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谁复留君住?

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

最忆西窗同翦烛,却话家山夜雨。

不道只、暂时相聚。

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

黄叶下,秋如许。

曰归因甚添愁绪。

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

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

有解忆、长安儿女。

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

身世恨,共谁语。

天仙子 渌水亭秋夜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触损金波碎。

好天良夜酒盈樽,心自醉,愁难睡,西南月落城乌起。

拟古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高云媚春日,坐觉鱼鸟亲。

可怜暮春候,病中别故人。

莺啼花乱落,风吹成锦茵。

君去一何速,到家垂柳新。

芙蓉湖上月,照君垂长纶。

鹧鸪天·别绪如丝睡不成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别绪如丝睡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

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

起来呵手对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拟古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予生未三十,忧愁居其半。

心事如落花,春风吹已断。

行当适远道,作记殊汗漫。

寒食青草多,薄暮烟冥冥。

山桃一夜红,茵箔随飘零。

愿餐玉红草,一醉不复醒。

浣溪沙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风髻抛残秋草生。

高梧湿月冷无声。

当时七夕记深盟。

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

人间空唱雨淋铃。

凤髻(jì)抛残秋草生。

高梧湿月冷无声。

当时七夕记深盟(méng)。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此调有平仄两体。

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

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凤髻(jì)抛残:谓凤髻散乱。

比喻为爱妻逝去,掩埋了。

凤髻: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型。

唐宇文氏《妆台记》载:“周文王于髻上加珠翠翘花,傅之铅粉,其髻高名曰凤髻。

”此处借指亡妻。

湿月:湿润之月。

形容月亮给人以湿润的感觉。

信得羽衣传钿(diàn)合,悔教罗袜葬(zàng)倾城。

人间空唱雨淋铃。

羽衣:原指鸟羽毛所织之衣,后代指道士或神仙所著之衣,此处借指神仙。

钿(diàn)合:镶有金、银、玉、贝等之首饰合。

古代常以之作为表示爱情的信物。

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罗袜:丝罗织成之袜。

此处代指亡妻的遗物。

倾城,美女之代称,语出《汉书·外戚传上·李夫人》。

这里代指亡妻。

雨淋铃:即雨霖铃。

唐教坊曲名。

据唐郑处诲《唐明皇杂录补遗》云:“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

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这里是说亡妻已逝,如今唯有自己空自怅痛了。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0.4:146-147 2、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129页

浪淘沙 望海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

任将蠡测笑江湖。

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鳖无?

竿拂珊瑚。

桑田清浅问麻姑。

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于中好 七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

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

五更依旧落花朝。

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

于中好 咏史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马上吟成促渡江,分明闲气属闺房。

生憎久闭金铺暗,花冷回心玉一床。

添哽咽,足凄凉。

谁教生得满身香。

只今西海年年月,犹为萧家照断肠。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参考资料: 1、 豆瓣网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柬:给……信札。

“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lí)山语罢清宵(xiāo)半,泪雨霖(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

薄幸:薄情。

锦衣郎:指唐明皇。

参考资料: 1、 豆瓣网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柬:给……信札。

“何事”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

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故人:指情人。

却道故人心易变(出自娱园本),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lí)山语罢清宵(xiāo)半,泪雨霖(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

“骊山”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

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

”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中“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之句意。

薄幸:薄情。

锦衣郎:指唐明皇。

参考资料: 1、 豆瓣网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词题说这是一首拟古之作,其所拟之《决绝词》本是古诗中的一种,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从而表态与之决绝。

如古辞《白头吟》、唐元稹《古决绝词三首》等。

纳兰性德的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而抒发“闺怨”之情。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

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是整首词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那么无论他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

而这个初见,词情一下子就拽回到初恋的美好记忆中去了。

  “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

扇子是夏天用来趋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

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二句: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

纳兰不是一个负心汉,只是当时十多岁的少年还没主宰自己的命运。

其实像李隆基这样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爱的恋人,更何况是纳兰。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二句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

七夕的时候,唐杨二人在华清宫里山盟海誓。

山盟海誓言犹在,马嵬坡事变一爆发,杨贵妃就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据说后来唐明皇从四川回长安的路上,在栈道上听到雨中的铃声,又勾起了他对杨贵妃的思恋,就写了著名的曲子《雨霖铃》。

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二句化用唐李商隐《马嵬》诗句,承接前二句句意,从另一面说明主人公情感之坚贞。

  全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

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

“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

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

故有人认为此篇别有隐情,词人是用男女间的爱情为喻,说明与朋友也应该始终如一,生死不渝。

参考资料: 1、 于在春.清词百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1112131415 共233条