水中,秋风徐来,掀起一片涟漪,水波荡漾,像抛下了一把细碎的金子。

如此良辰美景本该邀朋唤友,对酒当歌。

却不料万般惆怅涌上心头,深夜难眠,无心饮酒。

辗转反侧,直至看尽月落乌啼,天际破晓,竟是通宵未眠。

凉蟾(chán):倒映在水面上的月影。

袂(mèi):指衣袖。

蹙:拼音cù。

金波:倒映在水中的月影。

好天良夜:好时光,好日子。

城乌:城楼上的乌鸦。

此句指天将亮。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编著.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第251页 2、 (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55页 3、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374页

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

好天良夜酒盈尊,心自醉,愁难睡。

西风月落城乌起。

  首二句描绘水面上的物景。

谓晚风吹拂,衣袂轻扬。

月亮映照在水中。

鱼儿游走,水波浮动。

月影闪现金光,像鱼鳞一般细碎。

这是第一层意思。

渌水亭秋夜景象呈现眼前。

  中间三句,承接当前景,叙当前事。

谓好天良夜,美酒盈樽,只可惜,心已醉,愁未消,长夜难眠。

这是第二层意思。

记述独饮情事。

  最后,以景语结。

谓漏声断,月西斜,城上乌鸦飞起。

这是全篇总归纳。

可见盈樽美酒并不能消除其清夜浓愁。

  整体看,首二句皆七言,押韵,为一个层面;

中间三句,七言一句不押韵,两个三言短句押韵,为一个层面;

最后一句单独押韵,为一个层面。

三个层面,层折变换,倚声家于此,仍有往返的馀地。

  全词六句、五仄韵。

篇幅短窄,并多齐整的律式句。

表现了纳兰面对渌水亭秋夜的良辰好景,却暗自怀愁难寐的心绪。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亦歌解析.落尽梨花月又西: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01:第143-144页

1617181920 共23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